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黑暗森林

    • 红色天空/歼灭天际线

    • HD中字

      怒潮2023

    • HD

      速度与激情10

    • HD

      异域狼孩

    • HD

      狙击之王:暗杀

    • 更新HD

      为爱叛逆3

    • 更新HD

      娘子军

     剧照

    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2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3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4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5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6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6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7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8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9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米基(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和梅乐丽(朱丽叶特·刘易斯 Juliette Lewis饰)有着同样残缺的家庭,深种在他们内心暴力的种子在渐渐萌芽成长。梅乐丽从小就备受父亲虐待,她决定和只有一面之缘的米基一同出走,出走前把父母都杀死。米基要梅乐丽从今起开始新生活,他们举行婚礼后,便开始了一边逃亡一边杀人的疯狂旅程。  在途中,死于二人手下的人无数。道德和法律已经完全被他们的观念清空。他们疯狂地杀人,疯狂地相爱,手上染满各种人的鲜血。这个离奇的事件,被电视当作肥皂剧来娱乐大众。他们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的同时,也成为了阶下囚。然而,监狱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新的杀人场所。他们点燃了监狱里犯人们的凶暴欲念,一场登峰造极的混战轰烈上演。

     长篇影评

     1 ) 我纯洁的一刻胜于你一生谎言



    我发现自己也许不是个好孩子,至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这样想的时候我正在看斯通那部著名的《天生杀人狂》。本子是昆汀写的,虽然大获成功,可据称他本人对此片极为不爽,大约是源于两个天才在思想上不可调和的差异。我的思维有些混乱,由于昆汀同学那部更加出名的《落水狗》作祟,我直接把两个人的不和精简成三个字——狗咬狗。
    事实上这两个家伙谁也不是好东西。他们总是假惺惺地让你欣赏一场关于暴力或世俗的盛宴,借此折腾所有甘于平凡的人们骨子里最后一点点叛逆或者良知,接着就像东太平洋上的飓风那样一扫而过,摧枯拉朽般毁掉每个人的生活。

    这些牢骚话是我在电影结束后才想起来的。此前的两个小时,我一直在为米基和梅乐丽欢呼雀跃,当他们轰掉所有白痴愚蠢的头颅的时候,当他们站在桥头忘情亲吻的时候,当他们从监狱里英勇逃生的时候。
    或者是担心,我始终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结局。
    结局本身并没有令我失望,两个人得以逃出生天,享受生活。如果不是这样,上帝,我想也许我会哭泣,坐在我的电脑面前,当着所有人,为了两个所谓的杀人狂。
    仿佛为了一个梦想的破灭。

    也就是这时我终于意识到大概我是个坏孩子,虽然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是三好学生是班长是所有亲朋好友的骄傲。可是此刻我站在这所重点大学的某个窗户前面肆意张狂,敲击着所有能够发出声响的东西,一边大笑一边发觉说脏话原来是件很痛快的事情。
    然后我想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天生杀人狂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暴力本身并不包含某种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获得存在的体验,如果原生态的弱肉强食没有遭到社会意识的刻意扭曲,如果所有人一觉醒来才发现自己原来始终生活在一个个别人或者自己编织的囚牢里的话,说不定杀人会像中国的乒乓球运动一样普及。

    你就当我危言耸听吧。



    我纯洁的一刻胜于你一生说谎。这句话是米基在监狱里接受采访的时候对主持人说的。
    我像个傻冒看到偶像般满怀激动地听他讲述着他眼里的世界以及死亡。这个超级牛逼的家伙身上显然有种巨大的感染力与煽动性,以至于之后的监狱大暴动来得顺理成章。
    整个讲述听起来像一场总统就职演说。当然这两者本身就没什么区别。然后我记住了这句话,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它。
    沉浸在童年里的人都是纯洁的,不管那些时光是否只是一只巨大的阴影。

    电影的前半段,斯通采用大量具像化了的幻觉以及纵横交错的影像风格,肥皂剧纪录片旧胶片音乐录影带拉拉拉,闪迴盘旋,横冲直撞。也许是试图告知我们,幻象无处不在,曾经的时光它们无处不在,并且充满力量,个人眼中的世界实质上如此混乱,荒诞不经。
    某一刻飞刀划出美丽弧线,直指要害,不带丝毫怜悯。咽喉开出美丽花朵的瞬间,神秘女子唱响了最华丽的那个音符。死亡如此简洁而仓促,谁也不关心背后的故事。
    例如米基与梅乐丽的故事。
    阴暗沉闷的童年,世态炎凉的社会,面目可憎的父母被他们联手干掉了。

    梅乐丽当然比她冷漠的母亲以及色鬼继父纯洁得多,可结果是她最后成为了众所失的。梅乐丽又比我们幸福,因为她可以坦然面对一切异样的目光。烧掉了自家的房屋以后,她微笑着对弟弟说:“你自由了。”那一刻的她无比真实。
    还有米基,他的爱纯洁而深刻。
    让那位印第安老人莫名其妙遭到枪击的一段是整部影片最失败的地方——影片需要这样一个所谓灵魂救赎的契机,导演却始终无法为米基的杀人行为找到适当的理由。
    是温和慈祥的老人,他们原本可以爱他。

    梅乐丽习惯在夜空下舞蹈,任由凛冽的风吹过身体,她说我是个天使。的确,她穿上白色婚纱的时候圣洁得像个真正的女神,足以让任何一个男子动心。
    那件婚纱最终飘落峡谷深处,半空中看起来像一条舞动的蛇。
    蛇有毒牙,不代表它不善良。



    按照修罗洋同学的说法,《天生杀人狂》会让他第一时间联想到大卫•芬奇。或者是因为其中许多飞速跳转的凌厉镜象。我觉得它更像丹尼•博伊尔的风格。大卫•芬奇在他的许多作品里描述的都是中产阶级所面临的精神与道德困境,只有丹尼•博伊尔的《猜火车》,描写了一群同样在现实里沉沦却又心怀希望的人。
    这些人,他们天性纯良却疲于挣扎,无一例外地反叛世界。

    一开始,许多人是抱着好玩儿的心态去看这片子的。它确实很好玩,如果你只是想去看看所谓的朋克、迷幻、颓废主义或者其它什么的。伊万钻进马桶、和年轻女孩儿做爱、吸食毒品后出现幻觉拉拉拉好多段落都让人觉得新鲜甚至经典。
    可是最后好多人都哭了,主要是那些平时看起来放浪形骸的家伙们。电影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所有真相,好多事情其实那样悲凉,并且无奈。我们迷失其中,像呼啸而过的火车那样,找不到远方。
    就像我以前的好些朋友,那些成天无所事事的小混混。他们抽烟打架泡美眉,把江湖意气挂在嘴角,然后无一例外地迷恋《古惑仔》,崇拜浩南哥。古惑仔手上总爱拿着明晃晃的西瓜刀,砍人,仿佛这是唯一证明自身存在的方法。
    后来,年轻女老师感动了江湖浪荡女领悟了天生小哑巴微笑了,有些情节难免让人觉得矫情,可是黎明将至,刀锋血未冷,山鸡包皮浩南哥起身独自面对茫茫江湖的时候,我身边的他们也许就假借醉酒,哭得稀里哗啦。
    他们都是善良可爱的人。

    其实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我们垮掉是因为终于发现这个世界的绝望来得如此铺天盖地,无处藏匿。还不如强颜欢歌、嬉笑怒骂、装腔作势、假装另类,最后也许不得好死。
    我们不是存心说谎,我们只是无可奈何。

    丹尼•博伊尔的新片《百万小富翁》真失败,影像方面故弄玄虚就不说了,像他这样满是愤怒忧伤的导演,根本就不可能拍出真正的童心未泯。



    大卫•芬奇。
    大卫•芬奇是我心头所好。最爱《搏击俱乐部》,看神一般的布拉德•彼特奋力搏击,杀出重围。最后一场戏,夜色中的石头森林集体喑哑,满目荒凉。
    有时候我觉得大卫•芬奇丫是一流氓,老是凭借藏而不露的剪切技巧玩弄全体观影者的视觉逻辑。偏偏有些家伙看得很爽看得高潮迭起。
    我只好也跟着假装高潮,假装看不懂故事,假装不知道布拉德•彼特和爱德华•诺顿其实他们就是同一个人。
    这样还可以保留最后一点卑微的希望。
    可惜终究还是醒悟晚了,他们义无反顾剥去层层伪装,却依旧没有好下场。



    《天生杀人狂》跟《大象》一样,跟《天使爱美丽》也一样。

    即使《大象》是一部如此冷峻压抑的电影,导演甚至没有展示任何有关凶杀的动机来源。年幼的主人公面无表情地干掉生活里一个又一个或亲密或陌生的家伙,最后干掉了他的同伙。没有理由,就像米基和梅乐丽对着帮助他们越狱的新闻记者疯狂扫射。
    《大象》的名字来源于“瞎子摸象”的典故,意图阐述“每个人眼中所看到的事实其实都只是事实的某一方面而已”。而《天生杀人狂》的批判重点则是电视媒体及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为了利益而对民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误导。因而影片结尾对记者韦恩•盖尔的扫射,一定程度上带有象征性质。

    《天使爱美丽》。艾美丽的最大愿望是帮助身边的人和自己找到真正的幸福。可她始终只能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如果没有那个男孩拯救她的话。同米基和梅乐丽一样,艾美丽行事只尊照自己的人生逻辑。
    不过是判断方式不同而已。
    当然,艾美丽是个十分讨人喜欢的女孩儿,至于米基和梅乐丽……

    对不起,我也爱他们。
    大概奥利弗•斯通早有远见,在影片中就塑造了一大批盲目的米基与梅乐丽的追随者。虽然这段描述带有明显的批判性质,却依旧无法影响我们的爱憎。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同时也无比悲怆。

    是否忆起小时候?
    那时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每天努力看书做作业,见到五星红旗就会想那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然后心怀敬仰。
    是多年前的事情,那以后我们都学会了麻木不仁地行走和微笑。成长让梦想渐行渐远。面对米基和梅乐丽我们顶礼膜拜我们说真TM酷,也许只是羡慕他们身上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毫不退缩的坚强。
    韦恩•盖尔说他生活多年,第一次感到了存在的意义。随后他迅速转变成了一名反叛者。虽然这个选择不一定正确,但他终究做了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在这样一个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该忽略什么,该崇拜谁的时代,或许只有如此,方能获得完整的人生体验。
    所以最后他心甘情愿死在自己的偶像手上。

    下一个轮到谁?

    即日。
    窗帘背后阳光普照。




    ——————————————————————————
    补充声明:言论自由,但请自重。
    之前骂了好几个人,无论如何,是我不够大度。从现在起不在这里说任何一句脏话。

    但不代表我不会删帖。
    2010-03-05

     2 ) 到什么时候杀人都不应该被歌颂

    看完这个电影再回味,只觉得压抑恶心

    不是反对暴力,但昆汀的暴力一直是一种玩笑式的暴力,到了斯通手里却非要给这种惨无人道的滥杀加上诸如“一刻纯洁胜过一生谎言”的意义,再加上对传媒对大众的批判,其立场就变成了两难的暧昧。导演你他妈难道想说大家都应该诚实的去杀人只要传媒别在一旁渲染夸张就行了是吗?

    到最后,所有人都成了虚伪的傻逼,两个杀人魔成了童话式的英雄。又在豆瓣上看见这么多人或者为这个“童话般的爱情冒险”欢呼振奋着,或者为“是不是很多人都是天生杀人狂”之类的问题装逼地深思着,仿佛已经与主人公心灵相通对他们的心境感同身受,特别是那个置顶的唐门小三的评论,通篇充斥着一种以为自己的思想叛逆又深刻自己的阅历广阔又丰富的优越感,嗑药梦呓般地解读着这部影片本不该具有的种种思想和意义、象征和隐喻,我真是无语了。

    我只希望昆汀或者罗德里格兹能够重拍这个电影,把暴力玩的轻松一点痛快一点彻底一点,别再让这个他妈的严肃的混乱的自我矛盾的噩梦和这群头脑不清又自以为是的装逼犯们折磨我了。
    因为同种族的自相残杀,无论是从社会道德还是从生物繁衍的角度,都不应该被赋予这么一个严肃的意义,得到这么一种暧昧的歌颂。

     3 ) 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谎言的一生

    这是一部爱情动作惊悚片,讲述米基和从小受父亲性骚扰的梅勒,两人在杀了梅勒的父母后亡命天涯,途中,这对疯狂爱侣大开杀戒,杀人不计其数,结果被媒体渲成英雄人物。虽然很牛b ,但晃得我眼睛花,从头暴力到尾,杀人不应被美化!

    疯狂!

    “我纯洁的一刻远胜于你邪恶的一生。”喜欢鬼才昆汀的作品。两个都是黑暗家庭走出来的,一路货色的同类人。其实还挺喜欢杀死变态父亲后,两人开车在路上驰骋,站在桥上求婚,十指相扣血液相融,长长的白纱随风飘扬。到最后两个从监狱逃出来,生了孩子开车流浪。

     4 ) 他对她说,I love you,在她蹲下来小便的时候。

    《天生杀人狂》是一部在视听语言上极尽能事的电影。导演运用视听元素明确地让观众感觉到了他的存在,但同时又使电影内容不失真实感,而两者之间的距离,正是使观众产生思考的原因,亦是导演的目的所在。

    整部电影中,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镜头完全与地平线保持平行,镜头永远是倾斜摇晃的,大量快速短接镜头像绽放的烟火一样滑过视线,混乱与速度是这个疯狂世界的唯一真实。唯一的一段相比之下稍微平稳一些的镜头是米奇在狱中接受电视采访拍摄的画面,但事实的真相在疯狂的媒体的镜头里也是扭曲的,背离真实的,狂热的电视人并不比杀人狂冷静,平稳的电视镜头却扭曲着事实,这不能不说是个莫大的讽刺。所以当采访者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画面再次开始倾斜摇晃,剪接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观看转播的监狱犯人的情绪也开始变化,一场暴动最终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色彩则仿佛变成一种暗示。黑白、彩色与绿色的画面相互交织,不同的风格具有了不同的意义。主人公带着痛苦幻想与回忆之时,画面往往变成怀旧风格的黑白,黑白过滤了血腥场面的刺激性,却将其中的邪恶与痛苦无限地放大。绿色的画面在电影中出现三四次,在加油站,梅莉因为与米奇的争吵试图勾引一个加油站的工人却最终因他引发的痛苦回忆而将之杀死;在药店,中了蛇毒的米奇与梅莉在幻觉的迷幻中艰难地寻找解毒的药最终被捕;在监狱,逃跑之中的一干人等暂时地躲到了一个阁楼之中,血流成河;绿色的画面有一种不真实的虚幻感觉,暗示了主人公精神状态的混乱与紧张。而彩色的画面,则有时让人感觉美好与平静,比如两人在长桥上举行婚礼以及最后米奇开车带着全家驶向远方的画面;有时则让人感觉烦躁不安,比如肥皂剧那段和表现全世界对米奇二人的迷恋的电视节目中的画面。

    在影片中,可以看到导演对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理论的大量运用。声音与画面的分离,画面与内容的分离,使整部影片具有了一种强烈的视听冲击力与独特的内涵。

    影片中那对疯狂情侣的初次亮相,是在路边的小酒吧大开杀戒。狂乱的画面被配以激烈欢快的摇滚乐,画面的血腥与音乐的欢快造成强烈的对比,杀人就像一场没有理由的狂欢,而用指点兵的方法决定谁该死谁该活着,他们就像孩子一样天真地游戏,残忍与荒诞却是别人看到的。

    双手的鲜血还没干透,就可以深情地相拥互诉我爱你。音乐在此时变成浪漫的舞曲,画面也带着一种中国乡村照相馆的“艺术照”般的柔光效果,沉浸在爱情中的主人公美丽不可方物。没有人知道美丑善恶对错的标准究竟为何,梅莉在黑色夜幕满天星光下优美地舞蹈,舞动的人体散发着天使般的光芒,天使的美丽与魔鬼的邪恶原本就象剪开的莫比乌斯带一样源出一体,无法分离。

    他对她说,I love you,在她蹲下来小便的时候。最美的情感表白与最粗俗原始的行为同时发生,爱与吃喝拉撒一样,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在她狂野的眼睛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最真实的最原始的爱情。

    此外,导演对视听元素的眩目技法还表现在多种叙述形式的运用。肥皂剧,画中画,动画,电视节目,广告……在《天生杀人》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电影。

    爱情的发生被设置成一个荒诞搞笑的肥皂剧。主人公真实经历的痛苦却被底下的笑声掌声化解成庸俗无聊的肥皂剧,电视从业者仿佛永远热衷于将人类严肃的情感痛苦肤浅地制造成肥皂剧以娱乐观众,观众与电视从业者,天晓得谁更弱智。这一段整个画面显得粗糙污秽,庸俗杂乱的颜色与不时响起的笑声掌声使人感到心烦意乱。当一把火烧掉了整个肥皂剧,我们也感觉到了主人公一般的自由与快乐。

    鲜红的布偶娃娃跌下深谷,天地寂静无声。梅莉说,“是长大的时候了”,婚礼在浪漫爱情剧一般的抒情氛围中举行,音乐与画面温情而美丽。当两人把手中的鲜血融合滴向长河之时,画面转成了动画,两滴鲜血变成两条缠绕的凶恶长蛇跃向长河。导演在影片中多次插入了动画的场景,让观众感觉到强烈的导演主观叙事的情绪,同时也引发更开阔的想象与思考。

    这个世界仿佛永远充斥着残忍与野蛮,即使是主人公做爱时,导演也让他们背后的窗上出现了幻灯片般的的战争、动物撕咬的景象,所有的举动都疯狂不需要解释,在整部影片中不时出现各种动物的形象,火焰冲天,战争,性爱,断头的尸体肆意地行走……这些突兀的内容与影片故事没有直接的关系,却具有符号般的指向意义,在视觉冲击的同时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正如那首《2HB》中唱到的,Celluloid pictures living(赛璐璐放映出生活的画面),对于《天生杀人狂》中令人眼花缭乱的视听技术,在其背后,仍是导演对生活的表现。所有技术的运用,都是为了对观众产生冲击,从而使观众对导演的表达产生严肃的思考。这部影片中的视听元素既是导演的主观表达,又是迫使观众产生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导演意图的原因。

     5 ) 在带上这金箍之前,你还有什么想说的么?

      “Eenie meenie ninie moe, cath a redneck by his toe, if he hollers let him go……”
                                  

                                 一.
     
       天生杀人狂似乎就是一个梦,一个对自己解放,抽身于现实,勇敢过活的梦,完全的挣断了后天意识形态的捆绑,我就是主宰自己命运的杀人狂,我可以给周围所有人和物泼上我喜欢的激情的血红色,荒诞的黄色,绝望的灰色。

      天生是什么?就是与生俱来,你不可逃避必须携带的本性,是本我,是不曾修饰的原始兽性,我嗜杀,嗜性,嗜自由。
      
      杀人怎么讲?就是杀掉、除去那些挡道之人,那些制定铁链绳索一样规章制度的混沌君王,那些背叛自己天性封锁自己欲望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执行这些条例的下臣。
      
      狂是什么?狂就是让你的血脉喷张;狂就是米基和梅乐丽;狂就是他们彻底燃烧的本我;狂是无意识天性放纵的嗜血和性;狂是奥利弗•斯通;狂是他对人性本性无情的揭露;狂是揭露人性本身凶残后对其的美化;狂是片中自我认识的响尾蛇;狂是片中欲望狂飙的马匹;狂是片中肆无忌惮的影像的拼贴;狂是斯通利用米基和梅乐丽对现在世界彻底疯狂的一次“解构”;狂是后现代影片《天生杀人狂》给我彻头彻尾的感受。

                                
                                 二.

      几年前,天生杀人狂很难带我一个十几岁的学生走进他的世界,凌乱,嘈杂,灰色,胜在一个乱七八糟。时间不够短,但是还是觉得看的很快,或许是杀戮的快感也唤醒了我,没有觉得无聊,反而是刺激,但终究还是让我难以理解。

      现在熟了,但是一直难以提笔写出对它的感受。心中一个乱字也难以概括——我想说《天生杀人狂》对媒体的抨击,我想说《天生杀人狂》用后现代解构的手法刻画人性,我想说《天生杀人狂》独特的影像拼接,我还想说《天生杀人狂》色彩的夸张……
    我在想,是不是如果你对一件事物有足够的爱, 那就会有点头绪杂乱,说不清道不明,总觉得怎么都说不够,又有点欲言又止?

      我想我是爱《天生杀人狂》。


                                           
                                 三.

      随便说说吧,先说一场戏,梅乐丽的家庭戏。
      
      这是一场完全像客厅喜剧一样的戏,荒诞的人物打扮,荒诞的黄色+绿色,场外观众的哄笑画外音,彻头彻尾的喜剧定位。完全是一场嘲讽,是对戏里人物所追求东西的嘲讽,戏里梅乐丽和米基追求的便是人类无意识的性本能,父亲不许梅乐丽出逃也是出去对性本能的追求。这些表面看来,就是一场米基拯救梅乐丽脱离父亲魔掌的戏,是一出英雄救美的戏,这似乎是值得赞颂的,但是导演为什么不赞扬这个英雄救美,为什么反而要用喜剧的效果来表现呢,是嘲笑和讽刺吧?是对梅乐丽和米基对天生性本能不择手段追求的讽刺吧?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理解为 导演不赞成他们两个人的这种无畏追求本我自由的行动呢?
      
      不是。导演嘲讽的其实是压抑人性本能,压抑人本性的人和物。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斯通是默许了梅乐丽和米基的行动。
      
      这样来说,梅乐丽和米基两人追求的是人的本性,但是追求本性遭到了父亲的阻止,也就是父亲压抑了人的本性,所以在这场荒诞的喜剧家庭剧里面,导演最终的矛头是指向的父亲。
      
      这场戏里对人本性的追求并非是高尚的(米基和梅乐丽),但是压抑本性的(梅乐丽的父亲)也并非就是高尚的。



                                 四.

      说下后现代,后现代主义电影是本片的关键标签,在本片中表现为影像的拼接,在昆丁的《低俗小说》里面,这种后现代主义表现为叙事的拼接。后现代主义作品一般是对现在的世界进行一种不同类型的解构,表达对世界的另一种看法,在《天人杀人狂》里面,有窗户上奔驰的马匹,有嚎叫的狼群等等,这种种影像的拼接的都在增强了影像的隐喻力量,使得影像的表述能力更加强烈。
      后现代电影表面荒诞,带有黑色幽默,但是实质上是严肃的,它的可贵在于能正视人性等真实的东西。



                                  五.

      我想,无意识原则和本我这个概念应该也是贯穿影片始终的。简单的理解无意识原则就是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其实再说明白一点,无意识原则实际上是遵循快乐原则的,也就是不受任何后天束缚来让自己快乐的原则;本我的理解更加容易,人是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小时候的你不曾接受任何规则束缚,那时候的你是本我,我想6个月左右的时候差不多呢,自我就是现在的我们,超我是一种理想状态,我还没有过这样的状态。

      理解了这两个概念,再看片子中的本我和无意识原则吧。

      米基其实就是最遵循无意识原则的人,人本能的欲望分为食欲性欲还有暴力的欲望,米基追求的恰恰的就是这三个东西,在杀人里面获得快感,找到自己的无意识原则——快乐原则。
      
      韦恩(主持人),他所代表的媒体也代表着一种人性的本能,媒体的本能是什么?就是不顾一切寻求刺激,完全彻底的放纵自己的欲望,想看什么就拍什么,想追查什么就追查什么,想窥探什么就窥探什么,想管什么就管什么,韦恩代表着媒体为了获得对米基的采访,不惜失去生命,这就是媒体的欲望,说白了,还是人的欲望,媒体还不是人么?通过媒体也体现了人的本能,媒体体现了它无意识追求快感的本能欲望,说到头,媒体也是一种暴力的方式,自己想要的就去抢去拿,不光当事人愿意与否。
      
      所以媒体也是一种暴力,但是这种对暴力本能的追求方式不直接,藏藏躲躲的,不光明正大,媒体对暴力的表达是一种虚伪的表达,不如米基赤裸裸对暴力本能的追求和表达。

      不光明正大的对欲望的追求不光媒体,还有监狱长和探长,他们是在权利支持和掩饰下的一种人的欲念,是一种特殊的暴力状态。

      这样看来,片子中对暴力的追求,即对本我和无意识原则追求的人有三个代表,米基、媒体、监狱,简单说就是:

      米基表现的是人类纯粹的本能,媒体和监狱表现的是夹杂着“利”的本能;两者追求的无意识内涵一致——暴力、性、本我、无意识,但是动机不同。

      动机不纯的人是谁,一目了然。

      那么在这种相对比之下谁的追求更加合理和高尚呢?



                                 六.

      有一点值得注意,全片只有一个人是让米基和梅乐丽肯定,杀了这个人是让梅乐丽和米基两个人后悔的。
      是印第安人。为什么要肯定这个人?为什么杀了他两个人会悔恨?是因为良心发现么?肯定不是,到片尾两个人依旧还是冷血。那么,为什么要因为这个印第安人后悔呢?
      后现代注意否定的是现实世界,梅乐丽和米基杀掉的都是和受了现实污染的人,但是印第安这个人群,以为历史种种的原因,其实是和我们的现实没有的关系的,印第安人代表的是一种超现实,与我们充满利益的现实无关,后现代电影肯定这种超现实的东西,越是离现实远的东西越是本片值得肯定的东西。
      所以印第安人受到了肯定,超现实受到了肯定,杀了他,梅乐丽和米基后悔了。



                                 七.

      最后影片也带来了两难的选择:
    A. 以往的影片都是将人的无意识理想化、神话化,比如为了世界和平等等等高尚的原因,放弃了人的欲望,但是这样的放弃离我们很近么?
    B.《天生杀人狂》它没有将人的无意识神话化和理想化,反而是正视了它,还原人性以本来的面目,影片的结尾也是最终选择了梅乐丽和米基的幸福美满,选择了人性,即使是黑暗的人性。
    这就是A和B的两难。



                                                 
                                         [ 一家之言,请多指教。]

      


      原来Bob Dylan 的 《You belong to me 》结尾梅乐丽和米基的对话可

    以如此温柔。

      想起了白纱鲜血飘落的誓言。



     6 ) 视觉的狂欢 奥利弗·斯通的PARTY

            诞生于1994年的《天生杀人狂》,不一定是奥利弗·斯通最好的影片,但无疑是最具有争议的片子。单看昆汀·塔伦蒂诺痛斥奥利弗剽窃他的剧本,痛心疾首仿佛丢失了最珍爱的玩具的样子,我相信这两位暴力美学的重量级人物撞击而来的火花不可能不精彩(虽然是奥利弗斯通一厢情愿撞上去的....剽窃可一点都不光彩).

            一
            必须要谈的便是暴力。暴力作为人的对于死亡的原始本能之一,是将死亡加之于别人身上的结果。所以暴力的发生实质上就是无意识的显露,本片的暴力分三种:

            1 米基&梅乐莉
            这对疯狂的情侣是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也是最直接的对于无意识的展露。他们充满性欲和血腥的旅程本质上是无意识的失控,是人的本能挣脱了束缚而无限制放纵的结果。人的本能总经历着一个释放与压制的过程。一种说法是男孩在3岁左右就有性的意识,而女孩更早,几个月的时候便已经能体会到这种快感,那个年龄不自觉的自慰行为单纯只是受本能的驱使。但是这时这种行为被家长发现并制止,本能被压制。我们在社会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兽”性减少而“人”性增加的过程,是由本我向自我转化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学习把本能转化成一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形式的过程,比如对权力的欲望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性欲和暴力的变体。
            而米基&梅乐莉曾经像大多数社会中的人类一样,被各种规则准则所压抑本能,但是他们选择的是直接的释放本能。他们相遇的整个过程我们好像听到了他们心中的锁链松脱破裂的声音。当米基帮梅乐莉做出普世价值认为天理不容的杀父弑母之后,他们心中最后的枷锁随着梅乐莉家中的那把火付之一炬。之后说他们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也好,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也好,总之是一条完全不需要理智,无意识被放纵的完全反社会的道路。
            在米基&梅乐莉之间,米基像一个大孩子,他的行为更为直接,思想更单纯。他解放了梅乐莉,在大多数时候他是死亡的直接执行者,杀人对于他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做爱上厕所一样。所以印第安人会选择为他驱魔,因为他是他们行动中的主导。说到印第安人,这是惟一一个不代表现实的力量,他独自居住在荒漠的深处,本身就有一种超现实的意义,所以他的命运必然是被历史驱逐,但是只有他的死让米基&梅乐莉后悔,因为他根本就不属于这个社会。印第安人所代表的,其实是自我的认知,他潜入米基的梦中让他看到的,就是人的本性。但是认知的结果是可怕的,人真正的本性让人恐惧,于是米基在恐惧中不能自已杀死了印第安人。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如此可怕以至于会让人没有勇气再进一步了解自己,扼杀掉自我认知的道路。对本性的认知的这个过程是如此让人恐惧,足以导致死亡,所以米基&梅乐莉在此时被眼镜蛇咬伤,他们的快乐之旅因此暂时结束。
            当然他们的行径是不能被社会所容忍的,米基&梅乐莉无时不在警察的追捕之中,被蛇咬,也就是对自我认知的恐惧所带来的伤害,促成了制度的反扑——米基&梅乐莉被捕。但是当杰克探长,韦恩·盖尔和米基&梅乐莉聚在一起的时候,制度的锁链在本能欲望的无限膨胀下变得荒诞可笑,于是便促成了无意识在本片中的第二次释放——越狱成功。暴力的逃脱,人本能的逃脱,这样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便再次增加,所以米基&梅乐莉再次被追捕不可避免,又开始了人的本性与现实社会的角逐。但是导演只是将电影结束在二人越狱,他也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是要还原人的本来面目还是要服从现实社会。不过既然越狱成功了,也可以理解为导演已经给出了他心目中的答案:相比较现实来说,纵使人的本性令人恐惧也要选择。

            
            2 韦恩·盖尔
            韦恩所代表的,是媒体的自我放纵:不断接受刺激,追求收视率。这其实也是人的本能通过媒体的特殊表达:不顾一切追求快感,完全放纵自己的欲望。韦恩也就是米基在媒体方面的化身。
            媒体的暴力是集体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韦恩会不顾一切大肆宣扬米基&梅乐莉的行径,是因为有人愿意看。媒体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收视率,而收视率本身所反映的是观众的愿望。所以媒体便有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做任何事情——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限制的曝光,不管对象是谁也不用过多的考虑当事人的想法,他们所代表的是观众,可以做出一副无辜的表情说所有的这一切只是满足观众的意愿。
            电影也是如此,越残忍就越刺激,暴力血腥的场面越来越真实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甚至成为了一些电影的噱头。观众之所以能够接受电影电视中呈现的现实生活中所无法容忍的场面,因为这些毕竟是经过一个艺术加工,电视机或者说是大银幕作为一个媒介已经把现场的恐惧感移除,剩下的满足了受众的心理上的对本能的向往,在默许当中甚至会对此有渴望。比如片中接受采访的年轻人,杀人狂变成了他们追捧的对象,也正是由于观众们对于米基&梅乐莉的狂热使韦恩受收视率,也就是利益的驱使,去监狱做后续报道,媒体的宣传使米基救世主般的演说得到出乎意料的煽动效果,监狱暴动时生命受到威胁的韦恩却像得到了上帝的馈赠,不顾一切地端着摄像机疯狂记录,兴奋地甚至以为自己也会成为杀人狂中的一员,。米基&梅乐莉越狱成功,韦恩——媒体的功劳决不可湮没。
            媒体暴力就是观众的暴力,坐在电视前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凶手。都杀害了韦恩·盖尔,都参与了《电视台风云》中霍华德在节目现场被射杀的阴谋。看《趣味游戏》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很愤怒?愤怒竟然让自己参与到这场谋杀之中,愤怒导演看破了你的期望并对此加以愚弄,不过是因为凶手一个并不光彩的身份被曝光,而且这就是事实你无力反驳,于是恼羞成怒。没有人是清白无辜的,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喜欢这部片子的人,大家都和片中兴奋的年轻人一样,所有听笑话的人都参与了对第三者的嘲讽,这也是事实。

            
            3 杰克探长
            杰克探长无疑是片中的大反派,他所代表的是在权力支持掩饰下的欲念,一种虚伪的暴力状态。作为反派,他必然是和本片的主角作对——追捕米基&梅乐莉,这是他作为一个警察的职责。要是单是这样,他仅仅能算上一个认真负责的讨厌的警察。但不幸的是他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警察,作为权力的代表,他的欲望表现的太过于露骨。
            他杀掉妓女而嫁祸给米基&梅乐莉,用挟持梅乐莉这样下三滥的手段逼迫米基弃械投降,在加油站小弟的尸体面前没有一丝怜悯只是在意淫梅乐莉留下的点点痕迹,他不痛恨暴力,因为他自己就是暴力中的一员。他希望自己是米基,所以他想要得到梅乐莉,可是这可能仅仅是对于自己的控制欲的爆发,梅乐莉对他来说只是一直不乖的猫,他看她的眼神表明已经视她为私物。杰克是梅乐莉父亲的翻版。他的无意识在失控,暴力和性欲膨胀到了社会不能容忍的高度,但是他有这个权力来伪装成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样子,虚伪本性就像华服下套在杰克探长肥硕的屁股上的黑色丁字裤,让人恶心的更彻底。
            而监狱就是现实对欲望的压制,欲望下的暴力,以暴制暴,暴力机关的本质。梅乐莉的“我情愿下地狱也不回牢房”这句话宣告了纯精神的永恒性战胜了权力管制下的暴力。
            
            其实这三种暴力的内涵都是一致的,即人的本能。但导演对他们的认可度显然不同。米基&梅乐莉是人的本性压迫到极限的爆发。韦恩·盖尔所代表的媒体和杀人狂之间也算是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到了杰克探长和监狱的时候就由内而外散发令人反感的气息。实际上是他们本身所体现的本能的纯粹度不同。除了米基&梅乐莉,韦恩和杰克的自我放纵都带有一定的“利”的因素,也就是说都包含了一定的现实的程度。而在本片中,越是现实的越被否定,只有像印第安人这样完全的超现实的人物才获得了绝对的赞同。
            
            

            二
            除了暴力美学,这部片子不能不提的是后现代主义。何为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化倾向,它受各种非理性主义的影响,但又和现代主义不同,现代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叔本华、柏格森、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和学说,激烈地反传统,但是在反传统的同时又构建了自己的一套规则。而后现代主义主要受存在主义,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影响,并和后解构主义合流。是彻底的怀疑主义和彻底的虚无主义,它解构一切已经形成的东西,它要消解几千年来的西方传统的哲学观年,否定一切终极永恒的东西,连历史、真理都被它视为“话语”(权威)“生产”出来;它否定整体性、确定性、目的论一类的概念,拒绝一切视同重设深度模式的哲学和重设中心的企图,主张误限制的开放性多元性与相对性。
            以上感谢万能的教科书。
            如果说现代主义毕竟还把世界看成是个整体,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干脆视世界为“碎片”。这种观点在电影中的体现便是影像的拼贴。提到“拼贴”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昆汀,不过他所擅长的是叙事的拼贴,而《天生杀人狂》中所体现的是影像的杂糅。
            35mm,16mm,超8mm胶片机,家庭摄录机,新闻用摄像机;黑白底片,高感,中感,彩色反转片;情景喜剧,新闻采访,MTV的拍摄手法,动画的插入;还有天空的骏马,窗户上的狼群。过度的镜头剪辑造成的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这些是零散的,琐碎的,却不是毫无目的的随机组合。黑白的画面表现的是心灵的沟通,是本性的展露,充满了暴力;突然插入的可口可乐广告证明了商业广告的巨大威力等。
            在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中,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历史性的整体。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没有任何办法将他完整还原。所谓的历史,并不可信。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是带着某些人主观色彩的演绎作品。唯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但现在在哪里?我说的话等到你听见,已经不是原来的那句了。所以后现代主义的电影之中也不存在绝对的因果联系。米基和梅乐莉相遇是偶然,米基在狱中去农场劳动时遇到龙卷风越狱也是偶然,他们杀人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虽然最后会剩下一个传话者,但是并不每次都这样。韦恩很配合地帮助他们越狱,以为他们会带他离开或者起码放他条生路,可惜米基&梅乐莉的世界中并没有什么原则可言,韦恩只能怪自己当初站错了队。
            后现代的影片看似荒诞,但骨子里一本正经,有勇气去正视现实。我不认为这部片子是什么爱情的童话,所谓的童话是通过想象加工的理想主义玻璃球。而斯通所做的是把大家的幻想打碎,把一切浮华抛开,把每个人的心里,欲望的黑洞曝到阳光下。虽然,我们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回避,但它毕竟一直都存在,创造了一切也毁灭了一切
            

        说到底,艺术创作是非常私人的事情,最主要是要艺术家自己玩的高兴,观众看的开心固然好,一脸鄙夷地吐酸水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奥利弗·斯通现在建了一座名为《天生杀人狂》的游乐场,还打开大门对你说:欢迎光临,为什么要拒绝这场影像语言的狂欢派对?

    P.S.以上有道理的部分感谢老师的课堂笔记,剩下的是自己的胡编乱造。

     7 ) 不在乎对不对,只在乎美不美

    有人说这片变态,价值观扭曲,等等等等。
    一件作品有没有价值,在于你能不能欣赏。it's freak,but its beautiful.
    整部电影充满了意像,断头人,他们开车一路飞驰时天空中的光,每个人变成满脸鲜血的魔鬼,时不时穿插的动画,向河谷中飘零而去的鲜血和白纱。
    我热爱这些犯罪电影,像人民公敌,教父,大毒枭,美国往事,以及许多记不得名字的影像。这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达尔文丛林,他们是自由自在的野兽。
    我也是野兽,蹲在灌木丛里假装是植物的野兽。
    我爱公路狂飙,我爱浪迹天涯的逃亡,我爱用暴力除掉这世界上多余的混蛋。
    他们在大桥上交换戒指的时候我没有感动,他们在监狱暴乱时的团聚却无比动人,绝望之后的希望,they are kissing,they are the only two people th the world,they are doing the thing all the world think they can not do that again.
    他们的爱情以杀戮开始,以鲜血和毒蛇为誓约,在子弹呼啸中分离又重聚,我希望旅行车中的生活就是他们最终的结局。
    雕刻成蛇形的戒指,作为结婚的信物,之后他们因为毒蛇被捕,印第安老人的驱魔仪式,他讲的故事,他临终前说他二十年前就看到了恶魔的来临,他一直在等待,最终他们放弃了杀戮。宿命和邪恶贯穿始终。
    我喜欢那张图片里他们举着枪的样子,无所谓又充满了力量。我喜欢暴力的会跳舞的女主,开枪的男主。这是一种旷日持久的审美偏好。在他们的世界里,除了彼此以外的所有人,只不过是一时兴起的玩偶。they are in different space.
    有一些人天生就是怪人,在社会的规则之外,有一些人就是不能像植物一样活着,不能只靠正能量小清新心灵鸡汤活下去。他们不一样,别人在地上跑,他们喜欢在水里游,在地上跑的人以为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所以就很聪明。
    其实,这个世界不需要你的看法,你的看法只对自己有意义,因为它们构成了你的一切,who TM cares?

     8 ) 为什么说米基and梅勒莉比邦妮和克莱德牛逼

    同为史上最猛雌雄大盗
    为什么邦妮和克莱德被人打成了蜂窝
    而米基and梅勒莉却继续过着牛逼轰轰的生活
    我想原因有如下几点

    1

    电影名字起的不够有气势
    Bonnie and Clyde明显输给Natural Born Killers
    或许拍片之前该找个风水先生看看

    2

    米基和梅勒莉杀人数是邦妮和克莱德的N倍
    和RPG游戏一个道理杀人多经验值高血条长装备好
    当然也反映出MM组合的专业素养好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业务水平是基础

    3

    邦妮表面上看似比梅勒莉风骚
    原因是她自入行以来长期得不到男人滋润
    她男人肯定也不知道天朝男科医院个个妙手回春
    然而梅勒莉虽然没胸没屁股
    却骚入膏肓性感到骨子里
    谁见谁想操

    4

    与邦妮搭档的克莱德在片中大部分时间性无能
    男主角自卑的不行
    说不定心里暗骂编剧傻逼
    再看米基和梅勒莉这对组合性生活过的那是相当和谐
    搞得他俩杀起人来跟打了春药一样
    让观众大呼过瘾

    5

    米基比克莱德气场强的多
    克莱德的号召力也就仅限于他妞他亲戚和一傻逼
    外加少数无产阶级的声援
    而米基却忽悠出全部狱友以及全社会所有2B为他们疯狂
    几乎是拆了监狱杀出来的
    真TMD的荡气回长
    “我纯洁的一刻胜于你一生谎言”
    这句名人名言也出自米基之口
    多有浪漫气质的男青年呀

    6

    总之Bonnie and Clyde杀的不是人是寂寞最后怂了

    我们的Mickey and Mallory是天生杀人狂

     短评

    无以复加!!!精彩绝伦!!!元素丰富!!!寓意迷幻!!!

    4分钟前
    • boks
    • 力荐

    假惺惺地让你欣赏一场关于暴力或世俗的盛宴,借此折腾所有甘于平凡的人们骨子里最后一点点叛逆或者良知

    7分钟前
    • ☂ 莎拉公主
    • 推荐

    很抱歉,还真是不能理解用肾上腺素思考的人。我还常想杀人哪,没杀不纯洁,真杀就纯洁啦?给这片打高分,看来活得憋屈的人真不少~

    10分钟前
    • 我爱阳光
    • 较差

    疯狂、浪漫、讽刺,死去活来。枪口瞄准家庭、监狱、媒体、谎言、庸常,杀杀杀!!!反社会人格魅力=魔鬼的诱惑,很少有人能抵抗得了:受虐少女迷上连环杀手,青少年疯狂崇拜曼森、狱警近墨者黑近疯者癫,一切都好理解。90年代好像很喜欢监狱暴动这题材,另一部写记者的片里也有类似情节。

    13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一生的谎言

    18分钟前
    • 沈书君
    • 推荐

    虽然昆汀不满意斯通篡改剧本,但是影片迷乱的剪辑和配乐还是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昆汀的想法。影片用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反讽方法,嘲笑了无耻的媒体和可悲的看客,手法高明,但是以此崇拜那俩杀人狂的货,我只能说你们是傻逼,是傻逼,是傻逼。

    23分钟前
    • 推荐

    从头暴力到尾.杀人不应被美化

    25分钟前
    • 停止的时钟动了
    • 还行

    一堆意象,一帮追求本性的人,一个不造作的粗俗故事。尤其是开头如肥皂剧般的两人经历设置,极尽黑色幽默之能事,令人拍案叫绝

    29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奥利弗·斯通、昆汀是在为邦尼和克莱德报仇,两个主角演的出彩,但我讨厌他们两个人的门牙

    30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神经质变态的电影

    32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两个小时像四个小时

    35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Shit,多么伟大多么美丽绝爆的爱情啊。

    36分钟前
    • Miss Lucky
    • 力荐

    影片争议比较大,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十分不喜欢,唯一让我大开眼界的就是电影在技术上的成就,技巧运用十分复杂,艺术感相当强烈,观影效果和整体精神一致。片子从头到尾都充斥着强烈的摇滚情绪,一种极端的态度,因此在剧情上也相当另类、反常,虽然这是一种表达手法,一种深层呐喊,但感觉过犹不及。

    41分钟前
    • 润物
    • 较差

    昆汀和斯通都是磕了药写出这么一发的吧,顺带发泄了一下自己对当年邦妮和克莱德的怨念。。。剧情神马的就不提了,就这神经质的迷幻色彩确实还是挺high的。两个主演的牙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46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虽然很牛b ,但晃得我眼睛花,不喜欢~

    47分钟前
    • forever young
    • 还行

    走火入魔……我愿意就这样走火入魔

    48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奥利佛·斯通极具争议性的风格化之作,获威尼斯评委会大奖。1.血腥暴力和天马行空的视听享受之下是对媒体的刻骨讽刺;2.高速剪辑+迷幻摇滚+倾斜构图,疯癫指数爆表;3.视觉混搭与拼贴:黑白,彩色,单色滤镜,电视播报,情景喜剧,动画,DV,戏中戏,动物世界,背景幻灯片...4.飘落峡谷的如蛇白纱+1。(9.0/10)

    5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居然还有中国民歌做配乐《天下的黄河九十九道湾》

    56分钟前
    • no~no
    • 推荐

    啊~又一个我差点看睡着的~

    59分钟前
    • 还行

    编剧昆汀在影片创作方向上与导演存在严重分歧。他认为斯通的最大问题是,“直白消耗精力,精力冲推直白。他就是风格化的斯坦利克雷默。”……“直白”似乎是指斯通的表现方式太硬太露骨。父亲天生该死脸,警察用人质擒凶,印第安人看穿白人原罪。酷炫的剪辑风格与画面拼接只是用来掩护理念表达的直白。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