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战争片 集结号

    集结号

    评分:
    0.0很差

    分类:战争片大陆2007

    主演:张涵予,邓超,袁文康,汤嬿,廖凡,王宝强,胡军,任泉,李晨,李乃文,胡明,罗海琼 

    导演:冯小刚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HD

      血战许昌

    • HD中字

      大逃亡1963

    • HD中字

      收件人不详

    • HD

      关于我妈的一切

    • 正片

      浴血狙击

    • 更新HD

      半条棉被

    • HD中字

      勇士连

    • 更新HD

      那一天的管风琴

     剧照

    集结号 剧照 NO.1集结号 剧照 NO.2集结号 剧照 NO.3集结号 剧照 NO.4集结号 剧照 NO.5集结号 剧照 NO.6集结号 剧照 NO.16集结号 剧照 NO.17集结号 剧照 NO.18集结号 剧照 NO.19集结号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张涵予 饰)率领九连47名战士在汶河岸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团长刘泽水(胡军 饰)下令,以集结号为令,听见号响就撤退。  惨烈的战争在炮弹的轰鸣中开始,九连的战士死伤惨重,排长焦大鹏(廖凡 饰),牺牲前说自己听见了集结号,谷子地自己没有听见,他决定死守阵地。九连打退了敌人三次进攻,炸毁二辆坦克,歼敌无数,全连除连长谷子地,47人全部阵亡。  这场战争改变了谷子地的人生。由于部队改了编号,谷子地找不到组织,九连牺牲的烈士们也被认定为失踪。谷子地开始了艰难的寻找,为九连的兄弟们讨个说法,也为了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

     长篇影评

     1 ) "集結號"集結了什麼

    一、

    在看到開頭四分之一左右的時候,我感到相當不舒服,幾乎要起身離場。

    從電影技術上來說,「集結號」戰爭場面的處理,包括鏡頭、道具、特效與演員演出,逼近「搶救大兵瑞恩」(台灣譯作「搶救雷恩大兵」)或是「兄弟連」(台灣譯作「諾曼地大空降」)的製作水平;華人電影能有此技術成就,值得慶賀。但是,影片對於戰爭過程的情節安排,卻有太多不合常理之處。

    首先,我不明白,作為奉命阻絕敵軍以掩護大部隊轉進的這支後備軍,怎麼會被派去守一個地勢低漥之處呢?這不明擺著自尋死路嗎?為什麼不去守那座跨過汶河的橋?(可參考「搶救大兵瑞恩」當中最後的守橋之戰)

    然後,當戴眼鏡的指導員被初次介紹給其他兄弟時,砲彈突然來襲,瞬間天搖地動。但,所有戰場老兵都知道,如果在開闊地中遭遇砲擊,首先會聽到砲彈破空而來聲音;而單憑這聲音就可以判斷砲彈的落點,判斷當下該躲或是不必理會。不太可能發生類似影片中那種猝不及防的狀況。

    接著,國民黨軍第一次的襲擊,表現的是大量步兵密集地、彼此擠來擠去地、如螞蟻般地往敵陣地行進,難道他們不怕被對方一鎗打死十個嗎?這樣的場景安排彷彿是冷兵器時代的方陣,而不像是端著來福槍、具備遠距打擊能力的現代軍隊該有的行為。

    而當國民黨軍隊推進到陣地前沿,兩軍開始準備短兵相接之時,國民黨軍的砲兵居然對敵陣地展開砲擊。難道他們不怕誤傷自己人嗎?這簡直是匪夷所思!!

    這些顯而易見的重大錯誤,暴露出導演對這整個戰爭場面的處理,僅僅是為了以不間斷的感官刺激與煽情元素對觀眾進行無差別轟炸;而對於戰爭的現實本身,並無意以更為認真、周延、深刻的設計來面對之。這對看過「搶救大兵瑞恩」與「兄弟連」這類嚴謹戰爭片的觀眾來說,「集結號」的戰爭場面,毋寧代表華人電影的創作態度在世界範圍內的倒退;這讓我很不舒服。

    二、

    然而,值得關注的,還不在於華人電影的倒退與否。

    隨著影片的推進,可以越來越清楚地看到,導演只關心一件事情,那叫做「榮譽」;開場那些戰爭場景,全都是為了鋪陳最後的授勳立碑而必須安排的舞台背景。也因此,前面所提到的重大錯誤,對導演來說,根本不是重點所在;重點是要確保有足夠的刺激煽情畫面來讓主角充分發揮他的堅毅、勇敢與手足之情,唯有如此,他才能夠獲得最後的「榮譽」。

    這讓我想起施明德與紅衫軍。

    一年半以前,在施明德領導之下,紅衫軍剛剛發起「一百元倒扁」運動,聲勢頗為浩大;朋友之間不時會相互詢問:「捐了沒?」。但當時我寫了這麼一段看法:

            "這類運動的中心思想就只有一個:堅忍不拔地以非暴力的方式扳倒政權。除此之外,別無其他主義思想。其背後的預設是,扳倒之後,那個想像中的"自由民主"(彌賽亞?)就會降臨。也因為沒有更進一步更高層次的主義思想與路徑圖,肉體的衝撞與犧牲--也就是如同總統府前標兵一般的堅忍不拔,就成為唯一有效的/最終的出路。也無怪乎,一百塊倒扁不斷要抬出施明德當年堅忍不拔的絕食經歷。(別忘了施是軍校出身的)

            十幾年前的URM,將民進黨往執政之路大大推進,十幾年後的一百塊倒扁,用的是一樣的方法。而我們一樣看不到主義思想,只看到堅忍不拔。倒扁之後呢?台灣的前景與自我定位在哪裡?送扁上台,到底給了台灣什麼深刻的教訓?反省這段過程可以提煉出什麼樣的智慧?抑或還是一樣想像在倒扁之後會有個彌賽亞自動降臨?(這是不是嬰兒潮世代自烏茲塔克-反越戰-村聲-電腦文明以來,內心深處依附於以美國為主之西方次文化的魯直樂觀主義鏡像?)在堅忍不拔底下,這些都被視而不見。

             因此這是思想的貧困。十幾年前如此,十幾年後依然如此。你說,我會不感到深刻的悲哀嗎?"

    多年以來,施明德經常強調他不畏強權與死亡威脅、坐牢多年的勇毅形象。整個紅衫軍運動,就在這「一個人的榮譽」的維繫與再發揚之上。至於當下真實的反抗與叛亂,其實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也因此,會有一個廣告出身的范可欽來主導運動的操作策略。「一個人的榮譽」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被視覺化、符號化、煽情化,不斷膨脹,然後,終至在今年泡沫化。

    但除了堅忍不拔以外,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達德上,出獄後的施明德到底做過些什麼?他有像他的老戰友許信良那樣,提出過具體的發展願景與建設性做法並一以貫之嗎?沒有人認真追問。於是,「一百塊倒扁」最終會成為一場空,會成為某些當初捐了錢的紅衫軍的不堪回首之痛,其實,良有以矣。

    「集結號」所呈現出來的,對我來說,正是紅衫軍「一百塊倒扁」的同義反覆。那號角有沒有吹響、有沒有被聽到、有沒有起到實際的效用?根本就不重要(就像戰爭場面是否真實可信,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相較於那年在台灣,被視覺化、符號化了的「一個人的榮譽」集結了一億台幣的運動經費,這年在大陸,同樣被視覺化、符號化了的「另一個人的榮譽」,可以集結多少票房成績?

    影片首周末的票房就破了七千萬人民幣;朋友之間相互在問:「看了沒?」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甚至播出它的票房消息。各界一片好評聲,許多觀眾也真的感動落淚。這林林總總的現象,彷如去年紅衫軍運動高潮時期的狀態。

    從紅衫軍高潮迭起到「集結號」叫好叫座,兩個一前一後相距一年、分屬政治與電影範疇的流行現象,是否不約而同地透露了當前兩岸華人某種共同的集體潛意識?而紅衫軍運動最終泡沫化的殷鑑不遠,那麼,「集結號」現象呢?報紙上說,導演接下來有意拍攝三大戰役(估計是為了配合解放戰爭六十周年),聽此消息,到底該喜,還是該憂?

    三、

    看完電影之後,我來到北京影協影院樓下的書店逛逛。進門不久就看到架上擺著「兄弟連」當中E連連長溫特斯的回憶錄「親歷兄弟連」,二話不說,買下。

    回家隨興翻閱,看到兩處引我深思。其中之一,是溫特斯回憶1945年一月,經歷了慘烈的突出部之役之後,E連隨團轉戰亞爾薩斯,接替受傷慘重的313步兵師。在他們的德軍對手當中,有一位漢斯.馮.盧克中校,驍勇善戰;某次戰役擊敗盟軍之後,他在一教堂內讓部下演奏巴哈的「一切感謝上帝」,聞者無不動容落淚。

    46年之後,戰事早已平歇。溫特斯重訪這個教堂,同行的還有當年的對手盧克;在教堂裡,他們又演奏了一次「一切感謝上帝」。

    這樣的場景,總是讓我深深感動。曾經殊死鬥爭的兩造,倖存多年之後,在白髮蒼蒼之際攜手回到老戰場,以音樂憑弔彼此。那是對於人生、對於命運的詠歎,也是伸出佈滿皺紋的手掌來,互相平撫彼此的心靈創傷。近十幾年來,隨著各種紀念二戰的活動,不時就會聽說這樣的故事。

    人文學者林谷芳,曾經用「諦觀有情」來為中國文化的終極關懷與核心價值落下註腳。跟西方抽象理性思維美學(比方說巴哈的音樂)不同的是,中國人偏向入世的人間性,而林谷芳進一步指出:

    「這種人間性有時會偏於現實,因此,為了讓它具備終極關懷的深刻與開闊,中國人乃『以詩心躍入歷史』,在『史的觀照、詩的感嘆』中與歷史有情同其聲息、共其呼吸…人乃連接於歷史與週遭的有情,乃能面對人生,乃能體會生命的終極意義就在這有情之間的悲憫」(林谷芳,「生命之歌」)

    對我來說,戰爭結束後近半個世紀,溫特斯少校與盧克中校在巴哈的音樂中重逢,表達的正是諦聽這「有情之間的悲憫」。在這時空場景當中,「有情」以及其「之間」所引發的悲憫,存在於敵我兩造,存在於生者與死者,存在於過去作為戰場的教堂與當下作為告解之地的教堂;也存在於作為娑婆世界一員的聽眾,以及作為抽象理性超越性思維的巴哈音樂,兩者之間。裡頭的每一人事物,都有它的生命、都有它的故事、都有它的告白。「識得江流千古意,人間到處有真情」,而做為人的終極關懷,也就在諦聽、觀想、咀嚼這人生一路走來,諸般現實風景所蘊含的真情故事,而以悲憫包容之、化解之。

    惟其有如此宏闊的、深遠的、悲憫的胸懷與視野,方能在多年之後,對戰爭所造成的撕裂與破壞,給予一個超越性的撫慰與安置。否則,徘迴在戰場上的幽魂,不管當初是敵是友,又如何能安息,如何不再輪迴為觸發下一場戰爭的怨靈呢?

    孫子兵法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樣慎重的態度,當不僅僅是領軍將帥或士卒小兵所要奉行的;即便是後來以文化藝術形式再現戰爭場面與歷史的創作者,也必須謹慎以對的。特別是,後世的創作者或詮釋者有著不同於當初的立場與看法,甚至也可能有不同的資訊與表達工具,

    在二十一世紀之初,我們看到美國有「搶救大兵瑞恩」以及「兄弟連」的出現。作為好萊塢大片,兩者都有著大美國主義的意識型態做為基底,但它們所展現的穿透力與感染力,依然令許多不同國籍的觀眾久久不能自已。無疑地,這有賴於影片創作群對於戰爭與歷史過程的宏觀與微觀之處,都保持著敬謹的態度。而這態度,當不只表現在道具、服裝、特效、場景等等訓詁的層次上,還在人物設定、情節、心理變化以及對敵我兩造立場的詮釋上面。

    「親歷兄弟連」另一處引我深思的,就是「兄弟連」的故事血肉是建築在大量人物訪談與田野調查的基礎之上,特別是許多基層士官兵的回憶;進而從真實之處,抽取出跨越人性鴻溝的戲劇力量。而國共內戰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除了將領的回憶之外,又有多少士官兵的真實記憶出土了?有多少國共兩方的「溫特斯少校」與「盧克中校」可以在白髮蒼蒼之際,共同攜手在自己的樂聲當中,重新撫摸彼此胸中的塊壘?一起"諦觀有情"?

    都說現在是中國和平崛起的時代,而「集結號」僅僅在技術水平上追上了好萊塢動輒以億計的製作經費,但在觀點與視野上,非但沒有展現超越世界一流戰爭片的企圖心,甚至還倒退。過去幾年來,如此這般技術一流、觀點視野匱乏的所謂大片,所在多矣;這其實是一種大美國意識型態影響下的文化浪費。多少學者專家已經說了,中國的崛起不能建立在美國式的現代化發展與浪費性消費之上,否則整個世界的物質與心靈將承受不起。作為一個具有高度自我期許的大國,對於文化創造的實踐前景,當有更具超越性的思維,而不是停留在上個世紀無止盡的工業化生產的意識框架底下,自己玩自己的。

    因此,作為中國崛起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我看到這樣的影片獲得如此多的掌聲,思及中國文化軟實力在世界上的地位與前景,能不頓足再三嗎?

     2 ) 境界有别

    看《集结号》时,哭得稀里哗啦。一起看电影的朋友非常诧异,说从没见我如此感性不控制情绪。电影结束两、三小时后,还沉浸在难以言明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其实心里清楚,不是电影拍得好,而是其中很多影像细节,比如军装的颜色、制式,人物的精气神儿,抗美援朝的场景……从小在父母的相片簿和他们与战友的言谈中,就已非常熟悉。看电影,仿佛看到父辈们年轻时的锐利模样,联想到今天的日渐苍老,无名感伤,一触而不可收。

        后来,每当朋友聊起《集结号》,我就说,无法对它客观评论,因为个人因素夹杂太多。

     

        过了些时日,理性神经开始复原,这才发现看电影时出现的隐隐不适,原来是一种“反感”。

        影片的零星片段,包括演员的片段表演、胶片色彩、场景设置,无疑都属中等水平之上。但根子上,我觉得这部片子很“低级”,很“龌鹾”。

        冯导说他很真诚,这话没错儿,但却不是他所说的(或以为的)那种 “心的真诚”,而是态度很谦恭、技巧很“真诚地”想从观众口袋里掏钱(其实这无可厚非,可请不要说谎,也不要自欺欺人)。

        他有很多小聪明,认真学了些好莱坞类型片技巧,在国内导演里已算是一个难得的即能够较娴熟讲清故事、又能够控制观众(生理)反应的人才。比如,由于绝大多数人(尤其今天的中国人)在生活中都受到过(或自以为受到过)不公平待遇,影片后半段的升级版“秋菊打官司”,就能轻松勾引出人们委屈、气愤的(生理)反应与泪水;前半段模仿《寻找士兵雷恩》、《太极旗飘扬》的战争场面,让“卿卿我我”“着重表面包装”的现代年轻人,足够刺激(喊叫)、惊讶(神经紧缩)狂HIGH一把……这种完全从人的生理节奏出发,制作电影的方法,其实就是好莱坞类型片的套路。就像做一道菜,各种调料如何加、什么时候加,在类型片里,都有规范可寻。只不过,冯导做的这盘菜味精太多,人工痕迹太明显,有股子恨不得把你的鼻子眉毛一起鲜下来的殷勤劲儿,但吃后,嘴干!

        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流泪、会感动,其宣泄效果与做了次按摩一样——舒服,但与内心无关。电影如果与按摩师傅较劲(即使手法很高超),难道不“低级”、不“龌鹾”吗?怪不得冯导说拍这部片子,他最累的是体力。

       

        这部电影看似很阳刚、很主流,其实背后的价值观是缺失的(有,也是一种见风使舵的功利观),价值判断是模棱两可的(因为他想多面讨好),对人性的理解是没有的(或者说是图解的),可据说还上了CCTV的焦点访谈,这真让我非常惊讶。

        那些天天宣传主旋律的体制内专家,怎么就没有看出,这压根儿就是部没有任何价值判断的电影呢?它甚至连好莱坞那些同样基于观众生理反应调制出的商业电影,底子里那股阳光、单纯、朴实的味道(当然,欧洲人给的定义是,不够聪明,不够人文)也不具备。《集结号》的底子,是一股子猥琐的算计、抖机灵与抄袭混合在一起的霉味儿。或许,那些天天高喊主旋律的人,其本身根本就不相信他们自己个儿说的那些套话,亦或压根儿就没弄懂主旋律究竟是什么(职业素质忒差)?

     

        《色戒》没有味精味儿,也不紧赶着给你做按摩,看后反到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可你内心的某些地方会被触动,会被惊醒,会被唤起。那些很难用一两句“中心思想”简单概括的复杂人物,让你相信,这些都是真实的生活困境,而非人为图解。导演是有价值判断的,是真诚地把心撕给你看的,同时,又是非常尊重观众的,并不准备用一种强势的叙述节奏或大片阵势迷惑你,迫使你就范。

     

        老话说——做人、做事有境界之别。少时不太理解,长到反“虚伪”、价值多元的青春期(也就是王朔横行霸道的时期),更是反感这句话里包含的“唯一性”味道。而在今天,这个只重结果(成功),不重过程(境界)的时代里,此话更是毫无意义。

        但随着年龄渐长,我自己却对该道理越来越认同。

        价值多元,并不意味着无法产生价值判断(也许社会上持这种说法的大多数人,根本就缺乏基本的判辨力),或无需坚持某种价值观(当然,某些人认为坚持某种价值观会失去某些利益,进而常常改铉更张,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境界”。在今天的我眼中,市面上林林总总的价值观,其实骨子里有差异的也就没几个,而且也还是分得出高下、优劣的。

        对比这两部片子在我内心的反应,更让我相信,我希望达到的(坚持的)那个境界,与成功关系不大,与赚钱关系不大,与赞同人数的多寡关系不大,它只与我自己的内心有关。

     

     3 ) 让观众意识到那把剪刀的存在

    晚上看完《集结号》,紧接着就看了刘恒写的原来的剧本。

    看完剧本,第一感觉是吃惊,因为剧本有六万多字(普通电影剧本四万字左右),
    看得出刘恒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那种行文笔触是充满感情的笔触,是装不来的。
    其次他的剧本充满了视觉想象力和提示,
    我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想:战争场面怎么写?
    是差不多只写人物对话和大概进程,让导演去填充呢,还是怎么样?
    刘恒是写得非常精细的,气氛,细节,色彩,全部都写出来了。
    这是一个小说家的积淀使然。
    第三点才是对照:确实剧本和我们现在看到的电影相比,要完整了很多,
    看电影会觉得后半部电影有点碎,气韵不连贯,剧本其实是非常流畅的。
    电影删减剧本较大的几个段落是这样:
    第一个是全连战友牺牲后,谷子地穿上敌军的衣服,混进敌人的队伍找食物,
    炸死了敌军将领这一段比较重要的经历,也是后来被一再质疑的经历。
    第二个是谷子地和孙桂琴相依为命的一段路程。(这段拿掉是应该的,因为会给观众误导)
    第三个是电影将近尾声,剧本的高潮落在谷子地亲手从煤堆中扒出了战友们的累累白骨,
    有一个相当集中的情绪爆发,相当之煽情,
    电影完全没有这一段,直接到了最后,烈士之墓才是电影的高潮。
    其他删减修改的部分还有很多,人物也做了适当合并:
    比如谷子地救了站在地雷上的人,原剧本是一个高排长,电影就是赵二斗,
    就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漏洞:一个当官的怎么会自己亲自做啥侦察兵?
    但是从剧作上说,这样写确实立刻就建立起了谷子地和赵二斗二人之间的紧密情感,
    这是有效的招数吧。

    不知道为什么这几段被拿掉了。
    我觉得有两种考虑:一种是确实太冗长了,六万字剧本,本身就意味着要拿掉很多东西,
    一种是电影局的建议,拿掉了会有争议的段落。
    我个人以为,第二种可能性比较大,
    因为目前呈现出的电影,是有点残缺,断裂,和拧巴的。
    主要的问题是高潮没有顶上去。
    昨晚和青瓜两人说起这电影,她基本上说的是我的心声:
    当谷子地抄起铲子,扎好裤腿,冲上煤山的时候,观众就开始期待着一个时刻:
    就是他用双手鲜血淋漓的挖出战友白骨的时刻,那是观众和谷子地同声一哭的时刻,
    这个时刻久久没有到来,
    而仅仅落在他们被表彰上一个“追认”上,
    观众的情绪得不到宣泄,是比较压抑的。

    就电影来说,《集结号》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但是作为中国电影,公映出来的电影,受到国家正面宣传和肯定的电影,
    《集结号》对战争,对历史,以及人性的讲述,前进了一大步。
    电影里呈现出的英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英雄,
    剧本里形容老年的谷子地,“冷漠而沉郁”,他不太热情,
    他身上有一点老兵油子气,他不盲目牺牲,有最强的生存智慧,但是内心同样保存最炽烈的感情。
    在过去的电影中,士兵为服从大局是任劳任怨的,是勇于牺牲的,
    但是谷子地并不这样,他会发出质疑:“你怕咬死,我们就不怕咬死?”
    在过去的战争片中,士兵们为了虚无的理想和主义和看不见的人民而死,
    但是《集结号》中,他们为了看得见的兄弟而死(姜茂财),为了看得见的信任而死(王金存),
    他们没有说一句空洞和美丽的废话。
    电影的策略是成功的:它既质疑了所谓的牺牲,又肯定了牺牲的价值,
    所以,《集结号》的宣传语是非常暧昧的: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集结号》这才可以让观众感觉碰触到了过去没有碰触到的内心角落,感觉到新鲜的阐述,
    同时却又巧妙的让领导们以及掌权部门们觉得,这是一部积极捍卫主旋律的正面作品。

    昨晚青瓜说了一句话说得特别好。
    她说:“这样呈现出来的《集结号》才好,这样奇怪的结尾才好,
    这样,才能让观众意识到那把剪刀的存在。”

     4 ) 不曾吹响的《集结号》

         12.12 有幸去了北京点映先睹为快。

         《集结号》没有高潮,就像电影里始终没有吹响的集结号。

         冯小刚想来对特技效果很有信心,于是广告语写着“我们的战士,我们的导演,我们的故事”。这里其实差了一句,“韩国的特技”。倒没有鄙视的意思,师夷长技总强过盲目排外。毕竟,《集结号》的战争场面,是我看过国产电影的最高水平。如果不是拍摄和剪辑造成的空间上的些许混乱,前10分钟的巷战已经完全赶得上《拯救大兵》的水准。

         可惜,看完血肉横飞惊心动魄的前半段,冯小刚卯足了劲儿把观众震了之后,就像那个著名的段子所说的,“下面呢?下面没有了。”

         这种太监似的尴尬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集结号》故事情节的限制:谷子地为坚守阵地的四十七个战友正名。作为起因的惨烈战斗表现完了,理所当然进入后面和平年代寻找英雄的部分。换句话说,从时间顺序上,文戏和武戏实际上是完全脱节的两节。好莱坞式的处理方法是一张一弛,文武交错,怎样讲述两端相互风格完全不同的故事,才是冯小刚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可惜,他没有。《夜宴》里最后一场冲突激烈,情绪四溢,多条线索纠结在一起然后一起解开的惊艳高潮,却在《集结号》里杳无踪迹。

         退一步说,就算结构上我们不能满足观众对动作高潮的需求,至少让大家感受下情绪上的高潮呀。可惜,冯小刚也没有做到。伟大的老兵谷子地自己哭了好几次,闹了好几次。可是,谷子地为战友正名这个文戏主线的矛盾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对立面。换句话说,在解决谁委屈了英雄这个影片最主要的问题的时候,冯小刚拉来的却是诸多琐碎的解释:时间太长,文件太多,变化太大,挖坑太浅。而真正的症结上,冯小刚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

        其实冯小刚也有苦衷。现在国家富强,生活安康,人人手上都有三块表,就算怨天怨地,也不能怨和谐社会啊。那么谷子地能去怨谁?怨那些没有姓名,看不清面目,连生死都只“无算”两字的国民党反动派?不行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台湾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怨那些勤勤恳恳却是没心没肺的农民兄弟父老乡亲?不行啊,军民鱼水一家亲,人民子弟爱人民,你的军功章也有他的一半啊!怨那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不行啊,鬼子在电影里就没露脸,何况现在中日友好是主流嘛。

        电影没有审查是要出问题的,军队没有政委是要犯错误的。冯小刚谨言慎行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作为主旋律电影,英雄受委屈的问题又不能不解决。于是有了影片和谐的尾巴。在部队领导端着那一堆勋章追认英雄的时刻。我忽然想起了一个叫余祥林的农民,和一句毫无关系的话“这个案件从错的又纠成正的,难道不是司法公正的体现吗”。

        于是在好莱坞战争电影敢于反思战争本身(《拯救大兵》《现代启示录》),韩国战争电影敢于反思南北政治(《太极旗》《共同警备区》)的时候,我们的电影却和谐得连反思的对象都找不到了。
        
        可是,冯小刚为啥不干脆拍个南征北战类的高大全电影呢?为啥非要拍老兵谷子地,不拍小兵张嘎?非要自找麻烦往人性上加,往反思上靠?因为和谐社会得罪不起,掏钱买票的老百姓更得罪不起。不拍好玩意儿活不下去,真拍好东西不让你活,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九连的困境即是冯小刚的困境,也是中国电影的困境。困顿之中,冯小刚又怎么可能真的去吹响《集结号》呢?

        最有可能的结局便是电影告诉我们的:

        集结号永远不曾响起,眼看战士一个个死去。

      

       
      

     5 ) 只有小刚---《集结号观后》

    知道《甲方乙方》里英达扮演的那个“巴顿迷”是谁?我觉得那个死胖子书商其实就是瘦猴冯小刚自己。所以,今年有了这部《集结号》。

    按照网络惯例,中国三大导演张陈冯出片,照例是要批评一顿的,尤其是大片。从结构上说,可以批评《集结号》比例失调,第一部分战争过于冗长,摇动镜头过多。第二部分过于简略,第三部分太过朱军。从技术上说,特技完全是用韩国人的,手法有模仿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雷恩》和《兄弟连》的嫌疑。从宣传上说,吹得过火,大话讲得太满,让人想起中国大片一贯用宣传骗钱的传统。从细节上来说,军事迷还能挑出一大堆BUG,坦克型号,枪械分类等等等等。最后,还会有人给出一个概括性公式,类似:《太极旗飘扬》+《拯救大兵》+《兄弟连》+《激情燃烧的岁月》+《艺术人生》。

    但是我给了这片子4星,因为它真的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好的战争片。尤其是在内战题材中,它摈弃了传统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还原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荒谬绝伦。它没有歌颂,甚至也没有批判,而是以冷静的叙事角度讲了一个极为残忍和迷乱的故事。

    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无回战役。
    一群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士兵。
    一个丢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弃的执拗军官。
    一段永远没有吹响的集结号,一段不为人知的背弃故事。

    所有这些,放在有数百万人厮杀的大背景之下,凸显出连长谷子地奇异的际遇---如同一只被命运之神拨弄的蚂蚁,失去了兄弟,失去了身份,失去了对朋友最珍贵的信任,也失去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信任。影片成功地表现了个人在战争中是何等渺小,最珍贵的生命是如何被漠然牺牲,英雄和传奇如何被淹没遗忘。而在命运的强大力量之前,一个普通人,是如何体现了一个男人的坚韧和担当。并且,因为这种极为微茫的坚持和努力,最终竟然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荣耀自己死去的弟兄,为他们讨还一个公道。最后的答案虽然出乎预料,但是两个永隔幽冥的人还是达成了和解。

    《集结号》体现了导演和编剧的水准,是国产大片里能把故事讲好的一部。要想知道编剧刘恒有多牛逼,可以看看电影的原型小说,杨金远的《官司》。这部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惨不忍睹,连基本的短篇小说叙述手法都成问题,只能勉强称之为一篇语句流畅的记叙文。而刘恒从这篇记叙文里提炼出来的故事,和改编出来的剧本,比原著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细心的观众可以看一下电影中的对白和细节,“大声吼你就不怕了”,“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还有拿到烈士追认文件时,谷子地木然的脸和唯一的一句话:“等等,我得把脸先洗干净。”从中能看到点东西,一些国产大片里不寻常得见的东西。

    要说到深度,《集结号》算不上有深度,《太极旗飘扬》里那种锥心刺骨的伤痛和悲情是没有的,甚至《伯恩的身份》里那种对丧失身份的焦虑和压迫感也没有多少。谷子地这个人,被塑造成一个完全丧失自我,一心只为兄弟们存活的躯壳,以极为简单的逻辑和坚持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与此同时,他的情感爆发在后半场太多,反而削弱了影片的力度。但是,这是可以原谅的,完全可以原谅的。谁都能想到,如果把战争渲染得再残酷一些;把谷子地的身份转变再加强一点,从战斗英雄变成叛徒俘虏甚至因此下狱;把结尾去掉,改为谷子地在纸钱堆里烧掉追认烈士通知书,最后去汶河边自杀,可能更为震撼。不过,那就不是大片了,而是一部最昂贵的国产地下电影。

    虽然是一部商业电影,但是冯小刚至少拍了半部很MAN的电影。至少战争场面里的中国军人行动如风,出枪迅捷,可以说得上是很“飒”。要说真有什么缺陷,那就是太他妈像美军了,太像《兄弟连》之《巴斯通》战役,那些战士过于现代,而没有真正解放战争时农村子弟的质朴。可他们都是很鲜活的人,会恐惧,会悲伤,会贪生求活。军人形象不再是传统手法里那种大无畏加点小毛病的模式:英雄在光荣中死去,生前他偷过甘蔗。谷子地枪杀战俘,单凭这个情节就强于一打国产战争片。

    在三大导演里,我还是最欣赏冯小刚。张艺谋在扮演明星,陈凯歌在扮演艺术家,只有冯小刚还是个拍片子的,至少他很聪明,知道往哪里捅群众会笑,往哪里捅人民会哭。《夜宴》是他尝试大片的开始,虽然非常不成功,但是在《集结号》上他迅速找到了正确的感觉。他懂得如何说好一个故事,能够找到投钱的大头,能整合手里的资源,拍出一部80分以上的电影。冯小刚极少做90分以上的电影,但是他的几乎每部片子都在80分以上,不服不行。先前,我担心他的电影被《投名状》击败。但是现在看下来,陈可辛怕是要擦一把冷汗。

    也许,《集结号》所有值得批评的地方,都蕴藏了一种可能性---冯小刚知道应该怎样,但是他也知道只能怎样。一个烈士等于700斤小米,也只有小刚敢在贺岁大片里那么拍。在这个意义上,在中国拍大片,张导和陈导我们都已经领教过了,真正值得期待的,还只有小刚。

     6 ) 小刚,你的牛皮我相信

        在《集结号》上映之前,不少人等着看小刚的笑话,甚至已经开始骂开,谁让小刚电影还没上映就一副牛皮哄哄的样子。中国人,特别是当下的年轻人就是这个样子,来个四平八稳的觉得没个性,真来个个性派又都吓得受不了。不管怎么说,小刚有牛的底气,自从他开始“贺岁”以来,基本就没失手过,所以,当他说这部电影怎么怎么牛时,别人相不相信我不管,我信!结果《集结号》上映,为小刚吹响了票房和口碑的集结号,你再个人在“微观”上怎么骂也得承认,在“宏观”上,小刚成功了。
        当初看好集结号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剧本的故事很好,这一直是小刚一个非常值得提倡的优点。张艺谋如今已经让自己的电影故事上越来越没逻辑,越来越可以忽略不计,而是靠什么大场面,大明星,和他哥们儿的大宣传,但我个人认为他继续这样下去只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当然,也正是他如今的这个特点,我倒认为他搞奥运会开闭幕式应该没问题。小刚不同,他的片子总是在讲好故事上下足了功夫,力求圆满,哪怕在《夜宴》中,也以莎翁的剧本为底子。毕竟,小刚以贺岁片起家,片子绝少大明星,甚至葛优你都很难说是跟着小刚“贺岁”名气大涨的,还是本来是啥很了不起的腕儿。在《集结号》中,首先战场的故事就很撩拨人心,何况还要兄弟情深,讨回名誉的煽情,有这样的故事,又是由小刚来讲,足以让人放心。
        片子的一大亮点是战争场面,这真的是我看到的国内拍的最好的战争场面,如我意料的一般,又有一群人跳出来说啥这类场面《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都看过了之类。兄弟们,拍文艺片,欧洲已经很成熟;拍商业片,好莱坞已经成熟的冒泡;中国理当吸收他们的成功经验,包括战场的处理,如果你非要中国导演拍出横空出世的东西,那我们干脆一天到晚拍京剧,昆曲算了,问题是你看吗?我的理解不同,当看到本片我脑子里想起《兄弟连》时,正说明了本片在战争场面处理上的成功,因为这个场面已经让你想起了经典的战争场面,因为以前的国内战争片我绝对看时不会想起《拯救大兵瑞恩》之类,只会感到有些荒唐,士兵被机枪扫射了还身上没多少血,一片平原上士兵仿佛金刚不坏之身一样茆足劲儿只管埋头往前冲,士兵们一个二个都不怕死不怕苦对战争毫不抱怨,士兵死后总是身体完整还面容干净。而《集结号》中我看到了血腥的场面,看到了士兵中弹时那飞溅的血,看到了有人被炸成两截,看到了被烧的血肉模糊的尸体。不是我是个嗜血的人,而是这样的战争片才真正的有震撼力,才让你体会到战争的可怕,才让人体会和平的美好,当我看到一群人一天感觉战争像玩儿似的在论坛叫嚣要跟这个打,又要跟那个打时,会更有这样的感觉。
        对《集结号》的评论还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打中国人”的问题,这样的说法真的极端无聊,而对小刚指责什么美化了这个,丑化了那个之类更是无趣。我们常常抱怨生活中有些东西太政治化了,太无趣了,可是自己似乎也习惯性的政治化起来,啥东西都往政治上套。那些说《集结号》多么政治的人,自己本身是不是太政治了,太敏感了?我没看出《集结号》有什么明显的偏向性,片子颂扬的是一种战场的兄弟情深,当然要集中于一个集体,表现他们的英勇,表现他们的牺牲,难道非要导演去四平八稳的把这个集体的对立方再相应的集中展现一番?这样拍出的电影你肯定没法看,像《兄弟连》这样的片子对德军也有所正面涉及,但是主题也依然放在E连上,为了突出主旨当然要有所偏向,更别说作为一部打算赚钱的商业片也当然要考虑更稳妥的方式。像那部我打趣说布什肯定会非常喜欢的《300勇士》其实主旨上也是部很美国主旋律的片子,尽管是针对非本国人,但是那片把波斯人丑化的已经令人发指了,比起它来说,小刚已经处理的相当得当了。本来,小刚可以选择更稳妥的方式,干脆将背景放在抗日战争,痛击日本人估计大家都会很舒服。
        还是让我们抛开那些争论,来到那片47个血肉之躯对抗大军的战场,47个兄弟坚守着阵地,他们对死亡也有着恐惧,他们对生存也有着渴望,他们也渴望能早一些听到集结号。但是,他们是军人,他们坚守着阵地,坚守着自己的职责,坚守着自己的兄弟。常听人说,战斗打响前,大家都很恐惧,都很紧张,但是一旦打响,特别看到自己的兄弟倒在血泊中时,一种仇恨与热血便会让人无比勇敢。再谈论他们这样值不值,固执不固执,军令残酷不残酷都是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的事后诸葛。我相信刘泽水对谷子地和那些兄弟的愧疚是真诚的,作为一个指挥官,他时刻要做出权衡,作出让一些人活着,一些人死去的权衡,同样的他也被类似的权衡决定了生和死。正是一种残酷的背景下,兄弟间的情谊更显的真挚动人。
        当然,我猛赞了一番本片,也要说说个人感觉本片不足的地方,感觉片子最出彩的地方还是在战场上,不光是很有战争现场感的特效,更是对兄弟情谊的充满张力的表现。而战后的部分显得弱了些,感觉谷子地复员后到为兄弟们争回名誉的过程有些急促,特别因为有个团长战友给“罩着”,使得谷子地的这个过程显得有些焦灼但是没有起伏感,几个地方,如谷子地冲县里的人发飙、固执的在煤堆里找战友遗骸的点都刚刚展开,马上又收了回去,本来小刚可以让这些部分更出彩些。我个人的看法是,战后部分的急促与片子的时间长度有关,本片片长不过两个小时左右,留给战后的时间太少,也让导演来不及展开更多的故事,或许再延长半个小时会让小刚更加游刃有余。
        在2007年的末尾,小刚没有给我们带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多年的“贺岁”欢笑,却带个了我们充满震撼力和感动的兄弟情深。小刚这次的“贺岁”依然精彩,让人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47个男人的热血,看到了一个叫谷子地的战士是多么男人的担当,多么男人的执着,足够了,给了我这么多的电影足够了,我期待着小刚的下一个故事,我期待着小刚下一次的牛皮哄哄,他的牛皮,我信!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292bdeca80672942f31fe7ed.html

     7 ) 这不是我们选择的人生,但我们为此牺牲得如此心甘情愿

    哭得一塌糊涂,本来可以忍住,但是觉得没有必要忍,于是就放纵自己痛哭流涕。

    所以可以籍此相认,为《集结号》哭的,都是我们内地的孩子。这样的血脉关系。看着《地道战》《地雷战》长大的,语文课文里有邱少云董存瑞的,当然还有周总理窗前的灯火。我知道《集结号》并不那么好,我边哭边想,为共产党卖命的,就算是失踪人口也可以换200斤谷子,那么为国民党卖命的呢?自己死在战场上,亲人死在文革里。可那都是命啊。一个村子也会有人参加共军有人参加国军吧。都死了,有的是烈士,有的是匪军。谷子地对自己兄弟说,“我们兄弟的尸骨不能落在敌人手里”,这些恨是怎样来的,这些恨是谁教的。为什么片子要去拍国军投降,共军死守阵地惨烈牺牲呢——成年以后的自我学习让人有条件反射:阶级到底是谁的阶级,是谁教会你用石头砸别人的。

    但还是哭,稀里哗啦的哭,怎么质疑都改变不了一个在内地生人内地长人的血脉,不知道港台长大的孩子看这部片子会什么反应,但我无法磨灭自己受的教育,就算邱少云董存瑞这样的名字如今更多被用于解构,但当年是真的为此鼻酸过的,如今连《集结号》一起,成为整代人记忆的大背景——这不是我们选择的人生,我们是被选择的,并为此感动、为此牺牲得这么心甘情愿。

     短评

    我也看了一大片~ 一直挺抗拒看这部电影.但抗不住大家各种的赞,昨天跑去看了.果然...是一大悲的!妈的~老娘哭成熊猫眼,本来挺休闲一事儿,结果...其实电影拍的真不错.但不建议家长带小朋友去看,部分镜头狠暴力...不管怎样,我觉得拍的好.至少知道壮烈一词是怎么回事儿了.

    6分钟前
    • taki zhang
    • 力荐

    比美国的超级英雄牛逼多了。2015.1.17成都

    1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三星吧:缺少些什么,张力还是不足。和以往大陆的战争片相比,场面更好看,人物也更真实丰满。但对于战争突破性的反思并没有,尤其对于这内战。当然,这要考虑到电影管制。就想啊,当年那些国军后代和共军后代一起看这类电影,会有何感想呢?冯小刚没有正面描述国军一笔,值得玩味。

    16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

      《看电影》用封面告诉我说:一定要看集结号。我看了,但真没觉得能到一定要看的程度。前半段是战争片,剪得有点乱;后半段是故事片,一没情节二没情绪。关键是,这两段分割的太明显,而实际的感觉是脱节。    冯小刚做了什么?我能记住的只有韩国人的特技,难道冯导只是让主人公谷子地的说出一嘴流利的京片子么?    真不知道冯小刚是导演还是吸引票房的棋子,叙事上竟然以这么没有创意的方式,试图改变观众习惯的电影节奏,真二啊。    哎,这片拍的,还不如夜宴呢。

    17分钟前
    • 较差

    就是一部主旋律化了的真人同人。当然该煽的地方我还是被煽到了。

    19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比《投名状》要好看

    2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中国的电影导演,跟高考考场上在那使着劲儿编作文的考生一样,都是戴着枷锁跳舞啊! 能跳成这样,其实已经算不错的了!

    24分钟前
    • 李卡
    • 推荐

    一部比美国超级英雄大片还牛B的电影。

    26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推荐

    现先我要感谢党,感觉主席,感谢人民!!抽抽鼻子继续说:谢谢中央 谢谢广电总局 谢谢!这样一部描写内战的片子竟然能通过审查,实在太感谢了!内战啊很那个的,想想《色戒》汤唯被封杀据说并不单纯是裸,而是妖魔化了人女英雄的形象!所以看吧,小刚也说这片子能上映实在很惊险~~看吧!请你去看,最好是电影院,不是电影院你还对不起这样的片子。 首先是音效,感觉,不,是听,听到子弹在我身后飞过来,左边飞右边飞,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都有子弹,炸弹就在你的身边爆炸,弹片朝我飞了过来!临场感实在太好了。

    28分钟前
    • 王老虎
    • 力荐

    没在战争片里听到“这是我最后一个月党费”已经很欣喜了。感动。

    30分钟前
    • 蛮爷
    • 力荐

    不错的战争片,惟一的遗憾,是太圆满了。

    34分钟前
    • keso
    • 推荐

    和平年代的谷子地比战争年代的谷子地更让人揪心。战争无需解释,只要以血肉之躯抵抗敌人的坦克和炮弹。而和平年代,却要面对自己人的反复质疑,还有因无知而粗鲁的言语攻击。后者更让人心寒。

    35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推荐

    张涵予

    39分钟前
    • 昵称被占不开心
    • 推荐

    我证明……

    41分钟前
    • 苏小安。
    • 力荐

    这部电影真的很不错,剧本扎实,全部都是一群演技派在那里飙戏,看得很爽,现在想想张涵予一部片就立刻登顶不是没有道理的,角色演绎度很好,而且演戏有自己的风格又不是让自己的风格主导角色的那种。

    43分钟前
    • 默默的蘑菇
    • 力荐

    对于一个冯小刚影迷来说,批评他是对偶像的不敬啊。但是表扬他是对自己的不敬。

    44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最后吹响集结号那一幕泪流满面

    45分钟前
    • 慕詩
    • 推荐

    含泪看完~!

    47分钟前
    • 佛姑良@ 半注销
    • 推荐

    冯小刚的成熟之作!

    49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我很欣赏这种题材的电影。我更欣赏中国能拍出这种题材这种质量的电影。

    50分钟前
    • 宅蘑菇Moku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