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灯笼

    灯笼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香港1994

    主演:朱茵  莫少聪  吴孟达  程东  罗冠兰  吴启华  王维德  米奇  韩义生  李家声  李润祺   

    导演:刘家勇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更新HD

      末路狂奔2012

    • 更新HD

      暗黑破坏神:竞逐一切

    • HD

      特遣侦查

    • HD中字

      养蜂人

    • HD中字

      战狼2

    • HD中字

      杀人优越权

    • 更新HD

      触发警报

    • 更新HD

      仁义的墓场

     剧照

    灯笼 剧照 NO.1灯笼 剧照 NO.2灯笼 剧照 NO.3灯笼 剧照 NO.4灯笼 剧照 NO.5灯笼 剧照 NO.6灯笼 剧照 NO.16灯笼 剧照 NO.17灯笼 剧照 NO.18灯笼 剧照 NO.19灯笼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凶狠成性的黑社会金牌杀手黎勇(吴孟达 饰)在一次打斗中被人砍伤,随后被警方逮捕。在狱中他重新认识了自己,决定出狱后要重新做人。出狱后,他和妻子阿娴(罗冠兰 饰)开设茶餐厅开始新的生活。然而,黎勇一直担心子女误入歧途,自少便严厉教导他们,可女儿阿芳(朱茵 饰)耻于有个黑社会父亲,并在同学面前隐瞒家庭背景。儿子阿文(李家声 饰)则对父亲往事十分崇拜,自幼便好勇斗狠,常常闯祸,后来开罪了辉少(吴启华 饰),双方谈判破裂,混乱中阿文砍伤了辉少,其母亲和前辈张保出面摆酒向辉少道歉,而辉少不甘就此作罢,多番挑衅,终令阿文错手杀死了辉少的小弟。辉少埋伏在茶餐厅等候阿文回来,下手报仇,混乱中阿娴被砍伤入院。黎勇此时忍无可忍,单枪世马找辉少谈判,反被辉少追杀,阿文一家陷入重围……

     长篇影评

     1 ) 对旧社会的抨击

    这部电影写满了女性和旧社会的悲怆。大红灯笼夜夜在点,阴郁天色从未见晴。食之无味的小菜和循环往复的日子里,透着一股子女人的矫情劲儿和嫉妒心。

    院子闭塞,幽静,生活沉闷,压抑,一家四位太太日日反复,唱戏的唱戏,算计的算计,看似波澜不惊平淡无奇却捱着熬着四季度过各自的悲喜,而生死喜乐全都由不得自己

    那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为人所见的却是封建礼教中的阴冷沉重,对色彩出色的掌控,不仅让电影极具美感,更使电影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深宅大院在电影中就犹如一座牢笼,对封建的黑暗已最好的讥嘲。

     2 ) 《大红灯笼高高挂》:精致过头是匠器还是大师?

    最近重温《大红灯笼高高挂》,记得小时候在电影院看这片子,除了隐隐有些压抑外基本不明所以。所以所谓重温,之前却并没有在心里留下多少记忆。

    所以再看过后还是觉得惊诧,这惊诧不再是来自所谓的意识形态,而是忽然发现老谋子的形式感、象征性着实是太强、太强、太强了。甚至在他自己的片子中,什么《菊豆》里的染坊、《英雄》里的色彩同此一比,简直相形见绌。

    灯笼、锤脚的形式感和象征意味自不待言,一声“掌灯锤脚”便会让四房妻妾的尔虞我诈达到白热化的程度。按说中国是个标榜礼仪廉耻的国度,这种窑子里挂牌待选的手段实在不太可能出现在这样的大户人家中。而三姨太梅姗的居所装饰着数面大大的京剧脸谱就更显得与中国的老派家庭格格不入了。老谋子不可能不了解其中的意味,但他还是做了,而且明目张胆。可见他已经将形式看成了纯粹的象征指向,面对明显的与情理不符也无所顾忌,如果不是为了取悦老外,那就只能说是走火入魔了。

    所谓“不疯魔,不成活”,真正的大师必然是要疯魔的,只有沉浸其中、超脱其外,才能弄出真正的经典。而《大红灯笼高高挂》更像是沉浸其中,而未超脱其外的作品。刻意为之的地方何止如上所述,阴森的封灯黑裹布、从不正面示人的大老爷、夏秋冬夏的轮回……如此大规模地摆弄形式,在老谋子的片子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但我更愿意将之理解为老谋子的一次有意识的实验。其实从他的成名作《红高粱》算起,虽然形式感也是极强,但却很好地圆融在故事和思想里,显得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堪称完美,我迄今仍认为这是老谋子最好、最成熟的作品。而后期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虽然依然形式感十足,但都基本服务于思想与故事,不似《大红灯笼高高挂》这般突兀、凌厉,完全凌驾于故事之上。这样的实验在中国电影里真是微乎其微,玩的如此精绝的则几乎就没有,所以威尼斯电影节才不吝授予了老谋子又一座银狮,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几近到手。

    对于大师来说,并非需要每一个作品都是经典,而是要有不断的创新能力和先锋实验精神,或者说,真正的经典往往都是在当时被人所瞠目不解,甚至是诟病的。从这个角度看,那时尚未被体制笼络的老谋子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表现还是值得嘉奖的,而不能片面地断定其是匠人之作,虽然有些地方真的看起来还是那么突兀。

    时间过了这么久,回头再看此片,那种强烈的形式感和象征意味依然震撼人心,这也许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吧。

     3 ) 我们都是一群姨太太

    一个女人,锁在一个深宅大院里,没有自由,没有爱情,没有安慰,靠什么活下去呢?
    颂莲,在那个时代里,已经算作一个勇敢强悍的女人,在她的身上有一种很硬的东西,这种茂盛的生命力在巩俐一开始倔强的眼神里就显露无疑。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她如何能赢过残酷无稽的生活?
    她也曾在书本里想象一个光明的不一样的未来吧,她也曾想过自己主宰生活吧,她也曾有过爱情吧,可这一切在命运面前都成了一个笑话。我说命运,是因为我不相信命运,因为我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东西强大到可以承担起这份罪过。
    她藏了一支笛子在箱底,拿起笛子的时候,颂莲的脸上满是忧伤的快乐。在大红灯笼也照不亮的黑暗里,总需要一点光亮来照见心里那仅剩的一点温情。可是,即使是这卑微的安慰,她也无法拥有。老爷一把火就把笛子烧了,颂莲无言,落泪……
    颂莲是倔强的骄傲的不服输的,而很多时候,我都几乎把巩俐和颂莲重叠。电影没有对颂莲的过去做任何的交代,只是说,“我上了半年大学……”但一切都写在颂莲那冰冷而倔强的脸上。我喜欢这样的女人,生活给了你沉重的一击,你狠狠的瞪回去,抬起头继续生活,不认命,就是不认命。
    爱情,颂莲也曾寻找过吧,那一声“飞蒲”,渴望写满脸上,那个时候如果飞蒲给她一个拥抱或许一切都会不一样?那么她也不会一无所有了。20岁的生日,一个人酒醉。这是何等的凄凉,对于一个美丽的女人来说。其实,我一直在想,飞蒲的那个“谎言”,并不是谎言吧。或许他本想给颂莲一些真的温暖?如果不是意义深重,如何又能那么轻易的送出呢?最后,颂莲在屋内闹酒,飞蒲在大口往里张望,然后转身离开。我们其实都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有一个勇敢的男主角的。
    颂莲无意真正伤害谁,可是两个女人都因她而死。生活在这里显得多么黑色幽默。

    电影始终没有给老爷一个正面的镜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造成了颂莲,雁儿还有三太太的悲剧,但其实仔细想想,这与他又何干呢?他不过是一个 把女人当衣裳当玩物当工具的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普通男人罢了,就像《莫高窟》里的王道士一样,他太卑微,如果硬是把这种时代的罪恶安放在他的身上,只会觉得可笑。
    “老爷”只是一个背景,提供一个争抢的缘由。说到争抢,我问自己,如果我是颂莲的话,会怎么样?我想,我会和颂莲一样,争宠。这和被争的宠无关,和虚荣嫉妒无关,只和自尊相关。人,总需要一点生活的意义吧,总需要那么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吧。不甘心被冷落,不甘心被打败,所以,那些妻妻妾妾们的勾心斗角争风吃醋也就能够理解了。只是,这何尝又不是另一个悲剧呢?

    再说说里面的人,二太太一开始笑的那么菩萨,连我都被她骗了,只是心里住着一群群的蛇蝎。女人啊女人,实在是一种可怕的动物。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这样的女人,菩萨保佑,千万不要让她们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表面嚣张跋扈的三太太对颂莲说“我知道我不是她的对手,我想,或许你可以和她斗一斗?”而笑到最后的二太太,难道真的是最后的胜利者?三太太如愿以偿的死了,年轻貌美的四太太疯了。可是,她忘了,就算漂亮的三太太死了,年轻的四太太疯了,还会有更年轻的五太太更漂亮的六太太进门来,在命运面前,在生活面前,到底谁能赢呢?

    而三太太呢,美丽的戏子,她在角楼上对颂莲说,“谁不是在做戏呢?做的好的就骗别人,做的再差些就骗骗自己,再不好就只能骗鬼了。”她有美丽的嗓子和身段,曾经它或许还做过美丽的梦吧。但在日复一日的勾心斗角中也早已习惯“像猫像狗就是不像人的生活了’,最后她因何高医生的奸情而被吊死在死人屋里……其实我是高兴她和高医生在一起的,高墙大院里,寂寞女人的温情总得找个出口吧。至少,这也能给死气沉沉的生活一点新鲜的色彩。

    还有雁儿,固执的做着太太的梦。这并不是一个让人讨厌的角色,其实,她的那些心眼那些冷漠倒让我有些凄凉的同情。我不相信她是真的爱什么老爷,她只是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试图和命运抗争一下?在这一点上,她和颂莲没有任何区别。跪在那堆红灯笼烧成的灰烬前面,雪地里的雁儿,让我感动。

    雪,那么安静,院子里安静的有些阴森。那些黑瓦和翘起的屋角,曾经埋葬了多少人的青春和梦想啊,不过那个时代,又有几个知道青春梦想这回事呢。在最后悲凉的乐声里,我想起大太太初见颂莲时的两个字,“罪过”。罪过,这两个字给全片下了注脚。这一切到底是谁的罪?谁的过?是那个“吃人的旧社会”吗?是男尊女卑的烂思想吗?

    到如今,我们再也不用被逼着给别人去当姨太太了,我们可以念书,可以自己选择爱情,可以和男人平等相处,但是,为什么还是觉得不幸福呢?为什么悲剧依然时时发生呢?我不知道。
    或许我们同样是被时代被自己被我们生而为人的这个基本事实绑架了。
    我们嫁给的“老爷”就是是那些我们标榜的社会现实,物质需求,肩负的各种责任,还有那个叫做个人梦想的东西。在我们美好的年华里,我们被许给了这些东西从此,便与那些一样把自己卖给现实的“姨太太们”明争暗斗……

    我们都是一群姨太太,在生活面前。

     4 ) 光明下的黑暗

    灯笼,本是驱散黑暗的明亮,却成了飞蛾扑火的诱饵;大红,本是大吉大利的祝愿,却成了阴森狰狞的血舌;家庭,本是和睦温馨的栖息之所,却成了勾心斗角的杀戮之地;雪地,本是纯洁祥和的平静,却成了上演死亡的布景;戏子,本是优雅唯美的象征,却成了世俗宗法的牺牲。所有的反差,度量了一个深渊,一如片中“老爷”的面目身影,难见其形。

     5 ) 寓言

    今天是第二次看《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宿舍和倩一起。割却一年前初识的震撼,现在可以更好地思考这部影片的好处。最喜欢的还是它简洁的叙事风格。寓言的文字总是很精炼的,何况是政治寓言,这种隐匿和保留也恰恰成就了它的精彩。点到即止,不事渲染,完全靠场面调度、镜头语言、音乐音效来营造压抑感。长镜头和固定场景的应用又很自然地把观众代入了叙事,仿佛故事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就是真实的日常生活。

    所有的东西都是象征。灯笼象征什么呢?权力、名声……种种人们热衷的“身外之物”(这里没有金钱,在四合院本身就衣食无忧了)。三位太太就是性格各异的个人,他们有砝码、有野心,也许想尽一切办法能得到这些东西,但缺失的是自由——他们不能为“人”的原因。而这又恰恰是从他们来到四合院那一天就注定的。选择了金钱,放弃了自由?也许吧。至于大太太嘛,她肯定曾经辉煌过,但现在不得不退居幕后,成为那些古老的“规矩”(见下)的一部分。

    只闻声不见人的老爷也是人物设置上的一个亮点:一方面让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要着重表现的个人的命运上,同时又暗示,操纵他们命运的是个看不见的(无形的)力量。(机构?体系?国家机器?)这个力量喜新厌旧、贪得无厌,想起来的时候会爱抚你一下,给你一点好处,就像对待小猫小狗一样。你可以撒娇、闹脾气,但是你绝对不可以背叛。也许追忆往昔甚至向往外面的世界都是默许的,可一旦作出实质行动,等待你的就是“封灯”,就是死人屋的审判。

    丫环雁儿的角色有些特殊,她的地位和其他太太不平等,她没有权势,也没什么文化。但她有个性,爱面子,工于心计。她算计和追求的东西和太太们是一样的。最后因为不肯认错在雪地上冻死了,结局也是一样的悲惨。推开门,看见满屋打着补丁的灯笼是全片最出人意料的情节。细想起来又是那样地真实和悲凉。也许她的命运更贴近普通人吧。

    “规矩”恐怕是重复最多的台词。“祖上传下的”稀奇古怪的规矩是那样多。有的人理所当然地守卫着它。更有的人起先成为它的受害者,然后又利用它去害其他人。就像起先不习惯锤脚、点灯,而后又依恋不已一样(想想颂莲和雁儿,一边自己挫着脚一边沉浸在锤脚幻想时地表情)。

    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音乐音效。萦绕四院的的锤足声,急迫而诡异,像是声声敲在观众的心上。全片的音乐少而精,放的位置也可圈可点。梅珊的几个唱段或者勾起对往昔的追忆,或者反映现实的悲凉,无不表现的淋漓尽致。在空阔的房顶,或狭小的四合院通道,一个身着戏装的妖艳女人,唱着曾经的曲子……是怎样的意境啊。而围绕颂莲和雁儿的那段女声合唱,很简单的京昆调子,速度越来越快,然后戛然而止。配合着无法避免的悲剧,还有什么比这更恰当?

    四合院,一个封闭的世界。灯笼燃起或熄灭,人们“胜利”或失败,进攻或退却,一幕幕悲剧在这里上演。冬去夏来,不断有新演员加入这个舞台(注意到,这里是没有“春天”的)。然而所有人都被限定在这个压抑的空间,逃不出,走不开。死给人的震撼总是强烈的。然而颂莲没有死掉,却是像幽灵一样在陈家大院日夜游荡着。可她最后是疯狂了还是顿悟了,终究是说不清的。

    倩只总结出一点:“不要嫁有钱人,太受罪了。”呵呵,倒是个有趣的想法。

    http://fortune.512j.com/cheryl/?p=171

     6 ) 红灯高挂,宿命己沉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张艺谋导演1991年的作品,这部作品在国内外获得很多奖项。影片确实有它的独到之处。比如,在刻画人物上,画面上都是显而易见的,影片是根据苏童的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在继承和发扬原著的主旨和风格上,又贯穿了张艺谋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在‘‘一夫多妻制’’下的封建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算计,暗斗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
           女主人公颂莲是该影片的核心人物,影片一开始便看见颂莲那张泪眼婆娑的脸,那缓缓滑落的泪与哀伤的神情似乎隐喻那她悲痛的命运,我的心也随之沉了下去,这泪眼奠定了全片哀痛悲伤的基调。
          本来受过教育的她,在陈府这样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能有一席之地,颂莲的个性逐渐的的扭曲和变形,而最终导致颂莲和其他太太们一样的悲惨境地,造成她们这些变化的罪魁祸首就是陈家的老规矩,这是一群被规矩束缚的女人,这也是一群牺牲在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女人。我很庆幸我生活在新时代,能够追求自己的幸福、自由美好,而在影片中这种想法或许是天真的甚至是幻想。在某一个方面来说造成这种悲剧也是由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所影响的。
           整个影片的拍摄环境非常单一,就是陈家的大宅院,但是拍摄环境的单一并没有埋没了这部影片细腻的情感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所以说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一部成功的影片。
           这部影片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色彩的渲染淋漓尽致,在张艺谋的影片中,色彩无疑是带给了观众最直接最直观的视觉冲击力。在这部影片中,红、黑、白三种颜色在影片中被运用的恰当自如。红色,本色是喜庆,大吉大利,而在这里却成了一种束缚一种压迫,因为一旦你穿上了大红色的嫁衣也就注定你要待在陈府一辈子。黑色,最深沉安全的颜色,在这里却上演了世间的悲剧。另外,大宅院里那灰灰的墙,似乎也在预示着一个有生气、没有活力的院子。影片从头至尾也没有发现一个小孩子,孩子代表了希望,有孩子的地方总是充满生机、活力、欢笑,而在陈家大院里没有。所以说,虽然宅院里的日子还是要一天天的过着,但是这里没有幸福,没有欢乐,没有希望,有的只是对人性的压迫,对思想的束缚。夸张一点说,即使是一个神经正常的人待在这里,时间长了,心里也会扭曲变形,环境对人的影响太大了。
           四个太太之间的微妙关系,造就了这部精彩的电影,不得不说这四个人物,张艺谋给刻画的有血有肉。大太太看似老态龙钟,不谙世事,其实她是最清楚地那个人。二太太呢,外表温柔贤淑,但是内心却狡诈、嫉妒,是一个十足的口是心非的人,这种性格注定了在这场无烟无声的战争中,她是占了上风的,而且取得最终胜利。三太太是一个戏子,在当时是一个很出名很红的明星,竟然也沦落到和这些女人“抢饭”,她的心里肯定不满,但是一旦红色嫁衣一穿,宿命已沉,无能为力。她直爽、好胜,表面上看她很有优势,其实她是一个很笨很笨的女人,这种人没有心眼,让人家一眼就能望到底,这种性格也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然而,颂莲却是这些女人中最大的牺牲品,从第一次被锤脚时,被挂灯时,他那表情已经很淡定,没有了希望和盼头,她已经完完全全地向命运低下了她那高昂的头。陷在了婚姻的漩涡里不能自拨。她的假怀孕就是最好的证明,她的欲望太大了,求胜心切想加大成功的步伐,也就忽略了一些致命的东西。她的悲剧是别人造就的,但自己才是真正的元凶。悲剧是自己造成,自己的苦果终有自己品尝。联想到今天,那些贪腐腐败的人,他们的欲望也是太大,乃至最后也失去了理智锒铛入狱,人生在世,知足者常乐,为什么人们的贪念都这么大呢?
          陈家大宅院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点灯,灭灯,封灯。对于颂莲来说无所谓了,她也不明白,在这个院里,人算什么东西?什么都像,就是不像人。颂莲最后终于明白了这一切。 最后的结局很悲惨,三太太被逼死,四太太颂莲已疯,五太太对将迎来怎样的命运呢?大红灯笼又要被高高挂起,此情此景即将上演,又要重复另一个悲剧,红灯高挂,宿命己沉。

     7 ) 男人眼中的女人之争

    很多年前还小的时候看过大红灯笼高高挂,除了鲜艳的蓝红色彩之外,根本不记得什么了。而现在再看,却觉得能把一个除了女人还是女人的电影拍得这么厌女,也的确是张艺谋和苏童的本事。

    这也是我对最近几乎所有宫斗剧清宫剧穿越剧的最大反感。的确,这些电视剧和电影无一例外都在突出表现几个坚强,聪明,有能力,有手段的女人的斗争,但是,这些女人斗争的对象是其他女人,而这些女人斗争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男人的认可。男人在这类片子里超越了女人之间的小打小闹茶杯风波,他们是有最终决定权的法官,同时也是从旁观看这些女人斗争取乐的观众。颂莲,梅珊和卓云的斗争,她们作为人的价值,完全体现在那些屋前挂起来的红灯笼上。老爷上你,你就是个人;老爷不上你,你就是连狗都不如。男人认可一个女人,那么她才有价值。而女人本身的抗争,对自我的实现也最终只能通过男人对她的承认才能获得。

    你也可以说,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啊。批判现实主义就是要揭露问题啊。但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本质在于“批判”,批判要高于现实。而大红灯笼高高挂,可以说连”现实“都没有做到。比如说女主人公颂莲,我们知道她是个学生,没念完书就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好不得不来做个姨太太。颂莲到了夫家之后,就完全陷入芝麻蒜皮的斗心眼。她的价值从电影一开始,就是由红灯笼决定的。那么颂莲本人到底是一个人什么样的人?她有什么爱好?她念过书,那喜欢看什么书呢?她在没嫁到这家之前,作为一个女人,有没有自己的梦想?她脱离了“老爷”,到底是个什么人?我们完全不知道。

    你把一个女人的价值完全建立在男人的肯定上,这就是厌女症的最根本表现。把几个女人的价值不但建立在男人的肯定上,而且让他们为了这个肯定,为了这种自我实现而互相之间仇恨嫉妒陷害,这么写不但否认女人的价值,更否认他们的人性。大太太不闻不问,二太太口蜜腹剑,三太太仗势欺人,四太太虚伪冷酷。。。最终三太太被吊死,四太太发疯,说到底,全都只能算是他们自作自受。这个大院里,简直是洪洞县内无好人,而最终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群卑微的女人像摇尾乞怜的狗一样,在争夺男人掉在的残羹剩饭而已。

    苏童和张艺谋很明显的是把男人放在一个局外人调停者执法者的地位上,居高临下的来看这些女人们像迷宫里的小白鼠一样完全没有自我意识的在撕斗。挂灯笼的系统,简直就是一个incentive program, 比大公司员工鼓励计划的设计还巧妙还邪恶。但是,电影本身却从来不以任何人的立场来质问这个系统。人物完全没有能够超越他们自己的地位而获得升华,也并没有达到“批判”的目的。就好比说狂人日记只停留在“满纸仁义道德”的层面,却没有看出“字里行间的吃人二字”。

    中国人对于女性,是带着一种渗入骨髓的厌女症。20多年前的电影就是一群女人为了一个男人争宠,搞得死的死,疯的疯。2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旧在乐此不疲的看一群女人为了争宠而宫斗。喜剧和悲剧唯一的不同就是女主有没有最终获得男人的承认而实现自我价值。

     8 ) 妻妾成群和红灯笼之个人比较法

    看完了《妻妾成群》马上看了大红灯笼高高挂,前者细腻的文风在头脑里还犹未散去,后者阴森的场景就把我拉回了现实。 张艺谋在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对《妻妾成群》的原著做了几个改动,凭记忆记录如下: 1、原著开头的颂莲是被抬进陈家的,且是陈家花园。而在电影中颂莲是自己走进陈家的,而且从头到尾并未见陈家花园,有的只是冰冷的灰色的山西大院。 2、原著中颂莲是齐耳短发。电影中巩俐进门前是两条辫子,进门后则是跟大部分太太一样把头发挽在脑后。我个人认为苏童的齐耳短发更能表现女学生颂莲的学生气的稚气未脱,跟那个年代的一般少女有很大区别。 3、锤脚和挂灯笼的细节都是原文中没有的。想必是为了表达封建家族的礼数和刻板,张艺谋特意加入的元素。 4、颂莲入门后去拜见祖宗牌位和各位太太时,原著中是陈佐千也就是“老爷”领着的,而在电影中是管家带着颂莲。这一点上虽然无伤大雅,但原文中苏童的意思是想表达出一开始老爷对颂莲更多的宠爱,这样才能跟后面老爷的冷淡做对比啊。电影中老爷对颂莲态度的转变表现得并不是太明显。 5、原著中后花园的紫藤下有一口井,这个被电影中的死人屋所取代。这里是我对电影的改动最不满意的一点。在原著中,苏童几次让颂莲走到水井边去用井水照镜子,每一次颂莲都感觉到“坚硬的凉意,像石头一样慢慢敲她的身体。”而这个应该是作为电影手法最难表现的,所以张艺谋将紫藤架下的变成的“房顶上的屋子”,这样颂莲便没有井水来诉说心事,没有在井边的遐想来推进故事的发展。有的只是冷冰冰硬邦邦的一件上了锁的石屋,颂莲也只是好奇,并未对自己的命运产生任何的“预感”。 6、二姨太卓云的一对女儿,电影中只有一个女儿。 7、老爷大寿一段删除,增加了颂莲为了重获老爷欢心假装怀孕一段。同时改变的还有丫鬟雁儿的死因。原文中是因为颂莲在厕所中看见诅咒她的草纸就强迫雁儿吞下草纸才能息事宁人,雁儿随之患了恶疾至死。电影中为使故事更连贯避免累赘,添加了颂莲假扮怀孕被雁儿发现告诉卓云,卓云拆穿颂莲,老爷大怒,颂莲也将雁儿私自在房间里挂红灯笼做太太梦的事情揭发,雁儿被惩罚至死一段。这里应该是电影跟原著相比改动最大的一个部分。 8、颂莲跟大少爷飞浦的一段暧昧不明的情感在电影中个变现得有点莫名其妙,电影中颂莲跟飞浦只见过两次,一次是听飞浦吹箫,一次是颂莲过生日时喝酒,第一次颂莲只跟飞浦说了一句话,看不出一点别的意思。而第二次两人就直接开始打情骂俏了。中间省略掉的恰恰就是最能表现两人情愫萌生情节。包括说飞浦的朋友顾先生跟飞浦暧昧不明的关系,和跟颂莲暧昧不明的关系。在电影中都没有表现出来。 9、也是我很不喜欢的一点。在电影中三太太梅珊的丑事是颂莲在发酒疯时无意揭发的。而在苏童的原文中送颂莲跟梅珊说完一句“你要小心!”以后梅珊就被发现了。我理解的是,苏童原文中的那句“你要小心”纯粹是颂莲出于善意的提醒。她已经看出来了大宅门中的阴风邪气,梅珊起码是个把情绪挂在脸上的人。她不希望她出事。可是电影中安插了颂莲“酒后吐真言”一段,使颂莲的善意荡然无存,颂莲也应此并且背上了不可言喻的罪名。这或许就后来颂莲发疯一点上更说得通,却是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10、原著中颂莲最后一直重复说她不跳井。在电影中,颂莲什么也没说。 我喜欢苏童,在别人说他是郭敬明写法和安妮宝贝写法的开山鼻祖之后找到的原因。 妻妾成群有几乎所有封建大家族一夫多妻体制题材故事的缩影,电影中淡化了男人的存在,是女性之间的明争暗斗更加浮于故事之上。 随后想说的是,巩俐年轻时真的很美。

     短评

    这片之后让我对总是满脸笑意过分热情的各种阿姨十分抵触

    7分钟前
    • 胡克
    • 推荐

    严重推荐外景拍摄地乔家大院,大家有空去玩罢~

    9分钟前
    • süden
    • 推荐

    大雪纷飞没古城,深墙大院要掌灯。三妻四妾死人井,疑是红颜殒葬声。

    1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以前说“有人管是一种福气。”估计现在说“有人日也是一种福气。”应该没有人不答应。院里的人所有的高潮都被两个字——锤脚所隐喻了。个人认为这是张艺谋艺术成就最高的一步,无论是从画面、配色、故事构架上来讲都堪为经典!挂灯笼的那个镜头好侯孝贤,后来发现监制就是侯总的哇~

    18分钟前
    • 洗头油|盖盖儿
    • 力荐

    旧中国里,究竟还隐藏着多少这样的人性扭曲?记忆最深的是那锵锵的敲脚声。

    2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捶脚那个性寓意太浓了。监制是侯孝贤。

    25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以前的娱乐活动还是少,才有了大红灯笼的悲剧。换这会一个太太给台电脑上个网。谁管你老爷来不来啊

    28分钟前
    • 露水十一
    • 力荐

    工整对称的画面美学,本身即像封建宗法所谓的规矩。 符号隐喻多得不寒而栗。国师那时的叙事真是简洁啊,好多内容直接就用红灯笼和梆子声交代了。

    2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8/10。出嫁时颂莲故意与迎亲的花轿背道而行象征读书人的清高,刚开始嫌弃捶脚这种权力的符号但逐渐因为虚荣参与权力争斗,高墙大院的对称构图吞噬了颂莲的本性,老爷烧掉遗父的笛子也一种吞噬(自由),初夜老爷离开后她举着灯照见镜子中本性扭曲的自我形象;死人屋和借酒成疯背后隐藏的恐怖韵味很独特。

    30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张艺谋代表作,威尼斯银狮奖。①极具形式感与象征性,幽深闭锁的深宅大院,点灯吹灯封灯,锤脚点菜;②批判传统封建制度,男权至上,勾心斗角与相互算计;③浓烈的色彩,从红艳灯笼到阴森诡异的黑灯笼,从暗青砖墙到皑皑白雪;④点题的京剧唱词和飘渺配乐;⑤结尾的抽离与叠化,没有春天,只有宿命与疯狂。(9.0/10)

    3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今晚在资料馆再看这部电影,张艺谋拍出了中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恐怖片,具有中国特色的恐惧,不需要怪力乱神,在这个据说有五千年辉煌文化的国度里,最恐怖的正是它引以为豪的所谓仁义道德,透过大红灯笼的血色光,伴随着京剧唱腔,那股子恐怖直达内心,吃人的礼教,在它之下逃不出去唯有屈服或发疯死亡

    37分钟前
    • mabin8848
    • 力荐

    太爱那悲凉的气氛了。尤其是清晨三太太在屋顶唱戏,美到极致了!

    41分钟前
    • 彌張
    • 力荐

    张艺谋没给最大的爷一个正脸镜头,这才是谋子最棒的片。

    44分钟前
    • bird
    • 力荐

    不太喜欢这种单纯描述一个人怎样被“封建礼教”玩坏的过程的电影,主题一开始就很明显,过程也比较平淡没啥惊喜,除去牛逼的电影拍摄手法,牛逼的配色,牛逼的演员之外,这种电影拍的意义是啥?

    45分钟前
    • 伶州鸠
    • 还行

    小時候,你看電影,只是看,很多電影,你長大后,應該再看一次。

    48分钟前
    • SASKIA
    • 推荐

    张艺谋颜色运用的巅峰之作。

    52分钟前
    • Dolores
    • 力荐

    大太太甘于沉寂二太太活得太累三太太通透了了仍是戏散曲终空繁华一场四太太清高拿劲儿迫从流俗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了又止于落目该出招时不出招不该出招瞎得瑟害人害己纠结矛盾不知惜命疯有可缘 雁儿最可怜 心比墙头瓦高命比灯笼纸薄 败在倔强毁在看不开 深宅大院未必封建云云 不过缩影尘世冷暖罢了

    55分钟前
    • Ragdoll™
    • 推荐

    那个从未露面的老爷真是设计巧妙~~

    58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私以为这就是一部真正的中国恐怖片,“封建”二字即其心脏。前三分之二尚有扭捏,不料最后开挂,完美的镜头调度与变味的京剧乐里应外合,把一切推向真相解放与心理失控的双重高潮,就此羽化登仙。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张艺谋超脱国师之名、作为世界级导演的疯狂。比《活着》牛逼,不出意外是他巅峰之作。

    1小时前
    • Ocap
    • 力荐

    人走茶凉,吹灯拔蜡,非疯即死。这电影真是完美,赞叹一下。。何赛飞真不错

    1小时前
    • 米粒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