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美国2013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乔什·哈切森,利亚姆·海姆斯沃斯,伍迪·哈里森,伊丽莎白·班克斯,唐纳德·萨瑟兰,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山姆·克拉弗林,吉娜·马隆,斯坦利·图齐,托比·琼斯,林恩·科恩,薇洛·西尔德斯,蓝尼·克罗维兹,阿兰·里奇森,斯蒂芬妮·利·施朗德,杰弗里·怀特,阿曼达·普拉莫,布鲁诺·冈恩 

    导演:弗朗西斯·劳伦斯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正片

      血战铜锣湾2

    • 正片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HD

      黑暗森林

    • 更新HD

      侏罗纪星系

    • 更新HD

      续座头市物语

    • 更新HD

      雪暴

    • HD

      空军一号坠落

    • HD中字

      无眠觉醒

     剧照

    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2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3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4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5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6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6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7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8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19饥饿游戏2:星火燎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经历生死的凯特尼斯(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和皮塔(乔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 饰)得到了74届饥饿游戏冠军享有的一切待遇,但是两人的关系变得很尴尬,凯特尼斯无法放下昔日男友盖尔(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Liam Hemsworth 饰),甚至还想要跟他远走高飞。凯特尼斯和皮塔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欢迎,加上他俩假扮情侣的事情激怒了斯诺总统(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 饰),他联合新的游戏设计师(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饰)开展了25年一届的“世界级限赛”,要求抽出12个区的历届男女冠军各一人参加,旨在杀死凯特尼斯。皮塔为了保护凯特尼斯,代替黑密曲(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参赛,一对“恋人”又踏上了征程。在赛事中二人结交了不同区的盟友,同时皮塔继续对凯特尼斯表露真情,而她对皮塔的态度也有所变化,可惜事情并不像他们想象的一样,等待他们的只有阴谋。

     长篇影评

     1 ) 《饥饿游戏2》随侃若干

    1.凯尼丝MM的举止固然极富个性和正义感,潸然泪下的宣讲(或称表演)固然折射着同情心和感染力,脱颖而出的那一届比赛也确有个74年不遇的特殊结局,但这种种叠加到一起,为什么能成为反抗精神的象征,为什么能为那个特定社会局面下的民众播撒希望的种子,以至于统治阶层处心积虑要利用或除掉他,反抗军煞费苦心要保护他,却偏偏语焉不详,说道不清。《饥饿游戏》这套影片,是面向青少年的爆米花娱乐,别的地方怎么敷衍都不打紧,惟独这个最关键的地方却不能不交代清楚。救世女神之养成无法有使人充分信服的理由,影片的情感基石就摇摇欲碎,就只能当一场场普通的生死游戏看了,何况这游戏玩的远不如同类片精彩。

    2.凯尼丝结尾处的感情爆发,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从情理上,可以理解为出于皮塔的感情,无法接受同伴被遗弃的事实。但从观众的角度,这套片里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男主角,皮塔生存经验少,战斗力弱,在感情方面也相当被动,甚至还不如凯尼丝长得高,更别提为了他间接牺牲了老奶奶。除非你独好那个长相的帅哥,实在无法倾注太多感觉。为了这么个男人大呼小叫,质疑大局,给人反感。

    3.这小妮子还不长心眼,游戏过程里,明知总统全程监视,还不断流露真情。正是做一场好戏的时候呀!生死搏杀的关头顾不上也就罢了,沙滩倾谈时哄哄老大哥还不容易。监狱电影里有个用滥了的俗套,主角被捕后,知道反派在偷听,故意和狱友谈些假情报混淆视听,就这么老套的伎俩,都不懂得用,单纯过头。结尾卧底告知凯MM,不告诉她计划为了怕穿帮,这分明是对詹妮弗•劳伦斯的不信任:虽然你得过奥斯卡,但你的演技我们还是信不过。

    4.配角还是跟上一集一样死得飞快。故事部分张力来自选手介绍,分析这个有何绝招,那个如何狠毒,是叙里事片原始但很管用的技巧。小时候看《七龙珠》和《灌篮高手》,最叫人兴奋的就是新出来了高手,履历十分传奇,且看主角怎么应对。而本片那群高手中的高手,最高明的却是比谁死的更快更容易。有几个尚能出上几招,大部分是脸都没露,就位列仙班了。上一集这么演也就罢了,这回来的都是往届冠军,还是不堪一击的居多,未免说不过去。

    5.换了导演,动作调度依旧老一套。晃动的镜头下,几人过家家似的挥着兵器砍杀。这帮青春偶像、科技怪咖和老头老太,调教身手实在难上加难,题材所限,既不能吊着钢丝飞腾,又不能使用《飓风营救2》那样特写和快速剪辑,导演索性扬长避短,冷兵器格斗全都一闪而过,让天灾大唱反角,洪水猛兽闪电爆炸毒雾一通放,倒不枉制作费上涨。

    6.第一集上映时,许多影迷拿《过关斩将》,《大逃杀》作比照,续集里天灾的刺激性全面压过人祸,化作大半部绝境逃生片,人杀人都是小意思了,正适合跟《地心引力》同档期竞争。那科技含量甚高的穹顶,比同名美剧里的更具威能,它制造何种灾难,放出何种神兽,都并不脱大众对科幻片的认知,唯有毒雾疗伤一段,漫身毒泡水里一洗,顿时恢复雪白肌肤,不结痂不留疤,毛孔都不粗大,可叫人跌碎眼镜了。这是什么牛掰的洗面奶、沐浴露,比信春哥还神奇。

    7.我又一次没看原著就看了电影,和书迷谈起来被鄙视了好几次。好莱坞近年来越来越剧本荒,向小说借题材是个长远趋势。倒有好处,督促大家多看书。最不济闲时读些畅销小说,下回看改编电影时,能多点谈资和底气。(文/方聿南)

     2 ) 你以为是饥饿游戏,其实这是政治游戏(对不起,严重剧透!)

    其实我就说了一些我觉得比较无关紧要的,没想到大伙都觉得是严重剧透。。。好吧,加个隔离层!

    (对不起,严重剧透!)
    (对不起,严重剧透!)
    (对不起,严重剧透!)
    (对不起,严重剧透!)
    (对不起,严重剧透!)
    (对不起,严重剧透!)
    (对不起,严重剧透!)
    (对不起,严重剧透!)
    (对不起,严重剧透!)
    (对不起,严重剧透!)
     
           阵容、配乐和后半部分都不错,但前半部分仍然跟上一部一样——太长!本来以为换了导演编剧会好些,结果忽略了这两人似乎都更擅长剧情片,导致原著第二部的前半部分几乎原封不动搬到了银幕上。原著党应该会很开心,虽然书是去年看的了,但看完电影没觉得漏掉什么重要的情节,就是给男二多加了很多KISS戏。
      
       一般观众面对前面一个小时多的铺垫很难坐得住,虽然没了第一部摄像机挂在耳垂上的持镜,本作前面的文戏仍然太长。而且长还不是唯一的毛病,导演努力加强了对各区反叛骚动的描写,力度却没拿捏好,至少我觉得前半部分的小高潮都如隔靴搔痒。比如看书时11区的老人让我觉得很震撼,电影却在关门后立刻将冲击削弱了。有好几处都是这样,小高潮没有带来延续,反而被掐断,我怀疑前半部分会看睡很多普通观众——照搬原著的改编电影都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他们忘记了书跟电影不是一回事。这也是我一方面欣慰保留大部分剧情,一方面又希望前面可以至少再缩短半小时的缘故。
      
       而放到中国市场来看,第二部最大的问题是拍得不够娱乐:没有中国大众所喜好的血腥格斗和人性批判。但这系列电影的野心绝不仅仅做娱乐大片。如果说原著第一部的讽刺真人选秀只是浅尝则止,原著第二部的起义和原著第三部的都城巷战和政权更迭,已经很接近政治斗争片甚至史诗片的范畴了。个人较喜欢最后一本书,不仅有公知们喜闻乐见的资本主义集权政党斗争,更加写出了我所认为的所谓政治——“无论谁上台,代表的都只是他背后集团的利益,永远不是所有人的”。第二部的导演有一点至少抓住了,就是让没看过书的人也能轻松察觉到电影所隐喻的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政治问题。就这一点,#饥饿游戏#立意绝对比#暮光#和大部分同期的青少年文学都要高。所以美国观众会喜欢这系列一点都不奇怪,国情和意识形态不同,他们也没办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爱看#让子弹飞#、#北京遇上西雅图#和#小时代#。但对中国观众来说呢?美帝人民看到的是政治游戏,天朝人民只看到“饥饿游戏”。当作爆米花片看不够爽,可作为正统剧情片又有些不正经(乱加的狗血三角关系,以及原著水平不够高),显得两边不着岸。加上网上到处有人随便看看觉得是美版“大逃杀”,是圈子猎杀格斗,陷入抄袭疑云和后半场的游戏部分太少明显不会招中国观众待见。
      
       个人觉得说电影第一部像BR是有道理的,但这一部的导演淡化了后半部分的游戏格斗,令电影的剧情重心失去平衡的同时,却也终于挣脱了遭人诟病的“大逃杀”风格——大部分贡品都是死于统治阶级设定的变态“时钟格斗场”。这么改当然是高明的,电影公司和导演对这系列的野心我上面已经说过了,自然不可能只做普通的生存虐杀类型片。(相信我,美帝人民在虐杀类型片方面不比霓虹国淡口味,别老拿BR谈人性,老美的德州电锯系列汉尼拔系列等等等等都不简单)但这么改的风险是,一票子想去看格斗虐杀的人真的会抗议——看豆瓣短评和围脖吐槽就知道。第一部被定位为”美版大逃杀“的后遗症。
      
      
       低龄观众群应该更关注"Katniss到底喜欢谁"这个问题。电影拍得比较模糊也很纠结,其实原著里面前半部分她更多倾向Peeta,一是愧疚二是感动。(要知道原著里面的男二就是个打酱油的,本来跟女主也只是情愫萌芽状态,唯一的KISS更接近亲情,然后男二就加入地下党打游击去了——我知道这是严重剧透=,= 请自动删除记忆吧!)而原著的后半部分因为开始起义,Katniss根本没时间空间和精力去思考感情问题,导致后面基本没感情戏。而后来Katniss再次见到Peeta(这个太重要了,真心不能剧透)的表现,甚至让我觉得这个角色真的自私到了极点,根本不觉得除了她妹妹,她还可能会爱“任何人”,无论是青梅竹马的男二还是为她连命都可以不要的Peeta。可惜电影删去Katniss内心描写的同时,把她的负面性格也给抹去了,剩下的是“保护家人”“保护Peeta”等圣母元素的加持。所以要说这两部电影是玛丽苏风格的青少年向,也有点道理。在Katniss这个角色的改编上,还是low了。原本可以连着原著那种“普罗大众对霸权强权统治镇压的麻木不仁”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起嘲讽批判,现在却丢失了这么好的一个角度。从这块又可以说明,无论导演和电影公司的野心如何,始终还是把最安全的低龄粉丝观众群放首位。
      
       我还是相当期待后面的两部电影的。前面说了,我觉得戏肉和重点都在第三部,Katniss在书中与其说是精神领袖,不如说就是一枚漂亮的棋子。除了Peeta,有多少人真正爱她?到最后两个人虽然都活着回到12区平静生活(好吧,我又剧透了),却已经被”政治“这两个字摧残得身心俱废。我好奇Josh能演出什么样的”被劫持“(真心别再削弱Peeta的戏份和存在感了好么?),更加好奇Katniss(在原著中Katniss映射的其实是普通百姓们)最终如何醒悟——原来根本不存在所谓清白的正义的政治。当你觉得竞技场中的“饥饿游戏”已经够残忍时,现实生活中的政治游戏更血腥。


    =============================


    11.21 补充
    1.更正下——这一部确实拍完第二本书了。可能我看的电子版有问题,印象中一直以为原著第二部就逃出竞技场。刚刚翻了下英文版,确实是拍完第二部了。
    2.楼下有些人的评论我不是很明白,我全文都没有说这一部像BR啊,你们到底看完全文了没?
    3.原著的第二本对75届饥饿游戏比赛的描写还是很多的,包括Katniss对参赛者的疑虑和纠结,电影这一块拍得并不是很好,说导演大幅缩减了整个比赛部分一点都不冤枉。
    还有一点特别糟糕,就是两部电影都忽略了书中对“饥饿”的描述。看到有人说美国人根本就没饿过,所以拍不出饥饿的感觉,其实是错的。原著中对hungry的刻画很多,尤其是比赛过程中,大家都在找水源和争抢食物,这一点在电影中完全被一笔带过。
    4.我并不觉得回避血腥格斗能提升什么政治主题,恰恰相反,作者很想通过比赛的血腥残忍去揭露统治阶级的惨无人道。所以第二部将格斗压缩得太过分了,导致前半部分更让人印象深刻,重要的后半部分却被轻视。

     3 ) 星火燎原

    经历生死的凯特尼斯(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和皮塔(乔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 饰)得到了74届饥饿游戏冠军享有的一切待遇,但是两人的关系变得很尴尬,凯特尼斯无法放下昔日男友盖尔(利亚姆·海姆斯沃斯 Liam Hemsworth 饰),甚至还想要跟他远走高飞。凯特尼斯和皮塔越来越受到人民的欢迎,加上他俩假扮情侣的事情激怒了斯诺总统(唐纳德·萨瑟兰 Donald Sutherland 饰),他联合新的游戏设计师(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饰)开展了25年一届的“世界级限赛”,要求抽出12个区的历届男女冠军各一人参加,旨在杀死凯特尼斯。皮塔为了保护凯特尼斯,代替黑密曲(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参赛,一对“恋人”又踏上了征程。

     4 ) 不是简单的青少年粉丝电影,一部优秀的商业佳作

    给个综合评分 7.6

    其实在2上映很早前,我就预料到会比第一部好看,因为在原著三本书当中,第二部燃烧的女孩是系列里写的最好的。看完后果然没有令我失望

    无论是思想性,还是娱乐性,饥饿游戏2都比第一部上升了一个层次,前半段对反抗和压迫的体现,后半段的世纪极限赛的紧张过程,都会给观众带来更好的感受。

    很多人对第一部都不满意,比如皮塔和凯特尼斯莫名其妙的爱情,比如根本不如“大逃杀”刺激的生存戏,但看完第二部后应该就会明白,饥饿游戏第一部其实只把故事讲了一部分,星火燎原才将整个故事展开,皮塔和凯特尼斯之间的感情和微妙的关系做了更多的刻画,真正的主题也被揭开,凯特尼斯,反叛的希望,人民的精神领袖,嘲笑鸟。这个带有政治意味的故事,在凯特尼斯登上11区演讲台的那一刻,才真正的开始。

    早在看之前就听闻很多人说前半段冗长,无聊,混乱。不过我看完后并没太这么觉得,长是挺长的,混乱也有一些,但首先要明白一点,饥饿游戏不是大逃杀,“杀人游戏”不是电影唯一的重点,因为作为一部承上启下的片子,星火燎原既要对第一部作出解释,又要给后两部作出足够的铺垫。所以在我看来这是完全必要的,前半段包含了对皮塔和凯特尼斯第一部里所谓感情的解释,对群众与政府日益紧张的矛盾体现,以及表现总统对凯特尼斯和社会未来的警惕与担忧,凯特尼斯的心理刻画……内容繁多却做的面面俱到。更何况从观赏性来讲,我也一点也不觉得前半段差,情节紧凑,冲突不断,一点不会让人觉得无趣。

    在凯特尼斯进入世纪极限大赛的竞技场后,电影则真正的变得抓人起来,这部分就不多描述了,大片看的多的影迷都能猜出个大概,模式其实还是第一部那个模式,但是过程更加有趣刺激,场面升级了不少,还有了惊天大浪这样类似灾难片的恢弘场景,毕竟人家都冠名“世纪极限”了,怎么也得耍几个大招。钟表的设置颇有意思,镜头也没有第一部那样晃了,手持镜头少了不少。

    然后,我觉得这片做的最好的,便是人物刻画十分优秀,人物刻画对于电影整体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它才能让你觉得一部商业片除了爆炸与打架还有一些其它的东西,才能让角色的行为让观众信服,许多商业大片在这一点上做的相当差劲,而星火燎原的角色如此之多,却依然做到了几乎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凯特尼斯自不必说,皮塔对她的感情也比第一部要显得充实很多,甚至是凯特尼斯的妈妈这样戏份极少的人电影也给了表现的空间,令我这个原著粉很满意。

    不过锤弟还是和第一部一样没什么存在感,他每次出现就是为了被劳伦斯亲嘴,据我统计劳伦斯在星火燎原里大概亲了八九次,劳伦斯你高兴坏了吧

    然后缺点就是,剧情推进有时候太仓促了。

    比如十一区的无声抗议,比如玛吉斯的从容赴死,比如某人结尾的身份反转,这几处都是看原著时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尤其是前两处,电影里感觉拍的有些草率了,匆匆而过,带来的震撼就没有那么深。而结尾的处理更是会让不明所以的观众大呼坑爹,霍夫曼的角色完全不做一点铺垫说变就变,变了也没做什么解释,还刻意做了个挖坑的留白,按照星火燎原小说的结局方法难道不好吗?

    而且或许是因为饥饿游戏毕竟是青少年电影的原因吧,很多地方,也并没有深挖。很多情节和含义甚至直接由主角讲了出来,生怕观众看不明白。所以所谓的政治隐喻,和人性体现,在某些观众眼里觉得小儿科也不奇怪了。

    演员演技不用多说,多位老戏骨加持,尤其劳伦斯的演技真的是优秀的无可挑剔,再鸡蛋里挑骨头的黑我相信也没什么可以挑的,看到地板上的露画像时的颤抖,辛纳被抓走时的抓狂,她居然在一部青少年电影里展现出了奥斯卡级的演技。


    总的来说,星火燎原是部非常棒的商业片佳作,能够将爆米花娱乐,思想内涵,政治元素,爱情亲情等多方面都包含的商业片本就不多,能够各方面都完成度很高而且都在水准之上更是难得,星火燎原几乎做到了青少年小说电影能达到的最高高度,导演想做的也绝对不只是暮光之城一样的粉丝电影,而是有着更大的野心,期待接下来的发展,真正的主题已经展露了冰山一角,然后就是令人期待的政治革命和战争了,小说第三部不太尽人意,希望电影能比原著优秀。

     5 ) 极红的布伦希尔德

    下面的短评要求有一个简短的引子。

    请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影片中的黑人服装设计师——而非保罗•克利——递给女主角的徽章上(第一部也有这个情节)。不放弃直接理解其形状的意图,我们会被告知,金色的徽章由中央的学舌鸟(Mockingjay,或者按照中译本官方译名,“嘲笑鸟”)和环绕此鸟的圆形边缘组成,它的颜色,则和片中人物互相告知的台词一般,“我们的队伍须是纯金的。”黄金色、环状的徽章外延看起来像是戒指,而学舌鸟展开翅膀的样子则更像是西方传说中的恶龙(Dragon)。莱茵河的黄金所铸成的指环,带上它需要舍弃爱情,却可以得到杀死恶龙、廓清世界的力量。别着徽章的、燃烧着的女孩(the girl catching on fire),则是“雪总统”(President Snow)的敌人、依靠矿藏而勉强过活的十二区居民——尼伯龙根人的希望。(关于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本文所引均根据《瓦格纳戏剧全集》那不尽如人意的中译本,不清楚的朋友请自行查阅百度百科,该处提供了比较详尽的故事梗概。)

    本书作者Suzanne Collins在写这本三部曲小说前是儿童电视节目的脚本家,某天深夜在战争新闻和真人秀节目之间切换频道时得到创作《饥饿游戏》的灵感,创作时则参考了乔治•奥威尔的《1984》和日本电影《大逃杀》(引自Stylist的采访稿”Jennifer Lawrence: Natural Talent”)。——这样的分析不过是看过第一部电影之后人尽皆知的陈言罢了。在第二部小说及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中,除了这两大主题之外(看过第二部的朋友一定对其中那句”President Snow is watching us”记忆犹新吧),作者毫无疑问地对《尼伯龙根的指环》进行了致敬。

    事实上,由《1984》所代表的反乌托邦主题(Dystopia)本身是有一定时代背景的。上世纪下半叶欧美国家所大量出现的此类小说,描写了近未来背景下,发达的技术成为专制统治的帮凶,组成和平世界的,是一群没有自由意志的傀儡和齿轮,艺术、观点、甚至是性别都遭到了抹杀。就和这类题材元祖的奥威尔一样,当时的作家们之所以这样表达,和二战后铁幕另一边的那个阵营有关。正是彼时苏联国民和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与其官方所宣传的“王道乐土”论、“资本主义皆粪土”论的不协调,才使得西方作家利用反乌托邦题材来回应他们。如施瓦辛格主演的《过关斩将》(The Running Man, 1987)便是将反乌托邦和电视真人秀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典型,在这点上可谓是开《饥饿游戏》先声的电影。在冷战终焉的今天,创作者们所瞄准的靶子,也很少如《1984》那样现实中的确可能存在的“老大哥”,而是更具有假想色彩的敌人。如是,《饥饿游戏》的作者终于找到了第二大主题——《大逃杀》。

    与冷战的结束所相伴的,是发达国家国民对于世界(全球政治)的漠视。接踵而至的几次金融危机和市场萧条,是每个人生存空间的狭窄化——即使是西方国家的国民,也失去了对自己生涯和职业选择的从容,我们不是“被逼成为社会的齿轮”,而是“最好做一个上班族”。这样的促狭逼近了自身——而非遥远的高加索山脉,便会产生另一种样式的反乐园作品。以日本为例,年号改为“平成”的二十五年,便是日本文艺真正入侵全世界的二十五年,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国家的文艺作品是可以代表这个时段内世界上某些群体的普遍想法的。在这二十五年中,出于经济停滞、少子化等等因素,该国的年轻人所受到“成为上班族”的压力是大于其他很多西方国家的。“不能像大正、甚至昭和年代那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有能养活自己的职业都是穿着正装上班”、“成年男人如果一直在上班时间去便利店便会被议论”、“高中毕业后是去东京呢还是留在这里种田”,诸如此类的不自由令青年们只能愤怒愤怒和愤怒。同时,这一代和他们的时代又被命名为“虚构的一代”、“新人类”、“zero时代”,他们陌生于真正的战争和政治角逐——而事实上当代的社会问题也不会激烈到这个程度。冷战时代的创作者们恣意地嘲笑着彼此的阵营,而对这一代来说,他们的敌人是看不见的,也是不能战胜的未知数x——“二十世纪曾经有过一场战争,人类输给了monster”,动画《忘却的旋律》中的反派是无形的”monster”,其正体正如奥威尔在另一个维度中所预言的“老大哥”那样,并不存在。

    所以,并不存在反派,甚至并不存在“邪恶的大人”,这类将青年献祭的“幸存游戏”作品便产生了。可以看到,诸如《大逃杀》、《算计》和《国王游戏》这类题材,本来只是恐怖向作品的一个分支,而如今却成了几近“主旋律”的题材。年青人们在主办方的威逼利诱下(其中《国王游戏》更是直截了当地将主办方推给了所谓“群体无意识”),在封闭的坏境中互相猜忌、虐杀,最终“只有一对情侣幸存”(米泽穗信《愚者的片尾》中语)甚至“幸存的两个人成了情侣”。这样的主题所以能如《饥饿游戏》系列那样成为“青少年电影”,其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了。封闭环境就是学生们的课堂,幸存者游戏就是学业和其他方面的竞争,主办方就像学校的老师和家长一样,并没有那么坏(参考《饥饿游戏》第一部的“游戏设计师”)。这游戏的规则只有“活下去”。我们年轻人,要在这场游戏中“幸存”而非“胜出”,需要的不是“站出来”而是“等站出来的那个人自取灭亡”,幸存的人在舍弃除了“活下去”之外的一切,考进东大、成为哪里都能见到的上班族,最后成为像拉普拉斯一样的无形恶魔而非“老大哥”的祭司。而同时,表示自己对自己的人生很失望、或者说反抗自己人生的唯一方式,则是逃掉晚自习去看《大逃杀》、《饥饿游戏》这样的作品。这或许便是《饥饿游戏》第一部所想要表达和为什么会收到青少年喜欢的原因。不择一切手段,丧失做人的准则去达成一个最低限度的目的,“为了活下来假扮殉情”、“为了逃避母亲的重病让好朋友出车祸”(来自于日本的一部钢琴家传记动漫作品《白色相簿2》)我们这个和平年代所想象的“深刻”和忧死不暇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诚然,同时具备这两大互相有“时间差”的主题的《饥饿游戏》,大体上说或许是商业的、迎合的、讽刺的,而非艺术的、背反的、规训的——直到笔者看到第二部影片的终幕。愤怒的女主角Katniss在雷击树下将燃烧的箭配合着雷击射向“游戏场”的穹顶,摧毁了由高科技材料所制成的天空和游戏场。而在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四部曲歌剧的最后一部《诸神的黄昏》最后一场中,在其爱人齐格弗里德的火葬式上,女武神布伦希尔德骑着马跃入火堆将自己点燃,同时抢过一个火把,“把这个火把,投进瓦尔哈拉天宫灿烂辉煌的塔楼里”,随即与天空中的瓦尔哈拉圣殿同归于尽。而《星火燎原》这一场之后将半死不活的Katniss带走的飞机,怎么想也都是致敬了在电影中配合着直升机降落、直接使用瓦格纳《女武神的骑行》的《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1979)。

    对于明白了拆毁穹顶与《诸神的黄昏》之间关系的笔者而言,两部电影中此前一直不得解的现下已经完全可以说得通了。第二部小说/电影的副标题”Catching Fire”和Katniss的外号”the girl on fire”,其源头来自第一次参加饥饿游戏前的游行时,黑人设计师西纳为Katniss设计了穿上之后带有火焰的衣服。被火焰所包围的Katniss,正如《尼伯龙根》第二部《女武神》中沃坦所说:“熊熊的火焰将在你的周围燃起,狼吞虎咽的火舌将吓退那些胆小的凡夫俗子,让懦夫们远离布伦希尔德的岩石”。同样,在第一部中,Katniss将设计游戏的主办方看透,其最初契机便是拉赞助时的表演上一箭射穿了远处“设计师”们旁边的苹果。而在《尼伯龙根》第一部《莱茵河的黄金》中,看到弗莉亚被巨人抓走后变得衰老的诸神,娄格说道:“现在我知道了,你们缺少的是什么!今天,你们还没有吃过弗莉亚的苹果。在她的花园里,金色的果实使你们年轻。”被火焰包围的布伦希尔德先射穿了诸神(游戏主办方)赖以保持力量的苹果,而在第二部中,布伦希尔德那绝望的力量则直接毁掉了整个游戏。——当然,这部电影中笔者至今未能理解的地方还是有的。比如男主角触电之后,为何是男三号把女主角推开,从而给男主角做人工呼吸呢?希望有朋友考证出这一场是致敬了什么。

    那么请将我们的注意力再次移回徽章本身。金黄色指环(或许作者同样受了《达芬奇密码》的影响,用圆环象征苹果,而这也同样符合《尼伯龙根》)用莱茵河的黄金打造,象征着力量与旧社会的重制。被围绕的学舌鸟,或许是被齐格弗里德杀死的恶龙,而在笔者看来则更像齐格弗里德在杀死恶龙之后、四下纷飞告诉他预言的林中鸟——《星火燎原》中对Kitniss传达讹言的也正是学舌鸟。前面已经说过,带上指环、革新世界的代价是丧失包括爱情在内的人性——这正是《星火燎原》结尾处众人希望Kitniss做而Kitniss所不愿的——戴上指环、成为学舌鸟的话,将会有更多的人像第一部电影中11区的“贡品”和第二部中同区的民众那样因为自己而死——如同齐格弗里德因为林中鸟杀了养父。同时,学舌鸟亦象征了变革世界和幸存所不需要的柔软的力量。第一部中在同伴的尸体面前作出学舌鸟手势的Kitniss的脑中恐怕并没有产生幸存、或是用这个手势引发革命的想法,亦如《尼伯龙根》中的布伦希尔德并不会为了指环牺牲什么。

    前面已经说过,冷战后,这类反乌托邦和幸存游戏题材的电影,所映射的,大抵是青年为了反抗平庸所作的徒劳。毫无目的地呆在家里,只是为了不去工作、不成为社会人;为了做艺术家不去工作,每天因为饥饿而到处打工,不暇做其他事情;为了不成为和别人一样的人而选择做个“谁都不是”的人,这样的异化属于牺牲了“爱情”,却没能幸存、没能拿到指环的情况。成为了艺术家,牺牲了周围的一切,切断一切人间关系,变得不再是人,这便是《尼伯龙根》中侏儒阿尔布里希的情况,或许也是《饥饿游戏》中男二号盖尔的结局——第一届游戏中没有顶替Kitniss出场的原罪,或许将导致他在此后为了反抗——指环而无暇顾及女主角——如齐格弗里德一般。然而《星火燎原》中的Kitniss,虽同样是“地下民族”(第一部曾交代Kitniss的父亲是矿工),却无疑是这个系列的女武神布伦希尔德。她所想要的,既是社会现状的改善,又是和自己有关系之人的幸福——甚至也许希望两位男主角都能和自己“幸福”。这种“n全其美”的态度所带来的,必然是坚持原则和道德的“圣母”性格。或许这样的性格并不讨现在观众的喜欢,在我们这些深受契约精神影响的当代人看来,不拿丧失做人的代价去交换,是活不成的;同时和爱人还有情敌搞好关系,也是伪善的——虽说丧失为人资格所换来的一般而言并非成为钢琴家,而只是简单的梅毒。

    如此想来,《饥饿游戏》虽然在场景和分镜上有欠考虑,第二部的剧情逻辑不甚明晰,却因为致敬了来自瓦格纳笔下女武神的古典式规训——瓦格纳的剧本亦充满着歇斯底里的无逻辑,且电影中王都那些“为了继续吃而去催吐”的“涩谷系”打扮男女似乎也和传说中的“瓦格纳女高音”有着相似的表现主义外壳——而显得较同类幸存游戏题材的作品高明一些。特别是在Kitniss身上映射了女武神布伦希尔德这一点。或许对很多当代人来说,两全其美不过是古典式的贪心(欲張り)而不是对已经非人的自己的规训,然而对笔者来说,燃烧着的布伦希尔德向着天庭射箭这一刹那(setsuna),是配得上莱茵河的黄金的。因为笔者——
    是个人文主义者,而想成为艺术家。

     6 ) 对此电影的豆瓣反响十分费解

    饥饿游戏的两部都看过了,说实话这部不是彻底的烂片,但整个故事充满令人质疑之处。

    比如说这是个什么政治架构的国家?影片完全欠观众一个解释。我个人的猜测是类似罗马,1区2区是核心其他区都是殖民地。但这真的合理吗?这可是科幻片啊,这种奴役统治的方式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也不会这么干吧?除非有什么非常非常特别的历史原因(而影片恰恰没给出这个解释),否则怎么可能有人这么治理国家的。

    再比如说为啥要举办这么个砍人游戏?影片的解释是这样就能震慑反抗了,说的跟真的一样。我就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它能给出这么个解释来,假设有一天,美国要求每年从阿富汗、伊拉克各抽签一男一女,再从美国本土找男女俩拳击手。让这帮人对打直到就剩一个活口,还全程直播给全世界看。导演(或者小说作者)你倒是给我解释解释怎么就能有震慑作用了??这是巴不得挑衅煽动人家跟你玩命呢吧?

    也可能属于个人性格原因,但是如果我连一个电影基本的世界观都理解不清楚,那我看这电影的过程中,不管场面再炫打斗再紧张,心里始终有个坎。而看到最后,这坎也没给我解释清楚,坑爹呢吧这是。

    最后说下我最大的疑惑。小翻了一下豆瓣影评,前几页几乎全是三星以上。这令我几乎质疑起我的三观是否端正了:看完电影上豆瓣这个习惯养成好几年了,不管好片烂片,总能在豆瓣上找到令我赞同的观点。为啥饥饿游戏这种让人看的一头雾水、逻辑奇怪的电影,却没有有力的批评和质疑声?

     7 ) Remember Who the Real Enemy Is

    《饥饿游戏》的作者(编剧)显然是有意地在描述未来的罗马共和国。电影中的施惠国在各方面都刻着罗马的印记:纪律严明的维和部队身上有着罗马军团的影子;The Capitol不仅在建筑上和罗马相似,甚至名字都是直接来源于古代罗马的一个区域;饥饿游戏开幕的仪式简直和古罗马的凯旋式(triumph)别无二致;从叛乱地区挑选贡品互相杀戮的饥饿游戏和古罗马时代从战俘中挑选角斗士互相搏杀的竞技游戏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前者的竞技场(arena)更加先进。更明显的证据是,剧中人物的名字直白地使用了古罗马著名人物的名字:Caesar,Cato,Seneca,Plutarchus。在这个意义上,这不是一部科幻电影,而是一部史诗电影。这种时空上的错置提醒我们一种古老而野蛮的制度是如何改头换面以“现代”的面目统治我们的。

    影片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烈火燎原》中凯特尼斯对准天穹的一箭。如果不是这一箭,我们看到的不过又是一场毫无意义的“大逃杀”。这一箭使得凯特尼斯从一个娱乐明星变成了施惠国的斯巴达克斯。可是再往前几秒,她的箭对准的是芬尼克,芬尼克说:

    Remember who the real enemy is.

    可是芬尼克不正是她的敌人吗?她迟早要杀了芬尼克,或者芬尼克杀了她。因为,按照游戏规则,最终只能有一个幸存者。

    不对,“游戏规则”才是我们的敌人!竞技场不正是我们现代人处境的绝佳比喻吗?我们不正是通过“杀戮”自己的同伴来获得向上爬升的机会吗?(而这就是我们的“有良心”的左派所要求的“社会流动性”的全部含义)这正是一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没有人是“干净”的。典型的场景是这样的:医生骂完官员腐败后,却收起了病人的红包;买地沟油的人用刚赚来的钱给孩子买了毒奶粉……高傲的元老们(Senators)向下一瞥,看到了这些场景,便总结道:群众(奴隶)中也有坏人啊!

    这正是凯特尼斯在74届游戏后被总统是为眼中钉的原因:她证明了人可以在最严酷的环境下保持人的尊严,或者用总统的话说,她给了他们“希望”。一旦奴隶们意识到自己不是那样不堪,意识到自己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罗马/施惠国就要毁灭了。所以总统要让凯特尼斯参加第二次游戏:他想让凯特尼斯去杀人,去摧毁人们的希望。正是在这里,凯特尼斯完成了自己的英雄举动:她将箭对准了天穹,对准了游戏规则。

     8 ) 黑到女王诞生



    本片第一部印象不错,还写了长评。看到京华的观影活动,随便投了个,没想到中了,于是首映日跑去看大银幕。第二集气氛把握没有第一集好,风格不突出。故事讲得不错,逻辑和细节很到位,冲突和悬念比第一部好,整体风格还是有延续性。查了一下导演换了,出身不同吧。

    相对于第一部,这部主题更明显一点,第一部就不是《大逃杀》美国版,焦点就不在人性黑暗面上。有兴趣可以看我1的长评,就不多讲了。

    看到有人说劳伦斯影后级表演,囧。人家就是影后好么,90后好莱坞小花旦本来最喜欢《True Grit》的海莉,没想到劳伦斯去年拿了奥斯卡。看了看得奖的《幸福线》确实nb。不过老实说本片表演到没感觉怎样,不是说差,只不过这活比幸福线简单多了。


    啰嗦了那么多说剧情吧

    基本就是专制黑人民,总统黑女主,最后卧底高级黑大逆袭,救出女主期待下一部。

    逻辑合理,接第一部获胜的二人巡回演讲传达中央精神,介绍自己的先进事迹,然后看到都是各地民怨沸腾快压不住了。回到中央看到各种,茅台五粮液一顿一万块吐了吃吃了吐。被高级黑黑回比赛各种惊险刺激,最后大逆转。

    冠军们为毛吃香喝辣还要阴谋造反?教练一句说得贼好:胜利者不是赢家,而是幸存者,游戏没有胜利者。而且这帮人巡回的时候看到的和女主没什么不同,比普通人更有信息和动力思考。看片的时候就感觉没那么简单,到最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编剧,逻辑,悬念设置,细节铺垫都非常不错,内在逻辑很合理。这其实也是一种历史事实,就是所有专制都是有裂缝的,那条裂缝就是人性。你黑来黑去就黑出女王来了,这不是搞个KGB能解决的。

    女主相比第一部少了迷茫多了坚定,彪悍女王形象越来越清晰。最后一箭处理上过于平实,善恶大决战临界点震撼力不是那么足,如果射向男二,命运就大不同了。


    这部完后女主已成电影世界里自由女神,目睹女王诞生让人感慨良多。高级黑虽然是幕后策划,但实际他并不知道女主将要做什么。也不可能预见到女主最后一箭。不过有些东西就是时势造英雄,属于可预见的不可预见,或者说不可预见的可预见。有共同信念,有些东西殊途同归。


    一晚上豆瓣评分降了,看到有人说不知道本片说什么。可能就是因为主题在细节中比较隐晦这片子才能过审吧,原书没看过,照现在的逻辑第三部会比较难吧。


    期待第三部!

     短评

    劳伦斯身为男一演得特别棒,不愧是得过小金人的人。哈切森的女一就是雅典娜设定,和女二锤弟就是男一的红白玫瑰。此外男一还有持长杖的男二基友Finnick(并肩战斗型)和持斧子的男三基友Johanna(初看不顺眼,但关键时刻牺牲自己型)

    7分钟前
    • 萌特斯
    • 推荐

    女汉子果然只能配软饭男。

    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太特么的好看了,看完饥饿1就想看饥饿2,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要看3了!!!小伙伴们一定要去看!!!

    13分钟前
    • 小小小十九先森
    • 力荐

    换了导演真的好了很多,第一部拍的太拖太浅镜头晃全靠女主演技撑起整个影片,第二部紧凑精致还原度高,有笑点有哭点无尿点。不得不说大饥饿系列演员选的好,不注重于将主角搞的多美多帅,在这类青春片里小影后演技真的是没的挑了。本人也喜欢大逃杀,但看不惯那些盲目的捧大逃杀死踩饥饿的路人。

    16分钟前
    • 夜行动物
    • 推荐

    7区妹子在电梯里说「一定有好多妹子求睡吧」老詹不好意思道「不不不并没有」妹子「我没在跟你说话」老詹「……」#arkward#

    18分钟前
    • Y
    • 力荐

    我的点好奇怪哦……我发现第一部和这一部,我最喜欢的部分都是进入游戏之前的寻找盟友、自我炒作和博眼球环节……而且我越来越喜欢那个面部表情夸张的脱口秀主持人了……

    20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看1的时候一直想着大逃杀 看到2才忽然意识到 这分明是V字仇杀队啊 ps.那些拿这个跟暮光比的是不是智商有问题 ?

    25分钟前
    • D
    • 还行

    【B】比一好看,场面升级,主题升华。前半段虽有些杂乱但不觉冗长,后半段从进入竞技场开始更好看到赞。但作为原著党表示有些剧情处理的还是太仓促,比如民众的第一次无声反抗,玛吉丝的赴死,完全可以拍的更震慑人心,劳伦斯演技无可挑剔。(PS.男二号在电影里存在难道就是为了给女主增加吻戏的吗?)

    26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紧凑刺激,终于比第一部爽快多了,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并不觉得漫长。劳伦斯穿上紧身衣丰满诱人,杀戮竞赛直奔主题,且参赛者皆是成年人,让全片比前作少了几分青春稚气,增添了成熟硬朗暴力。本片为第三部埋下伏笔,好戏还在后头,作为承上启下之作,绝对值得一看。

    29分钟前
    • 阿良
    • 推荐

    前一个半小时拖沓铺垫,最后一小时才进入饥饿游戏,而且还是有头无尾的,WTF!相比之下,第一部要完整、干脆很多。凯妮丝穿着婚纱上台前,不应该安排一个摔跤镜头嘛...

    33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基本上满足了读原著时的想象,但也没任何惊喜。恭喜Katniss成为了胸大无脑的Drama Queen泼妇。

    3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一个商业片其他再好,有这么难看的女主角还是不可原谅的

    42分钟前
    • 管理豆豆
    • 还行

    虽然比前一部更具娱乐性但故事却不如其完整,思考亦不如其深度。前半部分的铺垫及主题的渗透太过直白露骨。人物及人物关系的刻画还是没能满足观众预期;想看大逃杀的看不到残杀,想看V字仇杀队的看不到真正的反抗,想看楚门世界的看不到彻底的讽刺。嘲笑鸟火焰燃起时,真不敢相信居然就完了!

    45分钟前
    • mOco
    • 还行

    挺好,灯光特别漂亮。镜头更细致一些。其他和上部一个节奏。Jenna Malone 好漂亮啊。

    46分钟前
    • 冥想高潮
    • 推荐

    预料之外的加倍精彩,本片具有一部优秀续集电影的所有特点:毫无接受障碍的故事、更大的场面、更深层次的内涵以及更娴熟的叙事。詹妮佛与几位老戏骨在出色的表演直接把本片打造成了奥斯卡级别的青少年大片。

    51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换了导演和编剧,起码比1强。终于不再搞小孩子过家家的杀人游戏了,引入了几个成年人。虽然最后的生存游戏仍然很草台班子。还号称有计划,真能闹。更喜欢前半部分,把第一部含混不清的东西明确了,比如以娱乐洗脑这种,并为下一部做了铺垫。两个半钟确实有点长。吉娜·马隆加分。整体仍是少女幻想片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无论是谁做出撤掉婉约派加里·罗斯的决定,我感谢他。比第一部更好看了,在两位奥斯卡得主的努力下,剧本至少情绪上有起伏了。萨瑟兰堪称好莱坞黄宗洛,打酱油一辈子。霍夫曼酱油打得太偷懒,看看人家图奇多卖力。很开心看到物美价廉男杰弗里·赖特。

    60分钟前
    • 小A
    • 推荐

    没法说这类片子多么好,估计电影公司制作这类青少年电影的目标也就是能及格,及格已经很难了,这几年也没见几部质量及格的青少年电影。也许是照顾原著读者?还是加量不加价?一拍就是两个半小时,让人情何以堪啊。标准的商业类型片,然后拍个有主题的流水账,看不出还是某影后。★★★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对于那些觉得THG不好的,我也没什么想说的了。毕竟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从小说里来看THG第二部里感情戏确实比动作戏要多一点。11.21上映。坐等。

    1小时前
    • _____暮色城空
    • 力荐

    上一部时的JLaw其实很像初次参赛的Katniss,带着《寒冬刺骨》里的青涩挑战一切、无所畏惧;这一次的JLaw也如片中二进宫的Katniss一般,被SLP的奥斯卡光环笼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少了份纯真多了份油滑。不知这个系列完结时,你能不能像女主角一样最终突破和升华自己、对得住韦恩斯坦的一片苦心呢?

    1小时前
    • 猪大腿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