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作片 毁灭之路

    毁灭之路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作片英国2017

    主演:Cameron Caan,Dylan Duffus,Sunjay Sharma,Ray Sinclair,Dr. Zeus,Scorcher,Roach. Killa,Ricci Guarnaccio,Winston Showan,Tom Zanetti,H. Dhami,Joel Eccleston,Shin Dcs,Bambi Bains,Shortie 

    导演:Vitae Nas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 更新HD

      甜心战士:眼泪国语

    • 更新HD

      跨越生死线

    • 更新第30集

      花开时节

    • 更新HD

      海盗1958

    • 更新HD

      流浪狗

    • HD

      末日重启

    • HD中字

      特警秘恋

     剧照

    毁灭之路 剧照 NO.1毁灭之路 剧照 NO.2毁灭之路 剧照 NO.3毁灭之路 剧照 NO.4毁灭之路 剧照 NO.5毁灭之路 剧照 NO.6毁灭之路 剧照 NO.16毁灭之路 剧照 NO.17毁灭之路 剧照 NO.18毁灭之路 剧照 NO.19毁灭之路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一个哥哥生活在犯罪的生活之中,展现给他弟弟的生活方式也是一团糟。多年后他的弟弟步了他的后尘开始走吸毒,犯罪的道路。因为一次交易发生错误,他的弟弟被谋杀了。他的哥哥又重新走回了犯罪的道路,对他弟弟的死展开了疯狂的复仇…

     长篇影评

     1 ) 就这一句话

    “我看见父亲唯一的恐惧,就是儿子步上他的后尘。”


    深夜看到片尾,没能控制住,大颗大颗的泪水掉在键盘上……

     2 ) 试着以专业的眼光看

    有人说这部电影毫无新意,从故事本身来看的确如此,情节平淡无奇不够曲折复杂,也没有血腥的杀戮、激烈的枪战和精彩的打斗,画面处理的太过干净,以至于我不得不将其与传统意义上的黑帮片划清界线,但这些不妨碍我喜欢此片。它老套却不庸俗,感人却不滥情,更重要的是,通过独特的拍摄手法和精悍的后期制作,使整部电影充满了闪光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视听效果和体验,这就是此片最大的优点,也是我打五星的依据所在。 我对此片拍摄手法和后期制作的理解和感悟,必须归功于所看版本的字幕。看第一遍的时候只是正常的字幕,但后来发现文件有不同字幕供我选择时,好奇心便涌上来了,但意外的是,看到的并不是其他语言,或者是简繁体的差别,而是批注。于是时隔一周后,打开既有对白翻译又有批注的字幕,看了第二遍,感受非常奇妙的第二遍。批注以导演的口吻对影片进行实况解说,介绍有关影片拍摄的相关信息和一些幕后故事和花絮,对演员、剪辑、灯光、音乐等各个方面作评价,也对画面及镜头运用的意图、隐喻等作自我解构,对我欣赏这部电影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以阴暗的色调营造压抑的氛围,以沉郁的声效引导紧张的情绪,以精炼流畅的剪辑把握紧凑而张弛有度的节奏,以简洁明快的镜头刻画人物的心理、描述场景的特点,影片具有令人贯注的引力,也常常酝酿无言的张力,而那些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设置的微妙的细节无一不体现了导演等幕后人员钻研的心血和精妙的心思。可想而知一部电影的成功要经过多少的头脑风暴,死伤多少脑细胞,而许多普通观众无从了解、无法理解甚至不屑一顾却是在所难免。电影一旦太艺术就会曲高和寡,一旦太商业就没人在乎其中的艺术,因而艺术永远都是在商业的影子底下,低调而神秘,这就是电影美学的本质。 电影是门艺术,也是门技术活,我指的不仅是高科技的电脑特效,事实上,摄影、剪辑、灯光照明、音效、化妆、服装、台词甚至于演员的表演等等这些构成电影的元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技术。一部有技术含量的电影,表现力和感染力无论掷地有声、直捣黄龙还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都会具备一定的艺术性。 比如本片出色的镜头感,犀利、深刻、不落俗套,而其中以光学原理的应用最令我印象深刻。一次是康诺枪杀麦克的妻子和小儿子后对着玻璃窗整理头发,被窗外的小麦克认出却不自知,还有一次麦克进房间开了一枪走人,观众只是从移动的镜像中间接看到康尼在浴缸的死状,以及最后一次麦克站在落地窗前笑看玩耍的小麦克却突兀的响起枪声,麦克倒地后才出现埋伏的杀手影像。在虚虚实实、遮遮掩掩中,自以为剧情毫无悬念尽在掌握的观众着实被导演牵着鼻子走了一回,尽管意外的情绪不会太强烈,却会因为剧情的快速推进而稍纵即逝。除此以外,从小麦克的角度拍摄麦克和康尼谈判、杀人的过程,以及杀手受伤后并未正面拍摄受伤情况而只是拍摄手掌的血迹,也都是颇有想法的举动,值得回味。 又比如本片的对白,不但毫不累赘,更意味深长。麦克与养父的对话精彩无疑,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犯案累累的黑帮分子,而是两位爱子如命、护子心切的父亲,一个必须杀死父亲以保全儿子,一个则必须杀死儿子以保全另一个儿子,对峙的挣扎与痛苦与片子开始配合默契的钢琴四手联弹形成鲜明对比,耐人寻味,养父临终前的那句“很高兴是你”更是令人哽咽。同样的,麦克与小麦克在养伤期间的对话也是一大亮点,从企图亲近却面临若即若离的尴尬,到开诚布公的谈论小麦克许久以来的疑问,几个短兵相接的来回就清晰的告诉我们麦克表面上更喜欢小儿子的原因是他觉得小麦克更像自己。 其实父子俩的相似早就埋下了伏笔,都那么独立、机敏,都不会跳舞、不爱数学、不善辞令,都把对方的爱不露痕迹的藏在心底。麦克总是神情严肃无甚笑容,与小麦克保持冷漠的距离,却毫不迟疑的用外套盖住手枪以免被他看见,还嘱咐他不要跟养父赌钱;小麦克呢,对父亲总是犹如仆人对主人般毕恭毕敬,却以漫画英雄人物为模版幻想父亲所从事的职业,就连弟弟都不相信的想象,他竟坚定的敬畏着、崇拜着。终于,令人悲伤的结尾将对彼此深沉而浓郁的爱推向了高潮,一个伤心内疚“我还是做不到”,一个却如释重负“我知道。。。对不起”,寥寥数词饱含千言万语,阵阵的海浪声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父子情,而这个喜欢圣经历史的善良孩子带着对父亲的追忆开启了平凡安宁的崭新人生,再也没有拿起枪。 写到这里,很明显,虽然有黑帮的背景支撑,父子情才是此片真正的主题。这也就定下了此片的整体基调——暴力部分不血腥、不纠缠、不以快感为前提,直接明了;亲情部分不泛滥、不做作、不以煽情为目的,细腻真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女主角,没有在复仇之路上来一段风月露水的愚蠢桥段(这句必须加上,因为有太多的好片子犯下画蛇添足的低级错误,令观众捶胸顿足,懊丧不已)。加入黑帮,生死就不是由自己控制的了,死亡一直都在等待着自己,早晚都要还的,麦克心里清楚得很,对此他从不埋怨,但当他发现儿子看到他杀人,他前所有过的害怕了,而妻儿的死以及小麦克在发现母亲弟弟被杀的惨状后竟然在客厅安静的等他的那一幕,更坚定了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儿子重蹈他覆辙的信念。为了让小麦克远离摸着枪杆、舔着刀口的黑血生涯,为了确保小麦克死后可以双手干净的上天堂,麦克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报仇,就是扫除所有可能导致希望破灭的障碍。唯一的恐惧促成了最后的疼爱,麦克成功的为儿子开辟了一条通向天堂之路,即使必须立刻离开儿子下地狱遭受报应也觉得欣慰幸福。由此想到片名中“perdition”这个词,与其翻译成“毁灭”,倒不如取其“永堕地狱”之义更为妥当吧。 再说说演员。此片可谓大牌云集,片头出现一连出现汤姆·汉克斯、保罗·纽曼、裘德·洛三个名字,足以吸引影迷眼球,就算当年名不见经传的丹尼尔·克雷格如今也托了007的福身价倍增。众男星相互飚戏,看的观众惊叹连连,而饰演小麦克的男孩在他们面前竟也毫不逊色。但我要着重提一下的是裘德·洛,我对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奶油小生上,此片杀手的角色和形象的颠覆却给了我最大的惊喜,使我重新认识他。诚然,论戏份,裘德·洛不比丹尼尔·克雷格多,甚至片子放到一半他才姗姗来迟,他的名字会出现在片头名气的成分占了大半,但他的努力和敬业不亚于其他几位。头顶秃发,皮肤苍白,身材消瘦,对死尸有特殊感情,如此的裘德·洛已经令人耳目一新,而片尾突然出现的大特写,瞎了一只眼不止,脸上十几二十道因被玻璃碎片割破而结的伤疤,不由为之一震,而中枪之后竟是笔挺挺得倒地身亡,更是利落的不可思议。有谁会想到其中一些是他自己的创意呢,自毁形象为的就是塑造一个冷酷、暴力甚至有点变态的专业杀手,而不是随便耍帅扮酷就能引发女观众花痴尖叫、男观众嫉妒怨愤的偶像杀手。一个好演员必须懂得自发揣摩、斟酌,为角色作牺牲,不放过一丝一毫的细节,而不计较出镜次数和形象美丑,裘德·洛做到了。 以上种种,都给了我同一个启示。我们看片,大多数情况下觉得看懂了、感动了、震撼了、爽翻了就不太计较其他东西,更不会如中学时代学习语文课文那样纠结于一些细枝末节,毕竟对大多数观众来说电影只是娱乐产物。但如果碰到类似于此片故事本身没有太大意外的电影,我们是否能换一种角度和方式,试着以专业的眼光往细里、深里看,探寻其中被隐藏、被忽略的美呢?就好像一个外表平凡、置身人群中就被淹没的女人,却可能因纯真而可人、因聪慧而迷人、因善良而动人,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花心思认真仔细的观察她的为人、气质、内涵,能不能发现她的美。这不是装B,不是伪文艺,也不是刻意改变观影模式和个人喜好去做电影节评委和职业撰稿人应该做的事或是迎合某些电影人的口味,但投入一次,思考一次,挖掘一次被我们失落或遗忘的价值作为评价这部电影质量的参考,至少不会误认功夫茶为清水,误把火锅当快餐。

     3 ) 汤姆-汉克斯演的不弱,就是发挥不出彩

    主要讲父子情,配个黑帮题材,剧情老套点(勇者复仇),纵然门德斯(看这片纯是本着导演去的,《美国美人》在前,他的作品每部必看)也难发挥出慑人的水平。汤姆-汉克斯演的不弱,就是发挥不出彩,气质很难和角色对上;裘德-洛不耍帅,演个2b又变态的杀手,反而觉得很好玩(看了《人工智能》之后不讨厌他了,长得的确很好看);丹尼尔-克雷格演的纯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角色,死的也磕碜点,有失我们007的风采。

     4 ) 接近完美的门德斯

    刚刚看完《毁灭之路》,我想,不是门德斯的话,旁人真的绝难拍出如此反动,却如此伟大的黑帮片。

    故事很简单:有史以来面目最为可憎的007脑壳少根筋干掉了汉克斯的老婆和幼子汉克斯找007的老豆黑帮教父纽曼要个说法却遭遇纽曼护犊子心切盛怒之下汉克斯带上侥幸逃生的长子麦克亡命天涯找007复仇纽曼也请来帅哥杀手裘德洛反制汉克斯父子最终汉克斯得偿所愿报仇成功却与裘德洛同归于尽留下麦克平平安安长大从此再未踏入黑帮走父亲老路结束时麦克说这就是我的父亲潜台词是我爱我的爸爸。

    在这样俗套的故事里,我能想象得出,导演会安排多少枪战、追车、爆破、1挑n、绝地反击、阴谋与反阴谋这些俗套的戏。然而我错了,门德斯把男人间的快意恩仇以一种根本不加修饰的面目呈现,居然还那么淋漓尽致。一边是落叶狂舞白鸽乱飞两把枪互指对方脑门却打死也不开枪反而后空翻接转体360度落地很稳,一边是看不到枪听不到枪声唯有漫天音乐缓缓而下生死边缘如同二人合作的钢琴曲奏到尾声,意境之高下立判。

    门德斯是反对暴力的,片中多处暴力的场面都被他处理得温情脉脉,尤其是代表着血腥杀戮的裘德洛最后出场时,一张俊俏的脸上布满缝针后留下的疤痕,丑陋怪异得无以复加,这也许正说明了门德斯对“暴力美学”的态度。某种意义上,《毁灭之路》和《疤面煞星》刚好是黑帮片两个极端的集大成者,同样无法错过。

    最后感谢狂马大葛格曾在博客推荐此片。

     5 ) 《毁灭之路》——关于父与子的史诗

    “这是自然法则,儿子天生是给父亲找麻烦的。”

    《毁灭之路》,这名字起的有些欲盖弥彰,整部片子,从第一个镜头开始,讲述的,完完全全都是关于父与子的故事。

    每一个成长的儿子心中,都渴望着一个父亲。

    那不只是血缘上的联系,那是心灵的关联,父与子,命运的锁链,儿子渴望着父亲,最终成长为一个男人,而留给父亲的,却是衰亡,这是自然法则,新陈代谢。毁灭之路,是对于父亲来说的。

    故事开始在30年代一个带着深蓝色调的小城,阴霾的氛围一如我们躁动而迷茫的青春。男孩子麦克安静而忧郁的,穿行在茫茫白雪上,单调的日常情景,却偏偏配上如此宏阔壮大的配乐:空灵的吉他珠玉泻地,自说自话着内心的那份少年情怀;风笛略带嘶哑的嗓音如潜伏的危机如影随形;管弦乐队恢弘如颂歌般的手法,如同天地间的自然之音,颤动着世间永恒循环的旋律,神圣、崇高、庄严;钢琴如流水在间隙淌过。四者交替,往复穿行,丰沛的情绪结合简单镜头的反差令人应接不暇。一开篇就是宏大叙事的架势,因为这讲的是世间一切父子的故事,没有之一。


    雪地里儿子摔倒了两次,显示了少年的脆弱与不成熟,嘴里冒气的烟斗此时更显得不协调和可笑。这是少年的渴望,渴望成熟,渴望力量,如同一个男人。父亲的汽车开过,麦克像士兵一般肃立在侧,表情由孩子的没心没肺转变为若有所思的凝望。这一段的配乐澎湃而激昂,是新鲜生命的颂歌,是人生征途开端的号角。毋庸赘述片中表现儿子对父亲向往的场景,总是父亲显得淡漠而疏离,一旁的儿子竭力掩饰着无缘无故的激动和紧张。这一点每个人都有体会吧?父亲的爱永远不动声色,对儿子来说更是如此,不像母亲那样的亲昵和直白,父亲永远只是远远的注视,难免显得充满距离感。在片中这种距离感被具体化为:父亲有着不可告人的职业,儿子被蒙在鼓中。因此,随着儿子渐渐成长渐渐增强的对父亲的向往,自然而然的,他渴望更加接近父亲,了解父亲,至少,了解他是干什么的。

    由于儿子莽撞的跟踪,灭顶的灾难降临到他们平静的生活。或许这该是令人伤心的,但小麦克的脸上并没有惶恐的泪水,他只是安静的上车,随父亲踏上亡命之途。灾祸对于他或许是一次机会,满足他躁动青春的渴望,让他能够接近父亲,并且,深入他,理解他他的一切。随着冒险的深入他慢慢的达到目的了,父亲让他帮忙,教他驾车,配合他的行动,很容易看出麦克沉稳的眼神中那份满足和快乐,他想要的不只是父亲不停地命令他躲起来、一言不发地把他像婴儿一样保护起来,然后自顾自的做事,他想成为的是可以与父亲分享快乐与痛苦的人。依旧是,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片中不只一对父子,沙利文和鲁尼的关系,也是很耐人寻味的。葬礼上二人连弹了主题配乐的钢琴部分,那是我才感受到,整个主题交响曲中隐隐流淌的钢琴声的含义。其他乐器是儿子的情感,而钢琴,代表的是父亲。虽然这两人有义父子的情分,但是,他们其实仍然代表父亲的角色,二人的合奏是两个父亲的相互理解,同时应该注意远两人的儿子各自怀着各自的心情看着自己的父亲。

    片中不只一对父子,沙利文和鲁尼的关系,也是很耐人寻味的。葬礼上二人连弹了主题配乐的钢琴部分,那是我才感受到,整个主题交响曲中隐隐流淌的钢琴声的含义,其他乐器是儿子的情感,而钢琴,代表的是父亲。虽然这两人有义父子的情分,但是,他们其实仍然代表父亲的角色,二人的合奏是两个父亲的相互理解,同时应该注意远处两人的儿子各自怀着各自的心情看着自己的父亲。

    两个父亲表现爱的唯一形式,就是保护自己的儿子。或许男人天生就不善于表达感情,尤其是面对另一个男人。儿子发觉父亲的身份,大受刺激,然而鲁尼向沙利文谈及此事时说:“你已经熬过来了。”侧面交代了父亲心中对此事的挣扎。鲁尼接着说“不可能永远保护着他”,更是一语中的。片中这个沉默的父亲,对儿子唯一上心的事就是他的安危。然而事实如鲁尼所说,“不可能永远保护他”,儿子要成长为父亲般的男人,就必须离开父亲的保护,独立。但是身为父亲的他们是不可能割舍这份羁绊的,即使老谋深算鲁尼,最终也为了保护他那个并不欣赏的儿子而死,鲁尼和沙利文最终为各自的儿子由情同父子走向了不共戴天。父亲对儿子的保护,同父亲对儿子的爱一样,至死方休。而作为儿子的小麦克和康诺·鲁尼,渴望着父亲但却不断地把父亲引向死亡。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父亲的死,才能给儿子带来他渴望的成长,这也是父亲之爱的最终归宿。

    儿子对父亲的爱,是走向成长;父亲对儿子的爱,是走向毁灭。

    沙利文保护儿子,唯一的心愿就是不要让儿子走上自己的路,因此,他几乎是以拒绝的态度面对儿子了解他的渴望。父子间真正的交流其实很少,但也有一两次令人印象深刻。沙利文教麦克开车时,麦克故意玩危险动作,父亲中计后他那一串小孩子似的欢笑,似乎是一种含蓄的撒娇,渴望父亲像幼时一般单纯的宠爱。还有一次是较少的敞开心扉的麦克说自己喜欢圣经历史,其实这有铺垫,开头麦克打着电筒看的就是圣经故事。圣经最重要的一组意向就是父与子,天父与耶稣,牺牲与救赎,这个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其实就是影片的一个注脚,最终引向那个看似有些出人意料和残酷的结局。

    后面的部分节凑紧凑,几乎完全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当画面切换到父子二人走在天水间的诗意田园中时,我竟然有些无所适从。影片的色调一直是幽蓝的,而这里却泛着纯白的日光。浅黄的沙滩,浓郁的灌木,雪白的浪花,明媚的天,加上干净的钢琴在远处低吟浅唱,那是大自然的天籁对这父子之情的礼赞,一切,宛如美好圣洁的天堂。“只有一项保证:我们永远上不了天堂”,鲁尼对沙利文如是说。对于这两个父亲,等待他们的只有毁灭,没有天堂,因为“没有一个不是杀人凶手”。结局前的这短短两分钟,美好的令人心碎,就像是生命中那些最快乐的时刻,往往令人渴望凝固时光。这是一场幻影,是父子俩不可能的幸福,沙利文走进那洁白的屋子,站在窗前,凝望这儿子的笑容,海浪映在玻璃上,沉静的琴声仿佛安抚了他的生命。和最重要的儿子相守,是他不敢渴望的幸福,然而就在这一瞬间,他得到了,哪怕只是幻象,也足够慰藉此生。

    虽然我已预料的那两颗子弹,这是毁灭之路,死亡是唯一的救赎,但它的到来还是使我震颤,或许是那鲜血太过刺眼。沙利文在最后一刻,替儿子解决了最后的仇敌,因为他明白儿子开不了枪。那一刻我才明白其实父亲从来都关心儿子的,了解他的一切,也许只是因为用情太深,表现出来反而背道而驰。父亲死了,沉静的琴声却一直没有停止,曲调沉着而低回,甚至包含这喜悦和激昂。这是自然法则,我明白,这是生命的史诗。新陈代谢,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影片中父子二人的名字都是麦克,似乎西方的传统当是长子与祖父同名,而次子与父亲同名,片子里的例外,也是一个隐喻吧。儿子最终成长为了父亲一般的男子汉,他会重新走上父亲的路,保护自己的儿子,引领他们成长,最终离去。

    小麦克说,他逃亡的那六个月经历了别人一生所经历的一切。我想这指的并不是冒险与危难,而是一个儿子,要用一生才能走完的,理解并深入自己父亲的心路。

    ps:重新研究了一下片中的基督教符号实在不少:父子二人驶过布满十字架的墓地,前往小教堂哀悼家人,这里儿子看到了一筐免费发放的圣母像(囧~又不是小广告),此时响起的配乐是《Virgin Mary》,即圣母玛利亚,后来父亲在儿子桌上看见了一小个圣母像。此时小麦克方丧母,如果圣母指代的是母亲,那么无疑这对父子就是天父和耶稣的隐喻。还有鲁尼和沙利文重逢在教堂,修女们齐唱颂歌,这里二人在地下室进行了有关父与子讨论的对话,而此时颂歌一直可以听到。另外沙利文去杀鲁尼前在房里装配枪支,此时墙上挂的是圣父子像!

     6 ) 门德斯时代

    为什么有人可以在一个大起大落的苦难后面跟上一个如此富于希望和平静的画面。他老是说着那些残酷的事,给人温暖,再剥夺幸福,最后还要给人希望。迈克尔觉得那个1931冬天生活在路上的几个星期,是自己一生的全部。他重生在一个农场,别人这么认为,他自己也这么认为。

    一个人在葬礼上说,you give, but you also take.

    麦克在那场精美绝伦的雨夜屠杀后到旅店,儿子坐在床上,身旁的地上放着小红箱,那画面真是绝妙,又那么的美。迈克尔看着父亲进来,他们真心的拥抱。好像一切真的都结束了一样,至少他们自己这么认为。可是我知道萨姆门德斯根本就不会给人温情的大结局,他一定会在最后十分钟把所有看电影的人好好痛打一顿。所以我从这个进门到拥抱的场景就开始忍不住的哭了。儿子将身子探出车窗,吹着美国大平原的风,他们一起走到那所海边的木房子,麦克站在雪白的房间内看窗外的海景,看儿子在沙滩上与那只承载美好记忆的狗嬉戏。我一直哭到他被打死为止。

    我永远都免疫不了那个人,觉得心绞痛,难受的哭个昏天黑地,弄得一桌子卫生纸。我有时候真的很恨那个人,我不知道他心理究竟藏着什么样隐忍疼痛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让他在生活里不断的挖出那些最残忍最美好和最无奈,到底为什么他要讲一个个让人希望绝望再希望的故事。同时又为什么能令所有人那么热爱,或者说,赞叹他的电影。

    要想自我折磨,请看门德斯时代。

     7 ) 21分钟至25分钟视听分析

    《毁灭之路》一片视听语言老练、沉稳、却有力道十足,是一部难得的学习范本。《纽约时报》的影评称本片为一曲“视觉交响诗”。我选择的是影片21分钟至25分钟处,加以分析。这个段落主要讲述的是男主角迈克尔第一次清楚的明白了自己父亲的职业,这也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亲眼见到杀人的场面。
    下面我想从这几个方面加以浅显的分析。

    1, 视觉语言。

    A:光影。本片的暗调摄影肯定是很多人过目难忘的。《毁灭之路》一片,影调大概分为三个层次,前71分钟左右影片均是阴郁、幽暗的影调。从71分钟到104分钟,父子踏上逃亡复仇之路后影片逐渐明亮起来。到104分钟后父子完成复仇,影片进入高调段落。而我分析的这个段落恰好处在暗调段落,气氛是雨夜。而全片中唯一一个下雨的气氛也就是这里(连迈克尔家破人亡的戏都没有运用特殊气氛)。我认为这个冬雨的气氛的选择十分贴合故事的情绪。男孩第一次知道自己父亲是黑帮的杀手,而且亲眼见到自己的父亲杀人,而这个冰冷的雨夜能够十分准确渲染这种情绪。而且如果非要讨论象征意义的话,那么雨夜是不是也算是男孩成长为男人的一种洗礼?!这个我不懂,也不在视听讨论的范畴内。言归正文,这个段落的用光大多以逆光、顶光和束光为主,把整个画面气氛控制的极为压抑冷峻。尤其是男孩迈克尔趴在地上偷看杀人的时候,仓库内都是顶光,极为像一个舞台。而投射在迈克尔脸上的一束光也非常像是戏院里观众脸上的光。这样把一个男孩看到杀人过程这样一个真实残酷的故事,转化为一种亦真亦假的梦幻。
    B:镜头。本片均是以男孩迈克尔的视角为线索展开,因此很多镜头的处理和机位的选择都是以此为基准的,在这个段落中更是如此。迈克尔趴在大门下的偷窥导演选择了简练的不能再简练的,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客观镜头对准迈克尔的时候,机器都是选择长焦固定拍摄;而迈克尔的主观视角的时候,都是选择手持广角拍摄,而且镜前还有遮挡。这个段落前面镜头运用极为克制,导演没有选择戏剧效果更强的机位和镜头焦段,而是冷静的运用全景和遮挡这样更加真实的镜头语言来向观众交代事情的进展。但是当迈克尔第一次看到枪杀的场面的时候,摄影运用了高速摄影的手法和长焦距镜头,突出和强化了迈克尔的心理感受,而反复的眼睛的大特写和被枪杀者缓慢栽倒的对应剪接,让观者更能体会这个场面给迈克尔心灵的震撼。前面的隐忍不发,才有了后面爆发时刻。
    C:视觉元素。《毁灭之路》的故事背景是发生在1931年的芝加哥,片中大量的典型视觉元素都在为整个影片增加厚重感。在这个段落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挺汤姆逊机枪。这挺机枪在影片中被反复提到,这不是没有来由的。影片中父亲麦克是芝加哥黑帮成员,而汤姆逊机枪的绰号叫“芝加哥打字机”。绰号的来由就是当时芝加哥的黑帮特别偏爱这款近距离火力威猛的机枪,据说30米之内不需要瞄准,因其枪声像打字机一样而得名。虽然在这个段落中,这支枪没有完全的出现,但是它那奇特的弹鼓一出现,大家就都能猜得到。芝加哥黑帮配汤姆逊就像是日军配卫生胡一样,都是视觉标志性的符号。

    2, 听觉语言

    这个段落在听觉处理上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有三处。第一处是,22分钟处。迈克尔听到父亲在组装机枪,而他感到异常的恐惧。这个地方导演只是用迈克尔的喘息声和车座外的组装枪械的声音进行处理。按常识,这种处理会让人觉得不真实,但是放在此处,夸张的喘息和夸张的枪械组装声拼在一起,却十分恰当的表现出迈克尔的紧张。第二处是24份50秒,康诺开枪打死了芬恩,此时片中响起了一种类似于耳鸣的特殊声效。伴随高速摄影,芬恩夸张的而又缓慢的倒下,加上这种特殊声效的渲染,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那种时间凝固的感觉,这让人很容易体验到迈克尔第一次看到一个人被打死的震撼感受。而紧接着是,第三处是第25分04秒,麦克开枪打死芬恩的手下,被夸张机枪声和弹壳掉落在地上的声音又把迈克尔拉回到现实中。这个段落处理的干净利落,未见鲜血遍地,却让人感到暴戾之气十足。最近听到一个词,说古典的恐怖片都有一种“干燥的恐怖感”。就我的浅见以为,这可能是针对于如今的恐怖片动辄就血浆遍地而言的。与其他的血花飞溅的黑帮题材电影不同的是,这部《毁灭之路》鲜有特别血腥的场面。但是导演在处理中运用了其他的手段,如这个段落的声效处理,让如我等观众还是感觉到了那种“干燥的暴力”。

     短评

    黑帮复仇父子杀手

    8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温情又热血

    12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推荐

    酷,利落,除了编剧,从门德斯到裘德洛到小麦克的所有其他人都能拿极高的分数。纽曼对窗整理仪容、裘德洛拍照等处的光学原理有匠心。可惜故事本身漏洞太多,前后照应也欠缺,比如汉克斯找会计那幕放过裘德洛、纽曼后半部分戏份的骤减。几幕本可成为经典的镜头(如杀光保镖独留义父)都差了点劲,可惜。

    1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还行

    重看,相互重叠又错位的父子关系是核心,场面戏极为杀人,康拉德·霍尔对雨雪、玻璃和镜子的光影运用出神入化;不过到最后还是显得缺乏些许惊喜。

    2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杀手的文艺悲歌。影片在剧情和人物塑造上略显单薄,但视听语言极其出众,体现在摄影、美工和音乐上的风格让人感到主题外的震撼。ConradLHall大师的谢幕之作,他和萨姆门德斯继《美国丽人》后再次合作,打造了独具一格赏心悦目的光影世界。

    23分钟前
    • 莱尼圆
    • 力荐

    【A】门德斯真的是个非常精明的导演,尤其体现在他拍片的类型手法上。处女作《美国丽人》尚且可以配合奇情的剧本,但在《毁灭之路》中基本全靠复杂精巧而不嚣张的炫技。各种设计更加刻意,所以也需要更加庄重的仪式感来让观众相信。门德斯的目的极其纯粹——好看,技巧的堆叠绝不乏味,光影魔术带来感官愉悦,绝对实诚的show off。康拉德·霍尔的摄影更是无与伦比,自然光、剪影以及镜像反射,每一个镜头都能带来视觉欢愉,哪怕是狄金斯都不一定能做得更好。

    28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父子关系,英国=对称构图,用光,雨中大戰的攝影值得反復研究。Conrad L. Hall最后一部电影。带子雄狼

    29分钟前
    • 冷杉
    • 力荐

    资料馆2013.3.29.7pm 1.雨中的升格、帽檐上的水滴、远处喷射的火焰光点、周围色彩各异的窗户。2.玻璃上映出大海小孩与狗、父亲倒地露出背后的摄像师杀手,堪比《公民凯恩》的三重景别。| 全片光线都比较暗,阴郁且抒情的氛围贯彻全片,使得结尾段落的阳光灿烂变得危机四伏。农场结尾也说的过去。

    34分钟前
    • xīn
    • 力荐

    还行吧,总觉得有点东西过头了

    37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镜头节奏无懈可击,弱在汉克斯,气质不对,或者说父亲一面很成功,杀手一面很失败。

    40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9.0/10 分。2018.08.22,重看,福克斯版蓝光。年轻时看过,剧情忘记了,还以为是老大下令杀男主的。今天重看,才发现众星云集呀,老大是保罗·纽曼,蠢儿子是007丹尼尔·克雷格,裘德·洛是摄影爱好者。007还是有演技的,把个猪队友坑爹货演得很好。会计是《傲骨贤妻》里的杀妻狂魔,超搞笑。年轻时看黑帮片总以为是狂吼猛杀才好看,好像港片里老大的那种癫狂。本片就拍得极其克制,所有人除了那个蠢儿子,智商都在线上。剧情、剪辑、摄影、灯光、音乐,全都可圈可点,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风起云涌。韵味十足,值得细心品味,佳作!

    43分钟前
    • Lonely
    • 力荐

    雖然是一部黑社會電影,但對父子間的感情卻描寫深動感人。不論是想保護做錯事殺錯人的朗尼,還是不希望大兒子走上不歸路的麥克,顯現出即使身在黑社會,即使殺人不眨眼,對自己的兒子卻有著無數的牽掛與期望。尤其是片末麥克為兒子開槍的那段,令人感動。

    44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本片有希臘悲劇般色彩的黑社會背景,幽暗的攝影以及充滿質感的美術設計,被譽為《教父》之後另一種類型的黑幫片。較為特別是編導有意迴歸傳統黑幫片的處理,以代表美國精神的好好先生湯姆漢克斯來飾演黑幫殺手,無疑是一種六十年代反文化的變奏,令人懷念《獨行殺手》的阿蘭德龍以及《雌雄大盜》的沃倫比蒂,但湯姆漢克斯卻無阿蘭德龍那般有存在主義的疏離與焦慮(儘管兩者都是一樣沉默寡言),而是偏向美國人的沉默堅強,因此本片也無舊式黑幫片對經濟結構的憤怒,主流社會的叛逆以及資本主義的焦慮,而是脫離不了家庭價值的執迷。儘管本片達不到《教父》那種史詩般的格局,但對這種身不由己,以暴制暴的矛盾感無疑也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的現狀。

    47分钟前
    • 听见流星的声音
    • 推荐

    不适合我看的电影,配乐真是…可能男生会更喜欢吧。杀手和父亲怎么平衡,几乎所有的电影都会回归父亲的身份。

    50分钟前
    • 桃桃桃跑了
    • 还行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那雪地里的单车,是我不再的童年!镜头缓缓向前,教堂里父亲,海边的儿子,摄影真心好,大爱导演的表达…加上安静却又充满灵气的配乐,天衣无缝!

    55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大雨滂沱下的西装革履,观前观后一样的感官。摄影师Conrad L. Hall生命的最后一部电影,稳重派摄影登顶学院技术部门。汉克斯完全不适合演这种苦大仇深的角色,死亡边缘摄影师裘德洛的艺术创作绝对是可以全面展开的视角。

    58分钟前
    • 旧书君
    • 还行

    本剧最为精彩的角色是裘德洛,此前此后再没见他演过这么有存在感的角色,不耍帅,走心。汤姆汉克斯一直这么稳,他也极度符合父亲一词在我心中的定义,宽厚的肩膀,有力的承担。最后一幕美得让人心碎。

    6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我看见父亲唯一的恐惧,就是儿子步上他的后尘”~~

    1小时前
    • 战国客
    • 还行

    有点文艺的黑帮片(配乐方面)。这电影给人感觉有点怪的原因应该是剧本,这故事实在太不对劲了,该给力的地方不给力。要命的是,我觉得汤姆汉克斯没有黑帮腔调,他还是适合演慈父(或者基佬,如果瘦)。。当然整个影片还是可以的,保罗纽曼多帅也不用我多说了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

    “我很庆幸是你”演技是没得挑的。

    1小时前
    • Beryl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