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动漫 怪物MONSTER

    怪物MONSTER

    评分:
    0.0很差

    分类:动漫日本2004

    主演:木内秀信,能登麻美子,佐佐木望,矶部勉,小山茉美,竹内顺子,菅生隆之,永井一郎,田中秀幸,胜部演之,羽佐间道夫,关智一,冰上恭子,菅沼久义,池田秀一 

    导演:小岛正幸,中村亮介,浅香守生,伊藤智彦,佐藤雄三,宫本幸裕,高桥敦史,寺本幸代,若林汉二,渡边哲哉,小林智树,长崎健司,岛崎奈奈子,鹤冈耕次郎,高桥亨,青山弘,大野和寿,池田重隆 

    猜你喜欢

     剧照

    怪物MONSTER 剧照 NO.1怪物MONSTER 剧照 NO.2怪物MONSTER 剧照 NO.3怪物MONSTER 剧照 NO.4怪物MONSTER 剧照 NO.5怪物MONSTER 剧照 NO.6怪物MONSTER 剧照 NO.16怪物MONSTER 剧照 NO.17怪物MONSTER 剧照 NO.18怪物MONSTER 剧照 NO.19怪物MONSTER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供职于西德艾斯勒纪念医院的日本人天马贤三被人称作“天才医生”,他的外科技术精湛,为人谦和,受到同事的羡慕和医患的敬仰。事业上,天马前途一片光明,为院长所看好;爱情上,院长的女儿爱娃与之相恋,如胶似漆。然而看似一切美好的天马却渐渐感到良心上的不安,他亲眼目睹院方为抢救重要人物而置病危的普通人于不顾,死者家属的指责和哭泣让天马备受煎熬。当这种两难抉择再一次到来之时,天马毅然选择抢救一个头部中枪的男孩。他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和爱情,却换来一个可怕怪物的复活。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天马和怪物约翰展开了斗智斗勇的游戏,一段尘封的历史慢慢被揭开……  本片根据日本漫画家浦泽直树的同名原著改编。

     长篇影评

     1 ) 请让我看见希望 我们还不曾绝望

    请让我看见希望 我们还不曾绝望 就好像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水火土风物物互降,碧落黄泉高云烈草,皇天后土东月西阳,世界上没有化解不了的灾妄。我们这么相信着,仿佛那便是性命的斤两。 所以我们不曾绝望。 于是那蛰伏于人心之中的怪物微笑着抬起面孔。他说,只有我,谁也不能严丝合缝地设防。 『他们说故事是这样。』 年轻有为的医师为了良心安宁,甘愿放弃锦绣前程救下了一个少年,各种波折不一而足。很多年后当年的孩子出现在他面前,儒雅温和地一笑:“好久不见了,医生。” 这仿佛就是起承转合的全部了。感动中国也不外如是,观众纷纷鼓掌退场。 然后冷不防一声枪响破空而起。《MONSTER》的故事,这才刚刚开始。 医师天马贤三就此踏上旅途,去追寻当年自己拯救的孩子的脚步。途中形形色色的面孔擦肩而过,险象环生的风波不一而足。他亲眼目睹了那样多的生命如何因那孩子一个轻若无物的挥手灰飞烟灭,那种出离恐惧的绝境逼得他也几乎崩溃在半路上。随着对怪物发源的追寻,充斥腥气的秘密与回忆接踵而至,用峰回路转也难以描摹的剧变早已见怪不怪。最终,在一场大逃杀般残酷的杀戮之后,一切谜底揭开,而后,是并不完美的光明结局,故事就此别去。 这样简单的描述无法让人体会那从画面直指内心的暗涛汹涌。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MONSTER》给人的印象。说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正义的故事自欺欺人得过分苍白,仅仅给出一个“惊悚”或“悬疑”的标签又难以支持这般庞大的断章。只能说,故事的前半是一个谜,故事的后半是一个谎,故事里的人各自决断着要挣脱一个铺天盖地的恐惧,最终却看见一个密布温情的开场。然后他说,最恐怖的,只是想象。 这个故事里最初就铺陈了一切我们可以或难以想象的绝望。最深重的黑暗并非是流血涂野草的惨烈,而是弹指一挥的呆若木鸡,是谈笑契阔间一背身的天地倒悬,是目睹这些的人眼中最后一点光芒的泯灭。最软弱的人能在一夕间化身最疯狂的暴徒,最温暖的时刻能转瞬掀开血雨腥风的序幕。约翰是个怪物,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呢。当人心中污秽脆弱的地方被人若无其事地猛击一记,自杀或杀人,便成了唯一的问题。哀莫大于心死,而心却又是这样不堪一击的东西。一句暗示,一个眼光,便能让闭锁心底的怪物沉渣泛起。然而心又是这样坚强的东西,一抹温柔,一烛萤火,便能让心如死灰的瞳仁里重新燃起柔软的光。所以我们需要着天马这样的人,他无需完美无需顽强,却能在最晦暗的时刻拥住即将冷却的灵魂,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一定还有着希望。 “人命本来就是不等价的。”艾娃在故事开头时撂下的这句话如鲠在喉。我们与天马一同无言以对了那么久,那么在旅行结束的时候,谁能不流着泪摇头。所以即使我们无法忽略那些惊魂动心的苦涩场景,也能仰起头扬眉吐气。每个人都是在期待中诞生的,一定有希望你活着的人存在着。那个男人如是说,我们满怀感恩地相信。 『讲故事的人呢?』 浦泽是个有心机的人,这从一开始就可以预料。他能用一个单调场面的反复让遥隔千里的我们听见心跳怦然停了一拍,也能用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让我们在翻过很多页后骤然掉下泪来。天马的选择看似水到渠成,仿佛一条笔直的单行道,然而中间那些面目森严的配角或只出现一两次便就此别过的龙套却能把我们的眼神带进一个又一个深不见底的波谷。比如开场时的贝克医生那几乎要令人生厌的嘴脸和随口说说的台词,却叫人不禁要怀疑,当年风华正茂的他是否就是另一个天马贤三;警察舒克木然地站在拥挤的记者群之外时的神情,俨然就是十年前的回光返照;一路纠缠不休的伦克刑警面对着刚刚离开自己的妻女的照片默不作声,逆光磨洗了他纹丝不动的脸;老佣兵的泪水和少女的笑靥,曼拉嘴角上最后的烟,佩脱拉的匈牙利炖牛肉,他们挣扎着诉说人性本善,仿佛浦泽随手扯起几根光线,似有若无地把持住千钧一发的形势,让故事不至于摧枯拉朽地坠入深渊。 “已行之事,后必再行”,浦泽直树用了不经意的简笔勾勒出无数可能性再将他们一一弃置不顾,留一个对话框的空白,将天马的旅途染了晕又磨了边,一路叵测地蜿蜒。 『那些未知或已知的枝节。』 相较于漫画的曲终人散,动画的旅途依旧前路茫茫。赋予这样恢宏的线条以生机并非易事,锦上添花则是更加的困难。TV版里对于原作的画面进行了较为忠实的还原,色彩运用了泛灰的暗色,为整个画面布下了不甚明朗的基调。这样的设定配合出色的音乐,令《MONSTER》中那种压抑又略带诡谲的气氛得到了发挥的空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片末部分的设计,曲调温柔缓慢的哼唱,缓慢浮现的画面是原作中的线索——图画书《没有名字的怪物》,稍稍模糊的处理给人以恍若隔世的朦胧感,仿佛回忆童年一个遥远而晦涩的梦。对于有原作珠玉在前的动画而言,这样别致的设计,也算得小小的出彩了。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杆,都安慰我。”《圣经》里有着这样的字句,《MONSTER》想说的也便是如此吧。它带我们跋涉千山万水屏气凝神,仿佛穿行于山高云低的绝境,然而我们却能一直一直地走,一直一直地祈祷,最终看到呢喃中描摹出的永无乡。 请让我看见希望。因为,我还没有绝望。

     2 ) The monster,the one outside

    真正的怪物,到底是哪一个?这是关于monster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讨论的人不少,但远远不够。

    约翰,是最显而易见的怪物,约翰变成怪物的原因,似乎已经不需要作更多的解释。

    “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怪物。”是进一步思考得出的结论,但若止步于此,则与未作进一步思考无异。

    浦泽直树为monster安排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背景——东西德的分裂,以及社会主义德国为了培养“超人”而进行的人性改造实验:朗读会、511孤儿院,诸如此类。

    如果浦泽直树仅仅是想表达出“人性本恶,需要用爱与信念加以约束”这一观点,那么大可以安排一个当代出生的角色,因为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系列扭曲,最终变成毫无人性的怪物。

    为什么偏偏是社会主义德国,为什么是权力机构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人性改造?为什么这是一个anti-parent而非anti-human的故事?你看作品中那么多魅力直逼主角的配角,无论是曾经的杀手还是如今的黑社会保镖,仅仅是出于内心中尚未泯灭的一点良知,或是由于旁人给予的一点感动,就能作出饱含爱与正义的举动,难道他们不也是内心里藏有怪物的平凡人吗?为什么当时就美少女战士了,而你一点都不感到突兀?

    为什么,主导实验的都是一群想要培养出“第二个希特勒”的理想主者?(请在理想主义者下面画重点符号)相比之下,美剧中常见的“政府被幕后资本家所操纵,一切阴谋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不是更时髦,更“人性本恶”吗?monster的这种历史设定难道仅仅因为浦泽是个德迷吗?

    作为编剧,难免要为普通的故事设计新颖的包装。但我却不相信monster的历史背景仅仅是一个包装。有人说monster的结尾无力,因为约翰早在进入511孤儿院之前,就已经为了保护妹妹安娜而变成怪物。我却不这样认为。

    约翰是代替安娜变成怪物,而安娜又是因为朗读会而身陷变成怪物的危机,朗读会则是纳粹份子利用优秀人种培养育出“完美”下一代的实验产物……怪物在约翰的人生中经历了“外—内——外”的演化,恰与“人类为了自保而建立起外在的权力机制,权力欲反过来成为人性的一部分,最后外化为残害人性的外部体制”这一过程相一致。

    没错,无论这个答案显得多么老土,多么武断,我还是要说,monster里面真正的怪物,乃是权力,更武断地说,是体制。

    当然现在攻击体制的公知们是已经成为各路理客中的笑柄了,但实际上,要真正得出“怪物是体制”这样的结论其实相当困难,其难度约等于在美国知识分子界(包括左派大本营好莱坞)坚守真正的右派立场。因为得出这一结论,你首先需要一点基本的历史素养,其次需要某程度上的经济常识,最重要的是具备相当健全的道德感。而你知道“站在道德制高点”是当今的一大重罪。

    相比之下,你只要具备少量文艺、科普作品的阅读量,就可以把种种罪恶一股脑地扣到“人性”头上,从此免除种种深入分析的麻烦。

    记得高中班主任讲到Communism理想的实现时,曾经问过全班同学是否相信这一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当时,班主任本人的态度并不乐观,因为她不相信所谓的“人类思想的高度觉悟”。现在我觉得,班主任还是过度乐观了。纵观历史,类似的“高度觉悟”确实存在,真正可怕的是,所谓反对私有制的“觉悟”,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存在。也因此,Communism语境下的“觉悟”往往需要以“改造”的方式实现,而通过改造得到“完美的新人类”,恰恰是Communism、511孤儿院的主导者,以及纳粹思想之间的共通点。

    他们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容不得人性中永远矛盾的善与恶,他们想要“解放”人性,他们认为一切伦理道德都是后天“构建”的产物(福柯的忠实信徒甚至认为强奸与握手无异,一切都是“社会构建的耻感”作祟),因此人性可以任意“改造”,他们自信可以在满目疮痍的人间建立天堂,方法是灭绝一切不适合在天堂居住的居民,他们制造了大清洗,奥斯威辛,以及511孤儿院。

    他们配不上“创造”一词。

    可他们忽视了深深根植于人性中的虚无的力量,他们忘记了伦理的根基并非理性所能把握。

    失去了记忆与善恶之心的约翰,并不想成为什么“第二个希特勒”,完美的雅利安人种在其心中毫无意义,“对所有人都平等的只有死亡”、“瞄准这里”等言行充分表明了约翰被剥夺人性后的可怕而悲惨的后果。幸好约翰还有妹妹安娜,或许正因为如此,正因为“世界上只有我和安娜(是人)”这一观念,约翰才保住了最后的一丝人性,也是他唯一的恐惧(失去关于安娜的记忆)。

    跟那些憧憬完美超人的理想主义者相反,另一个来自511孤儿院的悲剧角色——古利马,向最早培育怪物的心理学家大声疾呼:“破坏人类的善恶本性有何意义?唤醒人类内在的怪物有什么作用?人类……一定要觉得饭菜很好吃,放假到郊外野餐,一定要觉得很开心,下班之后喝一杯啤酒,一定要觉得很美味……人类在自己的孩子死去时,一定要觉得悲痛欲绝……”

    在511孤儿院中被洗脑而失去记忆的古利马,连哭笑之类的反应都无法做出,甚至因为在孩子死去后无法表达悲痛而被妻子所离弃,却由始至终地坚守着人性的价值,竭力以微笑面对一切。古利马临终,突然因为孩子——而非自己的死去而难过起来,“因为自己的孩子死了,现在觉得很难过。人类……不能抹杀自己的情感,情感只是迷失在一个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就像寄给我的一封信,经过几十年后,才送到我的手上,这才是真正的悲哀……抑或真正的幸福?”

    惨遭扭曲的古利马,几乎是凭着情感本身,而非理性(欧陆)或经验(英美)去把握情感。情感面前,哲学是何等无力?“超人苏坦纳”最终变回了人类,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肯定浦泽直树绝不会满足于“怪物即是人心”这样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

    将人性之恶归咎于人类本能,类似观点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及道金斯之流的科普作者而滥觞一时。事实上,《自私的基因》一书的拥戴者都应该去找古尔德的《自达尔文以来》进行比照阅读,反正我觉得把人脑跟AI相提并论这种论证手法,跟那些诞生于法国咖啡馆的20世纪思想无甚区别——随意,看似高冷,适合文青装逼之用,实际上缺乏底蕴。而其直接后果则是对恶的放任——既然恶是人性,既然我们所有人都是一个潜在的怪物,那么恶行便是无法纠正,因此也没有纠正的必要。

    然而比起“胜者即是正义”这种无比中二的台词,我却偏偏觉得,能够让笔下角色说出“正义一定会胜利”(听上去多么幼稚)的作者具有更大的魄力。

    西蒙娜薇依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现实中的恶,无比丑陋令人厌恶,但若出现在虚构作品中则会充满魅力——参考约翰;反之,真正的善举如同凌空飞行,出现在现实中会令人惊叹,在虚构作品中却乏善可陈。唯有真正的天才与大师方可创造出完全正义与善良,同时具有魅力的角色,如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梅诗金公爵。浦泽的天马医生与古利马,多多少少达到了这样的高度,这实在让人不得不为之肃然起敬。

    当今仍有人为Karl Marx的著作辩护,称其只是受到了当权者的扭曲(与儒教同出一辙),然而却无法解释为什么Communism所到之处全都以同一种方式——屠杀、掠夺——去扭曲The Communist Manifesto 和Capital;当今有人大呼民主的弊端与虚假,声称低素质人口无法实行民主,他们却没有想到,或有意忽略,在非民主环境里,低素质的乌合之众们很可能不仅是与精英们平起平坐、令人生厌的选民,更可能是骑在精英头上的领袖。511孤儿院的创立者和幸存者,并非总像华尔夫将军和约翰那样文质彬彬,温雅博学的。如果三胖开车没有军警开路,你以为他就会打远光灯来着?

    我想,无论浦泽直树有意还是无心,这就是monster所传达出的宝贵理念:人性充满缺陷,但依然可贵,且不可改造。无论你面前是唯利是图的统治者,还是满怀理想的改革者,一旦他宣称可以通过某种手段去塑造、解放人性,他就是潜在的怪物制造者。古利马死前的话应该被记住,人是不能放弃情感的;法兰斯・波拿巴达对安娜所说的话应该被记住,“人可以变成任何东西,而你是美丽的宝石,所以绝对不能变成怪物。”

    哪怕在现实中,情感的同义词几乎就等于“弱点”和“死因”,这仍然是我们唯一值得自豪与珍视的事物。完美中立之类的玩意儿还是留给511孤儿院的看守大妈们好了。

     3 ) 三个名字,殊途同归

    【无名的约翰】

    关键词一:名字

    红玫瑰屋主人的实验类似于造神,所采用的第一个方法是让约翰‘没有名字’。没有名字的孩童要怎样定位自己呢?世界如此庞大而新鲜,他再怎样天赋异禀,也要先学习世界:
    一直陪伴着自己的女人叫做‘妈妈’,与自己一模一样的小孩是‘妹妹’,自己睡觉用的大箱子叫做‘床’,没有颜色没有形状的会发出哗哗声音的东西是‘水’,碗里除了‘牛奶’,还有‘鸡蛋’,散发出香味的‘肉汤’要慢慢喝,否则会弄痛自己的‘嘴巴’,地上铺着‘地毯’,房间的角落里立着一个高大的装有‘镜子’的‘衣柜’……妈妈喜欢站在衣柜前,对着镜子穿衣服。小约翰从镜子里看见了自己,他问,妈妈,我叫什么。
    ‘你没有名字。’
    没有名字,那就不是床,不是水,不是牛奶或者鸡蛋,不是衣柜与镜子,那么自己是什么。所有东西都有名字,都被创造它们的人赋予了名字,然而自己的母亲却没有给他一个名字,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什么也不是呢。

    年幼的约翰,比常人更加聪明,更容易陷入思考的死胡同里。他被迫过早地思考着‘自己是什么’。‘没有名字’就等同于在一个人诞生的同时就杀死了他,约翰因此而无法建立起自己是一个人的概念,才可能在成长中渐渐冲破‘人的局限’,从而向神性靠拢。这也就是实验想要的结果。
    然而实验并没有完全成功。约翰还会认为‘天马是特别的’,还会挣扎在寻找自身存在的困惑里。诚然,他把人性碾碎在了脚底,但是总有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核心的东西保留在他的灵魂最深处。我说不清楚那核心是什么,只是有这种感觉,因为这核心使得约翰终究没有与虚无融为一体。
    也许,可能,恕我妄加揣测,那个核心就是一个从血肉子宫里诞生于世的人类‘想要成为自己’的原始渴望。约翰看似不动声色,实则要比任何人都更加渴望吧。

    关键词二:恐惧

    人都会主动追求恐惧,看恐怖片,玩自由落体,参与高速而危险的运动,在深夜的墓地里探险,排队等候游乐场的鬼屋……恐惧源自于对未知的害怕,追求恐惧就等同于追求未知。那种体验是人类想要超越自己、想要接近无限的野心,放在这里来说,就是想要突破‘人的局限’。约翰喜欢玩味他人的恐惧心,只因几乎突破了局限的他已经失去了恐惧的能力。
    那也算是他回归路上的一种探索吧。

    关键词三:极端占有

    夺走他的名字,完全消除他的历史,让他只认识我,让我成为唯一一个知道他的真名的人。
    这就是极端占有。(痴男怨女们还是不要学)

    对于约翰来说,极端占有只是一种方法,而非目的。
    比如渥夫将军。
    在遭遇到极端占有之后,将军对自己的认知彻底崩溃,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是否活着,找不到存在的证明。那种迷惘困惑的样子和没有名字的约翰十分相似。也许,约翰是在向将军索求一个答案:当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的时候,究竟要怎样活下去。
    可悲的是,他终究什么答案也没有得到。将军变成了一个只会念叨着自己的不幸的老人。失望的约翰就此扬长而去。

    关键词四:回归

    导致成年后的约翰发生变化的事件有三个,也是引领他向‘人’回归的三个转折点:

    第一,他在图书馆内读到了《没有名字的怪物》。
    绘本内容使得约翰放弃了取代老富翁的计划。他不再用极端占有的方式去剥夺他人的名字。他踏上寻找自己历史的旅程,想要回到原点。

    第二,他听到了511孤儿院的录音带。
    录音带里记录着十岁的约翰在被催眠之后所说的话:他最害怕的事情,是忘记妹妹。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葛利马先生说过,511的孩子们害怕自己忘记自己,所以会向朋友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然而约翰不同。他最害怕的不是自己被遗忘,而是自己遗忘了妹妹。由此可见,对约翰来说,记住妹妹是维系他‘为人’的最后底线。他一直追寻的名字中,原来必须存有妹妹的位置。
    于是,他才给天马留言说‘我终于知道该去哪里了’。

    第三,他从妹妹的口中得知,当年被带去红玫瑰屋的人是妹妹,而非自己。
    八岁的约翰为何要吞掉妹妹在红玫瑰屋的经历,我只得出了两种可能:一种是他想要保护她,这个最好理解,也最自然;另一种是他希望自己与妹妹的记忆完全相同,从而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这两种行为指向完全不同的约翰。唯一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对‘约翰是一个人’的保护。也算是他在失去之前的最后挣扎。

    关键词五:完美

    一个金发蓬松的美少年,头脑很好,性格温和,举止优雅,总给人一种温暖的亲切感觉,天生具有令人信任的特质。有他在身旁,人们会奇迹般地从根深蒂固的孤独里解脱。他极富耐心和敏感,愿意倾听他人的苦恼,能够迅速理解不同人的不同困境,并能用最简答的交谈就令人豁然开朗。
    十分不可思议。
    只能用完美来形容。

    约翰的完美是从外界需求上讲的。他正是一个社会与一个人共同需要的那种天才。人本无完人,约翰的完美源自他那几乎突破人的局限的特殊性。所以,这是不是表明完美的代价就是这种在人性上的严重缺失。
    另外,约翰的完美只是约翰的工具,只用来吸引猎物,践踏祭奠。他太了解人性的需求,懂得只要投其所好就能为所欲为。任何一个需要别人肯定、需要被爱、害怕孤独、需要通过外界来证明自身存在的人——也就是一个憧憬约翰式完美的人——都将在他的三言两语与纯净的笑容面前俯首称臣。当约翰温柔地在他人的脖子上套上项圈的时候,那个人甚至会以为那只是朝拜神明的仪式。这是最可怕的控制,不用暴力,不用交易,不用诱惑,手段真挚且明朗,带有浓郁的宗教意味。

    我想知道,倘若魔鬼降临在世,要与人交易,有会有多少人愿意以丧失灵魂的代价来获得一份接近神的完美呢。

    关键词六:约翰是一个已经超脱出作者控制的角色。


    【真名的天马贤三】

    在对抗中

    从某种意义上讲,约翰的出现拯救了天马的生活。
    看看故事开篇时的天马贤三:被迫放弃研究课题,为他人代笔;将要与一个价值观完全相悖的女人结婚;随时面临向权力低头的困境,甚至被迫放弃尊重生命的信仰。这一切都是人心与社会的黑暗,正一同囚禁着他,令他孤零零地站在岔路口上,差一点就深陷堕落的泥潭了。幸而约翰出现,给了他一个不再在泥潭边缘徘徊的机会。
    九年后,天马与长大后的约翰重逢,得知了真相。天马的人生在此处被活生生折断。他以最基本的对生命的敬畏而救下了约翰,不料约翰是一把屠刀,还用一种赶尽杀绝的方式藐视着天马的这种敬畏态度。比起之前,那些司空见惯的社会堕落式的对信念的践踏,约翰的方式要讽刺残酷得多。在前一种困境面前,天马可以成为一个英雄,但在后一种困境面前,他将永远是一个凡夫。
    凡夫存活于世,做得最多的事情便是对抗,与他人的对抗,与社会的对抗,与自然的对抗,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对抗。天马的旅途涵盖了每一种对抗,而旅途的起点便是约翰对他的信念的挑战——天马自身与自身的对抗。他一直念叨着要用一把手枪结束这一切,到最终却是所有人物中最无法开枪的那一个。(插话:天马的‘无法开枪’会不会也是约翰寻求的呢。)对生命的敬畏是天马‘为人’的最后底线,他若杀了人,就将不再为人。他的灵魂自然要坚守这个底线,于是他在矛盾中苦苦挣扎,在自我怀疑的悬崖边上如履薄冰。每一种对抗都有它的结局,失败或者成功,自我对抗的胜利意义,就在于达到一种非对抗性质的自我平衡。
    天马的平衡便从他再一次选择救活约翰的那一刻开始。

    可以说,约翰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改变了天马的对抗形式:从与外界的对抗改变为与自己的对抗。但凡有追求的故事都是这样的,传统单一的正邪对战已经拿不上台面了。


    天马与约翰的无缝契合

    天马执着地奔向约翰这个符号,丝毫不理睬世界上是否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而约翰呢,正在用他的完美打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这正是他们二人的俄罗斯方块似的契合:天马失去了外界依存,单靠唯一的信念支撑自己活着;约翰建立出稳固的外界依存,内心却始终空无一物。


    几句台词

    我不接受任何人的委托,要杀约翰是我自己的意思。
    妮娜,别开枪杀人!
    我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才要找约翰的。
    我不知道我所做的究竟是不是正确的……我不知道患者的善恶。我的罪,我的罪是救了那个少年一命,但是,但是,医生有权利根据患者的善恶来选择是否要救他们吗!
    只要还活着,就不要放弃希望。
    不能再有牺牲者了!
    绝对不可以轻言放弃。
    他不希望你们这样,他真正的愿望,是大家一起回家乡。
    我再也不能让你被卷进来了……我毁了你的人生……真的很对不起你……你一定要幸福。
    死去的人并不希望活着的人为他们报仇。

    其实天马这个人很简单。他所相信的真善美全都是最普世最纯朴的那些正面人性。他并无什么飞天遁地的能力,甚至连他所坚守的正义都是最媚俗的那一种。然而约翰说了,天马是特别的。在约翰这个濒临神性的人的眼中,所谓的特别是不是就是指太是‘一个人’了呢。那是一种天生地长的人的本初模样,我们都需好好保护的珍贵。


    【闻名的浦泽直树】

    叙事

    故事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极端事件,让天马的信念面临绝境,从而逼迫他在最后关头做出了最能体现他的深层性格的举动。土耳其人的死,家属的质问,艾娃与院长的态度,约翰兄妹的出现……作者毫不手软,于一个起承转合之内就将天马的境遇、性格、信念等统统呈了上来。约翰事件是土耳其人事件的升级,残酷得连递进的空间都不给,犹如一段堪比悬崖的陡坡。陡坡自然是为天马而设的,还同时带出了负责悬疑的约翰与一个铺垫重重的大前因。然后,故事开始,天马再一次做出了天马式的抉择。
    开篇之后,天马上路,然而这段悲剧英雄式的漫长旅程并未唯天马独尊。他是整部《MONSTER》的主角,却不再是各个单独篇章的主角。每一个篇章都有新人物,每一个新人物都有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的强大而完整的故事。天马隐入到这些人物的言谈与背景中,活在线索里,经常只通过别人的三言两语来展露一下自己的近况。主线剧情因此而向前推进,副线剧情横向铺展,丰富着整个故事与主角们的形象。

    其实,这种叙事手法并不新鲜,浦泽直树选择了它,就表明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是无法完全交给天马约翰等人去承载的。那一路上,拯救与毁灭不停地轮回上演着,天马负责拯救别人与自我拯救,约翰负责毁灭别人与自我毁灭。拯救还是毁灭,每个人的结局都只能取其一。‘人类可以变成任何东西’,红玫瑰屋主人做了太多错事,唯独这句话说得很对,上善至恶,天堂地狱,只在一念。

    另外,不要因为那些与约翰无关的小故事就感觉故事拖沓,试想一想,倘若天马遇上的陌生人个个都与约翰有牵扯,那他的运气也未免太好了吧。那将损害故事的真实感。


    几个特点

    特点一:
    当一个篇章故事交待妥当,作者就会在高潮处戛然而止。一般来说,高潮的结束本该是故事的结束,我们常规看到的所谓结局都是为了照顾读者的情绪而添加的,然而,在这些单一的篇章里,浦泽直树完全没有想过要照顾什么读者情绪。

    特点二:
    讲故事的人都喜欢看到观众的惊讶神色。浦泽直树也一样。他会在娓娓道来的时候,突然揭露出某个真相,令读者惊讶地叫出声来,而那个真相又是在合理真实的情况下、最令人震惊的唯一一种可能。
    比如,在最后的小镇,揭示旅馆老板就是当年的红玫瑰主人的时候。

    特点三:
    艾娃发现罗伯特在跟踪她的那个小片段。
    她先是听到了罗伯特打电话的声音,起了警觉,然后跑回旅店房间,又惊惧地嗅出房间内处处充满了罗伯特的气味。就是那个气味,作者侧重表现。之前艾娃与罗伯特发生过SEX,所以才对那个男人的气味如此敏感。这完全是女人的角度,是女人面临直觉时的纯粹反应,竟表现得这样细腻。

    特点四:
    经历了变故之后的艾娃回忆天马。
    几格没有对白的特写画面,就把她对天马的思念全数浇洒在了纸上:当时,公园内起风了,保温水瓶倒在地上,三明治沾满了泥沙,他微笑着,看起来是那么落寞……
    这个片段的温柔寂寞的气氛十分饱满,浦泽直树拿手的留白尽显魅力。

    特点五:
    约翰偶然读到《没有名字的怪物》,当场晕厥。
    由此看出浦泽直树的大胆笔法。在此之前,他一直都十分温和而谨慎地、几乎是旁敲侧击似的塑造着约翰,突然在这里下手,从正面单刀直入,让约翰的内心秘密赤裸裸地展露了出来。


    结局唯一性之一:约翰的消失

    浦泽直树容易烂尾,故事最后的空病床恰好可以为他辩护一下。他给约翰的结局不是死亡,也不是充满悔悟的生存,而是让他安静地、平静地消失在天马转身之后。传统故事形式里的‘生命永无止境’与‘死亡不可避免’都无法承载约翰的延续,他的消失延展出了第三条出路:消失既是永存。无所谓一个人是生是死,也无所谓他走向了哪里,约翰就此以神话的方式永远存在了下去,就像那些不可解释不可理喻的一切,谁都无法证明其存在,但同时,也无法证明其不存在。信则有不信则无。
    至于约翰自身,那便是‘你愿意相信他在哪里他就真的会在那里’了。约翰本是非人的约翰。浦泽直树与红玫瑰主人一样,创造他就等同于创造了神明。约翰的结局成全了他们,也大大强化了故事结尾的唯一性。试想一想,倘若约翰被制裁,像一个廉价反派那样死在弥漫着血腥气的大雨里,又或者在苏醒之后,跪在死者的墓前忏悔过错……会不会给人一种被敷衍的感觉呢。那样的话便是真的烂尾,好不容易创造出的史上最强凡人反角也将毁于一旦。

    不过,这又仅仅是从故事美学的角度来说的,倘若论及私人愿望的话,我还是希望天马的信念与最后的那一枪上已经重塑了约翰,约翰的回归终于修成正果,他的末日风景里也开出了别样的景色。只是愿意相信如此。


    结局唯一性之二:最后一枪

    开枪是杀人之举,天马的‘除恶之念’终究无法与‘杀人’建立起自然的因果。最后射伤约翰的人不是他,也不是妮娜或者伦克,不是任何一个人以正义、真实、善良的名义追踪着约翰的人。能够打倒怪物的,也只能是怪物,然而最后击倒约翰的那颗子弹却来自于一个游手好闲的醉鬼,出场不过几个镜头,生活堕落得如同一个人渣。
    然而,就是这个人渣,在目睹到约翰拿枪对准儿子的时候,不假思索地扣下了扳机。于是我们发现这个人渣终究还是有爱的。无论这种爱被人性的负面掩埋得多深、多牢固,它还是会震碎枷锁,趋势人去做出保护所爱之人的举动。它源自为人的本质,很低微普通,不涉及人类的理性,也与道德层面上的善恶无关,更没有天马的信念与救赎那样深远而崇高。它是如此平凡,却又恰恰是接近神性的约翰想要回归的目标。
    约翰终究败给了他正在追寻的东西,就像某个人说的,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真理的猎物。

    倘若我与浦泽直树有什么契合的话,我希望我已经理解了他想要表达的那些最朴质的真理:人的本质中的爱,天生就具有改变末日风景的力量,也可以让任何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好好地活着。

     4 ) 不想纠结,看我的引用。

    害我半夜没睡的动画,最后搜到了让我安心睡觉的下文。
    大家有没有结局最后的画面,,,其实是美好的,,,约翰之后会去哪里,会干些什么都已经不再重要了,,各位留意一下最后画面的那张病床,,,约翰每去过的地方,都是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一点“人”留下过的痕迹都没有,华伦警探第一次认为约翰是恶魔也是这个原因。但最后的那张病床,那乱了的被子,那睡过的枕头,这是一个人留下过的痕迹。这个说明了,,无论约翰之后去了哪,自杀也好,隐居也好,上厕所也好,他不会再杀人,不再成为恶魔或怪物。因为约翰已经变回一个“人”了。正入葛利马死前所说,超人的结局,,,最后终于变回人类了。。。。。最后那张病床,,让我深深感觉到作者实在太厉害了。。。这是一个最含蓄,最美好、最棒的结局。。。
    引自http://tieba.baidu.com/f?z=246495303&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monster&pn=30

     5 ) [转]我觉得最靠谱的一篇分析

    作者:月泪凝血

        我觉得作者的本意是告诉我们,这个故事中一共有三个怪物,双胞胎的母亲,在选择抛弃一个孩子的时候给约翰带来的恐惧,妹妹在红蔷薇屋回来跟他讲述自己遭遇的恐惧,给约翰带来的恐惧,以及约翰自身的一种魔樟,认为妹妹所经历的一切正是自己所经历的,被母亲抛弃的妹妹也是自己,是自己被母亲抛弃了,被带到红蔷薇屋,看到了大量的死亡,自己才是真正被这个世界抛弃的人。
      
        所以,是母亲、妹妹、自己、促成了约翰“怪物”这种扭曲的人格苏醒,所以约翰才会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就是她,她就是我。”这是作品的原句,意思就是说“妹妹就是约翰,约翰就是妹妹,约翰就是母亲,母亲也是约翰。”其实他们三个都是“怪物”也就没有分别,是不分彼此的,因为是他们三个促成了“怪物”的诞生,也可以说,他们三个人每个人都扮演着一个“怪物”,促成了一个最完整“怪物”的诞生。
      
      然后这是我自己的分析了,其实约翰是可以醒过来的,只是他不愿醒过来,当天马跟他说:“你的母实其实很爱很爱你,并且你也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时,约翰醒过来了,并且问了天马那个结尾的问题。因为在这一时刻他已经拥有了“爱,被爱,以及名字。”这三种他以为把他抛弃的东西,其实应该被原谅的不是他,而是她的妹妹,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可以不说,是约翰自己记忆混乱忘记了自己是谁,但妹妹就不同了,被妹妹仇恨着,就等于认同了约翰才是经历红蔷薇恐怖的主角,所以约翰也深信着自己才是被抛弃的人,因为安娜拒绝回忆起自己是谁,自己是双胞胎中的哪一个,所以基连在催眠时安娜也拒绝回答,这就更让约翰认同自己就是被抛弃经历了恐惧的人,这是很顺理成章的认为自己是被抛弃的人,一点疑惑都没有,所以约翰体内的“怪物”开始了滋长,性格出现扭曲,正像那个童话作者说得一样:“这是一个实验。”。
      
        当童话作者爱上了双胞胎母亲的时候,他放弃了实验,杀光了与实验有关的人,放走了安娜,希望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长大,却没想到真正的实验却在双胞胎中的约翰身上进行者,这也就是所谓的:“红蔷薇别墅里的实验还在继续……”说得就是约翰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实验却在他的身上,他自己人为的进行了下去。
      
      但是当安娜告诉约翰自己才是经历了红蔷薇恐惧的主角之后,约翰这才记起了另一个回忆,也就是安娜永远也记不起来的回忆,母亲在三只青蛙旅馆抛弃他们其中之一的这个事情,这时约翰已经知道自己是被母亲留下来的人,一切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幻想,幻想自己经历了恐惧,幻想自己被母亲抛弃,幻想自己遭遇了无限恐惧的事情,但现实却是他没有经历过这一切,这一切都是他的幻想,所以他在去做木偶那个人的家里说了一句话:“我从梦中醒来,终于清醒了过来。”就是说他已经知道自己是双胞胎中的谁了,但是他做的一切都无法挽回,罪大恶极,所以他要选择“结束的风景。”结束这些在511中诞生的“怪物”,比如罗伯特,同时也结束掉自己,把所有的“怪物”都结束掉,让这个故事从这个世界上永远的消失,不想让他的妹妹想起来自己是谁,就让他自己来承受“怪物”这个名子,毕竟安娜她是很正常的,所以当安娜说:“我原谅你,即使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了我们两个,我也原谅你……”然而约翰却没让安娜继续说下去,因为再说下去安娜就会想起自己是谁,就会想起在三只青蛙旅馆母亲真正抛弃的是谁,当安娜想起这一切的时候,另一个“怪物”就会诞生,所以就像童话中讲的那样:“得到名子的怪物把幸福的怪物吃掉了。”
      
        约翰把安娜体内的怪物吃掉了,约翰成为了最后一个没有名子的怪物,所以这个时候约翰是一心求死,只有怪物永远的消失,才会把安娜体内的怪物带走。
      
      但是没死成(作者你做得好啊,我顶你啊!!!),这一次被天马救回来约翰还是不是怪物呢?
      
        约翰在纠结“母亲是想救我,还是误把我和妹妹认错,她究竟想抛弃的是谁。”这种话,而把这一切告诉给天马,让天马知道事情的真相,是给读者的一种启示,告诉读者这个事情的真相,但是约翰其实自己也是想知道母亲当初到底有没有把他跟妹妹搞错吧,相必他会继续纠结下去,因为在他的心里,这才是最大的恐惧,万一当初母亲是真的想抛弃自己呢……如果母亲当初是想把他扔掉而错把安娜扔掉了怎么办呢……
      
      如果母亲当初没想过要把自己扔掉,为什么要对天马说她其实是很爱很爱自己的呢?这种话是应该对被扔掉的孩子说的吧……还是说,当初母亲是想扔掉他的,结果错把安娜扔了出去,其实被抛弃的人是他,经历无恨恐惧的也应该是他,所有的一切都应该由他来经历,只是由于母亲搞错了?
      
      如果按以上想法思考的话。。。。ORZ。。。怪物继续在约翰体内慢慢复苏,天马医生将仍然被警察通辑,而这一次,将会是真正“怪物”的苏醒,伤害力绝对比我们所看到的74级威力要大!
      


       我比较倾向于“约翰自己也混乱了,直到安娜告诉他了经历红蔷薇恐惧的是自己而不是他时,他才记起来青蛙旅馆的事,他才真正的清醒了过来。”
      
      如果约翰不是清醒的,是混乱的,那么他就会极度害怕养父母再度把他抛弃,就像亲生母亲抛弃安娜时一样(他认为抛弃的是他自己),正是因为这种害怕,他才会不断的把自己的养父母杀害,也是因为他不想再带有任何感情,不想感受到来自养父母过多的爱,生母都把自己推到了恐惧的深渊,这些养父母他就更不会相信了。所以他会杀害对他好的人。
      
      如果按照以上逻辑,那么约翰联系各种罪犯杀人的事就可以成立,跟各种杀人凶手交流,引导他们犯罪,从而解放他们的内心,认为杀人是一种解脱。但是这就要说了:
      其一、如果约翰只是在装“怪物”的模样,那么他没必要去杀不认识的人,杀与妮那有关的人即可。
      其二、如果约翰只是在装“怪物”的模样,那么他拿什么与杀人凶手们交流,并且不用语言,只是在沙地上写几个字就会让凶手们觉得他就是神,是他们的领袖?
      其三、如果约翰只是在装“怪物”的模样,他就不会教小孩子跳楼游戏,如果他还有一点“希望”一点人类的“爱”,一点对人类的“信任”,那么他就不会教小孩子跳楼游戏,并且还会救人。
      
      综和以上,我认为LZ说得约翰是在保护安娜而“装做怪物”一说表示不赞同,须知道,人类如果还有人类的心,就不会做出这样冷酷无情的事,但是如果彻底对人类失去了信任,憎恨着人类的话,就会做出以上三点,憎恨着人类的话,不论是孩子还是好人,在“怪物”的眼里都是必须得死去的东西而已,毫无价值。
      
      正因为混乱了,所以在结尾约翰才会问天马,母亲想要抛弃的到底是谁,如果他一直想保护妹妹的话,这话不是很多余吗?如果他真是一直在“装做怪物”的话,还会纠结于这句话?正是因为他混乱了,所以他想知道母亲当初想要扔掉的究竟是谁。
      但是看过动画的人都会知道吧,他们的母亲其实是想扔掉女孩的,因为女孩已经从母亲的脸上看出了一些东西,并且结尾处双胞胎的母亲已经表明:很爱约翰。
      
      如果约翰是混乱的,那么就映证了“怪物”是人类实验创造出来的,恐怖的东西,也映证了当约翰成年后“红蔷薇别墅的实验还是继续……”
      试问,如果约翰是装成怪物的,实验还如何继续?拿谁继续?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约翰是清醒的,为什么他重复的说着:“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就是她,她也是我。”这种话?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如果约翰和安娜同属怪物,这句话就成立,如果其中一方不是怪物,这句话就不成立。
      
      说得简单一点吧,约翰把安娜看做为另一个怪物,他们俩个就是童话中的没有名子的怪物,所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而当约翰被安娜告知被母亲抛弃的人不是自己时,又发展成了“我就是她,她也是我”这样的话,因为在约翰的记忆里,是先被母亲抛弃,然后被带到了红蔷薇别墅,再看到了恐惧。(注意次序问题)
      而当安娜告诉他事实以后,他恢复了记忆,想起了被母亲抛弃的那个人是安娜而不是自己,而这段记忆安娜却并没有记起,也就是那个把自己保镖杀死最后被保镖开枪射死的男人说的:“约翰看到的是双胞胎妹妹所没有看到的更恐惧的事情。”
      
      所以安娜的记忆出现了断层,她以为自己是被人拖走的,而不是被母亲抛弃,但是约翰却始终记得这个记忆,所以“母亲”就化成了怪物,站在他的身边,这就是他对天马说的:“怪物第一次站在我的身边……”
      所以他就是母亲,母亲也是他。因为母亲也是怪物,妹妹也是怪物,自己也是怪物,所以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我也是她,她也是我。
      
      如果这个时候的约翰是装做怪物,那么以上言论不成立。

     6 ) 今日的生命与昨日的幽灵

    1.怪物的时代

    当怪物制造者——童话家、插画家法兰兹·波拿巴出场时,他已经是一位老人,一位戴着弗洛伊德式眼镜、修着弗洛伊德式发型和胡子的老人。整个故事的开端起源于波拿巴的心理实验:以对未来领导者进行灵魂革命制造 “新人” 以指导人类进步,一个十九世纪的乌托邦之梦。法兰兹·波拿巴代表了这个梦的较为精致的形式,而它的较粗鄙形式在 “XX阶级先锋队” 或 “优秀民族” 的二十世纪两大神话中已经为世人所熟悉,在片中以旧苏联和新纳粹的时代背景出现。

    时代背景选择决定了故事发展的可能性:心理实验始于冷战初期,而故事主线进行于冷战刚结束,新纳粹与前捷克斯洛伐克秘密警察的幽灵尚未散去的时代。同样的故事若换到冷战时期,除了等到1991年天亮之外就没有其他可能的happy ending了。时间划分了故事中的正邪双方的真正界限:今日的生命与昨日的幽灵。


    2.没有名字的幸福——作为容器的自我

    在童话《没有名字的怪物》中,当在大千世界到处寻找名字的怪物最终获得了名字,巧遇当初分裂出去的另一只没有名字的怪物时,对方说 “可是没有名字也可以活得很幸福呀,我们是没有名字的怪物!” 这种生存的可能性在整个剧本中由记者 / 间谍葛利马体现。葛利马没有名字,但葛利马并不执着于名字,这是他与很多丢失了记忆或被黑暗的记忆吞噬的人的最大不同。“自我” 对于葛利马而言并没有什么固定的不可舍弃的要素,这类人不关心 “我是谁”。葛利马的性格中和天马、妮娜一样没有杀心,他的战斗是由超人史坦纳完成的。


    3.模仿游戏——假如我是你

    警官伦克是一个冷峻得犹如机器的人物,他无论何时都好像在空气中敲击键盘的手指就是一个象征。伦克最精彩表现莫过于一次次以假想自己是罪犯的方式进行追捕。他混入日本侨民的圈子并学习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练习日式鞠躬,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改变自己的性格。仅因为他模仿的对象 “是一个亲情淡漠的人”,伦克就放弃了去见自己女儿和外孙的机会。他拿着天马购买的同型号狙击步枪自语道:“我是天马……我是日本人……我是混沌……” 伦克最漫长的模仿是对天马的模仿:既然他断定天马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天马臆想出了自己名为 “约翰” 的第二重人格,那么他就干脆顺着约翰的搜寻下去——伦克认定约翰不存在,却知道这个名字对天马而言比一切更真实。可以说伦克是全剧中唯一的英雄式角色,他的身上燃烧着旧时代的无私无畏:伦克若生在腓特烈二世与康德的时代,他的命运应当比一个警官要精彩得多。


    4.虚无

    虚无的问题在艾娃的故事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艾娃只爱天马,甚至可以说整个故事中唯一的爱情故事恰恰是关于毁灭了爱情的艾娃。但她从不认真对待自己;虚无令她嫉妒所有人并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祖上财产,艾娃的率性而为是绝对的。最终她知道自己的任务是指认约翰,任务的报酬是极高的,她将有花不完的钱,可以买到她想买的所有衣服,回到“原本属于她的上流社会”。然而此时的她已经厌倦,只要看到舞会中没有约翰就立刻退场。在一座低级的小酒馆里艾娃说出了真相:她完全清楚自己在完成任务后会被杀掉。她明白死亡将近,在生命最后的短暂疯狂中直言 “既然横竖都要被杀,与其被罗伯特杀死在那个破破烂烂的小旅馆,还不如像现在这样穿得漂漂亮亮,死得漂漂亮亮”,却又紧接着说道 “然而死了还不是都一样。” 全剧中艾娃都在虚无和疯狂中度过,最后她终于和马丁 “一起逃走”。一起逃走,犹如新龙门客栈的结尾 “离开这片冷漠无情的地方”,而对虚无的超越又在哪里呢?


    5. 日常生活的颂歌

    尼采曾说《悲剧的诞生》这本书的真正标题是 “希腊人是怎样克服虚无主义”,基调阴郁的Monster却从不曾出现过肯定生命的辉煌时刻,如果曾经有,那么也是出现在他们人格的另一侧:正如故事里的童话《和平之神》,整个故事是由和平之神写下的:没有人能叫出怪物的名字,镜子里的怪物始终陌生,超人史坦纳始终沉默,战争从来没有神性,既然正邪分界是今日的生命与昨日的幽灵,那么可以肯定1991之后的德国人过着的那种日常生活无疑代表了作者的价值观,并提供了对虚无的克服:艾娃回忆中的草地野餐中打翻了的三明治,在一个孩子递给她的三明治中似有似无地得到了慰藉;她最后活了下来,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就连法兰兹·波拿巴在小镇卢恩海姆(德语“宁静的家”)隐居后也获得了新生。这些疯狂的人和虚无的人在亲手制造并亲身经历了重重噩梦之后方才知道日常生活的美好和可贵,查尔斯·泰勒认为西方近代价值观的一大变迁就是对日常生活的肯定逐渐增强,而这一文化变迁的终点就是天马和妮娜这样的人。


    6. 共情能力

    在一个赞美日常生活的价值的世界,人与人之间除政治关系外的纽带就是共情能力,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几位人物的心理状态。一个每喝咖啡都要放五勺白糖的杀手,在瞄准镜中看到目标往咖啡里放了五勺白糖,就放弃了暗杀并金盆洗手。杀死妮娜养父母的警察在自己有了家庭之后,才体会到被杀和失去亲人的恐惧,才对妮娜愧疚并决定尽力补偿自己的过错。葛利马一辈子都不知道该对幸福和不幸抱有怎样的情感,在最后临死之前,才共情理解了死去的儿子的痛苦,留下了迟到的眼泪。而全剧的起因也是因安娜和约翰之间的共情而起:如果不是因为约翰完全共情到了安娜记忆,那么他不会变成怪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是一个极端的经验论者,认为人性是可能被随意抹画的白板—— “人类可以变成任何想要的东西” ——也只有在白板上才可能如涂抹童话绘本那样,塑造出没有名字的怪物。


    7. 白板论怪物

    如果是对人性中的某些 “先天倾向 / 规律” 有着更坚强的信心的人,或许就会更加着力于描写约翰的痛苦、约翰的欲望、约翰的复仇、约翰的惩罚、约翰的 “正义”,而不是约翰自杀式的冷漠。如果要说这部动画的缺点,那就是约翰的心灵无法被我们正常人同情地理解:对疯狂真正优秀的描写必须令观众产生同情,并怀疑疯狂和理智的界限。然而这部动画中约翰的能力几乎是超自然的,而他的欲望几乎是无法被理解的。伟大的艺术必然意味着对界限的突破,意味着一种反常识的运动,它将日常生活中未经反思的界限击破,然后在更基本、更牢不可破之处肯定生命。然而在此剧中,怪物和正常人之间的鸿沟始终清晰、无法逾越,作者从未进行过精神世界的冒险,这使得这部本来近乎完美的动画无缘于完美的艺术。

    由于511幼儿之家的人都会逐渐丧失关于自己的记忆,约翰把妹妹安娜告诉他的记忆误当作是自己的。但他为什么会有杀人狂的病态欲望?作者无法进入约翰的内心世界,无法从 “记忆错乱的他以为自己走进红玫瑰房子 ”推出他想要“完全自杀”,即 “在511幼儿之家与小镇上重演这一惨剧”。这使得全片可能最能够出彩的人物约翰成为了最单薄的人物。如果用音乐来比喻,那么约翰的音乐就是凯奇的4’33’’那样完全的沉默;而他的童年回忆则是广岛受难者挽歌那样的创伤。作者赞同天马和妮娜所代表的价值观——日常生活的颂歌——却没有能力超出这种价值观去描绘它的对立面:人类通过不倦的斗争,超越历史与过去和解的史诗或悲剧——至于最终能成为史诗英雄与悲剧英雄,二者的区别在于史诗英雄在剧末会成为更成熟的人,而悲剧英雄会死在他的 “悲剧缺陷(tragic flaw)” 里。这是约翰唯一可能的出路,却是他从未踏上的路。

     7 ) Monster诞生的生物学解读[大雾]

    把Monster看完了。这作品的各种伟大之处我就不说了(反正多少人都说过了),我有多么爱天马X妮娜CP我也不说了,故事的结局让我非常满意我也不说了,我很喜欢并同情约翰以及他是如何地激起了我的圣母情怀(大雾)我也一样不说了。这个观后感仅仅是要从(粗浅的、不太严谨的、妄加揣测的)生物学角度探索一下Monster诞生的遗传物质基础。

    这个话题诞生于我看完之后提出的一个疑似bug的问题。虽然我不知道这个问题以前是否有读者或观众提出过,我也不确定浦泽直树大人自己有没有想过,但是翻了一遍豆瓣评论貌似没有直接提到这个问题的。这就是关于双胞胎的问题。

    双胞胎有两类,一类是同卵双生,一类是异卵双生。同卵双生两个胎儿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异卵双生是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因此前者在遗传物质上完全一致,而后者则并非如此。异卵双生子之间的相似性应该是类似于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似程度,也就是说,并不是很像;但是考虑到他们的胚胎期在同样或类似的环境下成长,相似程度可能会比一般兄弟姐妹之间要高,但绝对达不到同卵双生的程度。同卵双生的双胞胎是在受精卵形成后分裂成两个,两个细胞又独立地各自发育成一个胚胎(这两个胚胎共用一个胎盘),它们之间的遗传物质是几乎完全一致的,所以才会有几乎一模一样的让人难以分辨的长相,以及性格。

    Monster里,约翰和妮娜从出生到幼年,再到成年,每一个阶段都彼此非常类似。约翰小时候的萝莉装,和妮娜的样子一模一样;长大后,约翰能够扮成女性的模样,以至于街上的人将他和妮娜完全混淆。约翰反复强调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以及妮娜回忆中的,开了门,自己迎接自己,都是在强调两人的一模一样。这种极其高度的相似性意味着,他们两个之间应该是遗传(近乎)等价的,也就是说,应该是同卵双胞胎。

    于是问题显而易见了。同卵双生性别应该相同。龙凤胎一定是异卵双生。约翰和妮娜这种显然同卵双生却性别不同的双胞胎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浦泽直树大人因为不懂生物而搞出的一个惊天bug吗?(是的,我就是这么认为的。至少我觉得浦泽没有仔细去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

    当然有人或许会坚持他们只是长得非常像的异卵双生子。但是基于我前面所说的,那种情况的相似度不会达到作品里反复强调的这么高的地步,我坚持认为约翰和妮娜是同卵双生,以下的各种揣测和推论都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假设。【同时,在此声明,以下的讨论只是一个用作娱乐的东西,并非严肃学术向;查阅的东西不全,基于百科、wiki等,可能有偏颇或错误之处(欢迎指出);另外鉴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看来也是推测居多,理论并不完备,也可能在将来会被修正或完善。】

    那么从同卵双胞胎的受精卵开始。这个受精卵分裂之后,形成了胚胎1(约翰,男性)和胚胎2(妮娜,女性)。这个时候,双方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差异。由于人类性别决定是靠染色体决定的,那么我们认为在受精卵分裂成两个的过程中,性染色体产生了变化。这样的可能性在柯南的某个故事(因为我不看柯南所以并不知道哪个故事)里已经提出(http://www.guokr.com/post/291066/),认为的过程是这样的:受精卵为XY,分裂后其中一个发育成46,XY(46为染色体总数)的正常男性个体,而另一个由于某些意外的因素丢失了Y染色体,变成了45,XO的个体;这个XO个体由于缺乏Y染色体上对于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必需的SRY基因等,成为外表上看起来像女性的Turner综合症患者。这样的结果造成了同卵双胞胎一男一女。

    以上这种情况理论可行,几率很小,现实中有没有确定的例子我没有查,所以不敢说。但是,反正理论上可行。

    但是这样一个情况在约翰和妮娜的身上却是不适用的。因为XO核型的“女性”有其明显生理缺陷:身材矮小、发育不良、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原发性闭经、无生育能力、颈蹼、肘外翻等。但是妮娜一点也不矮,发育良好,就这两点就把Turner综合症排除在外。所以妮娜不应该是只有一条X染色体的人。

    那么是怎么回事呢?在和朋友讨论并搜了各种不同的资料之后,我们提出以下的几个(都是很小概率事件)的假设,一个一个来说。

    1. 约翰是正常46,XY男性;妮娜是46,XY女性,但其SRY基因在胚胎发育早期发生缺失或点突变,导致SRY这个引发睾丸发育的男性决定基因的开关没有开启,于是沿着胚胎默认的发育方向,长成了女性。

    这个可能性其实是我最后才想到的,但是它看起来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只需要一个概率不算小的事件(受精卵分裂成两个胚胎——考虑到母亲当时所受的精神压力,这个概率显著增加),叠加上第二个概率或许也不是特别小的事件(其中一个胚胎在分裂早期由于染色体变异,丢失了Y染色体上部分基因或关键SRY基因发生突变)。再次考虑到母亲当时所受的精神压力,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提高了,只是妮娜要非常运气地在足够早的时候丢掉那个SRY基因,并且没有影响到其他基因,保证自己存活了下来并且没有受到原本存在的Y染色体及其上面带有的男性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影响而发育成为阴阳人。

    但是,不管怎样,妮娜如果是这种基因型,她的雌性生殖系统的发育也是不健全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天马你就认了吧。(浦泽大神您是考虑到他们将来可能没有孩子才提前让他们领养了迪特吗?)

    2.约翰是46,XX男性;妮娜是正常46,XX女性。呃,这个东西怎么出现的呢?这个是我臆想出来的,概率非常非常低,非常需要主角开光环,而且开得神一般的光环。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受精卵是XX,其中来自父源的X染色体有异常,或许在精子形成的过程中,Y染色体上SRY基因和雄性性别相关基因重组到了X染色体上,产生了异常的带有SRY基因的X染色体。受精卵分裂成约翰和妮娜之后,妮娜那边的X染色体上的SRY等基因由于某些只有神知道的原因沉默了(或者又丢了),而约翰那边这些基因正常表达。在SRY基因作用下,约翰的胚胎发育出了男性生殖系统,成长为一个男性。

    这样的46,XX男性是具有类似Klinefelter综合症特征的(下面还会专门提到)。但是这样一种情况的概率实在太小了(父方精子染色体异常+受精卵分裂+妮娜恰好把这个基因又沉默了),暂时不予认真考虑吧.......(不过这种情况产生的后果大概和下面讨论的第三种基本类似)

    3.约翰是47,XXY男性;妮娜是46,XX女性。

    这个相当于是最开始提到的柯南事件叠加上另一个小概率事件:受精卵为XXY的异常型。约翰是这个异常染色体核型发育的结果,而妮娜是这个染色体核型丢失了Y染色体而发育成女性的结果。

    XXY型是产生所谓Klinefelter综合症的病因。它有两种产生机制:
    (1)父源——精子产生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在减数分裂一期,同源配对的XY染色体未能发生分裂,最终导致产生同时带有X和Y染色体的精子;该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产生XXY核型的受精卵。
    (2)母源——卵细胞产生过程中,一对X染色体未能分离(一期和二期发生都有可能),产生带有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与一个带有Y染色体的精细胞结合,产生XXY核型的受精卵。

    由于约翰和妮娜的长相与他们的母亲极其相似,而与父亲相去甚远,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个XXY产生的机制是母源的。

    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约翰的后期表现和Klinefelter综合症有着许多微妙的联系。

    Klinefelter综合症具体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但是它是一个最普遍的性染色体异常的疾病,也是第二普遍的染色体数目多一条的疾病(来自英文wiki)。这个病症在男性胎儿里的几率大约是1:500至1:1000,而且其中许多患者并不会表现出太多的症状。也就是说外表看起来似乎完全正常,尤其是在儿童期几乎不会表现出什么和普通人的不一样。这个病症的最主要表现在于雄性激素和生殖能力上,因此通常在进入青春发育期之后才逐渐显露出来。

    根据百科,该病的主要特征如下:
    患者身材瘦长,体力较弱。具有男性外生殖器,阴茎短小,睾丸很小或为隐睾。睾丸组织切片可见精细管呈玻璃样变性,不能产生精子,因而不育。约有25%的病人到青春期乳房可以发育成像女性乳房。腋毛、阴毛稀少或无;胡须稀疏,喉结不明显,皮下脂肪发达,皮肤细腻如女性,其性情、体态趋向于女性化。一部分患者有智力低下,但大多数智力正常。一些患者有精神异常或有精神分裂症倾向。


    在看到成年约翰假扮妹妹的剧情时,我发出过各种疑问:舒克你看不到喉结吗?声音真能装得这么女(不过约翰平时声音也轻飘飘的)?约翰你的美腿?!等等......以及,在这部片子里约翰的表现是完全缺乏一个正常男人的正常欲望的倾向 = =|||

    如果说约翰是一个Klinefelter综合症患者,那么以上问题全都不需要问了。当然,约翰的智力不仅正常,甚至是超常。他的精神分裂也具有了遗传物质基础()。此外,还没有提到的是,有一部分观点认为,性染色体异常往往和犯罪倾向相关。

    在这个可能性里我们提到的是妮娜那边丢掉了Y染色体,而且需要在胚胎发育的很早期丢掉。关于这点我实在不是很肯定,如果丢掉得不够及时的话,妮娜可能就是一个46,XX的男性患者(马脸)。她需要在非常非常早的时候很幸运地丢掉那该死的Y染色体,稀释掉细胞质内所有来自Y染色体基因转录翻译产物,以避免对胚胎发育产生影响,才能成长为如此正常又迷人的健康女性。

    Y染色体丢掉的过程,我也考虑过是不是在受精卵有丝分裂时留在了约翰的那边,那样约翰变成了48,XXYY型的,称为“双重男性”。这种核型具有犯罪心理和行为,但是智力障碍明显。由于约翰显然没有智力障碍,所以把这个可能性排除。

    因此,基于母源生殖细胞的异常(XX卵细胞)和受精卵分裂之后妮娜的胚胎早期Y染色体丢失,导致产生了Monster里的同卵双生子,这样一个推测是比较令人满意的,或者说比较有趣。于是所谓的Monster的诞生是一个性染色体异常的胚胎的诞生加上诸多后期的心理干预(这就不是我所要关注的内容了)的综合结果。不管怎么说,以上几种可能性都是很小概率事件,几乎要变成神一般的概率了。

    然而讽刺的是,那些极权主义政客们所寄希望于的掌握世界未来的领袖是一个XXY型的男性不育的精神分裂症——你们不具有生物学知识,或者当时生物学知识还没有积累足够,但倘若你们现在知道了,会不会觉得自己很可悲?


    补充:另外还有所谓的半同卵双生的奇异现象,就是两个精子同时和一个卵细胞结合,然后受精卵分裂;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都是异常的三倍体,然后这些细胞把多余的染色体(通过只有神知道的机制)排除掉(丢掉?)了,剩下双倍体细胞,各自发育成为胚胎。这种半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基因组由于父源的部分是不同的,所以在遗传上类似于异卵双生(喂,还是叫做异精双生吧!),故不适用于约翰妮娜的状况。



    (扯完)
    (欢迎纠正和补充)

     短评

    额。我很怀疑9.2分是来自豆瓣的恶意吗?我觉得里面的人物的确塑造的很成功,故事编的很精彩,不过难道逻辑不是硬伤吗?我看到一半还在想着,如果后面真的出来怪物了我就原谅作者的那么多bug,不过显然作者没给我这个机会。。

    7分钟前
    • 未注销
    • 还行

    豆瓣上的评分只能做参考,浪费我这么长时间,却看了一个虽然中规中矩,却很是乏味的片子。不是看到那么多小学生嚷嚷什么神作,我应该看不到三五集就会弃,硬着头皮看到最后,结局就是个屁。很多情节故意故弄玄虚,搞的约翰跟神一样,原来是逗你玩儿而已。打发时间可以看看,不算太差,但跟好没关系。

    10分钟前
    • 二二得四
    • 还行

    漫畫更棒!

    13分钟前
    • Space Oddity
    • 推荐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109322.html在线

    17分钟前
    • 👤sHIRO🦾
    • 力荐

    开始感觉好拖沓,但是越看越觉得线索好几条追下去很棒

    20分钟前
    • 采盗大花
    • 推荐

    立意很深刻,故事也很好,蛮有嚼头。但以悬疑来说,叙事上不是很成功,看得人有点无聊。

    25分钟前
    • 清流~Nocturn
    • 推荐

    完成度极高. 可若想最大程度感受MONSTER的剧作之美,漫画或许更好吧

    28分钟前
    • 蘇湛
    • 力荐

    是不可能被遗忘的经典

    32分钟前
    • 嗷呜
    • 力荐

    一個絕對不可以當作動畫來看的故事。必須用深深的思考,來取代輕率的娛樂。

    35分钟前
    • 安隱
    • 力荐

    无敌了

    39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好久以前看过,现在忘光了,重温中。原来觉得是恶之教典加长版,但浦泽的人性探讨横跨政治到社会到个人,而贵志佑介是以纯生物学的线性逻辑为前提。前者没有对人性下任何定论,到处点一下,绘制社会群像;而后者更像是在进行一个社会学实验。就完整度来说,monster更高一筹,只是太理想化

    44分钟前
    • やす
    • 推荐

    看的都想吐了

    46分钟前
    • o
    • 推荐

    中学时代熬夜看的深夜动画!

    51分钟前
    • 朋克布莱克
    • 力荐

    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神作

    54分钟前
    • 墨 尘
    • 力荐

    引用wiki的说法:“故事以懸疑殺人、醫療倫理、醫院内的權力鬥爭、父母和兄弟姊妹之間的愛、人類之間的愛、東西冷戰結構、柏林圍牆倒塌前後社會等為主題。”

    57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想说的东西太多,又不知从何说起……

    1小时前
    • 阿尔的太阳
    • 力荐

    这大概是到目前为止唯一我真正愿意打五星的动漫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580412.html,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109322.html

    1小时前
    • 果酱☮
    • 力荐

    居然觉得OP很好听~~~ 是不是不正常了 TmT

    1小时前
    • Я./愣仔
    • 力荐

    连战三天茶饭不思,梦里梦外,杀死无数脑细胞之后还在不停思索,没看的时候觉得怪物这个名字太简单,看完之后觉得是绝配,政治隐喻,心理学探究,故事发展,细节暗示,层次递进,轴心平衡,每个细节都很考究,从动画就能感觉到原作的无比彪悍,除了结尾几集有些不稳和仓促,整体:神作+杰作

    1小时前
    • 疯眼穆迪
    • 力荐

    怪物是所有试验品的代号,与实际意义上的怪物有区别约翰的不爱不信源自于母亲带来的阴影,所以妹妹一番话完全推翻母亲的教育他自行选择成为怪物(不是被试验调教成的怪物)。保护妹妹是本能,但是他选择了不同寻常的方式——没有人认同他爱人的方式才是他可悲之处。 家教很重要不要背叛信赖你的人!

    1小时前
    • prost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