• 当前位置:首页 爱情片 大开眼界

    大开眼界

    评分:
    0.0很差

    分类:爱情片大陆2017

    主演:张尧,李子雄,张蓝艺,程博 

    导演:思然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我们一起摇太阳

    • 更新HD

      小鱼

    • 更新HD

      完美搭配

    • 更新HD

      真爱历险

    • HD中字

      我的兄弟情人

    • HD

      夜行动物

    • HD

      玩偶2002

    • 更新HD

      加百列的狂喜1

     剧照

    大开眼界 剧照 NO.1大开眼界 剧照 NO.2大开眼界 剧照 NO.3大开眼界 剧照 NO.4大开眼界 剧照 NO.5大开眼界 剧照 NO.6大开眼界 剧照 NO.16大开眼界 剧照 NO.17大开眼界 剧照 NO.18大开眼界 剧照 NO.19大开眼界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开眼界》是安徽星映画影业有限公司出品、安徽世纪嘉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思然执导,谈宜之担当监制和编剧,张尧、张蓝艺、李子雄、程博等人联合主演的网络喜剧大电影;  该片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外卖哥小强(张尧饰)无意中救下了一个富豪(李子雄饰)小强得到了享受这一切的机会——他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肆无忌惮的享受一个富翁的生活。  纸醉迷金的一个月时间中小强(张尧饰)遇到了一个不为金钱所动的女孩美妍(张蓝艺饰);并与真正的富二代陈建楠(程博饰)共同追求美妍(张蓝艺饰);最终坦白的小强(张尧饰)救下了被陈建楠(程博饰)绑架的美妍(张蓝艺饰),并获得了美妍(张蓝艺饰)的真爱;  在这一刻,小强终于意识到,金钱或许可以买来很多东西,但人生真正的幸福,却远远不只是金钱而已。

     长篇影评

     1 ) 对火星人库布里克的作品的一些看法


        我在豆瓣上给电影的“打分时间”,并不等于“观影时间”。有些片子我可能早已看过,但一直没打分,后来某天突然想起,然后就去打分了,库布里克的作品我大多就是这样处理,没记错的话,《全金属外壳》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库氏作品,可我一直忘了来豆瓣上凑下热闹,要知道这段期间我已经给四部(好像?)库片打过分了。

        姜文只是地球上的怪物,库布里克那才叫一个火星人,他的思维不能用地球人的方式来理解,所以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一直都很特别,对我们地球人民而言,换个另类的视角有利于反思自身的是非,所以库氏的片子大概就是属于不能错过(至少不能全都错过)的那种。

        库片我毕竟也看了十几部了,之所以一直没发表自己的看法,主要是我想看齐他所有主要作品后再来,但55年之前的那几部难寻踪迹,再加上评价不高(因为是实验性的作品,再说了,老库当年也就二十来岁,还是小库嘛),时间久了以后,我也就失去了兴趣。最近重看了《奇爱博士》,就索性总结一下自己的感想了。

        不妨从未来启示三部曲开始。

        首先说《奇爱博士(Dr.Strange love)》(1964),估计让裤子们来一个人气投票的话,《奇爱》会有相当的支持率但很难位列于榜首(热门大概会在《太空漫游》、《发条橙》、《全金属外壳》中决出胜负)。然而对我个人而言,这部作品绝对是我最喜欢的,已经看过好几遍了,收进我那个“毛主席曰”也只是时间问题。
        《奇爱》和许多反战片不一样的是,故事主题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谴责上,更多的还是注重思考,有些细节则是将现实事例给夸张化了,比如空军司令说共产党并不喝水,他们是喝伏特加长大的,这种谬论听起来很搞笑,但现实中那些种族主义、国家至上的言论,又能比这个高明到哪里去了?
        相比两部姐妹篇,《奇爱》的故事更为直接明了,它不作过多的无病呻吟,但并不缺乏思想,同时还带有几分愤青的意味。当然你可以说本片在拍摄手法上不如后来的作品,不过我却想起了《侧耳倾听》里的一句话,很多时候未经过加工的石头,虽然缺少细致的琢磨,却也同样动人。
        彼得·塞勒斯在片中饰演奇爱博士、美国总统、英国军官三位主要人物,很是牛逼,第四位主角牛仔机长原定也是由彼得来扮演,但他在试镜过程中不幸受伤……

        因为我个人在此前对石板的传说有所了解的缘故,观看《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时,我倒相对没有感到那么生涩,而故事剧情对我而言并没有多大意义,《2001》在我眼中就是一场视觉盛宴,这就是它最大的意义。
        很多人都说本片故事多么“深奥”之类,库布里克和小说作者也称如果你一次就看懂了影片那我们就失败了,但我对这些态度都并不欣赏,一部好作品应该首次观看时就能让观众理解到主旨,再回首时则是去挖掘细节之妙。观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折腾,好的电影不应该让观众只能从电影以外的地方去了解其精髓。
        对于历经过《柏林苍穹下》、《东邪西毒》、《铁皮鼓》、《现代启示录》等多部经典装逼大作的我来说,《2001》的那点“深度”根本不算什么,毫无所谓“震撼”可言,这年头能带给我震撼的,大概只有那些讲述为人父母如何维持家计、亦或弱者如何在困难中求生存之类,前阵子看《燃烧华盛顿》,感动依旧在。
        我二十岁出头时很喜欢看文艺装逼片,越装我越给好评,某些文艺经典看过后即便理解上半桶水或者不明不白,也要在公共场合说它好极了,很GOOD,否则都不好意思见达人了,会被人说头脑简单,没文化!可到了这把年纪(咳咳咳),在工厂里打拼,计较的不再是什么人类的未来和奥妙,更关心的是明天中午吃什么饭菜、月底领多少工资。有话说的好,“你整天高谈世界的宏伟目标,可我连房租都交不起”。
        我绝不是在贬斥《2001》,虽然我不赞成对故事剧情进行故作深奥的诠释,但在视觉上,《2001》是无可挑剔的,很多所谓的星际片,都没给我一种“星际旅行”的感觉,但这部作品办到了这一点。引用网友的一段话:“请记住,这是1968年拍的片子。1969年人类才首次登月。仅仅是这一点,足以让我们,即使是在21世纪,也得向库布里克致敬。”
        《2001》的剧情也不是无可取之处,尤其第二章,老库对机器人哈尔的刻画不得不说是经典之作。另一位导演的《2010威震太阳神》是本片续作,执导水平难与本片相提并论,不过剧情解释了《2001》遗留的一些谜团,如哈尔的暴走、弗洛伊德博士的去向、大卫的下落等等,所以也值得看一下。

        再说《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橙”的就是“人”的意思,它的英文为“orange”,在片中的含义为“orangutan”(猩猩)的演化。
        小说的美国版本和老库的这部电影,都太监掉了故事的真正结尾(即主角最终放弃了暴力并结婚生子),原作者曾对此表示不满。
        事实上我个人对《发条橙》既不痴迷也不讨厌,作为老库最出名的一部作品,我的态度大体是敬而远之(大概很多人看到这里时会摔桌并对我口诛笔伐)。同样是充满对性的描写,我还是更喜欢《大开眼戒》一些。
        老库有一点是我特别欣赏的,就是他的作品中没有纯“赚眼球”的镜头,如对暴力、血腥画面的渲染都是点到为止,没有动不动就掉肠子、挖内脏之类,而女角的裸镜只有在必要时刻才会出现,没有像很多商业片那样,从头到底根本没有拍裸镜的必要性,却动不动让女角杀必死。《发条橙》虽然号称暴力,但其血腥程度并没有像现在的诸多动作片那么严重,本片的争议点主要还是在思维模式和对性的描写上。
        个人很喜欢原作者的一句话:“绝对的善与绝对的恶都一样的没人性”。人是善与恶的综合体,去除掉其中一面,都是对人性的泯灭。所以禁欲和纵欲一样,都是不值得称赞的。而作者在小说版结尾让主角放弃大恶,并非是在道德说教,只不过让事情回归本位罢,它所体现的不是真善美,而是理性,大多数人都是灰色的,既不大慈大悲,也不大奸大恶,只会在小善与小恶中徘徊,再偶尔大善或大恶一下。

        其它作品就按出产年份来说吧。

        《杀手之吻(Killer's Kiss)》(1955)的剧情相当简单、缺少新意,甚至有点详细不当,不过在拍摄技巧上却颇有可称道之处,老库那时才年芳26,果然年轻有为啊……嗯嗯~~~

        仅在《杀手之吻》出品的一年后,老库(当时是小库)就开始走上大师道路的第一步(或者说他的火星之魂觉醒了……),《杀手(The Killing)》(1956)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成为后世很多部电影的模仿对象,而再之后的《光荣之路》更是让他挤进了一流导演的行列。
        中文片名《杀手》实在译得很有问题。前一部作品《杀手之吻》的英文名是“Killer's Kiss”,其中的“Killer”才是杀手的意思,而本片的英文名为“The Killing”,拼法并不一样,“Killing”可译为“致命”、“难以忍受”、“谋杀”、“猎获物”、“赚大钱”……以上几个意思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对应的情节,而无论哪一个翻译,都远比“杀手”来得准确。
        个人感觉影片的前半部有点闷(这种特点放在老库的作品中未必有贬义),而那个恶有恶报的结局,大概也是老库日后不想重现的场景吧,毕竟在他的价值中,并不想对人类劝善。

        接下来要说的《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1957),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战争片。中文片名和一部篮球题材的作品重复,但两者的英文名并不相同。记得当时我在豆瓣上给本片打分时,写了一句“和《现代启示录》一样,视角超越了主角所在的国籍和时代背景。”结果我的某个朋友眼球没摆正,只看了前半句就断章取义地来讨伐我了……
        《光荣》一作相对没后来的片子那么火星,但其实也挺异类的。虽说是一战片,故事发生在德法交战的西线上,但整部片子德军连跑龙套的机会都没有,基本上这是一部政治批判片。
        故事改编自一战时的一个真实事件,几名法国士兵蒙受了不白不冤,最后被判处死刑,几年后虽然洗刷了清白,但家属只获得抠门的两法郎赔偿。
        库布里克当时只有29岁,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火星人,想给片子来个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结果在关键时刻他的基因突然发作了,把影片拍成了灰暗系,这一格调贯穿了他后来的大部分作品,从此为祸一方。

        当得知老库非常讨厌《斯巴达克斯(Spartacus)》(1960) 的时候,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如果你是初次对老库产生兴趣的话,那么千万别拿《斯巴达克斯》打头阵,这只会让你对火星人产生大大的误解。
        《斯巴达》是一部相当传统的好莱坞大片,这部作品只需要能驾驭大场面的优秀导演,而不一定需要火星人。老库虽为导演,但无权更改本片剧本(而且他认为剧本中有很多让他难以容忍的内容,火星人果然不屑于拍地球片的说……),这次经历让老库在此后成了彻底的独裁者,牢牢地把自编自导自剪辑的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个人认为《斯巴达》的败笔在于女主角,问题不是出在演员身上,演员发挥得很好,主要是剧组对这个角色的定位实在太差劲,让这个严肃的故事变得很肥皂很言情,以致于把女主角删掉的话也许剧情会显得更好一些。而剧情方面,基本在大决战之后就无甚亮点,最后几十分钟只剩下肉麻的对白和说教。而在人物塑造方面,反派和配角明显比众主角更为出彩。
        不过在场面上,本片堪称一流,而且动用了数千名职业军人参演,壮哉!
        尽管我对本片颇有微词,但相对《角斗士》我还是觉得《斯巴达》太好了,《角斗士》很受欢迎也是领奖大户,可我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整部影片的思维模式就停留在50年代以前(甚至可以说还不如《斯巴达》),尤其结局阶段的内容做秀到了极点。
        好莱坞战争大片很喜欢高喊“自由”,虽然听多了耳根疲劳,但总算比借“爱国主义”之名藐视人命高尚得多。

        接下来,就是大名鼎鼎的《萝莉塔(Lolita)》(1962) 了,因为老库此时还因外界因素放不开手脚,以致这部作品显得有些拘谨(而且剧情的跳跃性太强),然而论影响力,它丝毫不亚于老库的任何一部片子,“萝莉”一词就是这片推广的,可谓称起死宅半边天,当然后来的97翻拍版亦“功不可没”。
        本片的中文名译作《一树梨花压海棠》,出处来自于苏东坡取笑好友的一首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巴里林登(Barry Lyndon)》(1975)被很多人称作老库的最后一部大作,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之后的几部作品也不差。
        影片虽然长达3小时,但情节的进展其实很仓促,很多地方缺乏细致的说明,诸如男女第一次见面吻了然后爱了这种情节屡屡出现,根本没说服力可言。单说剧情本身,这个故事完全可以在一半篇幅内讲完,它的出彩之处,主要还是在视觉上,剧中的衣服并非戏服,而是真实的历史文物(老库疯了!不过比起某期间的某博物馆和81真是好太多了)。
        不过同样为视觉大餐,《太空漫游》我是很有兴趣重看的,而对《巴里林登》的重看欲望并不那么强烈。

        《闪灵(Shining)》(1980)被称为史上最出色的恐怖片之一,然而作者史提芬·金却很反感它的存在,因为老库把小说的内容改得面目全非,继《发条橙》之后,再一次气死了原作者……(没有编剧权,老库被剧组气死,有了编剧权,老库则负责气死别人,火星人和地球人很难走到一块啊……)
        我个人向来很不喜欢看恐怖片,严格来说,是不喜欢那种卖弄重口味的恐怖片,这种片子与其说恐怖,不如说恶心,经常拉出一大堆比《生化危机》还要令人反胃的画面,来达到它的“恐怖”,而我向来对过度重口味的场景会感到不适,每当看到就会犯晕(看来我不适合当医生护士),所以我很少会喜欢上重口味作品,包括最近很火的《召唤恶魔》。再说了,恶心画面未必只有恐怖片有,很多暴力片和战争片亦不缺乏,所以重口味的恐怖片其实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去除掉那些让人想吐的东西就没剩下什么长处。
        在我心目中出色的恐怖片,应该是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这类,没有多少恶心场景,又不缺乏氛围,剧情也不弱,让人看后能回味一下。
        老库的《闪灵》也办到了这一点,作为恐怖经典本片并不卖弄血腥,而是着重突出压抑和诡异的气氛,很多场景的拍摄手法让人叫绝,相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那段孩子的奔跑亦不显逊色(不过浴室女人的那段……老实说我觉得挺搞笑的说……)。
        《闪灵》的公映版片长为两个小时,而老库后来重新修改过的版本则长达140分钟,这两个版本都可以在市面上找到。

        《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1987)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库氏作品,当时我主要是以“越战片”的标准来看。应该说,我个人并不是特别痴迷这部作品,主要是因为我忍受不了了将黑色幽默和正经场面放在一块,而更热衷于《奇爱博士》那种将戏谑进行到底的格调。看了网上的评论,有些人很反感中间那段枪击教官的情节,看来会对本片感到别扭的远不止我一个。
        当然客观地说,《全金属》的思想还是很深刻的,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反战片。总体上,越战片我主要还是喜欢《现代启示录》、《天与地》、《生逢7月4日》这几部。

        最后,就是老库的遗作了,也就是《大开眼戒(Eyes Wide Shut)》(1999)。有意思的是,在几个流行译名中,竟有“紧闭双眼”和“睁大双眼”这两个意思相反的中文片名,有时候也译作“大开眼界”,含义与后者相近,综合全片的内容,大概“大开眼‘戒’”是最恰当的。
        英文片名“Eyes Wide Shut”直译过来就是“眼睛张大闭上”,也许译作“睁闭双眼”更好一些。
        在豆瓣和IMDb上,这部作品的分数都不是很高,但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只发生在一天之内的故事,阿汤哥流浪在大街上的场景,颇有一种“在人群中的孤独感”。
        某些人说本片的主题其实是反映大富豪的堕落(按大陆的说法,就是“揭露资产阶级的腐朽性”),主人公只是作为一个物品出现。这是典型的诠释过度,即便库布里克也表示过,《眼》是一部自由理解的作品,你当然可以说这部片子有反映资本腐败,但这些只是作为“进一步渲染”的存在。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你也可以看到彭宇案;在《西游记》中,你也可以看到权力交易的罪恶;在《白雪公主》中,你也可以看到一个可能酝酿着好几场革命的腐败国度……很多时候这些问题根本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眼》的主题就如它表面所呈现的那么简单:一对七年之痒的夫妻遭受着婚姻危机,最后总算熬了过来。剩下的那些细节只是在画龙点睛,同时使这对夫妻的形象变得更为鲜活(讽刺的是,阿汤和妻子在拍完本片后就离婚了……)。
        也有人认为剧中男主角屡屡放弃自己的艳遇,是因为他是同性恋,这个说法同样很牵强,首先他的每次艳遇的中止,都有意外因素,而脑海里不断浮现妻子与军官ML的画面,也是导致他每次都差点外遇的重要原因。至于男主角为什么多年给女病人看病却没有出问题,也可以有很多种理解,并不一定是同性恋不可,这可以理解为男主角没有全部说实话,甚至婚后变得性无能也是一种可能性(从男主角的心理描写来看,他大概是虽然与一些女性有暧昧关系,但一直在踩地雷没有出轨过)。
        总之,这个故事的主线,就是一个七年之痒男的蛋疼之夜。
        老库没能挺到本片的上映,也没有能挺到下一个世纪,更没能挺到他的2001。在完成了《大开眼戒》四天后老库就与另一个“混蛋”(上帝)一起偷笑去了,时间如此紧急,难怪很多人怀疑本片其实还没全部完成,认为老库只是勉强自己亲眼看到最终之作的诞生。

        以上12部作品,按我个人喜好的程度排列依次是:

        《奇爱博士》、《大开眼戒》、《光荣之路》、《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闪灵》、《全金属外壳》、《斯巴达克斯》、《巴里林登》、《萝莉塔》、《杀手》、《杀手之吻》。


        老库对女性的描绘一直让我很不舒服,尽管老库的每部作品都突出了女性话题,但女角在剧中基本都是在充当陪衬、甚至工具化的作用,很少是为一个独立鲜明的角色,更无法成为主导,甚至《萝莉塔》也不完全例外。准确点地说,这不是在老库身上才有的问题,而是社会的主流意识在作怪。
        当然,我同样也不喜欢走另一个极端,就是某些影片为了证明“女人也很行”,故意在剧中贬斥男性,以抹黑其中一方来达到抬高另一方的目的。现实中很多女权运动的本质都是大女人主义或女性沙文主义,并非真正的尊重女性的价值,所以我对女权运动一直很反感(况且大多时候最鄙视女性的,恰恰是女权主义者,其次是“怎么不生个男娃”的大婶和老阿婆,至于贱到家的大男人主义者顶多只排第三)。作为一个反性别主义者,无论大男人主义还是大女人主义,我都感到厌恶之极。(另本人也反感同一恶劣性质的种族主义和地域歧视)
        维护女权的本质,是维护“被恶意剥夺尊严和权利”的弱势一方,也就是说,这种不公无关“女性”,就算同为男性、或者同为女性,也可能因为某种因素(比如职位、权力、肤色、国籍、种族)而造成不公。很大程度上,我捍卫的是人类的权利,也许可以简称作“人权”吧。
        老库虽然并无搞性别主义,但即便在《发条橙》中也可以看到大量女性处于被动状态的画面,这样说无所谓褒贬的问题,但总体上老库也无法脱离固有的性别观。相比之下法斯宾德对女性显然更为“平视”一些(这个概念要高于浮于表面的“平等”),当然这大概也是因为法斯宾斯把自己当女的了。


        基本上老库就是一装逼高手——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在他的故乡火星上。装逼未必是个贬义词,它得看情况,特定的情况下它还可以是赞许。很多导演都喜欢装逼,但水准有高低之分,有的人装得牛逼,老库、王家卫、押井守、宫老头就属于这一类,他们装,我们快活,欣赏作品时观众能体会到装逼的乐趣;有的人装得傻逼,老谋子、陈无耻、冯暴牙就属于这一类,他们装,我们糊涂,看完片子后观众也只好“大王,傻不傻”了;有的则装得二逼,陆川逼一郎就是这一类,导演总是不厌其烦地在戏里戏外秀他的智商下限,中华民族的平均智商因此类人的存在而被拉低。

        老库的装逼,是高层次的装逼,是超越星球的装逼,是有道德的装逼,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装逼,是有利益于全宇宙人民的装逼。而他的粉丝,也就是裤子们,装起逼来,更是惊天动地、掀起千层巨浪,耶X和默罕X德也得甘拜下风,其气势有如劈开南极大陆的一道道雷闪光!

        总的来说,想要了解什么是“装逼犯”的话,裤子们绝对是不可错过的参考物,他们对老库的作品的过度阐释和无限度拔高,会让你领教装逼的至高境界:装中自有装中手,一逼更比一逼强。

        总之,作为一个裤子,不装逼的话,就会……

        死!!!!!!!!!!!!!!!!!!!!

     2 ) 大开眼界

        《大开眼界》算不上什么难于探讨的作品,恰恰相反,这部电影难于解读之处在于它有太多可以讨论的话题。从主题上讲,《大开眼界》延续着库布里克作品的一个常见主题——社会发展和结构所引起的非人性化的倾向。鉴于由此可以深入的话题太多,这里只打算挂一漏万地对一个狭义主题——性与道德,作一点粗浅思考。
        《大开眼界》的影像结构极为出色,处处充满的同构与暗喻使得全片浑然一体。举两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影片开始时的宴会上,Harford被两个女模特缠住,充满性暗示地要把他引向“where the rainbow ends”;而Harford进入神秘聚会的开始,正始自一家名为“rainbow”的租衣店。在这里,“where the rainbow ends”从语义和情节上双重象征了纵欲。Harford侥幸离开聚会的第二天,当他在咖啡馆打开报纸看到模特身亡的消息时,是否留意到报纸头条?——“Lucky to be alive”(暗指Harford)。我想,此时导演已经暗示了观众救Harford的女人的命运,因此Harford的老友是否平安回到了西雅图,也颇令人怀疑。
        更惊人的还在后面。早有影评指出,《大开眼界》的前后场景、人物、物件、色彩、乃至姿势都从影像上极为相似。同构的普遍性,实质上暗示了主题的深层次,亦即,性与道德,并非是作为人性层面,而是社会结构层面的问题在被探讨。具体来讲,导演通过Harford夫妇关于忠贞(也就是困扰Harford,从而引出后面情节的原因)的争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能否解决婚姻道德与性欲的冲突?我们看到,Harford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出轨举动,而且可以信任的是即使他有过“邪念”,但最后都能够克制住出轨举动。然而“邪念”依然促成了Alice的责难——耐人寻味的情节还在于,Harford并没有与妓女发生关系,可他依然愿意照付150美元,也就是说即使“邪念”也构成了对婚姻道德的冒犯,因此Harford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这种逻辑层面的困境显示出婚姻道德“天条”一般的地位,而这种地位的成因在于,婚姻道德并非属于人性层面,而是一种社会结构,从它上升为社会结构的那天起,它的机械与教条就已经宣布了它的非人性。
        神秘聚会一场戏,是全剧高潮(精神和生理双重层面上^-^),其中的视觉符号及其丰富。由于婚姻道德(主要是性道德)是一种社会结构,是人类总结出来的组织社会的重要经验,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基石,因此和人性相比它具有无可辩驳的优先性,反映在具体实施上就是婚姻道德具有庄严的正义感。而作为处于金字塔塔尖的上流社会成员,他们肩负着管理社会的职责,因此就必须更加重视婚姻道德。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举办一场性狂欢,却首先需要借助异教徒一般的神秘仪式。因为异教徒仪式象征邪恶,亦即对正义的婚姻道德的彻底背叛,只有彻底背叛了性道德,他们才能达到彻底的性愉悦。在这个过程中,面具扮演了极其微妙的角色。从现实意义上讲,面具具备隐匿身份的作用,维系着现实与幻想的危险平衡;从文化层面上看,面具可视为一种精神交流的阻隔,从而暗示了这场聚会彻底的肉欲性。
        最后回到开头的问题,婚姻道德与性欲的冲突能否解决?我觉得,对这个问题导演不但作了回答,而且答案并不悲观。从结尾Harford夫妇的对话,包括电影名字本身,都在告诉观众解决之道——eyes wide shut。实际上Harford夫妇分别经历了一场“orgy”(又是一个同构),只不过一个在现实中,一个在梦里。因此在结尾处Alice的话就并不显得唐突,她说:“我们熬过了这些冒险,不管是真的,或只是场梦…重要的是我们都醒来了,但愿我们能一直保持清醒…我是真的爱你。”每个人都有过“邪念”,重要的是她仍然爱他。

     3 ) lucky to be alive

    你以为你自己已经混迹于上流社会了,你带着美丽的妻子出席上流社会的舞会,你衣冠楚楚,甚至在卧房里也咬文嚼字,语言文雅。
    你强调自己作为人高尚美好的一面,作为一个医生专业道德的一面,所以当面对洗手间里赤身裸体吸毒过量的mandy时,你温柔的尽自己所能帮助照顾她,临走时也不忘对她说声“再见”,虽然在你眼中她不过是个妓女而已;所以在卧室里你与妻子争辩,每个男人与她说话不过是想与她发生关系,而自己例外,因为他有婚姻,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但是真相呢?
    你是在帮老板处理他的麻烦,他叫的妓女吸毒过量,死了是个麻烦;你的专业就是在健康方面不让自己老板遇上麻烦,其他的,至于其他的,不管老板是在和多少妓女乱搞,不管他们想吃什么毒品,都是之外的事了。
    你也会在街上与妓女搭讪,虽然这并非你擅长。
    在下层人面前,你习惯于表达自己的优越感,的确,你有足够的优越感,丰厚的收入,体面的职业,美丽的妻子,出入于上流社会,你习惯于用钱来购买一切服务,并让施舍似的让他们“keep the change”。
    你以为自己已经很安全了,在你的范围里,一切都是可控制的。
    世界不过如此而已。
    然后,你不知天高地厚的闯进一个不知道是什么来历的聚会,饶有兴趣的观看看不到面孔的人们的狂乱的交媾,对你想当然的妓女的劝告不屑一顾。
    这个世界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想当然道。
    可是你错了。

    只是你闭上眼睛未曾看到罢了。
    当你睁开眼睛时,当你面对你个人根本无能为力无法对抗的权力和恶时,你就像一只蚂蚁一样能够轻易被踩碎。
    世界没有真相,世界展现在你面前的不过只是最为正常的一小块而已,那无法承受的在幕布的背后,残忍与冷酷,那世界的另一端,是容不得你正眼去看的。
    上流社会的施舍,就好象那一箱25年的威士忌一样,来得富饶而刺骨。唯有出卖尊严,良知;唯有紧闭双眼我们才能继续心安理得的生存下去。

    而现在,我们应当为活着,为丑陋的活着,为虚伪的活着,为闭上眼睛假装一切罪恶不存在似的活着而感到幸运。

     4 ) 一遍不够精彩,三遍才能解读

    看完之后先在豆瓣上翻看了这部片子的评论,没找到合心意的解读,很多内容和细节没有完整的引导,在我看来,一篇好的影评最重要是能够帮人们理解更深的含义,可以影响观影的角度和观点。

    以下是在某个不知名网站翻出来的一篇影评,看完以后着实令人汗颜,很多地方都没能注意到,所以决定要好好把它再看两遍。
    转载未注明出处,原谅我也没办法将原作者注明。

    “ 斯坦利·库布里克在完成本片四天后便去世了。一如既往,他的作品在发行时既不是票房摇钱树,也不能引起奥斯卡的青睐。但在美国电影学院评选的20世纪百大名片中,库布里克的作品就占了三部。我国有一位第五代导演曾经说过,他的影片是拍给后代看的,因为同辈人无法充分欣赏其潜在的深度。这句话用在库布里克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尽管他的才华得到影界公认,好莱坞超级大明星也愿意牺牲大好的赚钱光阴陪他“慢工出细活”,但那永恒的主题及无与伦比的艺术手法只有经过光阴荏苒的发酵,才能散发出无尽的甘醇。

      影片《大开眼戒》有一个似乎哗众取宠的题材,那就是“性”,还有令人瞠目结舌的群交场面。但是,评论界一致认为,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作品,其结构如同荷马的《奥德赛》或者乔伊斯的《尤里西斯》,围绕着主线有许多独立的人物和情节,貌似偶然地进入主人公的世界,然后不再有下文。连接这些若即若离支线的主题思想均是“性”。
      影片的戏剧矛盾起源于威廉·哈福博士的卧室,当他美丽的太太在大麻的迷幻下说出她的性幻想(跟一个度假时偶遇的军官享受一夜风流),威廉满怀妒嫉踏上了探索的“征途”。他在两个晚上的遭遇处处隐藏着性的诱惑,比如一个富家女在尸骨未寒的父亲床边明目张胆地勾引他,一个旅馆前台服务员用阴阳怪气的语言和眼神挑逗他,一个服装店的老板和他未成年的女儿(在店里瞒着父亲当雏妓),欲说还休的招妓经历……
      哈福博士决不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但是对于弥漫在四周的横流人欲,他显然不得要领。片名的准确含意是指他什么都看到了,但又什么都没看见,相当于中文的“睁眼瞎”。(如果连英美人士都不能看透大师的深邃,谁能责怪外国人误解他的片名呢?再说《大开眼戒》很符合观众的偷窥心理。)
      故事虽然发生在纽约,但场景和色调均有一种欧式的堂皇。影片用红色象征婚姻生活,用蓝色象征死亡和危机,两种色彩交叉出现,节奏越来越快,直至紫色出现(先在雏妓的衣服上,后又在女主角的床单上)。影片营造了一种梦的境界,暗示着男主角的“一探究竟”与其说发生在现实世界,不如说是正常人的一种幻想。正如原作所说,“一切都显得那么超现实——他的家庭、他的妻子、他的职业,甚至他自己,木然地在夜晚的街头游荡,思绪也在空中飘浮着。”
      影片的高潮是发生在长岛(纽约郊区的一个高级住宅区)豪宅的群交场面,那神秘的面具、诡异的音响、庄严的队列,仿佛是一个宗教仪式。总之,这是一部每个镜头都在讲“性”、但一点也不性感的作品,绝对儿童不宜,但绝对值得成年人冷静思索。
      性本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你可以像主人公原先那样对它视而不见,也可以像他在影片中那样上下求索。影片的结尾挑明了性对于婚姻生活的意义,但它并没有鼓吹及时行乐的人生观,而不时把性的主题跟死亡主题交织在一起。
      本片虽然启用了好莱坞最耀眼的夫妻明星(现已离婚),但它的商业属性却非常有限,原因是影片的节奏缓慢、台词令人咀嚼,更像是服务小众的欧式文艺片。影片构图精美、色彩饱满、镜头富有表现力,也许第一次观看时会觉得冗长(尤其是对带着看色情片心态的人们),但每次重复观赏却能让你再次“开眼界”。
      影片刚开始有一个精妙的暗示:在导演和主演的字幕播完之后没有直接出现“eyes wide shut”片名,而是先放了一段kidman悠然而心不在焉的脱衣镜头,然后荧幕突然“shut”,再出现了影片的主题“eyes wide shut”。
      但相信每个人在看那段脱衣镜头是都是“eyes wide open”的,kubrick给了我们暗示:“其实你们看到的和影片中的主人公看到的一样,miss the point!”一夜间在bill夫妇周围似乎发生了很多,但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就好像大多数观众好像看到了很多,但好像又什么都没弄明白;他们和主角一样仍然迷茫!一样eyes wide shut!所以探讨性的迷乱并不是影片的最终目的,而其背后的社会学因素才是这部影片更要揭示的,这正是kubrick作品的一贯主题之一——社会发展和结构所引起的非人性化的倾向!
      大开眼界不是仅仅关于性,更是关于这个社会和经济结构所导致的不同阶层和性别的人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以及终极的趋向和规律——kubrick不仅作了深刻的揭示和思考,并再次作了悲观的预言。
      影片中影像的相同之处可以认为是一种联系,就好像语言一样,比如在开始的宴会上,cruise被两个女模特缠住,要把他引向“where the rainbow ends”, 最后突然因victor的“琐事”而告终,这时cruise说“to be continued”,那么后来呢?cruise 到了一家“rainbow”礼服店,当他敲门的时候,有一个精妙的镜头暗示了他的位置,“end of the rainbow”!但光看到这里还是不能感觉到有必然的联系,但进到店里一切就不一样了,你会发现背景装饰是一些人体模型,他们的背后是黄色的珠帘——这和victor家的一摸一样!只是victor家穿礼服的是真人,而这里是假人!现在再来看后面的那个“orgy”你会发觉几乎所有人要么就机械的疯狂****,要么就像人体模型和雕塑一样一动不动,似乎都是”sculpture”,这样,通过影像,前后看似完全不同的地方就发生了本质上的联系!如果你记得影片开始勾引kidman的那位男士曾说过要带她到楼上“sculptures”中xx的话,相信你会毛骨悚然!这样的表现手法在影片中还有很多很多。甚至在同一幅画面里都有表现,还记得victor的在楼上和妓女的那一段,墙上的那幅画和妓女的姿势有惊人的相似!这是一种跨世代的暗讽!
      这就是现代主义电影的艺术,影像结构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和最有艺术表现力的!真正的艺术电影是靠电影本身的语言来说话的!如果仅仅是通过故事情节来表达,那本质上和说书就没什么两样了。影片每一处构图和色彩的设置都透出大师的手法和思索!细细品味你也许会发现bill所碰到的女人似乎是同一个人,他所到的大多数地方似乎是同一个地方!仔细观察那段“orgy”和最后的“christmas shopping”吧!你也许会发现影像有微妙但惊人的相同之处!当然,这只是体现这部影片的思想深刻和艺术表现高妙之处之九牛一毛而已!!
      严格来说,最后一段中所包含的信息几乎含盖了前面所有的地点的标记和寓意,当然在这里又有新的目的,我认为是一种预言。
      说破了便没意思,作几点暗示:
      shopping刚开始采用环拍的手法,bill夫妇走过一圆形柜台,里面有一个人在往四周吹撒泡沫之类的东西,周围摆满了“magic circle”(还记得orgy中那a circle of nude women吗)——好像是一种玩具,包装是红底,上面是一圈金色环。
      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物件或色彩,相信你都会发现与那段“orgy”中的satanic ritual有互通之处,这正是kubrick的暗喻,需要我们思考的!
      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女儿所拿的每一件东西在前面某处都出现过(象征的和实在的)!在最后kidman和cruise的对话的几处画面中,不知你注意到kidman身后的虎皮玩具没有?这在前面某些地方也作过类似的和相同的表达,令人毛骨悚然!!
      至于为什么“可怕”,“毛骨悚然”,也许你自己理解更好!
      影片的结局其实是很可悲的!”

     5 ) 夏夜观影之——大开眼界

        昨天突然接到一个许久未联系的朋友发来的短信,聊着聊着话题转到电影上。他问我,看过《发条橙》没,觉得好恶心。
         关于《发条橙》,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起过,我觉得这部片子在表现一些禁忌元素的时候采取的是一种很艺术的手法,而不像《不可撤消》里面那样用的是写实主义手法,所以并没有把我恶心到。这也是艺术片之所以敢涉及许多伦理禁区的原因所在。有点像停在电线上的麻雀,有恃无恐。
         如此说来,这部《大开眼界》(EYES WIDE SHUT)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艺术片,即使有汤姆克鲁斯尼可基德曼这样的好莱坞巨星主演。因为在片中涉及最多的“性”的处理上,Stanley Kubrick处理得很见功力。
         个人觉得影片的主题是“性”。这是对人类最深层次也是最原始的本性的一次探索。影片开始就是秀身材的场面,这对曾经的夫妻档把在家中的活色生香搬到了银幕上,真是难怪MPAA这么有建设性的审片机构都接受不了。这个只是前奏,接下来就该是精神层面的刺激了。
         晚宴上,夫妻二人分别受到了追求,这也只能是帅哥靓女的待遇啊。一见钟情是幼稚的,他们追求的只能是光鲜的外表或者显赫的社会地位,亦或是仅仅享受那种刺激,追求异性所带来的原始的野性的刺激。在影片开头安排这样一段,我觉得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近来回归思潮的一种体现,发掘人性里最原始的部分。
         在晚宴上CRUISE饰演的医生哈佛受雇主之托救了因嗑药险些丧命的妓女,却被太太误解去拈花惹草,吸了大麻有点神经质的太太的质问引出了关于男人女人对性的不同看法,或者说间接阐明了KUBRICK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这样的表现出来却又有了另外一种意义。人类社会逐渐形成后摆脱兽性的人对自己原始心理的羞愧感与日俱增,于是便有人开始主动去抑制去丑化,去让人们以为这是丑恶的是不能拿出来讨论的。约定俗成,几千年的时间让人逐渐习惯了道貌岸然的去把自己理想化,但是人类的兽性却因为压抑而更加强烈,只是在人们的小心伪装下被更好地隐藏起来。能把这个禁忌的话题搬到公众面前去提醒他们反思自己的本性,这本身就是KUBRICK思想的进步性所在。从内容层面上,哈佛医生代表了男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他更理性,承认现实,认为对性的追逐是正当的,是不该被禁止的。因此在和太太的讨论中他客观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Because she is a beautiful women,the only reason any man ever wants to talk to her is because he wants to fu*k her."而女性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则更理想化,她们更愿意去相信一些观念上的东西,比如说爱情。这是我的理解,也和哈佛的一样”They basically just don't think like that."
         “If you men only knew."这句话透着寒气打破了我不成熟的观念。接下来哈佛太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段经历,这段话让哈佛寒彻心扉,也让我完完全全地投入到思考中。事实上,长期被压迫的女性并非没有与男人类似的想法,只是她们被压迫得更深一些,以至于大部分人都丧失了产生考虑这个问题的能力,更何谈产生想法。三从四德是个枷锁,是对人性本身的枷锁。伦理道德也是人给自己带的镣铐,是人舍弃兽性自命清高的镣铐。当然我不是说伦理道德就是不对的,这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智慧诞生的基石,只是在我们自我意识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这些东西不能一尘不变,而更应该是与时俱进的。但是我们没有,我们还是被桎梏着,我们不敢涉及那个禁区,我们甚至不敢就某些我们认为羞耻的东西发表言论。没有讨论,没有矛盾,于是便没有进步。我们看到在这个新奇的高科技时代,还有很多人活在旧社会的伦理道德观里,我觉得这是社会的悲哀,民智的退步。
          现在终于有人把这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我敬爱的Stanley Kubrick,我感谢他,在辞世之前留给我们这么一部作品。我只看过他的《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全金属外壳》,却不想在第四部时看到了如此让人深思的电影。据说这部电影他构思了三十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才敢去拍,只怕把握不住电影所要表述的东西。我可以理解,如果仅仅是看看明星的身材秀,或者仅仅是看看片中为艺术而暴露的胴体,那任何一个AV导演都可以满足你,但是,只有KUBRICK能让人看完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把握尺度是很难的,就像古人说的“色而不淫”,中间没有明确的标注。胴体是美的,在艺术家看来,在登徒子看来也一样,只是美的价值不同。
          他为了让观众不停留在登徒子的阶段,把故事设置得极有悬念,当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本身时还有谁会注意到讲故事的人正光着屁股呢……除此以为,宗教意味也成功的把淫乱的PARTY升华到了让人不敢正眼去看的高度,虽然PARTY主人这些安排的本质或许只是为了掩饰不正当的行为,但是却也成功地体现了KUBRICK转移视线的意图。纵然如此,那些未曾停留却一扫而过的镜头还是没能通过MPAA的审查,没法让更多的人接触这部伟大的作品。
           除了主题之外,“EYES WIDE SHUT”也有许多闪光之处。大牌明星曾经的夫妻档自然是居功至伟,演技自然没得说,在镜头前确实洒脱:穿着遮不住一帘春色的睡衣,却能慷慨激昂的大段大段独白。人物内心的犹豫矛盾完全真实地呈现在银幕上,让人怀疑他们日后的离婚会否是受到该片的影响,笑……
          作为一个老辣的导演,一些基本技术上的精湛自是不必浓墨重彩去提,斯坦尼康的流畅运用,层次分明有立体感的灯光,适时而又应景的背景声……一切一切都是构筑这部佳作的不可获缺的因素……当然我这么概括或许只是因为我看第一遍时过于投入剧情和思考无暇注意这些细节,笑……
          KUBRICK是个有个性的导演,对于音乐的应用是他很有趣的习惯,他偏爱用古典音乐装饰自己的影片,而没有版权则为他省了一大笔费用,笑。在我看过的电影中,只有《全金属外壳》没有这么用。《2001太空漫游》让人永远记住了《查拉图思特拉如是说》和《蓝色多瑙河》,《发条橙》中则更加泛滥:普塞儿的《女皇玛丽的葬礼音乐》,罗西尼的《The Thieving Magpie》《William Tell Overture》,最出名的则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而这部《大开眼界》中,却仅用了一首李斯特的《Dominic Harlan》,酒吧的背景音乐则是奈京高的抒情爵士,让人既怀旧又喜新啊……
           或许还忘了什么,再看几遍后或许会有更多的话说……


    该评论系作者个人观点,更多杂感见于以下BLOG,有不同意见亦可留言于此:
            http://welcomebykim.spaces.msn.com

     6 ) 关于女儿的那条线

    个人感觉片中一条支线是最为同等重要的甚至是比夫妻各自经历更为恐怖的,那就是他们的女儿,虽然出现的不多,但是也许是本片的主题所在。 片段1 圣诞节 夫妇出去赴约,女儿出现,要阅读《胡桃夹子》 片段2 基德曼陪着女儿梳洗打扮,妻子在腋下喷香水,女儿在刷牙,并在镜中潜移默化地看着漂亮妈妈的行为。 片段3 妻子在教女儿加减法,题目是关于两个男孩谁比谁有钱的算术题。 片段4 结尾超市,女儿周围的商品是与之前所有性主题的女性关联。 片段1到片段4 表面了一个女孩从阅读童话到习得女人习性到已然不可避免地成长为性商品。这是在什么作用下形成的?是妈妈的潜移默化,更深一层次是什么?是社会的群体无意识。女孩成长为女人不是天经地义吗?这里的“女人”不是普遍意义上的生理性征上的女人,而是在社会结构下,异化为一种按照自身价值待价而沽的商品的指涉。这里或许还有一些同性问题。 中下层在对于少数最高层阶层的窥视下,发现自己的人生是虚假的。大部分人其实只是最高少数阶层的工具或在控制之下。类似于有一部影片,一个人开车到城市边界发现怎么也开不出去,才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是虚拟的,又类似黑客帝国。而库布里克说,其实现实世界中,我们的生活也是虚假的。 最高阶层拥有权钱和性资源商品分配,而其他低等阶层是只能在婚姻和道德的控制下,过千篇一律的人生模式,这是控制与管理的手段,在代代繁殖后,成为一种群体无意识。而克鲁斯和基德曼是那对突然醒过来的一对。但醒来也是无路可走。。。虚假的生活与梦有同意性,所以即是真实也是梦。 人类文明其实是一种虚假的幻想,色即是空。我们可以改造外部一切,我们无法改造自身内心,我们是永远利己的永远有躁动欲望原罪的动物。

     短评

    剧情太朦胧,是那种伸出手抓不住东西的无力感

    6分钟前
    • sunshinE。
    • 还行

    库神最后的作品,讽刺、象征,冷暖光线的运用已臻化境。曾经的克鲁斯夫妇表现够用,妮可明显好于汤姆只是后面戏份不多,银幕下的过往也平添了新的讽喻。性爱狂欢弥漫于上中下各阶层,饱受困扰禁锢的似乎只有中产阶级;放纵的代价,是否真能承受得起?

    7分钟前
    • 玛玛玛法达
    • 力荐

    威廉姆匆匆准备后,展开了一次如幻如梦的冒险之旅。过程充满了诡异和神秘,背后的玄机更是令人无法参透

    11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这次他玩得太深了,我看不懂他深处的涵义.而且从表象上说,感觉影像缺乏感染力.

    13分钟前
    • 2013
    • 还行

    老婆精神出轨后,夜晚出街。在下层(妓女)找优越感,没fuck上;后又去上层(富豪)大开眼界,差点没命(被妓女拯救)。往上不敢fuck(玩不起),往下不敢fuck(染性病),最后的出路是感慨还好活着并和老婆来一场fuck... 中产挺无聊的,没有信仰,不敢发泄,承受不起阶级下滑的代价,最后,不要说永远和承诺,往前走就对了。

    15分钟前
    • B.
    • 推荐

    神级配乐,神级布光,色彩的运用值得揣摩。至于故事,官方说这是一部关于嫉妒、性沉迷的情色惊悚片,但库导是能做到剧本、镜头各自表述的。有些东西不到一定年纪难以体会。比如成年人除了家和工作地点,竟然无处可去,无人可关心。婚姻美满,也会有出轨放纵的冲动。夫妻捆绑为一体,性既能消弭冲突,又不能消弭冲突。中等人对下等人的假客气,上等人对中等人的真利用。太挑观众了。

    20分钟前
    • 忘记
    • 还行

    都是美人,都喜欢散发魅力,享受被欣赏又渴望忠于伴侣,道德与欲望才冲突导致各种扭曲。其他情节,不过是顺便施用的障眼法,为主题披上一些华丽的外衣,提供一点零零碎碎的思索空间。

    25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还行

    婚姻走到了第九个年头,人也步入了中年,身边的那个伴与自己慢慢的对生活感到迷惑甚至是厌倦,不管是梦还是现实,都是一场对婚姻的考验,是否继续,是否还有爱?枯燥的主题却用悬疑的方式来辅助,让我沉迷其中,最终不是解谜,而是解脱。影片最后以“fuck”结尾,酷毙了。

    2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力荐

    大开眼界。

    3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哪里是情色片,明明是社会批判作品……真是丧到家,看完不想做人。细节和隐喻都很厉害,主角一家的名字,Bill双关金钱,Alice梦游仙境的欲望,Helena引起战争、唯一的价值就是美貌的美人。片名是绝佳嘲讽,中产阶级自视甚高,直到眼睛一睁才发现自己都是奴才,还不如闭着……

    35分钟前
    • Sirius
    • 推荐

    我觉得本片的主旨是表现统治阶层和其余人的本质不同。即统治者的“变态”。中产professionals想要偷窥一眼上流社会已经落得被威胁全家抱头痛哭的境地了 中产的性观念还停留在,我有没有出轨,我老婆有没有出轨。统治阶层是,i fuck whatever i want。影响我的人就得去死。男主重复最多的一句话:i am a doctor。不过都是对比自己阶层低的人。而且往往是谎言。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没有能力知道。你只能生活在这种未知的焦虑之中。窥视已经是死罪了,不死也会让你一辈子生活在恐惧之中。解决的方案是fuck。转移注意力到自己家庭的内部,停止向上窥探。看清你的位置,过好你的小日子。

    40分钟前
    • leoleo
    • 还行

    满眼都是共济会。库布里克为了这部电影丢掉了性命。

    44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推荐

    好片,演员外型可打五星。各种意图拍得都太朦胧,有一种隔靴搔痒,力不从心的感觉。看完需再看三部日本爱情动作片才能找回。

    48分钟前
    • 似零
    • 推荐

    被太多隐喻设置对照淹没的中产阶级婚姻困境最后依然回到fuck来寻找出路,库布里克绕了个大圈子讲了个小道理,女性被消费身体,男性被消费身份,金钱在之中流转。阿汤哥演技不敢恭维,AlanCumming三分钟抢尽戏。男主全程被各色美女调戏勾引,到最后都没搞上一次,也够倒霉的。

    53分钟前
    • 牛腩羊耳朵
    • 推荐

    暗黑,异教,种种元素的叠加使得电影主题变得不那么明显,但电影依旧还是那么好看。

    55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我试图创造一场视觉盛宴,超越所有文字上的条条框框,以充满情感和哲学的内容直抵潜意识…我打算把电影拍成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经验,使观众在内心意识到层面上理解它,就像音乐一样…你可以尽情推测影片的哲理和寓意。”——库布里克

    57分钟前
    • 像一把刀子
    • 力荐

    库布里克在遗作《大开眼戒》中呈现了一个极度奢靡有带有异教祭祀猎奇的性爱大Party,因此也被归类到情色题材。但是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现实光源制造的强烈色彩对比和空间纵深感。很多画面在深景中运用了与近景截然不同的灯光,这种“魔幻现实主义”,是以现实灯光营造的魔幻感,基础是真实,这是现今的赛博朋克霓虹和叩绿幕特效所没有的质感。故事讲得是老生常谈的中产阶级奢靡生活,慰藉是可以花钱买来的,充斥着道德丧乱但又很看起来正常的各色人等。招妓、雏妓、大型淫乱趴,就连结尾妮可·基德曼也说“我们得赶快去fuck”,阿汤哥饰演的医生企图保持理性冷静但内心蠢蠢欲动,但每次都不是因为淫欲,而是去填补失落感,像是一个“精神上的性无能者”。中产们在灵与肉之间的可操作性问题需要一场失败的冒险。

    60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聖誕節、祭祀、犠牲,豐富又艱澀的符號,作為最後一部作品實在不枉一生,活脫是一部一生哲理的感悟,其實我並不特別喜歡看stanley kubrick,只是林先生說氣氛恐怖才要我陪著看,其實恐怖的不是氣氛,是為什麼有這樣的天才而我不是

    1小时前
    • 力荐

    喜欢这类悬疑的影片,多看几次才能发现隐藏的一些小细节。

    1小时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导演太喜欢隐喻和会意。我主要会意到的还是婚姻中的性压抑和社会中的个人符号化。但这让人生倦的婚姻中的对方,却也已是你最可信赖和依靠的唯一的人。阶级,金钱,婚姻与性。驳杂的信息与涌动的暗示,观者只能各自见仁见智。PS, 选用阿汤哥做主角绝对是个大失误!!

    1小时前
    • 舞!舞!舞!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