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辉夜姬物语

    辉夜姬物语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日本2013

    主演:朝仓亚纪,高良健吾,地井武男,宫本信子,高畑淳子,田畑智子,立川志の輔,上川隆也,伊集院光,宇崎龙童,中村七之助,桥爪功,朝丘雪路,仲代达矢 

    导演:高畑勋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辉夜姬物语 剧照 NO.1辉夜姬物语 剧照 NO.2辉夜姬物语 剧照 NO.3辉夜姬物语 剧照 NO.4辉夜姬物语 剧照 NO.5辉夜姬物语 剧照 NO.6辉夜姬物语 剧照 NO.16辉夜姬物语 剧照 NO.17辉夜姬物语 剧照 NO.18辉夜姬物语 剧照 NO.19辉夜姬物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住在深山老林里的老爷爷(地井武男 配音)一早进山砍竹子,结果竟在附近的一根发光的竹笋中发现了只有掌心大小的娃娃。没有子女的老爷爷兴奋不已,他双手捧着娃娃回到家中,而小家伙竟然在老奶奶(宫本信子 配音)的手中越变越大。之后的岁月里,舐犊情深的爷爷小心呵护他的公主(朝仓亚纪 配音),小女孩则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她与村里的孩子们周游乡间,结识了诚实可靠的舍丸哥哥(高良健吾 饰),而一首莫名的歌曲却令她潸然泪下。老爷爷在山里先后发现金子和美丽布匹,他决心让公主过上贵族的生活,于是举家搬到了京城的豪宅中。公主超凡脱俗,貌美绝伦,从此“辉耀姬”的名字在京城贵族间广为传颂。然而美丽女孩的笑容渐渐退去,这似乎并不是她所向往的生活……  本片根据日本民间传说《竹取物语》的故事改编。

     长篇影评

     1 ) 高畑勋沉淀了一生的美之情绪

    欢迎收听我的原创影评《不一YOUNG | 影想力》

    《辉夜姬物语》既是高畑勋生涯的句号,也是动画界的一次革命。

    其实,早在1959年24岁的高畑勋刚刚从东京大学法国文学专业毕业进入东映动画时,还处于学生状态的他就已经写下了《我们的辉夜姬》的故事。但这个故事,时隔半个多世纪,直到2013年,高畑勋78岁高龄时才真正完成。

    高畑勋年轻时写下的关于《我买的辉夜姬》的笔记

    可以说,这部动画电影,凝结了高畑勋一生的美学思想、沉淀了高畑勋一生的美之情绪。它耗时8年,作画张数更是达到了超乎想象的24万张。它是高畑勋以生命写就的鸿篇巨制,它一笔一画描绘的是动画,及其无限可能。

    纵观高畑勋的一生,他的创作生涯主要围绕3个关键词:陌生化效果、高度写实、挑战革新。这3个关键词在《辉夜姬物语》这部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陌生化效果

    高畑勋在其后半生曾提到过,他的动画制作受到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影响,布莱希特提出的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 seffekt)更是高畑勋创作理念的支柱。

    高畑勋的笔记

    Verfremdung在德语中是一个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词,具有间离、疏离、陌生化、异化等多重涵义。布莱希特用这个词首先意指一种方法,然后才指这种方法的效果。作为一种方法,它主要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即演员将角色表现为陌生的;以及观众以一种保持距离(疏离)和惊异(陌生)的态度看待演员的表演或者说剧中人。而作为一种效果,布莱希特戏剧学派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则借鉴了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高畑勋会对这种理论情有独钟——这是一种作为东方人源于骨血里的审美共鸣。“陌生化效果”这个理念在高畑勋20多岁时的笔记中就已经提到了。高畑勋认为,在观众事先已知的前提下,在沟通的通道已经建立的基础上去使用陌生化效果,才会有惊讶,才会有新的意义产生。——这一美学理念,后来整整贯穿了高畑勋一生。

    例如,《辉夜姬物语》取材于日本最古老的物语文学作品《竹取物语》,是每个日本人都耳熟能详的故事,但高畑勋却偏偏要选这个故事来作为自己封隐14年后重返动画江湖的创作题材,其用意很明显是要给这个古老的传说注入一种新的生命力,让观众对原本熟悉的主角产生一种陌生的疏离感,从而收获一系列意外的感悟。

    以往高畑勋在《太阳之子》、《阿尔卑斯山的少女》、《萤火虫之墓》、《我的邻居山田君》等作品中,只是从某个细节或某一种表现手法上进行“陌生化”处理,但《辉夜姬物语》却将这种手法运用到了故事题材层面,可见他对这一美学理念实践得有多么彻底。

    二、高度写实

    高畑勋有着浓厚的纪录片情节,他与宫崎骏的邂逅也正是源于对现实主义的追求。

    吉卜力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叫做《漫画映画论》,这本书是高畑勋的创作思想和理论基础的一部分。作者今村太平日本第一位动画评论家,他建立了二战时日本动画的理论基础。这本书在日美开战前完稿,并于昭和16年出版,二战中一直被广泛阅读。1948年,也就是二战结束三年后,该书被真善美社再版。

    对于研究日本文学史的人来说,真善美社是一家很重要的出版社,它奠定了日本战后文学的基础。真善美社的实际运营者德间康快后来又创立了德间书店,而吉卜力正是从德间书店中分离出去的。换言之,《漫画映画论》这本书是高畑勋和德间康快的交点,也是吸引高畑勋进入动画业界的重要的书籍。

    巧的是,这本影响了高畑勋一生的重要书籍的作者,刚刚提到的今村太平,不仅是动画的理论家,也是文化映画这一电影类型的理论家。

    所谓文化映画,是指在战争中被制作出来的纪录片形式的宣传电影和纪录电影的统称。二战时期日本曾有过一阵思潮,即比起有故事性的电影,这种纪录电影、文化映画的形式在艺术上层次更高。高畑勋正是受到这种思潮的深刻影响,开启了对“文化映画”(纪录片情节)一生的执念,甚至是拘泥。

    1974年,高畑勋在执导《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时,正式提出“生活的现实主义(Realism)”这一理念。也正是以这部动画作为契机,高畑勋开始尝试将动画“纪录片化”的现实主义风格探索。

    《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中对生活细节的写实

    他对细节还原上的考究用“偏执”来形容都显得太轻了。甚至有些观众根本不会注意到的细节,但高畑勋却极其专注并享受于此。

    例如《岁月的童话》中有女主角下乡采集红花的段落,高畑勋在创作开始前就决定亲自去乡下采风,调查红花的制作方法。他来到故事的发生地山形县,采访了三户农家,咨询了一连串问题,还做了录像记录。同时,他吩咐其在东京的助手把所有和红花有关的书籍都收集起来。回到东京后,高畑勋把这些书全部研读了一遍,做了一大本笔记,详细记载了红花制作流程,甚至还写了本叫《红花是这样加工制作的》的研究手册。据说在米泽的一位红花制作的能人看了高畑勋的笔记后说:“这确实是制作红花的最正确的方法。”

    砍竹子

    割木漆

    手工车木碗

    在《辉夜姬物语》中也有不少生活场景刻画得非常细腻生动、惟妙惟肖。例如赞岐造砍竹子、削竹篾、编竹筐的场景,孩子们摸鱼、戏水、抓山鸡、带小孩的场景,舍丸一家伐木、手工车木碗的场景,一派活泼盎然的村间野趣,让你瞬间想起辛弃疾的那首《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相模的黑齿

    而后在京城的生活场景中,辉夜姬拜见斋部秋田时相模为其整理衣角,五位皇子大臣入宫觐见时的一举一动,五位皇子大臣求见辉夜姬时小侍女为他们挨个整理衣摆,宫廷贵妇相模的言谈举止,以及染黑齿、跪姿行走、看画卷等各种贵族礼节的真实再现,将京城的繁华典雅与乡下的清新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漫画家大塚英志在纪录片《高畑勋展——留给日本动画的遗产》中反复重申,高畑勋追求的现实主义并非单纯地精确写实,而是动画、电影这样的特有表现体裁才能够体现的一种现实性是什么

    正如这部影片的名称之所以叫《辉夜姬物语》而非《辉夜姬》,就是为了告诉人们“活着”到底是什么,真正的辉夜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她是怎样生活在这个世上的。高畑勋想要描述的,不仅是一个传说,更是一位人间女性真实的生活姿态

    高畑勋曾在《Animage》杂志上批评《风之谷》说,以它的质量只能打30分。高畑勋希望《风之谷》能够“从未来重新反思现代”,但电影却没能表现出这一点。他认为这部电影缺乏一种针对现代的批判的真知灼见。据说宫崎骏当时非常生气。不过大塚英志也认为,《风之谷》虽然是一部很棒的动画电影,但在思想上确实稍嫌逊色

    作为因为“没有面对现实”而批判《风之谷》的人,高畑勋以《辉夜姬物语》这部电影,对“给宫崎骏的30分评价”的这个问题中,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关于《辉夜姬物语》对现实的批判,其它影评里已经有很多例证,这里不再赘述)

    三、挑战革新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高畑勋对“拾人牙慧”是非常反感的。他的整个创作生涯都致力于“挑战”和“革新”。

    安寿与厨子王丸

    高畑勋刚进入东映动画时,曾参与制作《安寿与厨子王丸》。当时的东映动画绘制的人物采用侧斜面的角度比较多,作为新人的高畑勋却大胆地提出,面朝正面的场景包含的情感会更加丰富

    高畑勋参与制作《安寿与厨子王丸》时,建议人物采用正面对话的场景

    在《辉夜姬物语》中,有很多镜头也都是人物面朝观众说话,虽然不一定是绝对的正面,但也很少采用侧面镜头。给观众的感觉就好像人物在对自己说话一样,同时也把人物丰富复杂的心情传达出来。

    辉夜姬愤怒与悲伤情绪的场景

    在这组表现辉夜姬愤怒与悲伤情绪的场景中,高畑勋也采用了正面分镜,从正面切入其痛苦,让观众直面辉夜姬的井喷式情绪爆发,成功地放大了画面的张力和情绪的渲染效果,对观众造成一种压迫感。

    以粗犷、原始的线条从正面描绘那些令人痛心的场面和辉夜姬的情绪波动

    这是一种全新的表现手法,以粗犷、原始的线条从正面描绘那些令人痛心的场面和辉夜姬的情绪波动,通过一根根独立的线条直观地表现辉夜姬的不妥协和痛苦的心境。这就是这部影片的革新之处:让动画回到了原点,有一种“画动起来”的感觉,各种情感都原原本本的变成了画

    高畑勋早期制作的赛璐珞式动画《岁月的童话》

    要知道,当时的主流动画界一般都采用赛璐珞制作工艺,即轮廓清晰、色彩分明。而《辉夜姬物语》采用的却是草图式的线条,这在当时的业界一般被认为是半成品。但高畑勋却用短短2秒的镜头呈现出一个影像艺术表现的奇观

    这在当时的业界一般被认为是半成品

    这已经不是高畑勋第一次用作品反抗业界主流了。1974年制作《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时,高畑勋不顾当年充斥荧幕的满是格斗类、幻想类主流动画的围攻,毅然采用“细致认真地刻画日常生活”的手法,在日益趋同的动画界中杀出一条血路。随后,高畑勋和宫崎骏等人一起成立了吉卜力工作室,他们在这里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和挑战。讽刺的是,若干年后,两人却因为创新理念的不同而分道扬镳。

    正如前文所说,当时的高畑勋追求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还原对画面进行彻底缜密地刻画把背景弄得像照片一样真实。这种极致的写实虽然能让观众直观地感受真实化的世界,但也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人物是漫画风,而背景却过分真实

    高畑勋早期制作的动画

    很多人看完《大鱼海棠》之后都会吐槽,背景和人物感觉像是两个独立的制作团队,画风格格不入,动画里的人物像是浮于背景的点缀,枘凿方圆,无法协调。高畑勋当时也正在面临类似的问题。

    对此,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我的邻居山田君》这部作品。这部动画无论是人物还是背景,都将细节省略,选择手绘水彩画风的笔触。也正是这部动画的探索,造成了他和只想做赛璐珞式动画的宫崎骏的决裂。

    我的邻居山田君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畑勋因此封刀14年。14年后,高畑勋带着“到底要做什么样的动画”这个问题重新回归吉卜力,并以《辉夜姬物语》这部作品作为这个问题的答卷。

    高畑勋不满于吉卜力的赛璐珞式动画制作方式

    最初启发高畑勋采用手绘线描方式制作动画的,是一部1980年代俄罗斯动画导演尤里·诺里斯金导演的动画电影《雾中的小刺猬》。当时俄罗斯动画的绘画方式、画面制作方式与日本动画截然不同。这部俄罗斯动画带给高畑勋深刻的震撼,让他有了一种“哦,动画原来还可以是这样的”的灵光,同时也让他意识到动画的绘画方式作为一种表现也需要新的变化

    辉夜姬舍弃传统绘法,使用原始手绘

    《辉夜姬物语》的用笔十分粗犷,洒脱。影片用一种很情绪化(emotional)的方式把情绪直接转化成线条结束了一直以来用线或是圆来表现引人发笑的场景的做法。这是高畑勋此前从未尝试过的。在他漫长的人生中,是第一次尝试这种方式,而且是在他已经放弃做动画,时隔14年之后再次回到动画界后的思考,“自己该做什么”“自己能做到什么”,在这一时刻,高畑勋选择了这样一条创作之路。

    赛璐珞式动画需要进行清线处理

    《辉夜姬物语》不同于以往的赛璐珞式动画,没有将原画的铅笔线进行均一化清稿,而是用铅笔一次描绘,然后直接做成成片。这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在当时却属于动画制作界的“禁地”

    《辉夜姬物语》的制作人西村义明

    传统的赛璐珞式动画可以由上百位原画师同时进行创作,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大幅度节约成本。但手绘就很难做到了。因为100个人有100个人的绘画手法每个人的用笔力度也各不相同,要想将不同的人的手绘线条统一起来实在是非常棘手的挑战。如果统一线条,就会失却草图原有的气势。何况以往这种手绘的手法只是用在一些动画短片上,例如我们国家早期著名的水墨动画。但要动用700人的人力物力花8年的时间耗资50亿去制作一部时长137分钟的长篇动画,就显得十分不可思议了。

    例如在辉夜姬愤怒爆发的经典场景中,短短2秒的镜头,为了分别表现愤怒、悲伤、决断这三种错杂繁复的感情变化,原画师前前后后一共画了48张画

    此外,这种手绘线条还面临另外一个重要课题:上色

    传统的赛璐珞式动画都是封闭式线条,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用PS填充颜色。但《辉夜姬物语》中的手绘线条都是中断的,无法限定色彩填充范围。另外还要处理服饰的花纹式样发丝等不易填充的图案,工作难度之大令人咋舌。

    为此,创作出《龙猫》《幽灵公主》等吉卜力经典作品的美术设计男鹿和雄特别参考了十分热爱描绘自然的近代日本画家川合玉堂的画作《深林宿雪》,从日本传统绘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辉夜姬物语》中的种种经典场面。

    《辉夜姬物语》的另一大艺术特色,就是舍弃实景的束缚,背景精于留白。甚至将天空也作为留白处理,这样一来,蓝天就基本没有出现了。但留白并不是说越多越好,而是要给人留些想象的空间虽非工笔细描,却能引人遐思,记忆中的风景跃然纸上——这也正是高畑勋寻找到的新的描绘“真实”的方式。

    为此,高畑勋甚至拒绝使用广告颜料,生怕将原本草木繁茂的感觉弄得生硬华丽,失却了原有的意味,陷入另一个“这就是真实”的陷阱。

    高畑勋拒绝使用广告颜料

    虽舍弃了之前像照片般描绘世界的创作手法,粗犷的笔法反而能让观众产生距离感,从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淡彩效果也更别致地展现了东方意境下的真实感。——这些都令赛璐珞动画望尘莫及。

    四、从传统美学中汲取灵感

    高畑勋一向将动画视为思想的可视化,将思考通过动画的形式来表现。谈到高畑勋的作品,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他的思想源泉。

    禅宗虽源自中国,却对日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入骨髓的影响。铃木大拙说禅宗重精神轻形式。就如同中国的国画大写意,以干笔、枯笔为其基调,线条粗犷、豪放,勾擦大胆、点面隐约,着重抓精神内核,设色简略、迹简意深

    牧溪的《六柿图》

    对日本禅画影响至深、被誉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的南宋画家牧溪,就十分擅长泼墨大写意。日本古籍《松斋梅谱》中评价他的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辉夜姬物语》的手绘淡彩手法显然与这种极具禅意的传统绘画风格殊途同源。

    不止如此,《辉夜姬物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也颇具禅意。那些青蛙捕蜘蛛、翠鸟捕鱼、猫扑蝴蝶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般的自然野趣,以及辉夜姬在月夜下狂奔的孤绝,都深刻的体现了东方人不是由外而是由内去把握生命的独特的秉性。正是禅宗,挖掘出了这种秉性。

    而高畑勋不肯在时代潮流中随波逐流、不计成本的革新,也源于日本充满禅意的“侘”(wabi)文化。铃木大拙在《禅与日本文化》一书中指出,所谓“侘”的本质是指,不依赖于世俗的事物——财富、权力、名声,而且在内心感受到某种超越时代和社会地位的具有最高价值的事物的存在。这不正是高畑勋一生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吗!

    《辉夜姬物语》的另一个创作灵感来源是日本传统的绘卷。绘卷其实和能乐、人形浄瑠璃很接近,是一种舞台先行的艺术。绘卷中存在许多在舞台的戏剧形式影响下诞生的描绘手法。为此,高畑勋曾举办过一个叫做“绘卷物——动画的源流”的展览,并撰写了《12世纪的动画》一书。他在这本书里详细分析了12世纪日本绘卷的代表作《信贵山缘起》。他认为其中的演出方法和动画电影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不少人认为日本动画以及漫画产业会如此发达,是因为绘卷本身具有电影和动画的性质。而高畑勋则截然相反,他实践的是用电影理论来解释绘卷。例如用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人提出的蒙太奇理论——这种非常古典的电影理论,也是前面提到的文化映画的分镜构成的根据——来分析绘卷

    大塚英志认为,高畑勋参考的可能是《绘卷的构成》这本书。这是一本发行于二战时期,用电影理论来分析日本绘卷的书。但这本书仅仅停留在思考实验阶段高畑勋把它付诸实践,并在这种理论的发展中成就了《辉夜姬物语》。

    日本的战后漫画崇尚“电影化手法”,用电影理论诠释绘卷和把绘卷转换成一格格漫画其实是同一种思路。为了进一步发展高畑勋的这种思路,大塚英志等学者正在进行把日本绘卷用电影化手法转换成漫画分镜的课题研究。通过电影化的剪辑将绘卷转换成漫画形式,反而鲜明地突出了绘卷中存在的戏剧形式——这让日本的传统文化研究者们很受启发。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畑勋所展示的作品对日本文化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出版于江户时代的作画指南——鍬形蕙斎的《略画式》,还只是到达略画式的层次。高畑勋在《我的邻居山田君》里就已经实现了这个水平。但从这一步到创造出《辉夜姬物语》,高畑勋依然经历了漫长的奋斗,漫长到“可能需要至死才能完成那部作品”。

    《我的邻居山田君》里就已经实现了这个水平

    有意思的是,追本溯源,最早在战时用电影的思路来解释绘卷的理论家之一,就是前文曾提到的今村太平。可以说,在高畑勋一生的美学沉淀中,其手法的起点有今村太平的存在,而创作实践中有宫崎骏的陪伴

    反观如今中国的电影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末法时代。曾经被宫崎骏视为偶像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早已走下神坛。《九色鹿》《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一众美轮美奂、充满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动画电影也早已蒙尘,渐渐被人遗忘在历史的尘埃中。如今只能在《辉夜姬物语》这样的日本动画中一窥当年国产动画的风采,一如在日本京都追忆东都洛阳的上古遗风一般——这,难免不让人为之唏嘘。

    本文参考文献

    1.纪录片《高畑勋展——留给日本动画的遗产

    2.纪录片《动画颠覆式挑战 美之巨人——高畑勋

    3.《禅与日本文化》,铃木大拙著

     2 ) 《輝耀姬物語》剖析:月亮公主的"罪與罰"【超雷劇透】

    转载一下,這篇評論寫得很好,原網站: http://blog.udn.com/Avathoth/16198429

    《長恨歌》的詩,套用到高畑勳的動畫《輝耀姬物語》上,可以改為:

     

    『竹戶有女出長成,養在深山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輝耀姬物語》:一部寓意‘生’、‘死’的物語

    故事改編自日本最古老的傳說《竹取物語》,講述月亮的仙女下凡,被竹取翁夫婦撫養,片霎間由姆指姑娘長大成傾倒眾生的公主,沉魚落雁的美貌引來各路公子垂青,玉食錦衣、卻始終抓不住幸福,歷盡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最後披上一襲“霓裳羽衣",帶著一絲悵然若失返回天上宮闕——那真正屬於她的歸宿。

    脈絡簡單,卻是人一生的寫照:地球=現世,而忘卻一切痛苦和凡間經歷重返‘月界淨土’則象徵死後的往生。劇終臨散場的一幕,嬰兒輝耀姬與月亮的映像重疊,點睛式帶出生死大同的參悟,而片尾曲的詞:“現在的一切是過去的一切"亦與此主題相呼應,因此從這角度出發剖析這部片,應該不會有偏離宏旨之嫌。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觀乎《輝耀姬物語》,之所以能帶來震撼,乃是因為它底子裏是一則探討生、死大命題的普世寓言。原作提及女主角輝夜姬來自月球,因觸犯了天條而被放逐到人間,後又在一介凡夫俗子面前羽化登仙,留下撫養她長大、肝腸寸斷的兩老。到底公主是犯了甚麼罪而被貶落凡間的呢?又,為甚麼最後非得重返月之都不可?這些問題盤踞於高畑勳腦海多年,自年輕時於東映動畫工作、首度有將日本文學國粹《竹取物語》動畫化的念頭起,至78歲的高齡嘔心瀝血、終製作出《輝耀姬物語》這部曠世鉅獻,片長亦由原先預計的30分鐘擴展成約3小時:『姫の犯した罪と罰』——這是貫穿全劇的主軸,並在電影預告、宣傳和海報的標語上一再強調,足見這是導演真正想探討、向觀眾帶出的訊息。而既是出自《螢火蟲之墓》的大師高畑勳之手,又適逢是他人生體悟最多的晚年,反思的題材自然會是比較深沉、嚴肅的,雖不至於就是一部成人物語,但(骨子裏)絶不是一般灰姑娘式的童話。

    但看畢整齣電影,觀眾(尤其是西方)卻普遍對公主到底因何故被貶落凡間一事一頭霧水,有著‘貨不對辦’、‘戲裡沒交代清楚’的印象。日本甚至乎有網友戲言,與其說是公主,倒不如說是竹取翁‘罪與罰’的物語。因此,這篇文章會聚焦剖析全劇的深層次意義,希望能揭開《輝耀姬》所述故事背後的真貌。

     

     

    輝耀姬在月界所犯下的‘罪’

    導火線的關鍵在於那首串連全劇的《童謠》:

      『鳥兒、蟲兒和野獸 青草、樹木和花朵 孕育出人情』

    輝耀姬為何兒時便懂得這首歌?她唱的版本為何又多了一段,是其他人不曉得的?

    尾段有一幕,輝耀姬得知自己快要回宮,與老媼俱坐一室、撫琴唱和,並向她憶述說,自己第一次聽這首歌是在月之都的時候,由一位去過一趟地球、後又返回月宮的天女哼唱;而那段憶述,伴有兩段謎樣的畫面:一羣飛鳥劃過披上丹霞的富士山,男人手拖着孩子,在黃昏的沙灘上追鳥,奔入海中;鏡頭一轉,父子倆站在海邊的松樹下,仰望月亮,悵然若失,似在緬懷着誰。

    由種種線索推測,這位月上哼歌的天女,想必就是日本另一則神話《羽衣傳說》的女主人翁,故事大略是說:

    “一羣白鳥飛到湖中沐浴,脫下羽衣露出仙女的原形,被男子碰見。男子收起其中一件羽衣,使得一名仙女變不回白鳥,被逼留下。女子跟男子結婚、生子。女子叫孩子問男子羽衣藏在哪,找到羽衣後穿起變回白鳥,飛返天上,留下男子和孩子。"

    《羽衣傳說》據說發生的地點之一,就是可遠眺富士山的三保之松原(海邊的松樹+富士山),經導演巧妙的移花接木、穿插在輝耀姬的物語中。原作中的仙女明顯是一直想返回天宮的,但因羽衣被竊而被逼逗留人間,高畑勳因應劇情需要將故事稍作改動,為電影譜寫出新一則的‘後日談’,情景如下:

    雖身在月宮,天女卻對人寰有一股莫名的牽掛,嘴邊常哼著地上那首童謠;尾段的“まつとしきかば 今かへりこむ"是天女自己加上去的,因此地上沒有人聽過。歌詞意譯是:『如果此刻真的在等我的話,我會馬上回去(你那裡)。』她那對留在凡間的丈夫和孩子想必早死了,而披上月之羽衣後,理應會喪失一切塵世間的記憶,但每當哼唱這首歌,眼淚都會不期然的淌下天女的臉頰。“很不可思議……"目睹這副情景,輝耀姬不禁心動神馳了起來:凡間到底有甚麼事值得如此眷戀,以致披上月之羽衣後仍可以像藕斷絲連般,跨越時空、跨越生死的藩籬,觸動歌者的心靈呢?她望向這顆蔚藍的星球,不由得被當中的森羅萬象吸引:飛禽走獸,鳥語花香以及人情味,林壑尤美,四季循環不息,充滿綠意盎然的生機。

    這首‘天女之歌’讓輝耀姬一窺月界所沒有的森羅萬象,從而勾起她對人世間‘生’的憧憬,渴望下凡到世上來經歷歌者心所繫的一切。

     

    這,就是輝耀公主在月界所犯下的罪。

     

    嚮往生存,有甚麼錯啊?普通都會這麼想吧。

    須知佚名的《竹取物語》成書時,傳入日本的佛教正盛,而整套作品在當時社會背景的熏染下,都頗具濃厚的東方哲學色彩。戲中,月宮乃一清澄、無煩惱的‘極樂世界’——極樂、無煩惱之謂也,更準確點說,是一切呈‘空’、哀樂不能入的境界,不生不滅,遑論七情六慾:佛家稱之為‘涅槃’。

    ‘涅槃’,意為滅、滅度、寂滅。沒有哀、怒、憂愁,同時亦沒有快樂。這與一般現代人腦海中的‘天國’、‘桃花仙境’迥然不同。(蘇軾晚年參透人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體悟便頗具這種禪味。)

    在天人眼中,下界是一污穢、百孽叢生的地方,凡夫俗子被‘貪、嗔、痴’所苦,像痲瘋病人般追名逐利,困於永無止境的生死輪迴中,過著卑賤、朝生暮死的生活。佛僧鼓吹透過修行,擺脫‘貪、嗔、痴’的桎梏——世間一切煩惱的根源,達至一圓滿而寂靜的狀態(圓寂),從無止境的輪迴之苦中解放出來。

    為突顯出這點,戲末來迎的‘月王’被描繪成釋加牟尼的模樣(原著僅稱‘看來像王的人’),站姿像一尊雕像般木然,而隨行的仙人皆表情空洞、目光無神,說穿了就像行屍走肉、沒有靈魂的空殼,與西方宗教的‘聖徒’大異其趣。甚至乎可大膽推斷,月界上的都是生前證悟涅槃而登仙的人。他們既視人間的七情六慾為累贅,自然不會體恤女主角與雙親離別的痛苦。(女官稱之為令人“心煩意亂的事",而膾炙人口的登場配樂‘天人の音楽’,高畑勳更建議久石讓採用曲調輕快的森巴風組曲,以反映他們是來自一沒有俗世煩惱的世界這點,觀眾耳中聽起來卻反像慈航普渡的奪命梵音,足見其匠心獨運。)

    因此,嚮往俗世(輝耀姬口中的‘禁忌之地’)的塵囂生活,對那些證悟涅槃的天人來說等於走回頭路,想再去躺生死輪迴、受七情六慾擺佈的這灘混水。

     
    這念頭是近乎‘異端’的存在。

    輝耀姬成了月界的異類,作為仙人卻內心糾結、羨慕起凡夫俗子的生活來;在眾仙人眼中,她的心智是被情感迷亂了。

     
    月界所加諸於輝耀姬的‘罰’

    輝耀姬犯下了‘罪’,那就是對人世間的‘生’有所嚮往,那月界加諸於她的‘罰’,又是甚麼呢?

    上文提到過,這部片是一則以生、死為宏旨的普世寓言。如果公主的‘罪’是憧憬人世間的‘生’,所要受的‘罰’,無非是要她糾正這一觀念,對‘生’產生絕望而對回歸月界寂滅的‘死’抱有嚮往。因此,輝耀姬被抹去她作為天人的記憶(除卻那首事情觸發點的童謠),如願以償的落入凡間,親歷人世間的苦和悲歡離合,飽嘗一眾凡夫俗子所帶來的滋擾,在長期壓仰、積怨底下終興起尋死的念頭。這裡的‘死’並非指一般的死,如飛來橫禍、疾病或衰老所帶來的死,而是指‘心死’——杜絕一切生存的意欲,萬念俱灰,對世間的價値、愛・恨全盤加以否定。

    古人云:『哀莫大於心死。』只消輝耀姬看破紅塵、參透人間是苦的道理,由衷想重返寂滅的‘月界淨土’(死),她便達到天人懲罰她的目的,同時亦是‘罰’本身的終止(‘懸解’)。

     

    這就是輝耀姬下凡所要受的天刑。

     

    換句話說,這場流放下界的人生,是月界為異端公主度身訂造的“思想改造計劃"。

    故此,公主的罪與罰,可以理解為人對生與死的天問,對世間之是美是醜,以至生而為人、對生存意義的反思,藉此勾勒出入世與出世兩種世界觀的衝突,而衝突到最後,是月界一方勝出了。

    被天皇從後熊抱的剎那,輝耀姬的心發出了呐喊,說:“我受夠了,我不想再待在這種地方。"這種厭世的想法與尋死無異,正中天人的下懷。(之前拒絕入宮做妃嬪的時候,輝耀姬已對老翁說自己做好輕生的打算,手拿起織布機上的昆蟲屍體自喻。那時的她內心積怨已達臨界點,天皇的一抱、收定音之效。)在她不經意向月亮呼救的一瞬間,月界撤回對她的絕罰,輝耀姬有回了一切天人的記憶,想起自己當初是為了甚麼下來凡間,又為何懂得唱這陌生地方的歌。

    結果,她後悔了。

    “啊啊,我究竟待在這片土地上做了些甚麼……"這是人臨死前,總結自己一生所作出的感慨。當今有多少人,為遷就父母而犧牲一己幸福,因無力改變現狀而出賣自己的理想,被社會制度盲目牽著走而迷失了自然的天性,長期埋沒真我,即使最後過的是錦衣玉食的生活,又有甚麼意義?都白活了,覺今是而昨非的時候為時已晚。縱然已領悟幸福的眞諦,但已經回不去了;死神不會因你對人生有新的體會而放慢腳步。要來的還是要來。(在輝耀姬失去意識、被‘飛天’接上祥雲的彌留之際,讓她與父母作最後的相擁泣別,已是莫大的慈悲寛容。)

    對月撫琴,輝耀姬苦苦哀求讓她繼續留在凡間,多感受一下“在這片土地上活著的幸福",所表達的正是這種對人生的欷歔、無奈和歎息。

    因此說,這部片其實是人生的縮影——用一個時辰,講完一生。戲裡何謂‘有意義’的人生,至少對女主角來說,是絕不含糊、拖泥帶水的,連五歲童也看得出,她想做回‘竹荀’,過童年過的生活:偷田瓜、捉野味,結伴嬉山玩水,捨棄軒冕,寜作綻放於田原邊的一朵野花,“像鳥獸一般活著";套用石作皇子的話,就是“將朝夕的運作視為喜悦,將四季的變化視為糧食"——與自然為伍,去感受淳樸的鄉土人情,即使有時候只能用草根果腹;撇下仙境的恬逸,寜與真命天子在凡間同甘共苦,即使最後步向死亡。(這席話其實是說中公主心坎的,使石作皇子成為五名求婚者當中唯一讓公主動過心的人,只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有這份心意的人不會用如此浮誇的話說出來。)

    這理想鄉的生活,頗像道家所描繪的‘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公主心嚮的幸福,其實就這麼簡單。五名求婚者最終雖鎩羽而歸,但輝耀姬抗拒的其實不是婚姻,而是造作、虛情假意的‘偽’。輝耀姬一生都在追求‘真’,真近乎‘自然’。

    無奈,想做回自己、與所愛的人一同追求幸福時為時已晚:就在短短一瞬間,輝耀姬確曾萬念俱灰、屈服於厭世的絕望底下,請求月亮的仙人來接她走,後悔莫及。這場‘出生’與‘入死’的處世角力,是天人勝出了,取回天人記憶後的輝耀姬怎樣想對他們而言已無關痛癢。終幕,天人來迎,在披上遺忘的月之羽衣前,輝耀姬對自然界作出最後一次歌頌,超越一切地肯定人世間的美。“這裡一點也不污穢!"對催促她離開的女官,她反駁道。對輝耀姬來說,這世界是瑕不掩瑜的,有鳥,有樹,有生命,以及人性的光輝。父母的愛、人與人之間的眞情,可以抵銷凡間一切的苦難。無奈,一襲羽衣披上,這活出人間‘真、善、美’的絢爛生命也跟著香消玉殞,教人無限惋惜。

     
    月界一直在幕後誘使輝耀姬萌生死念

    觀乎網上評語,都普遍將悲離的結局歸咎於老翁身上,說他自把自為、不理會女兒的感受,騎刧了女兒的人生,然後將焦點放在家長與子女的代溝上,說幸福無價、錢買不到幸福云云。沒錯,但這只是淺析之見,忽視滲透全劇、月宮力量的作祟。至少,這不是物語最深層次意義想帶出來的訊息。在這篇文章所著眼的‘罪與罰’框架下,可以斗膽說,老翁,五名求婚者,以至乎天皇,都不過是月宮仙人手上、處心積慮要把輝耀姬一步一步迫向‘死亡’的棋子。說穿了,就是整套童話般的物語,由始至終都是天人佈的一個局,要教輝耀姬萌生厭世之念、割絕一切紅塵眷戀,恍悟人生是苦・歸根是命,好早日登仙。(這就是為甚麼輝耀姬初頭長得如‘竹荀’般快,到了十三、四歲荳蔻年華以後,速度又慢下來的原因,京城的後段才是天人真正“感興趣"的部份。)

    任誰都說得出,竹取翁擧家移居京城是整部物語的轉捩點,戲中用‘現在’與鋪陳的‘過去’作了個有力的二元對比。(鄉間的童年是公主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同時亦是竹取翁夫婦等一眾人最幸福快樂的時光。)但是別忘了,是誰在竹林爆出一莖又一莖的黃金和綾羅綢緞給老翁,為搬遷以至令公主痛不欲生的日後談提供了動機及雄厚財力之基礎。“上京把女兒培養成高貴的公主殿下,過配得上這些衣裳的生活,讓貴公子對她傾心,這才是公主的幸福。"——老翁只是揣摩天意,將之付諸執行而已;試問有誰生在迷信時代,親歷此一連串神蹟後不會作這聯想。誰來當輝耀姬凡間的養父養母,屬天擇,只可以說選竹取翁選對了人,而一開始竹取翁也把公主當作‘上天賜給老夫我’的禮物,將人偶大的她捧在掌心不讓老媼碰;將公主視為己物的心態到最後都沒變,但與京城的薄情郎不同,他是真心愛她、想她幸福的,只是他揣摩天意著手為公主籌備的幸福,實是天意要加諸於她身上的刑戮,要將她一步步迫向絕望的深淵。(戲的開頭,在野孩子和老翁喊‘竹荀’和‘公主’的拔河中,蹣跚學步的嬰兒選擇走向老翁,似已預示自己長大後會順父意當一名‘公主’的宿命。)老翁沒有錯,是人傻得有點可愛罷了。

    畢竟,輝耀姬所憧憬的世界,不是只有自然界的美,也有人性險惡的醜陋面。要輝耀姬認清‘人間是苦’,沒有比感同身受來得更有說服力。富貴,人之所欲;假如要懲罰的對象是坊間一凡夫俗子,大可一開始便把他生在京城一戶窮家庭裡,用貧困窘迫使他速速就範、擧白旗投降;但當對付的是一位可以說是正能量化身,“只要能過自己的生活,跟你一起啃樹皮也幸福"的超樂天女孩,就要逆坊間之道而行,讓她一嚐心嚮的鄉土人情後,綾羅加身、把公主的心囚禁在一襲襲華服底下,置於一座用朱甍碧瓦砌成的監獄中(就像老翁給公主編的‘上等竹籠’,公主恍如那隻籠中鳥),而彷彿正是天有意要與她作對般,除了享之不盡的財富外,輝耀姬又擁有天賦的傾城美貌和才華,天生麗質難自棄,慕名來求婚的貴族子弟多如過江之鯽;一心嚮往原野自由的她被安插在繁文縟節的帝都,猶如魚脫於水,痛不欲生,一切實屬天意安排,而這迂迴的懲罰手段最終也湊效了。

    紅顏禍水,彷彿每一樣天賜在她身上都成了詛咒。(甚至乎可進一步推斷,故事若發生在現代,結局一樣不會有變。)

    諷刺的是,這些上天賜予的沒有一樣是她自己想要的,而她真正想擁有的最終卻一樣也沒有得到,只能說是造化弄人。把賬都算在老翁頭上,是get不到整件事情的始末。(雖有說,真正需要“思想改造"的似乎是那個天皇,但此純屬戲言。)

    命名宴一幕,御簾後的公主無意間聽見賓客酒後失言,不禁悲從中來:理應衷心向她道賀的賓客,竟出如此輕佻的冒犯之言,讓公主驚覺他們來給她慶祝的這份心意是假的,老翁為她辦的這場‘宴會’是假的,禮教的繁文縟節,連同當前玉食錦衣的生活,一切都是假的;公主的心情,頓時像周遭搭建的海市蜃樓般崩潰了。悲憤交雜下,公主奪門而出,抖掉累贅的十二單衣,狂奔在京城大道上,直往深山的兒時舊居奔去,想找回往日生活的‘真’。

    公主奔走京城的這一幕,天上的月輪大得幾乎佔據了整個夜空,彷彿伸手可及;照‘罪與罰’的解讀,公主此刻‘待不下去’的想法,與月界要她萌生的厭世之念相差無幾,是瀕臨‘死’的絕望。(公主傷透心折壞貝合玩具的那段,配樂就名為《絶望》。)也因此,象徵‘死亡’的月亮以近在咫尺的姿態呈現,然後形影相隨般,時而高照,時而隔著枯木窺視着公主於樹叢奔馳的身影,畫面也愈趨凌亂、筆觸狂厲奔放,捕捉公主心亂如麻的心境,是導演的表達手法。這是戲的經典劇照之一,同時亦是本作角色最澎湃的情緒波動。

    接著毀壞後園的假山造景一幕,滿月當空,公主怪責自己給別人造成不幸,嗚咽著喊:“假的,假的,都是假的,連我也是!"只見月光明燦,默默注視著一切照盤算的方向發展,彷彿是導演在提醒觀眾誰是幕後的始作俑者。如果說這是齣悲劇,那這是一齣沒有奸角的悲劇,結局更教人痛心,彷彿罪、苦難是固有於世間,悲離是宿命,缺陷屬人生本質的一環。

    最後,乘祥雲升天回月宮的一幕,理應失去一切凡塵記憶/情感的かぐや姫迴首,望向蔚藍的地球,一股莫名的不捨襲來,潸然淚下,就像兒時自己第一次唱那首《童謠》哭的時候一樣,一切盡在不言中。如主題歌所唱,生命的記憶(經歷),是深刻地烙在靈魂上面:記憶可以消去,情感可以消除,但靈魂上的烙印不會就此消卻,是生存過的證明,頗有“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之憾。

     

    落入凡間的‘生與死’=月亮公主的‘罪與罰’,這,就是整部《輝耀姬物語》的來龍去脈。

    ‘生=罪・死=罰’,這類二元對比的手法遍佈全劇:‘鄉郊・城市’、‘童年・成長’、‘禮教的束縛・田野的奔放自由’、‘理想・現實'、‘美・醜'、‘貴・賤'、‘浮華・恬淡’、‘希望・絕望’、‘公主率性的真・情郎虛情假意的偽’、‘男權的主導・女性的被動’以至主題歌的‘過去・現在’……例可以一直舉下去。

    因此,高畑勳借《輝耀姬物語》想探討的,是觸及人生命最本質的議題,公主的‘罪與罰’,是人對‘生與死’的天問,向觀眾帶出入世與出世兩種處世態度的反思:人是甚麼?生存的意義是甚麼?天意之於人又是甚麼?世間有値得冒死追求的人生嗎?面對命運的崎嶇波折,是該逆來順受還是負隅頑抗?

    世間是美?是醜?人性本是善?是惡?世間有所謂對或者錯嗎?還是一切鏡花水月,根本無從區分?

    人有宿命嗎?古賢的人生觀和哲學放在現今還適不適合?有得選擇,你會來這個世界嗎?知道死期在即,你又會怎樣改變自己的生活?

    這部片的深度,絕不止乎‘愛情'、‘物質幸福'、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這麼簡單。

     

     輝耀姬下凡曾死過兩次

    公主從命名宴奔走出京城,回到深山的故鄉,發現一切早已物是人非,竹戶被陌生人佔住,捨丸和兒時玩伴們隨木工師傅的聚落遷離,只留下那棵枯樹。(由她與燒炭老人的對話可知,輝耀姬那時是人生第一次經歷冬天[一歲未滿,囧],以為山是真的死了、不會回春;從往後的劇情推算,由降生到被天人接走,輝耀姬實際在凡間只待了約四年時間。)

    形如槁木死灰的公主隻影形單走下山巒,穿越飄着雪的梯田,最後不支倒臥雪地上;滿月當空,周圍盡是一片只有白色和灰色的世界。“我看過這片景色……"公主喃喃說完便閤上眼,之後有叫作‘飛天’的月宮仙女前來,在她身上空盤旋,似是守護。

    須臾,公主在自宅的御帳台上驚醒,發覺外面的宴會仍在鬧烘烘進行着,身旁的女侍童熟睡如常,許多觀眾便以為剛剛發生的是一場夢。

    但倒臥雪地一幕,輝耀姬確實在凡間死了,關鍵線索是御帳台上、貝合玩具的碎片:若然那一段是夢,醒後斷不會有夢中奔走前、輝耀姬傷心折壞的貝合玩具。而死前她回想起的那片白色、灰茫茫的世界,正是自己下凡前曾居住、四大皆空的‘月界淨土’。(後來憶述‘天女之歌’那段有繪出來。)這回想,大概是要對輝耀姬之死作出提示。(‘月界淨土’[寓意上]=‘死’)

    恐怕實情是,輝耀公主未受完天刑便率先氣絕,還有着‘罪’,因此,‘飛天’所象徵的月宮力量介入、把時間校回到未出走之前。換句話說,輝耀姬還未領略天人罰她下凡要她領略的教訓便Game Over了(未心死身先死),於是月界將塵寰的時間reset過來。(月宮仙人似乎都擁有某程度操縱時間的能力,輝耀姬後來爭脫天皇的熊抱時,便展現似是能將時間凍結的能力。)月亮,似是默默地等待輝耀姬從凡塵眷戀中悔悟過來……

    這是輝耀姬在凡間第一次的死。

    在這之後,輝耀姬成熟了許多,乖乖聽相模的話染齒、拔眉,往父親心目中的‘高貴の姫君’形像邁進,似是惦記燒炭老人說過的一番話,把眼前的苦難視作一場冬、一場考驗,默默地等待自己的春天到來。戲中,她放生過三次動物:被拴起的貓,蚱蜢,以及竹籠中的麻雀,分別對應《童謠》中的‘野獸’、‘蟲兒’和‘鳥兒’,正是寄託自己嚮往自然/自由的情懷。

    到了五位達官貴族求婚的戲肉,公主將計就計,向他們作出五寶之刁難,答應嫁給那位尋得寶物的人。(原作中,かぐや姫是自己想出那五個難題的。)素未謀面便將自己比作稀世真寶,輝耀姬識破他們的虛情假意,愛上的只是從別人口中聽來的‘高貴の姫君’,但終究這‘姫君’形像是禮教制度的支配底下打造出來的,並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是熱情奔放於林壑山水之間的。情郎以贗品充數,企圖瞞過かぐや姫的眼睛,愈加突顯這份愛的假和人性陰險的醜陋面。再一次,物語以五件寶物的‘虛幻’對比《童謠》中大自然美的‘真’:

     

      蓬萊山玉枝=‘樹木’

      火鼠的裘衣=‘野獸’

      佛陀的御石鉢=‘花’(石作皇子送上朵紫雲英代替,謂花生在石旁)

      神龍的五色珠=‘蟲’(古通‘蛇’=‘龍’)

      燕子的安產貝=‘鳥’

     

    《童謠》唱的,是公主真正想過的人生。這代表人工贗品雕琢得再怎麼精美,都取代不了大自然的一朵花、一株綠草,不能帶給公主心嚮的幸福。假的蓬萊玉枝,被燒盡的火鼠裘——“這就是我在他們心中的價值。"這也時時刻刻提醒着公主,一日她所等待的春天未來,當前的自己也是贗品,像後園的假山水造景一樣。

    五人求婚這段用了層遞,由令人哭笑不得的演獨腳戲到鬧出人命,公主的反應也由起初的笑呵呵,到手震,到沉默,到伏地痛哭,到自暴自棄與哀慟自責,心境愈來愈趨近月宮仙人要的‘死’。

    等到最後,春天沒有到來;公主緬懷童年故居,重遇捨丸。那時候的她已經取回天人記憶,知道自己下凡受罰是怎麼一回事,儼然像名宿命論者般在拋謎語:“不可能了"—“太遲了"—“沒辦法,已經逃不掉了"—“就是被找到了。"換句話說,就是:『我的一生由始至終都是一盤設好的棋局,在他的掌握之中,根本沒得跟他鬥,我是逃不出他的五指山的。』他,可以是指‘天人’,可以是指‘命運’,可以是指‘死神’,總之,就是人不可突破的‘宿命’。捨丸似懂非懂,但仍二話不說,要公主跟他一起私奔。公主被打動,也就豁出去,做回童年的‘竹荀’,與青梅竹馬的捨丸相擁在一起,想再續前緣;兩人遨遊天地,飽覽繽紛花海和田園風光。(這就好像末期癌症病人,知道自己死期在即,索性把儲蓄和退休金都花掉,跑去環遊世界。)藍天白雲,太陽高掛,象徵著‘生機’、‘生命力’。二人飛上蔚藍天際,俯瞰海景,然而就在這時候,月亮在光天白日的情況下出現了;瞧見月亮的公主驚惶失措,懇求給她寛限多一點時間,並叫捨丸抱緊她、不要放手。月亮的力量拆散了兩人,輝耀姬失去知覺,由高空跌入海中,激起一道高高的水柱。

    捨丸驀地醒來,發現自己躺在與公主重逢的草地上,卻不見公主的踪影,便與觀眾一樣以為剛剛發生的是一場夢,而另一邊廂,公主乘牛車返回了京城。那不是場夢,公主落入海中之後確實又‘Dead End’死了,仙人發揮月宮力量,再一次把時間調回去。

    這是全劇唯一的『Problem Scene』。正因為這不是一場夢,更叫人難以忽略捨丸樵夫已成家立室這事實。就劇情上來說,這設定完全多餘;就道德美學來說,錯得一目瞭然;就藝術效果來說,是把高潮前一幕的氣氛和感動都毀了,近乎敗筆。公主是無辜的,對捨丸有家室之事不知情,問題出於捨丸這負義男身上:一個肯二話不說,為她拋妻棄子的男人,能為她真正帶來多少幸福?好像公主一直所憧憬的幸福,到頭來都是場空,最多也只能做人小三似的,簡直是教觀眾暗呼月亮快點來接公主回宮,阻止劇情往這一方向發展。(而天人之後確也很快就出手了。)照高畑監督的說法,與捨丸‘飛翔’這幕原是為了讓公主“感受地球和人間的美好",而參照劇本原案,起初飛在天上的公主和捨丸會目睹的,是人們“在不同的土地上生老病死,是一段有如走馬燈的情景",後來才把這一幕的主題改為“公主和捨丸的心靈結合"。(詳見《THE ART OF 輝耀姬物語》pg.191,228。)

    亦即是說,‘飛翔’一幕的原案其實更能切題,以‘人間美’為出發點,遍覽地上的生老病死,呼應全套的‘生・死’宏旨,而月亮的出現也就有了合理解釋,因為那段戲是象徵人臨終前所看到、有如‘走馬燈’一般的景象,在更改主題後才走了樣,把焦點落在男女之愛情上而令觀眾耿耿於懷男方已有家室一事。

    也許,這是導演想表達,世間的事真的說不準(公主在對白也只是說,“如果和你在一起,或許我會很幸福"),反映世間無常,以前的時光真的回不來云云。總之,看上去有輝耀姬到最後都是在被男人騙的感覺——也許,這更能點出劇中主人翁的苦命吧。

    古人云:『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輝耀姬之所以美,源自於她對‘真’的執著。『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不論是以機智打發五位求婚者,還是與象徵傳統禮敎之枷鎖的相模鬧彆扭,公主都矜持著這份‘真’,對高畑勳而言,這種勇於擺脫父權社會的桎梏,衝破長期壓抑所展現的女性自覺,才是真正的女性之美。

    輝耀姬一生都在追求‘真’,真近乎‘自然’——也就是‘不刻意’。‘不刻意美而美’,就是美的最高境界。

    賞櫻的一幕,一片赤子之心的かぐや姫一溜煙跑上山坡,望著飄落的櫻吹雪興嘆,洋溢的是對生命的喜悅。由作為躺在母親懷抱裡的嬰兒,因聽見鳥語松濤而發出嘻嘻笑聲,到長大後陶醉於天地之美,這一份,是許多都市人早已失去、對生命的熱情。看她一個人在櫻花樹下跳跳轉、翩翩起舞,猶如落入凡間的折翼天使,把日本文學中物の哀れ所刻劃之淒美推向高峰;不論是舞姿,還是天真爛漫的笑容,都是一曲對生命無上的禮讚,美得令人痛徹心扉。櫻花飄落如雪,誰知背後藴藏的,是世間美倏忽即逝、以及伊人終將香消玉殞的悲命?

    及後與捨丸翱翔天地間,公主張臂叫天地接納她,表達的何嘗不是“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情懷!

    當這樣一位天真無垢的陽光少女,下凡到這齷齪的世間來,最終都無奈被紅塵種種迫得萬念俱灰、屈服於厭世的絕望底下,所給世人的警示,又是甚麼呢?

     

     

    總評:層次高・意涵深・韻味濃

    這套費時8年、耗資51億日圓的鉅製,可謂高畑勲晚年集大成、登峰造極之作。

    能夠把一則古代平平無奇的神話改編至這個地步,把主人翁的公主塑造得這麼有血有肉,為人物角色注入如此豐沛的靈魂,並把一人的人生昇華到普世寓言的層次,是超乎所有預期的,可謂青出於藍,頗有點石成金之妙。(原作《竹取物語》雖不至於是‘石’那麼糟,但故事中的公主始終給人高不可攀、不食人間煙火的印象,勾不起讀者心中的共鳴。)

    電影猶如一面鏡,映出社會百態,又,原作中對禮教文明的虛偽,以及人性‘貪、嗔、痴’之醜陋的批判,穿越時空,至今依然擲地有聲,看完在人的心靈迴蕩,不乏繞梁不去的餘韻。

    返璞歸真的水墨畫風,恍如觀賞一軸會動的繪卷,畫中有詩,令人耳目一新;寥寥數筆,東方的女性美便躍然於紙上,又豈是如今氾濫的CGI動畫所能企及?

     
    在日本的票房成績雖不如理想,只夠回成本的一半(只及宮崎駿同期電影《風起了》的1/5,囧),但是意涵比起那些商業化、華而不實的荷李活電影好上不知多少倍,堪稱動畫史上最高傑作;這樣一塊藝術瑰寶,說要把它納入人類精神文化遺產之列也不為過。

    觀乎宮崎駿電影,以至西方動畫公司製作的動畫(包括迪士尼),沒有一套曾帶給我如此震撼,有種此套已成絕響、一覽萬山小的感覺。票房不滯,只可以說是曲高和寡。(我敢說,連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錯過了甚麼。)

    我認為,一套片若能如此帶起觀眾對生命的反思,也就履行了文藝熏陶人心的社會責任。(尾段雖有『Problem Scene』的遺憾,但無損整套作品的深度。)

    因此,我給予這部電影最高的評價:

    A++[★★★★★★★★★★ + 2.5★]

    破格的12.5/10星,經典神作的『A++』級

     3 ) 电影笔记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428635/
    豆瓣这篇影评已经够好了。我写下来就是为了记住我看过。
           看完frozen以后就没看什么动画电影,跑了趟日本看没有字幕的辉夜姬解馋。比起《起风了》在海外的宣传,辉夜姬物语的宣传凤毛麟角。比起起风了,辉夜姬好了不知道多少。小时候读过很多版竹取物语,最后一次读是初中,图书大厦,竹取公主放在《四叠半》的旁边,站着看完了竹取公主,把四叠半买回家。后来看虫师,其中一集是一个男人和 竹子的孩子 结婚的故事,当时觉得竹取物语如果做成动画的话应该是这个调调吧。哪料到高贼会这样演绎这个故事= =。。。


           作画方面无可挑剔,画风继承了我的邻居山田君,以简带繁。背景像是水彩植物图册。很多人评说像水墨动画,但和水墨动画差了不少。中国的水墨动画大多没有重力影响,简简几笔,面部表情贴近于定式,动作夸张,舞台调度是以平面来理解的;辉月姬人物表情还是贴近写实,动作也是写实的,景深与镜头贴近电影语言,只是个画风不同的吉普力动画,不能说是水墨动画。估计原画师一开始也不能适应某些画风,这是所有吉普力动画里脸变得最多的动画,不太统一,不过不影响对剧情的吸收。最创新的地方时描写辉夜姬心情悲愤和无奈的时候,大概是用炭笔或者是毛笔干笔画的。要是在三年前我肯定会嘲笑这个部分的动画,人物线条爆裂的看不出人形,背景透视混乱,奔跑速度过快几乎显得滑稽。高畑勋不是不可以把这个地方细致的画出来,但这种视觉的简化,更能让人从感受里提出感受,在看这段的时候并不是看到了什么影像,而是直接看到和听到了感觉。动画现在整体都在追求更好的视觉体验,当然是个好事,看今敏、大友克洋、松本大洋等人的画面真是美得享受。但是很多画风笨拙,某些人眼里的“审丑”动画一样很好的传达了故事。限制级杀手、否否正能量什么的,在电影和动画分类里(除实验类),大家最终看的还是故事。(罗小黑战记/新海诚。。。)当然不是说画面不重要了,只是说对于剧本来说会有更多选择。在这里用木桶理论的话就是故事永远是木桶的最短板,画面是加固措施与雕花?

          《辉夜姬物语》的情节几乎原原本本演绎了竹取物语,但每个人物的性格和动机都和神话很不一样。
           开头龙猫的大脸一过就是老翁发现辉夜姬的片段。背景被简化到最大程度,凸显了老翁和竹子。最开始人偶一样的辉夜姬,圆乎乎的萌到吐血,那个手捧着小女孩的海报就是这个片段里的。这个时候的辉夜姬是全剧最天真的时候,虽然被人说成布偶。老太太手一结果”小布偶“,布偶就越变越大,成了个婴儿。老太的乳房也膨胀起来。这个地方重力的感觉画的真是经典。有stretch and squash,又没有disney的那么做作。最近越来越讨厌迪斯尼了,不,还是应该是又爱又恨。以那样的动画方法来做动画,故事只能那么讲,人物只能那么动。看似千变万化,其实被条条框框限制住。虽然可以更动感生动,但是为什么动画不可以。估计以后想法会变。。
           开始的对话部分让人生气。意境刚被简单的背景线条和清亮的颜色烘起来,老翁几句话就把意境破坏了。前十分钟都不太有必要出对话,全篇电影都不需要太多对话就完全能把故事讲清楚,文字在这么好的动画动作之下有点多余了。可能是电影本身的目标观众是更小一点的孩子吧,浅显的处理使他们更好理解,看的时候不需要大人解释。
           老翁是里面代表社会期待和社会压力的人。老翁是改变的最大的,从开始的骄傲,到自负到最后的懊悔。老翁从开始相信辉夜姬是天上的公主。有一幕是村里的一伙小孩喊辉夜姬“小屁孩”,引辉夜姬走到他们面前,老翁很生气,就在另外一边边喊公主大人边拍手。执拗从这里开始。原本辉夜姬和伐竹老翁夫妇过着贫苦快乐的日子,一次老翁从竹子里砍出金子,便更坚定的认为辉夜姬是天上来的,应该过金枝玉叶的日子。老翁背着行囊去了城里,辉夜姬也因此过上了深居闺中的富贵生活。(自行车后面笑,宝马后面哭?)老翁在达官贵人圈子里混得时间长了,开始变得自负虚荣,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加入了两个主要人物,一是辉夜姬的恋人xx哥哥。两人青梅竹马,婴儿辉夜姬话还说不全的时候,准备去摸小野猪仔们,被大猪发现,哥哥一个箭步冲上去救下了辉夜姬。两人从此相识。辉夜姬生长速度很快,所以剧中人物除了辉夜姬以外其他人相貌上都没有什么变化。辉夜姬几乎一两个月就长成少女了。哥哥在影片中一直一脸正气的,但是在两个重要场景中都偷了东西,注定和辉夜姬的人生分道扬镳。第一次是他偷了瓜,和少女的辉夜姬一起吃,关系变好;第二次是辉夜姬坐在轿子里,他偷了鸡,穿过轿子前,两人短短的对视。第一个瞬间让辉夜姬倾心,第二个瞬间导致辉夜姬否定爱情。
           另一个是辉夜姬过上富贵生活时的丫鬟,人设圆圆小小的眼睛一直咪成一条缝。丫鬟是绝对的亮点,偷吃东西,偷穿辉夜姬的衣服等小事件让人会心一笑。但是她又不贪图这些东西,过得自在,作为唯一一个朋友对辉夜姬忠诚。是全剧里活的最出世、最入世的人,也是最后带领着一群小孩叫醒了穿着羽衣的辉夜姬的人。

           辉夜姬的性格和人物前后变化,我不明白是为什么,很多东西只能硬去解释。这动画里的辉夜姬真的有心么?欢乐与悲伤之间没有任何空隙,人生中的无聊平淡的时间体会不到。辉夜姬主要伤心的东西是人的三六九等吗?赏樱花时善意的举动被农妇冷淡谨慎的避开,和青梅竹马的再次相遇让她意识到人与人命运的不同。是自己能力的微弱和命运的无可奈何么?皇上报和殿上宾客说亵语,女性的无奈?被五人求婚,每个人都代表人间的一种恶。这算是看到了世界所有的丑陋之处。为什么辉夜姬不愿嫁人呢?自最开始她就没考虑过要嫁人,高给的背景是辉夜姬想要体会世间的冷暖而下凡。连天神都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女主的private moment。性格好像少点真正女性的东西。
           配音太爽朗坚定和女主性格不符。整个电影的配音都有点不协调。老翁的声音还挺好的,有一点点过,时常撕裂,没贴笛膜的笛子吹裂的声音,又加上老头子是个偏执的半反面角色,后期想当好人的时候,这个声音都当不了了。男主的声音也过老了。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那首歌很好听,不过还是没到能让人看完电影就记住。女主长大后经常叹气,苦大愁深得样子,没有现代的价值观(以自己的力量xx),是个有些消极的女主形象。估计这样的形象符合当时的日本女性形象,或者是高畑勋心里的辉夜姬的性格。总之看女主部分是让我很不满足,没有里面的小人物好玩。女主哭,叹气的时候,演戏的感觉很重,像是知道机位在哪故意哭着看似的。英剧日剧中剧的话剧演员现象造成的?在高的辉夜姬身上全都是线索,但是我解不开谜题。
           

           火鼠皮和金银树等得部分,处理故事情节的方法很新,这个地方演技用的没有问题,因为是搞笑的快节奏的地方。可以压短一点。

         影片最高潮部分是辉月姬知道自己在人间只有一天时间,决定偷逃出宫殿去见青梅竹马。青梅竹马这时已为人父。两人在梦中相遇,拥抱,表白,牵手飞过草地山峰,飞向天空,坠落。十年以后再来评此sequence。。。

       
           最后快到结局时捏着一把汗,怕最后关头导演会把结局弄出什么幺蛾子,还真来了。来迎接辉夜姬的是顶着一头疙瘩的不男不女的佛陀,飞向月亮的时候辉月姬背后的是缩小的地球,耳边播放的是现代的电子乐(导演自己谱的曲,平心而论,不差,但不合适)。像是从明清图里看到北京城铁或者央视大楼一样。这个部分是败笔。

         佛陀迎接时,一个仙女给辉夜姬披上羽衣,便忘记了在人间的所有事,老翁、官兵在地上拼命挽留,辉夜姬不动于衷。丫鬟率领一帮小孩一秒钟的realization和《千与千寻》里的最后发圈闪的那一下一样。最终华丽的乐曲和色彩散去,留下人间的是什么?还是悲歌么?没有人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公主大人回到了月宫,和神话一样,我对这个结局并没什么不满。


          日本人看电影的时候都是看演职表的,并不会在这之间聊天,影院的灯也是在演职表结束以后才亮起来。不得不说日本人的规则意识很厉害。
          高畑勋敢于写悲剧,敢于实验与创新。当然没有押井守那么疯狂。从大提琴手高修,到平成狸合战、岁月的童话、我的邻居山田君,再到萤火虫之墓,每每看到都心中拧成一团。宫崎骏描绘的是梦想之地,高畑勋描绘的是琐事充满的人间。(岁月的童话写的就好像是我一样,我的邻居山田君的里的妈妈绝对就是我妈。)单单看这一个作品,是好作品,不是精品。

          可以写的太多了,回去一看好的地方没说多少,分析也没说清楚。没有完美的作品,电影的光怪陆离,看完就过去了。把自己过成电影、小说、肥皂剧或者动画,甚至是旅游节目,都是自己的选择,当然也是被操纵。每次看完什么东西,在脑中过千遍里面的内容,做梦梦见自己在那个世界穿梭。两三天后逃出来,笑自己痴,笑自己的穷命。第四天照旧陷入新的别人故事里。那天漫展睡眼朦胧在门口买五块钱一个没我巴掌大的煎饼果子时,听对面一宅男说”我们争取两小时刷完,我这星期五个新番还没刷呢?“”你都刷了哪些?“”除了XXX都看着呢“我在心中阴险一笑,比我更痴的人多了去了。

     4 ) 只愿成为山野的竹子自由向上

    影片根据日本的民间神话改编,具有一定的虚无性。

    吸引我的一点就是整部动画电影线条粗犷,色彩浅淡,有些类似中国的水墨山水画。

    一对善良的山间农夫农妇砍竹子的时候,遇到了一根会发光的竹子,竹子里面是一个迷你小女孩,老爷爷亲切地把她称为小公主并将她抱回了家抚养。小女孩生长速度奇快,长得明艳动人,于山野间自由生长,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同小伙伴一起偷瓜摘果,一起砍柴捉野鸡,她是自由的欢快的。山间四季,花草瓜果色彩斑斓,她吟唱着那首悲伤的无名歌,可是脸上是幸福的微笑。

    农夫后来在砍竹子的时候,竹子里陆续出现了碎金子和昂贵的衣服布料,他认为这是神的意愿,要让小公主过上真正公主的待遇。他们搬家了,他们离开了山野,赶往了京都。

    小公主被要求要像真正的贵族一样,坐姿礼仪容貌言行都有宫里来的贵人过来指导。她像一只鸟,被困在了华丽的牢笼里面。她学会了书法,绘画,仪容越发美丽,她的名字被取为“辉夜公主”,像光辉一样闪耀,前来提亲的贵族络绎不绝,她的名声越传越大,甚至皇帝都要娶她为妃。

    可是,她不快乐。她不会违背父亲的意愿,就算不喜欢的事情也能做的很好,她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只有做梦的时候生活才会欢快一点。她越来越沉默,只有一块小菜园属于她自己,在那个小菜园里做着儿时的梦,假装快乐。

    身上的华贵衣服就像一层层枷锁,她想要摆脱,就只能祈求,祈求远离当前的生活。后来啊,她的祈求被月球听到了,月球的同类浩浩荡荡地摆着仪仗迎接她回家。她不想父母伤心,也不愿同伴等久,她带着痛苦,遗憾远离了人间。那首歌谣又吟起了,充满伤心与失落。

    老爷爷,一心想把辉夜姬培养成真正公主的老爷爷可知辉夜姬真正想过的是何种生活?可知幸福为何物?可知辉夜姬是否快乐?

    辉夜公主,下一世来人间,只愿你做个山野间的竹子,自由舒展,挺拔向上。

     5 ) 再见,辉夜姬;再见,高畑勋

    吉卜力出产的动画,极少是以催泪为目的的。但《辉夜姬物语》的泪点之多,想必超过了拥有吉卜力情结观众的预期。当公主得知自己在人间的大限将至时对青梅竹马的拾丸哥哥说:可惜一切都来不及了;当竹取老翁老妪跪哭在天边祥云上说:求求你把我们也一起带走吧,对不起,小公主。甚至当伴随着主题曲缓慢播放的演职人员字幕进行到最后一秒出现“监督 高畑勋”时,那何尝不也是泪点。我仿佛看见2个多小时隐藏在这幅绝美人间绘卷背后做着道别姿态的高畑勋。2015年,老爷子正好满80岁。

    在2013年的吉卜力纪录片《梦与狂想的王国》里,《辉夜姬物语》的制作人,高畑勋年轻的副手西村义明这么打趣自己:制作这部动画的8年时间里,我从一个单身汉进阶成了人夫,现在连孩子都有了。言语中似乎有对大师慢工出细活的揶揄,但他认真表示这会是高畑勋最后的最高的杰作。能否流芳百世恐怕只有在长远的未来才能被印证,但高畑勋赋予这部淡雅线描动画片的生命力在其公映一周年后得到了再次升华。

    我对高畑勋的名字知晓得比宫崎骏要晚,但是当得知《萤火虫之墓》《岁月的童话》《平成狸合战》这些我的吉卜力最爱的监督是高畑先生时,才后知后觉。高畑勋和宫崎骏都是日本二维手绘动画领域里的勤才与天才,所谓天才就是摆脱匠气,把自己的人生观,对世界的喜憎与祝愿通过作品传递给观众。诚然,这也是一种创作者的任性。宫崎骏在作品里毫不掩饰自己对飞行器,机械人,怪物神灵这类设定的喜爱;与他的天马行空相比,高畑勋很少涉及幻想类大场面动画,除了一则用拟人手法含蓄嘲讽日本城市化进程的欢脱狸猫故事外,他的视野所及之处还是生活这片真实泥土之上。

    和普通二维动画背景和人物分别绘制不同,《辉夜姬物语》是人物与背景一路绘制而成的,难怪在观赏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步一景的景深变幻效果。开篇的日本农家田园风铺面吹来,山花烂漫给春天披上了一层衣裳,就如同歌谣里唱的“四季轮替,大地生命依序都苏醒。”每一帧截屏都是雅致的花鸟工笔画。这8年想必就是为了雕琢出这样赏心悦目的动态珍品。人物直接用线条画出,保留着原始笔触的轨迹,并且因为是淡彩画而显得很清爽。虽然用的是西方的水彩,但高畑勋也不否认是受到了中国水墨动画留白魅力的熏陶。

    辉夜姬因为在月之都上目睹了下凡的仙子对人世间的深深眷恋,不由地产生了思凡之情,这是她最后醒悟过来认为自己遭到惩罚的原因。辉夜姬这个角色却继承了吉卜力系动画女主角的特性:亲近自然,自由不羁,善良敏感。这无疑是高畑勋在《竹取物语》这则日本传统民间故事之外,赋予辉夜姬的吉卜力式性格特征。如出生婴儿人间走一遭,我本是小竹子,又不是辉夜姬。养父母的价值观囚禁了宁愿“生而为人”的小竹子,看到竹筒里飞出的五彩霓裳,竹取老翁认定这是上天的旨意要让他将小竹子当做公主抚养。有人把竹取老翁与公主的关系视作现代亲子关系的隐喻,虽然不敢完全苟同,然而也是一种对电影的解读。与其说是秉着上天的旨意要让她幸福,不如说也是为人父母的一种任性之爱。老翁所谓的“天启”,正是人世间众多父母的天性使然。

    老翁与公主非亲非故,然而对公主的爱却没有来由地熊熊燃烧。看着小公主甩着粉嫩得好似藕断一样的小胳膊小腿一摇一晃地学会走路,老翁喊得喉咙嘶哑,眼角沁出了眼泪。这是电影里颇为令人动容的一个瞬间,屏幕前的观众也和老翁一起经历生命成长的喜悦。可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冲突也是由爱开始的啊。爱是辉夜姬生而为人最美好的礼物,她爱鸟儿、虫子和野兽,爱青草和花朵,爱天地万物,也爱养育她的父亲大人,母亲大人,即使他们没有按她希望的方式去爱她,即使他们所理解的女人的幸福不是她想要的。

    她在启程返回月之都时,反驳天上的仙子:这里一点都不污秽,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这土地上的生物,全都散发出光彩,鱼虫草木,还有人情味。从比人间清澄得多的月之都来的众佛祖和仙子,反而是六根清净,语言呆板的雕塑。这是监督对他所存在的这个世界的肯定。辉夜姬懂了前人对这片土地的爱,观众也懂了。所谓云上的日子,究竟是针对辉夜姬对父母,周遭人任性的处罚,还是挽救她于世俗伦理的一个台阶,我认为两者皆有之。

    辉夜姬是个有趣的角色,作为凡人再投胎,但保有自我意识,没有在养父母的养育过程中受到别样价值观的引导。她生而为人,却是个对物质没有欲望的人;所以说她并不完全是现代生活中为人子女的缩影,而是一个更完美的形象,更像是一个意志坚定,带了前辈子价值观来闯人间的独立个体,仍然保留了一丝仙气,虽然面对石作皇子浪迹到天涯海角的求爱,她感动了,离应允只有一步之遥。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亲子缘分到此为止,辉夜姬逃开了人间生活中她不喜欢的那个部分,但大多数还植根在地球大地上的痴男怨女是逃不掉的。这是她和我们命运的区别。

    电影几次通过梦境来阐述辉夜姬的心理活动。一次是在自己的成人礼之夜,一路狂奔回小山村,一样的景,却因为心境的不同而失去了颜色;最后一次是她与拾丸哥哥久别重逢,两人肩并肩梦游天地间的运镜方式美轮美奂,从无限接近太阳的白云蓝天,到小黄花开遍的草地,再划过镜波芷水,监督像是按了一只会飞的摄像头在捕捉他们的行踪,仿佛裸眼绘卷3D,超越了二次元动画的表达境界。这样的作品,我不想单纯称呼它为“动画”,它是真正表达美的电影。

    看到结尾时却第一次因为吉卜力的作品而堵心了,喜迎辉夜姬回月之都的仙人们吹啦弹奏着诙谐逗趣的曲子,我却和老翁老妪一起红了眼睛。缘起是喜事,缘灭也是一场好聚好散的喜事。宫老调侃似的评论高畑勋:《辉夜姬物语》做到夏天也不一定能做完,虽然他正在制作着,却也正尝试着不去完成它。这种矛盾的心态恐怕只有高畑勋这样艺术生命已经能望到尽头的大师才会有。高畑勋是那个不愿离开人间美好的辉夜姬,也是含辛茹苦孕育《辉夜姬》的父亲。

    还未复兴便成绝唱,人间再无高畑勋。

     6 ) 一个不是辉夜姬的“辉夜姬”

        因为非常非常喜欢《竹取物语》这个故事,因此对动画的改编各种接受无能。
        看过《竹取物语》的人都知道,辉夜姬可以说是个典型的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冷美人,她对尘世的全部温情都给了抚养她长大的养父母,还有一点给了始终痴情追求她的天皇,不过也只是近似友情的感情,并没有恋爱的成分在里面。对于其他的追求者,她是看都不看一眼的。没人能得到她,金钱、权势、地位、甚至是真情,都不能令她动心,毕竟在天人眼里,凡人的权力地位、儿女情长都算个P啊。
        辉夜姬并不是尘世之人,不是凡夫俗子,也就没有凡人的欲念。故事中的辉夜姬,有点像一面镜子,照出世人的贪欲和虚伪。追求者越是热烈,她越是退缩,然而又并不直接拒绝他们,而是同他们周旋,牵着他们的鼻子走,拆穿他们的谎言,嘲笑他们的丑态。
        因为坚持,所以独立,因为无欲,所以真实,我一直都非常喜欢这样超凡脱俗又极具个性的辉夜姬。她确确实实是月亮的化身——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象征着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无法染指的一种理想之物,美丽、纯洁而永恒,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也正因如此,无法被任何人占为己有。
        反观动画里的“竹子”(实在不想叫她辉夜姬),被直接掰成了一个热爱自由与大自然、热爱普通人生活的小姑娘,还硬生生加了一段与农夫的恋爱故事进去。看似把辉夜姬描写得生动自然、贴近生活,其实只是用现代人的三观和审美硬套古代传说罢了,虽然故事主线大体符合《竹取物语》,但却破坏了它原本的意境和独特的美感。
        我知道监督就是想讲一个不为物质所动、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女孩的故事,可是这样的话,不以辉夜姬为原型也完全OK。我也并不想看一个天女爱上凡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已经有很多了。另外动画里那种“贵族生活也比不上人间温情”思想十足的屌丝味,山村生活就是自由、温暖、美好,京城生活就是束缚、虚伪、痛苦。穷人不用为了生活发愁?村民之间没有人心险恶?鬼才信。
        

     短评

    想到当年看【平成狸合战】时的感受,一开始很不喜欢片子的旁白,觉得这让故事变得直白,但高畑勋导演的片子每次都是想象力很惊艳,最后公主和有妇之夫幻想中私奔飞翔的镜头,听上去很奇怪,其实很凄美很释放,他们本来可以这样,在人世间走一遭却要被逼着去做成别人,想活得自我太难!★★★★

    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为什么从头到尾,我都觉得这是一个悲剧……民间故事能拍成这样,黑子们就知足了吧

    4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这无疑是看过最美的一部吉卜力映画,水彩质朴细腻,一贯如糖浆的久石让配乐也难得地衬托出了平安风骨,平安京、雅乐、怪谈,对爱时代剧的人简直是盛宴。尘世的花鸟鱼虫爱恨嗔痴,彼世极乐的清冷祥和,哪一个世界都叫人留恋,不如归去,竹取物语的世界就是极致的真善美。仲代达矢原来配了那位烧炭翁~

    9分钟前
    • Rhodesia
    • 力荐

    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罪)却伤害到了周围的人(罚)。高畑勋在暗批这个不完美的世界的同时,却以“辉夜姬”的“遭遇”告诉世人世间之美好,生命之意义。动画电影的至高点!

    14分钟前
    • xxhhcc
    • 力荐

    感情是生而为人最美好的礼物,也是生而为人最残酷的惩罚。很小就读过竹取物语,但从未感觉这故事如此诗意过。不喜欢结尾的处理,扣一星。

    18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充满诚意,让人想起上世纪中国老动画。有两点极其不满。吉卜力不喜欢用专业声优,配音水平老是参差不齐,本作中老戏骨宫本信子(老奶奶)表现超棒,其他人的配音则不能忍,无法传达人物感情。然后舍丸都舍弃公主自己去结婚生娃了还要怎样!还想和公主双宿双栖?对得起你老婆么

    23分钟前
    • 雨宫萤
    • 力荐

    向往返璞归真这件事,没有比日本人更擅长的了。居庙堂,在草野,水墨灵动,古韵悠然。说求婚冗长,我觉恰能品出神话韵律;说飞天写实,不正是动画意义所在?素淡雅致的片头题字,梦中夜奔的狂放画风,声声传唱的草木童谣,比翼双飞的明媚幻梦,含辛茹苦的老翁老媪,憨态可掬的肥萌侍女……哭点好多。

    2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这人间之旅挺糟心的,爸爸天天“为你好”,初恋男生是渣渣,相亲对象皆奇葩,然而还是比月亮好,有妈妈的拥抱,有小青蛙,有很甜的瓜,有猫,有泉水,有春天的花树,有那么一瞬间的真心,所以还是要来人间,就算有一天都会忘掉,也想活过这么一次

    32分钟前
    • 墨墨
    • 力荐

    (9/10)辉夜的一生都在被绑架,从来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甚至最后向父母的告别,也在中途被消除记忆中戛然而止。每次观看这个故事,都觉得很沉重。感谢高老,在泛滥着各种美夷风CG片、俄狄风国产剧的今天,还能带来这么古典气息浓厚的作品!有些画面美得堪比动画版《大闹天宫》。豆瓣上这片仅有8分,而某些屡见不鲜的迪斯尼特效大片却被捧到9分以上,只能感慨这时代人的审美观多么做作,也许这就是代沟了。

    35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竹子的“罪”在于向往尘俗之地,月宫加诸她的“罚”便是让她目睹、经历人间过度的物欲、虚伪、等级等种种不美好甚至丑恶之事。她希求不受桎梏地活而来,却从未逃脱天设的禁锢。竹子始终还是天庭的附属物。世间的污秽、混乱、喧嚣,自由、真实、人情,鸟虫兽,草木花,她都没有机会感受到了。

    38分钟前
    • milvaro
    • 推荐

    美极了。看这部片切记抛弃道德观念,抛弃以往的观影经验。结局既不大悲,也不大喜,好像生命一样,来了走了,不必强求。

    43分钟前
    • 似零
    • 力荐

    尽情拉黑我吧。我觉得很难看。雷点多,画风丑,抒情段落的画面还能忍,叙事部分的那叫潦草简陋,不叫“less is more”。我生下来是为了活着——将古典题材中的“思凡”处理成对自由、真实生命的向往,对做他人附属物的反抗意识的觉醒,拔高得尚可。唯一有灵魂的段落,是公主卸去华服冲出豪邸那一幕。

    45分钟前
    • 匡轶歌
    • 较差

    感觉中后段那些婚配桥段是最俗气的吉卜力。可以看作一个女孩平淡的成长,幼时伙伴间的耳鬓厮磨,渐渐成人的学习闺秀气,最后被世界左右的婚嫁。我们和家人拥有的快乐时光是那么短暂,曾经的幻想天真被背后不知物的猛袭下消尽。最终,带着一丝怀念无所念地奔去了冷寂的月宫。时间如吹起的直发般逝去

    46分钟前
    • bird
    • 推荐

    冲着宣传片里的胖娃去看的,果然可爱得要死了。剧情与原著比有较大变动,竹取翁、五大公卿、皇帝都被黑化;辉夜姬的拒婚也被赋予了一层原著所没有的意义。最后天人下凡迎接的一幕稍显滑稽……虽然画风有点奇异,但看得出十分用心。音乐是久石让,剧中的古筝曲请的是姜小青,满满的诚意。

    48分钟前
    • zhtfan
    • 推荐

    这分明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一抹余晖,无怪乎高畑勋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怒斥中国人丢弃了自己的伟大传统,老爷子身体力行地将这一传统继承了下来。

    52分钟前
    • PooomBooom
    • 推荐

    从射出的箭变为花朵的那刻起,突然眼泪就止不住了,卧槽啊,我都不清楚是为什么,到了小侍女带着孩子们唱着歌跑出来的时候,更是稀里哗啦。其实剧情基本没有什么起伏,画面风格更是返璞归真,中间只是数次感动于人物的表演。只是觉得,似乎是老一代动画人的谢幕演出,电影完了,一个时代就此结束了。

    55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力荐

    最后看哭!久石让的音乐太棒!水墨画的画风太心水了!比起起风了我更喜欢这个!PS:这部片子再次告诉我们,男人就算生儿育女,心中也有个得不到却永远深爱的女人啊!

    56分钟前
    • 娜娜西
    • 力荐

    【人的一生,就是在爱恨中痛苦挣扎,没有人可以遁逃,只能努力忍耐。虽然学问可能是如此,但盲目地追求脱俗就太卑劣了。请你更积极地爱这个俗世,恨这个俗世,一生都沉浸享受于其中吧,因为神最爱这种人了。】看完很想引用《竹青》里的这段话。前半段细节动人,中后段放空了一会儿。

    57分钟前
    • 樱友藏
    • 力荐

    有没有人想过,也许她来到尘世间,并不是想成为谁的公主,只是想无忧无虑的游戏一回?水墨写意动画还未复兴便成绝唱,真的要为吉普力一哭...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槽点满满。。。太出戏了= =|||凡是看过西游记的人绝对会崩溃啊!!!可怜的不是辉夜姬是她养母。还有那个有老婆孩子就要跟她私奔的人= =。。。毁童年

    1小时前
    • 七三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