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喜剧片 我是路人甲2015

    我是路人甲2015

    评分:
    0.0很差

    分类:喜剧片大陆2015

    主演:万国鹏,王婷,沈凯,徐小琴,林晨,魏星,蒿怡帆,蒿怡霏,覃培军,王昭,张文斌,林俭,耿力树,张喜来,周鹏,寇骏,姜涛,袁咏仪,方中信,刘伟强,冯德伦,吴彦祖,尔冬升,麦兆辉,庄文强,方平,张静初,许鞍华,林更新,蒋梦婕,陆剑明,顾冠忠,黄斌,杨立山,赵书勋,王凯,谢丽华,张武常,周笑琴,韩东升,施小菊,郭威,杜江山,褚琪灵,许萧匀,马红磊,王尧,刘广超,朱荣荣,张忆幻,张帅,李海鹰 

    导演:尔冬升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 赛车总动员3:极速挑战

    • 更新HD

      踢球吧少年

    • 更新HD

      末路狂奔国语

    • 更新HD

      巴黎厨房国语

    • 更新HD

      猎赝

    • 更新HD

      苹果酱

    • 更新HD

      心动的感觉国语

    • 更新HD

      替身忠臣藏

     剧照

    我是路人甲2015 剧照 NO.1我是路人甲2015 剧照 NO.2我是路人甲2015 剧照 NO.3我是路人甲2015 剧照 NO.4我是路人甲2015 剧照 NO.5我是路人甲2015 剧照 NO.6我是路人甲2015 剧照 NO.16我是路人甲2015 剧照 NO.17我是路人甲2015 剧照 NO.18我是路人甲2015 剧照 NO.19我是路人甲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成为一名演员的梦想的万国鹏(万国鹏 饰)孤身一人背井离乡,远赴大名鼎鼎的浙江横店,希望能够在这里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然而,现实远比想象之中要残酷得多,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空有一份对于梦想的热情还远远不够,在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失败后,万国鹏总算混 出了点名堂,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群众演员。  在横店,万国鹏见到了无数和他极为相似的年轻人,他们中,有人最终获得了成功实现了梦想,有人误入歧途人生毁于一旦,但更多的,是经历了千辛万苦却放弃了梦想,回归了平淡的生活。一次偶然中,万国鹏结识了名为王婷(王婷 饰)的女孩,她仿佛一束光,照亮了万国鹏的前路。

     长篇影评

     1 ) 看着电影的路人甲

    且不论剧本怎么样,还是挺佩服导演的,"横漂"不过也是许许多多中"漂"中的一种,整部片子除了客串的演员,都是没有认识的群演特约,不知道是他们撑起了导演的梦还是导演圆了他们的梦,然而他们还在路上,也许以后的日子,他们都还是那个他们,继续漂!
    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实现梦想的不易和路途上的艰辛,也讲了很多大道理!当然肯定会感染很多人,因为梦想的道路上很多人都在漂。很多人打趣的说当群演看起来还是蛮有意思的,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大明星,可以有"技巧"的躲在一边等完工……可是看到片场那一幕幕,我是挺心酸的,拍摄环境就不用说了,那么多人的现场,一个不留神,就得一遍遍重来,无形的压力也随之来!
    片中的几大主演个性都挺鲜明的!他们的长相或许不足以让别人马上记住,但是他们所发生的故事,却能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吧!万国鹏满腔热情,王婷经历事情看透那里,覃培军由于自身经历懂得珍惜,仗义,小结巴懂得从低做起,一步步来,魏星好高骛远,林晨善解人意,太过纵容男友,徐小琴小店老板为自己老公的梦想支撑,沈凯满心演员梦………其实就是很现实的一幕幕梦想,人情冷暖!
    后来该走的走了,该留的留了,有些看到了希望,有些依然苦苦支撑,沈凯那一段看的人确实很心酸,有人说他老婆要不走,他可能就成功了,然而那段戏诉说着拍戏的不容易,也诉说的梦想的艰辛,努力了,并不一定成功,机会来了,还得有那个心态和实力去抓住!
    总觉得这就好比赶早上上班高峰期赶公交车!里面看起来已经饱和了,可是外面的人还是用尽力气往里面挤!哪一行业又不是这样的呢!里面其实可能还是有空间的,门口挤了很多人,里面的人不一定想要挪一挪,本来就是这样,谁愿意在本来就不宽敞的地方在让出位置来让别人挤进去呢!不要怪人情冷暖,现实就是这样,你没有坐到车上的椅子,那么就不要怪别人已经占了它!要是你拼尽了全力挤上那辆公交车,当它在停下来的时候,你会以什么心态去看待还在门口苦苦挤的人群,是想着互相调整一下,看能不能再塞进一两个,还是漠然的看着他们?!
    原本可以有其他的办法让你成为坐着的那个人——倒着走一站或者起早一点点,然而这些你都不去做,只是一味责怪为什么车上的人就不能稍微给你让哪怕一只脚的位置,那你注定只能永远挤在门口,看着一辆辆的车从面前走过,你挤的要疯了,还是被挡在了门外!
    梦想是什么,有些人清楚,有些人糊涂,能不能实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当然,别忘了,在你没努力之前就放弃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是路人甲,或许以后我就有名字让你看见了!

     2 ) 我是本地人,我是路人甲

    作为本地人出来说两句。 这部电影在我眼中,不是和某些影评人说的一样,“不是横店横漂,无所谓在不在横店,这些小人物在哪里都是这幅样子。”这些在你们口中像是标签的东西,有些就是我目所能及的地方和人。 电影里出现的那个坏了不动的钟,就是曾经父母办公的地方,之后他们去的新办公楼,电影里也都神奇地刚好有镜头。横店街道、小店,还有那条标志性的万盛街,所彰显的城乡结合部气息,电影是有所把握的。

    作为本地人,其实总觉得评论这个地方,会把自己的情感强加于此,有失公允。但看到好多过分苛责、莫名其妙的差评,还是忍不住写了。《我是路人甲》的确在大陆电影的语境下,不是一部佳作,但以“尚可”来评价它,也绝对不过分。

    它是今年大陆电影中难得一见的——没有明星主演,不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的作品。尔冬升认真并诚恳地记录当下横漂这个群体、横店这个地方,以及这个慌乱无度的影视文化市场,同时在其中灌注了自己的投资心血和情感。从出发点而言,它绝非一无是处。 它不是没有问题,比如不少人认为它——

    “故事和真实也被他们提前预设的各种类型片俗套元素带偏了,这片子最真实的应该是去掉群众主角浮夸的情节之后剧组日常的工作状态。” “龙套之所以是龙套,不是因为外形不佳,不是因为运气不好,不是因为没有机会,也不是因为不通世故,根本原因只有一个,没有天赋,无法让人通过肢体感受角色的情绪,无法让人透过双眼触摸角色的灵魂。”“过多的鸡汤是天方夜谭的痴人说梦。”

    作为商业剧情片,不少编剧创作的原则就是把结局和走向进行预设。真正在现实主义电影中实现那类较为真实的理想化创作,是相对高的一个标准,但没达到也不至于成为差评的缘由。

    本片作为一部取材于横漂真实故事,以各个横漂视角切入的,有着尔冬升个人风格的喜剧片,这是前提。如果想看更为真实的影像,那在尔冬升自己另外再投钱拍的《我是路人甲纪录片》里。

    不考虑横漂群体、以及市场大部分普通观众看到这部作品时候的接受度,追求高度理想化创作,的确是一条路,但并不适合这个体量的商业电影——做到《我是路人甲》这个份上,大概已经是导演投资风险下个人理想的创作模式,也是香港导演融入内地语境的一次风险极大的尝试,一次独立电影大投资的尝试。

    如果是换做商业投资方全部分投,这部电影恐怕会连许多表达的基础根基都会丧失殆尽。对创作者而言,只会更加举步维艰,也可以想象它的质量会成为什么样子。 《我是路人甲》的剧情浮夸吗?不见得。也许电影中是有不少生硬的转折和一些烂俗的老梗,但依然是在能接受的范围内。

    我们的地方报上每礼拜都会有一版中的大块来采访一个横漂,好多年了,实际上真的都是这些事情:刚开始来横店的不适应,有一个个的小团体,家庭关系的处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在片场遇到谈恋爱的对象,等等之类。他们情绪可能会时不时突然爆发一下,也做过自己也知道完成不了的梦。曾经什么都不懂的,成为会递红包的“老油条”,一点点做到群特和特约。还有好多人,经常被打击,有坚持不下去回家的,也有无论如何都待在横店混日子的。

    生硬吧,烂俗吧?但对不起,无论怎么采访,横漂的生活就是这样,或者是说对于他们这个层次的群体来说,就是这样。他们会拿着一本小本子,密密麻麻记着在什么片场演尸体,在什么片场演太监,赚了多少钱,碰到了什么大明星。他们这辈子能出演的不少电视剧,很多都是被网友唾弃的国产雷剧。

    说实话,如今暑期档很多电影中的流量明星,有多少是有天赋会演戏,又有多少能够让观众从他们的表演里切实地感受到人物本身?

    相反,我们能从《我是路人甲》的演员的表演中,找到更加生涩,却同时更加质朴、更加真实的表现。 很多时候,我甚至不敢直视他们发光的眼神,那种早已不属于荧幕的演戏的冲动,心中的不确定和慌乱、迷茫。

    “是不是该这样演?”我想横漂群体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时候心中是这样想的,甚至这部电影对他们的意义之高,会让他们在那段期间分不清什么是自我,演和生活成为一个混合体。

    他们或许演的不好,很多观众无法透过他们的双眼感受角色。可是,如今的电影市场,一年到头又能有多少演员能做到? 有人自视甚高,说《我是路人甲》是在“骗情怀,消费横漂,骗钱”,有更多人说它是浓浓的鸡汤,我不这么认为。《我是路人甲》实际上是握住了现实中恰到好处的情感和荒谬感,同时做到了立足人物发展故事,以鸡汤构建“反鸡汤”的戏剧内核。

    影片主角万国鹏憨憨地说道“拍戏对于我而言挺就是超现实的。”的时候,以及他结结巴巴地说道“我和你,就像是一只狗和一只蝴蝶,怎么就不能彼此了解?”的时候,至少我是深受感动的。

    很同意豆瓣长评区里《普通人的鸡汤和我是路人甲的反鸡汤》这篇影评,也可能是我看到过的关于这部电影最感动的一篇评论。命运无法许诺给你什么,我们也分不清到底什么是生活不经意的鸡汤、什么是令人生厌的鸡汤。 就和朋友圈里经常出现的鸡汤一样,就和与朋友之间、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一样。我不知道这辈子说了多少叫自己快点努力,可以把考试考好,可以把生活过好的话,但是生活不会因为你说了,做了,努力了,就让你成功。 就和电影里要么失败,要么依然原地不前的横漂一样,绝大多数人究其一生都不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毫无理想地活着,缺乏生活的意义;去追求的人,又大多无非是死抱梦想的蟑螂,生活里有着梦想却连基础保障都没有的横漂,太多了,正如电影里说:“群众里没有人成功”、“本来以为你会是第一个成功的。”

    每次看地方报上专栏里的采访,好多横漂会对记者说,“自己不后悔,自己一定会成功,自己已经离成功好近”;《我是路人甲》最荒谬的一段戏,就是电影的最后一段,所有主演面对镜头,用犹疑的表情说着“自己会成功,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

    有段话可以形容这场戏:“我和朋友看完以后甚至产生了一种幻觉,感觉周围坐着的好多人,长得都像电影里刚刚看到的群演,这是对‘真实’的最好解释吧。你肯定不信‘我一定会成功’,但是面对镜头和话筒,你露出僵硬的笑容,大概也是会说‘我一定会成功’。”

    个人觉得,这个片的缺点是内容依然有些杂乱,剪辑上缺水准,跳舞片段太过梦幻造成了那个段落一定的割裂。但无论如何,我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无法指责创作者对横漂题材和内容的处理方式。我做不到站在高处审视它,审视他们,或者去摆一种姿态。 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我被这或简单、质朴的一切感动了,被《我是路人甲》里的情感打动了。情感真挚,就像电影灼热的心,不管外表再糙,或所谓的传统套路剧情,或存在多少缺点与不完美,依然不会令人心生厌恶。 另外说句题外话,不知道横店外的人是怎么看待这部喜剧片。至少本地人,还是能会心一笑。我本来并不期待这部电影的,因为尔冬升前两部北上大陆的片子我都不喜欢,而《我是路人甲》则算是一个惊喜与意外。

     3 ) 这碗鸡汤,我还是倒了吧。



        这是一部比58同城还要神奇的电影。

    它讲了一个这样的玩意儿:从前有一个东北爷们儿,他非常矫情,他不挥动自己的肢体就很难说出一句正经的台词,他一说句正经台词你就尴尬到想关闭自己全身的各种系统。
    真的比五八同城还要神奇。
    但是就因为他小时候看过他爹演了个话剧,所以他要横漂去演戏。
    他妈妈不乐意了,然后他还是去了。
    然后他遇到了一群哥们儿,然而这群哥们儿从开始到结束无论在干啥都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然后他还遇见了一个女生,也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经历了各种事情,但是智商和状态仍然和男主来之前没有任何变化,整个故事都和女主角没有任何关系。
    男主在出来的将近一年里,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母亲像磕了药一样开始支持儿子,非要他儿子加油努力,也不管他儿子在干啥,也不知道图什么。

    整部剧里唯一可圈可点的表演,是沈凯在街上披着床单发疯,然而这段戏和我们的男主也没有任何的关系。

    总之,就是一个,男主和哥们没关系,女主和剧情没关系,看完之后所有的人物和故事和我也没有任何关系的片子。

    别跟我说这是因为演员是非专业的。
    谁规定了想讲好“路人甲”的故事,就一定要“路人甲”来演?
    《喜剧之王》里面哪个演员你不认识?
    当然你要是没看过《喜剧之王》,或者认为《路人甲》比前者好的话,那恭喜你,你跟这个电影一定都属于比五八同城还要神奇的那种类型。
    竟无语凝噎。

    当一对姐妹要分开的时候,妹妹跟着一个十八线小演员离开的时候,导演让姐姐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呢?
    你永远都猜不到,是!一!个!M!V!
    城会玩。
    在一个四下无人也没有灯的夜晚,姐姐在广场上开始跳舞。跳舞自带BGM,自带歌词显示,自带演播厅舞台,还自带灯光。
    这一跳,就是好几分钟。剪辑根据节奏和歌词在肆意的随便切,我一个人在电影院尴尬的捂着眼睛不知道该往哪瞥,想着这首歌怎么TM这么长啊卧槽。
    大概导演也意识到歌太长了没法收场了。
    然后尔冬升导演,就只能让她摔倒了。
    没错,在她摔倒的那一瞬间,她和地面接触的面积就像开关一样。
    啪叽,BGM,灯光,演播厅的舞台,都关上了。




    这部片子,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尴尬到一个不断的用延时摄影转场的地步。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不完全统计,我至少看见了三次不同的延时用来转场。

        后来延时可能也是用完了,就直接淡出黑场再淡入了。
    可见延时的重要性。

    我怀着满满的敬意,在片尾字幕里,带着“剪辑”“剪辑助理”“助理剪辑”的名字至少看到了10个以上。

    谢谢你们带给我这么多延时。我太感动了。


    哦对了,还有。男主在剧情发展需要推动的时候恰如其分的给自己的娘亲打了个电话,然后在这之前这么长的时间里他和娘亲之间没有发生任何事儿,他娘亲就这么想通了。不仅这么豁达,这么开朗,而且远在东北的娘亲的声音听起来,完全没有在电话里的感觉啊。
    简直近在咫尺啊。面对面的距离啊。

    求男主的手机到底是什么牌子。我也想要一个一样的。真的。

    当然这部电影并不是一无是处,它不装逼,而且有几段确实让人有些感慨,也有几句台词非常精彩。

    但就冲它不装逼,已经很能治愈前几天看过《道士下山》的我了。

    但是这碗鸡汤,我真喝不下去了。

     4 ) 求正路

    首先从电影名字我是路人甲立意上直接看出这是一碗大大的心灵鸡汤类型的电影,以喜剧性内容为主,故事内容较为紧凑。但往往能体现这种题材中心的电影却不多见 路人甲这一点做得不够好~娱乐性比正能量宣传的效果更多,观众看到的纯属笑点, 体现不出这个片子的价值意义。片中给的台词分给群众有些太过了 ,演员演技略浮夸`倒不如直接找群众正正经经的拍个纪录片,也好过这样表达得过分生硬,就好像鸭总不能生出鸡蛋的感觉是一样的!这个片子大家看看笑笑就过了吧~想要看真正的心灵鸡汤的电影不建议观看哦

     5 ) 《我是路人甲》观后感

    难得的一部完全靠故事情节打动观众的国产电影。写实题材,传统表演,不娱乐,无特效。

    虽然讲的是横漂的事,其实每个漂泊在青春梦想里的年轻人都会产生共鸣。横店是梦想与现实冲撞最激烈的地方,青春又是梦想与现实交织难解的岁月。梦想总是那么高冷,现实总是那么无情,而生活,逼你低下头来,你才能触摸到它的温度。 尔东升拍这部电影让我不由和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联想在一起,当然,还有一个最具人文关怀的导演贾樟柯的名字也会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只是,尔东升的戏是一群小人物自己演自己,他们没有深厚的表演功底,有的只是和角色相同的经历。严格地说它是一部完全没有艺术想像力的电影,但剧本过硬导演又能统筹兼顾,终于让这群群演在表演上奕奕生辉,深入人心。

    这部戏的质感,与现实有关,我只是不太明白,尔东升导演真正的用意是揭露还是纪录,他是让那些对横店充满向往的普通年轻人从此望而怯步还是激励他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热爱艺术的人总有那么点夸张和自命不凡的特质,其实理解一下,他们还是很可爱的。尔东升导演把这群横漂的可爱真实表现出来了,这是这部戏最让我感到温暖的地方,这 大概也是尔东升导演对这部戏或者说对这个人群的用情之处吧。

     6 ) 《我是路人甲》尔冬升导演分享会文字实录

    时间:2015年4月22日下午
    地点:北京昆仑饭店
    嘉宾:尔冬升 刘歌
     
    主持人
        尊敬的电影同仁和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参加《我是路人甲》尔冬升导演分享会,今年是尔冬升导演入行40年,在他入行这么多年中,两次获得金像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他执导和监制的影片拿下过27次金像奖的奖杯,跟他合作过的明星有成龙、周润发、张国荣、梅艳芳、梁朝伟、刘德华、刘青云、古天乐、吴彦祖、舒淇、袁咏仪等等等等。我们好奇的是,从2012年到现在,这三年的时间,他一直在横店拍这部《我是路人甲》,他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呢?有请尔冬升导演。
     
    尔冬升
    其实这次来是没有(发言)稿的,上礼拜荣超跟我说,那五条预告发出去反映蛮好,那你就来跟北京一些朋友聊一聊,我以为就前面这几位而已,今天到了北京之后发现会来好多人,吓一跳,又没有主持人,我说怎么办,感觉像要参加考试一样。他说没事,你的国语比刘伟强好,我说我国语好,但记忆力没那么好,通常我这个年纪,说开了之后就会绕回来。
    荣超从我第一天去横店的时候也在,昨天我让他帮我回忆一下过程,他说今天主要是谈为什么拍这个戏。因为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从2012年的8月开始到现在,实际工作差不多花了三年的时间。前面拍摄的整个过程长达16个月,从有想法到拍摄完成,着实花了一段时间。所以昨天晚上谈完之后,我回去又演练了一次。所以,万一今天有什么说着说着绕不回来的,你们帮我提醒一下。
        (背景板上出现各种关键词)小鲜肉、吸毒、恶霸……问我对这些怎么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题,我觉得这些词其实都是同一个出发点来的,就是——成功。从想成功开始,到最后折射出来的东西,一旦成功之后就开始遇到一些压力,进而演变成潜规则、吸毒等等。这些给我的观感,它是现实的,在影视圈里是有的,但所有的行业里也都会发生这种事情。可能你们不知道,影视圈里其实也有真诚,也有温情,也有理想,也有梦想。我这部戏里有触碰到,我觉得是真正现实的东西。
    先说起源,从成功说起,其实我也想成功,在拍路人甲之前,我拍了《枪王之王》、《大魔术师》两部戏,想进入内地市场,看一看市场是什么样。《枪王之王》大家基本能够理解,《大魔术师》是年代戏,开拍之前就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看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之前香港的同行拍了一些古装片,有很多雷人对白的那种,结果进入内地市场后被狂批,当时给创作者们吓了一跳,原来内地观众是这么认真的,对这方面的反应比拍金庸先生的一些小说反应还大,从此他们开始研究历史。
    另外一个问题是不接地气,人性的东西在全球范围内是共通的,但如果我不在北京生活、不在上海生活,怎么接地气?事情是一样的,但社会气氛和语言是不同的。当时我困惑的是,我想我本身拍《枪王之王》、《大魔术师》的过程很享受,出来的成绩也是可以的,但那些不是会令我感到开心的戏,因为戏的本身不是我最想拍的写实题材。我自己对这些资料的搜集是非常认真的,我自己觉得我是可以做记者,花半个多月的时间做街边卖场原料搜集,我是拍香港铜锣湾开始调研。《新宿事件》是从九几年开始的内地移民潮入手,我跟了十年的时间,认识了很多内地在日本留学、长居的学者,做了十年的资料才开始启动。突然间发现我有这个特性,喜欢这方面的题材,我就想,自己是不是应该靠近香港、华南地区,去寻找我想要的题材。
        有一些年轻读者都知道,香港回归之前,除了旅游有几个大产业,手表、玩具、服装。改革开放之后,香港的厂商开始转移了,最高峰的时候,所有外资养活不到三千万的人,我也有在朋友在广东开厂,我去调研,看看这些工厂年轻人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以前不是有一个戏叫《外来妹》吗?我想拍一个这种比较接地气的戏,在广东地区。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那里的年轻人是去讨生活的,他们生活压力很大,没有什么娱乐,大部分人都不是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我在那里找不到一些令我感到很振奋、很轻松的点,我不想拍一个非常沉重的戏,所以那一段时间我就放弃了。
    有一段时间我在家里,当时好像是在想如果没有突破的话,是不是应该换一个工作来做。我喜欢潜水,其实在菲律宾开潜水度假村很便宜的,我跟古天乐说投一点,我开始考虑要不要干一点别的。那也不能一下子电影就不干了。这个时候另一个想法就出来了,现在可以拍3D了,特技已经很完善,3D的效果我也很喜欢,我就打电话给徐克,问他是不是我们重新再来一次,写新的剧本,重新启动《三少爷的剑》,他说好,赶快过来横店。
    横店我以前去过,在2005年的时候,我去找成龙,十年前的横店跟现在不太一样,当时很乱,我夏天去看他拍戏,当时接近40度的天气,看那些人戴头套、穿古装,我突然回想起我以前拍古装片的那些不好的经历。当时成龙还开车带我去看秦皇宫,很大,但我极不想去那个地方。
    2012年我再去横店的时候,荣超也去了,还有《暴疯语》的导演李光耀,他是徐克的徒弟。我们去了横店,还是很热,完全没有留意场景,在跟徐克学3D的过程中,我突然间有一个想法,我想拍年轻人,因为我在那里看到一个群体,叫“横漂”。
    横漂跟北漂不太一样,北漂其实是王宝强那样的人,其实我也算半个“北漂”,“漂”这种状态在我来说是非常有新鲜感的。比如中国春运是全球最大的人群流动,从1亿多张车票、2亿多张车票来讲,历史上是没有的,欧洲、美国没有这么多人,日本的路途没有这么远。
    “横漂”的另一个特点让我很惊讶,他们那么年轻,最小的十几二十岁,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认识最小的“横漂”是17岁,去年我再去的时候,看到有十三四岁的女孩拍戏。我看到这些人这么年轻,来自全中国各地,我非常好奇。
        在跟徐克学3D的过程中,我开始把我的视线转向横店这个镇,这个镇非常奇怪,在山上看它就是一个小镇,但是古装景特别迷人。在观众的记忆里只有一些景,当时我看到横店的变化跟以前不一样,开始起了高楼,在楼房上有起重天秤,我感觉这一刹那应该记录下来,十年后会变得更不一样。那时候就有了很多的想法,当时我找到了《大魔术师》时帮我挑选演员的统筹莫蓝,跟她说赶紧给我约一些年轻人,我想探讨一下能不能在里边发掘一些题材。
    回到香港两个礼拜的时间里,我找了《音乐人生》的导演张经纬,希望他协助我访问这些路人甲,我很喜欢纪录片,但我没有机会拍纪录片。另一个导演我找来了赵良骏,他很喜欢旅行,他也是学电影本科,也教过学生。我叫他们来帮我看一看,可不可以从中发掘一些创作的方向出来,有没有一些点帮我观察一下。
    所以我第二次去横店的时候是九个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搜集了200多个横漂的视频,然后跟这些人见面,一直持续到12月底,这中间我们包括搜集的东西超过100万字。我为什么问他们,我只知道这个群体,但我不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当他们说起他们故事的时候,那些内容足以拍60集电视剧,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料进来,我就开始组织了,但困难也跟着来了。
    第三次去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更深入的筹备,导演帮着我去设计一些针对他们的培训课程,因为我们必须要去测试这些群众演员有没有能力去当演员,他们平常自己形容自己为活动道具。他们的经验主要在横漂,所有影视选择的重要角色都是在北京,次要的才是到横店选。
    最多的人可能也只是做丫鬟、宫女,可能有几句水词。在见这一批人的时候,我第一个事情是觉得他们是不行的。因为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他们的教育水平还差很远,有一些说自己是念过大学,其实就是大专,有些大学没毕业就出来了,还有一些是小学都没有毕业。我刚开始时候见到他们的时候觉得是不可能的,你们都是发明星梦,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访问里边说,有一些人来了玩玩就走了,但他们坚持在这儿。横店的特点是生活成本很低,一开始他们充满热情,几个月之后就会遇到潜规则之类的事情,这样的环境下,我觉得路人甲们想成功是不可能的。但后来,有些人让我改变了主意。
    戏里很重要的一个角色叫沈凯,他35岁,是剧组年纪最大的演员。他说我来横店最多后悔两年,如果不来就会后悔一辈子;另一个叫王昭的男孩,我见到他时他19岁,从河南过来,身上只有270块钱,一个月后我问他还剩多少,他说还剩170块钱;我的男主角从牡丹江过去横店,见到我的时候身上只有10块钱,我说你不怕吗,他说不怕,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演戏,但见到导演觉得运气很好,后来他买彩票中了20块。
    跟路人甲交流的过程中,有些事情让我很触动,比如有两个男孩一见到我就哭了,我当时吓一跳,他们告诉我,从来没有一个导演跟他们说过一句话。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我没有办法去把所有很感触的东西说出来。
    还有一个叫覃培军的小孩,现在才24岁,在训练的过程中,他说出了最令我震撼的一句话:我当时问他们每个人,你觉得你能成功吗?有一些人怀疑,有一些说不知道,有一些人说我必须要成功,到了他的时候,他说我已经成功了。我当时很惊讶地问他为什么?原来他人生就像电视剧一样,他4岁的时候母亲去世,7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十岁之前自己在山上捡草药卖到村子里还钱,十四五岁开始下矿挖煤。我问他辛不辛苦,他说不辛苦,是命苦。我说你为什么说你已经成功了?他说我过过那样的生活,现在能活在太阳下,就是已经成功了。他说这个话我非常的感动。
    这些对白和情节不是创作出来的,都是真实的。
    路人甲们大多不会演戏,所以我就设计了一些情节,比如演夫妻的,我让他们像真正的夫妻一样去交流一些问题;有一对亲姐妹,我也是让她们真的去吵架;还有一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他们当时并不熟,我把他们分成两批,一批认为自己在横店是有前途的,一批是自觉没有前途的,结果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根本分不清戏里戏外,演着演着就变成了真的,最后差点真的打起来。我很多对白和情节都是通过这样即兴的设计碰撞出来的。
    在测试路人甲能力的时候,有一个小孩儿让我们印象深刻,他叫王殿超,脾气特别拗,我让他给我演一个迷茫的状态,他当时的表现让我们都非常惊讶,那种状态是很多专业演员演不出来的,结果我们正在感叹的时候,他突然跟我们说了一句话:“导演,可以开始了吗?”原来他一直在想迷茫该怎么演!
    我之前拍过的演员跟我的私交都很好,他们只要演出观众可以接受的情绪就可以了,不需要把整个真实的自己都掏出来给我看,我也不可能这样去要求梁朝伟啊,刘青云啊,要求他们给我看他在家里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不可能的,但这些路人甲是毫不掩饰的。拍非专业演员,张艺谋、贾樟柯、方育平导演都非常厉害,起初我不知道怎么拍,但在这个过程中里我开始知道一点了。
        整个大致的东西差不多出来之后,一切就开始进入正题。2012年12月,我认为可以拍的时候,我的监制李锦文拍过很多大戏,她在现场,我太太也在横店,这个时候问题开始出来了,第一没有剧本,第二你想什么时候拍?我说明年春节就要拍,但是没有剧本预算怎么办,周期要拍多久?我说这个很难说,可能拍着拍着方向就偏了,我不得不重拍,但这些问题我现在都不知道,我一定要拍了才知道。他们就问我,你是打算照王家卫的拍法来吗?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后来他们又问我,那这个戏拍的话找谁投,我想……如果找于冬的话,看似也不妙,之前我拍过很多戏,找不到人投的时候我就自己先投。《旺角黑夜》我找了第五家公司才拿到投资,《早熟》的时候我跟成龙说没有人投,我们一起投,一人一半,成龙当时跟我说,千万不要用自己的钱投。《早熟》亏的一部分的钱是从《千杯不醉》这一部分分过来的,当我分完钱给杨千嬅,她都没有想到我会拿钱给她。如果自己做投资,大多数人不知道,因为版权是有价值在里边的。
        《真心话》也没有人敢投的,我说不能坐在那儿,必须拍一个戏。所以这个戏就不想为难于冬了,因为拍戏的时候我就不想听投资啊、发行啊这些话。这个时候我就盘算了一下我的小金库有多少钱,我这个年纪,肯定有储备,也花不了什么钱。这个时候我太太的眼睛瞪得这么大。当天跟他们谈的时候,演员副导说这是非常有风险的,有一些横漂不拍了跑掉了怎么办,女孩如果结婚了怎么办,怀孕怎么办,有一些人闹事怎么办,害怕完全失控,大家都非常紧张。
        当时我就在犹豫要不要做这个事,2012年12月24日,在横店茶餐厅我跟路人甲一起过圣诞节,大家一起吃自助餐,有一些小孩连西餐都没有吃过,吃得非常开心。当时我看着他们,就跟我身边的人说,我最大的忧虑是,我不想做一些改变别人命运的事情,我知道如果有一些人拍了这部戏之后可能会成功,有一些人会被打回到原来的位置,之后再做回群演,他是否能面对周围人的眼光。我的忧虑很多,但他们说的一句话令我笑了,就是我问他们为什么来横店的时候,有一个人说“我们都是被王宝强害的”。所以我就跟我太太说,其实我真的怕拍完这个戏,令很多人又多了一些梦想和期盼,我更怕有些人将来会说,我就是被尔冬升害了。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事情,我以前很胆小,所以我玩潜水,玩赛车,我一直在训练自己的勇气。我没有小孩,我跟我身边朋友说一定要培养小孩的勇敢,其实很多的害怕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不要想,要勇敢去做。我跟葛优说过,你怕坐飞机,很无聊,你可以克服它的。我赛车也是,在起步的时候,很紧张,但其实不用紧张,因为你想的事情不一定会发生。当别人不信你的时候,你应该更相信自己。我一直在用当年《新不了情》的那句台词鼓励我自己:“你只能说自己运气不好,但你不能怀疑自己的才华。”我为什么要怀疑我自己?我看到那些小孩,他们有这样的勇气,走过几千里路来到横店这个地方,他们没有成功都不怕,我都已经成功过了我怕什么?拍一部戏会死吗?我知道一部戏有它的影响在,对我来说不是钱的问题,不要问我拍戏花了多少钱,我想你知道我花了多少精力在里边。
    当然我也知道,好的电影也许跟票房是不成正比的。这一帮小孩他们没有一个看过《新不了情》,是认识我之后开始上网查我尔冬升是谁,上网去看《新不了情》,到现在还有人跟我说《新不了情》很好看。电影的价值不在于现在的票房,在于以后谁会记得,我认为这个戏包括之后还有一些纪录片,我认为是会留住一段时间的。
    制作这部戏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非常感动的东西,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最后我想说一个小故事:之前有一次,我跟施南生女士和岑建勋在香港喝酒,提起以前的事很感慨,我当时问了他们一个问题:我们拍了一辈子电影就像人生一样,中间很紧张、刺激,到了结尾的时候,到底是音乐舒缓,海面平静,还是应该飞车爆炸,轰轰烈烈?想了几秒钟,大家相视而笑,我们想要的人生是怎样,答案已经很清楚了。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博纳影业集团发行总经理刘歌跟我们说两句。
     
    刘歌
    我很紧张,因为我也是路人甲。
    前面几个片花看了N遍都非常感动,听完导演讲这部片子的拍摄过程有多么艰辛,我更加感动。我其实是一个演员,曾经参演4部电影,但这4部电影票房都不好,我很欣慰。
    大家知道这个电影在什么档期吗?你们都不知道,只有我知道。前一阵子把片花放给媒体看,其中有一个媒体看片花已经哭得泣不成声,我问他原因,原来他曾经在横店漂泊过三年,他说,导演去晚了!如果早点去的话,他也会出现在这部电影里。
    所以听完导演的阐述,我有一个想法,横店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相信很多在座的朋友跟我有一样的想法,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唤起更多人的梦想。每个人都有一个演员梦,尔导演从业40年,很多人都是看着导演的电影长大的,我是看着导演的电影长胖的,《早熟》、《新不了情》…《旺角黑夜》那部戏是我最喜欢的,我看过N多遍,因为我当时在电影院检票,我相信我是看过这些电影最多的人。
        我们的档期是7月份,7月几号? 3号。我就知道是这种反应, 7月3日,真的上映。7月3日当然是非常好的档期,有一部全明星阵容的电影上映,也有我们这部“全没星”阵容的电影上映,我们的电影主人公都是草根。随着电影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很多人忘记了这些人的存在,只看到几个光鲜亮丽的人,而更多的人是像我们以及他们一样,为中国电影,为今年400亿的票房贡献着自己微不足道的人生,可能永远不可能成功,甚至没有机会像我们这样坐在这里跟导演一起分享一部好电影带来的乐趣,对他们来说,电影或许只是生存的手段,这是最残酷的,也是最刻骨铭心的。今天听完导演的阐述非常感动,希望每一位路人甲都可以看到这部电影, 7月3日不见不散。
        谢谢!
     
    主持人
        接下来是开放式提问环节。
     
    关于入行40年
    金像奖结束后我开了一个派对,纪念我入行40年,为什么是40年?我不能从4岁演戏开始算,我10岁就是童星男主角了,所以我写40年,有些人可能误会我,但不明真相的年轻人会觉得我保养得还可以,才四十几岁的样子,这个时期上片对我来说还是有一点意义的,今年6月30日是我入行40年的最后一天,这个时期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
     
    关于影片的投资
    《窃听风云》系列你们都知道吧,拍《窃听3》的时候,光演员的片酬是第一集的全部预算,《我是路人甲》的预算高过了《窃听风云》第一集的预算,因为周期太长了,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已经16个月的时间,因为横店有季节,拍摄期间中间有停顿。预告片里看到的很多场景其实都是要自己设计出来,加上演员都是新人,过程花费不便宜。
     
    预告片里有一句话:“等你老了,影坛就是我的了。”这个话是有所指的吗?是向各导演开战的意思吗?
    尔冬升:我要挑一个能开得起玩笑的演员拍这场戏,只能挑古天乐这样的老友,正好在横店碰到他的海报,所以就贴上去。我知道你们会问这个问题,在我自己看来,如果做一个监制,以前我自己投资我是一个出品人的角度来看,不同的片子类型一起上市对我来讲反而是好事。
        我跟凯歌导演的交情是蛮好的,还有冯小刚。每一周都有四部戏,最多五部戏在打,这事是很难不会碰到,碰到一起在同档上对我来讲是有荣誉的,我觉得不是输赢的问题,电影有很多种类。
    您说电影的价值不在于票房,而是多少人会记得,您觉得有多少人会记得路人甲?
    尔冬升:这不完全是一个定论,我很早就说过,我在出完整个片,基本上我也不看那个戏,因为现在电视重播我都没有完全看完,因为那部戏看完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跟我无关,是观众看了就行,所以不要问我我的原意是什么,现在已经不重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个很特别的情况,就是有一些人没有看过全片,有一些人看过,完整的版本也有人看过,做一些不同的测试。我发觉每个人找到共鸣的点都不一样,这是非常特别的,我知道观众会有联想,观影过程里有无数的感动,这个我是有信心的。
        戏里边有一场吵架,有个朋友看完非常感触,他说昨天我跟我太太吵架跟戏里的对白一模一样。我希望观众能够感动,我用影视圈的背景呈现现在年轻人遇到的现实问题,里边有梦想、里边有现实,不需要太担心,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你问我的意图,我当然希望观众喜欢就好,我不想太多。
     
    刚才刘总说这是全没星阵容,其实横店有很多的明星拍戏,其实客串一些也可以,不知道里边有没有?
    尔冬升:你看到刘伟强,这部戏台前幕后有9位导演,有明星在里边,我选的明星都是合适出镜的,但具体都有谁,稍后才能告诉你们。
     
    您刚刚讲这些人故事的时候其实挺辛酸的,包括您提到拍的很好的非职业演员的作品是记录化的,用这些非职业演员演是非常戏剧性,结构性很强,甚至带有诙谐的结构,为什么处理成这样?
    尔冬升:我拿素材的时候,创作的过程和测试他们的时候,我做了一些设计场景让他们即兴演出,我把他拍下来,拍完之后我决定不能这样拍,我本来想拍记录性的,但是觉得太像贾樟柯的戏,我怕人家说我抄他的方式戏。里边的人是真假之间的,整个故事是真假之间,我拍完觉得太像那个风格,其实同类风格也很多,我决定算了,我这样反而拿捏不准,我就照着我自己,我最擅长的方法,因为他们里边有搞笑,有真实的感情,其实我们的成长过程,慢慢形成港片流行风格,这些需要专家来研讨,我到最后大的方向是,用新不了情、忘不了、早熟这种方法,用我有把握的方法拍。
     
    看了片花特别想看到这个片子,您刚才说不想说花多少钱拍这部片子,但是商业市场是残酷的,您心理应该有核算过?
    尔冬升:我们算片归本多少钱,我的概念是这样的,我拍完这部戏实际的制作费,再评估这个戏的宣传费,我亏一点没有关系,因为有版权在,那个概念不一样。
     
    为什么没有拍一些所谓热门IP,一些互联网公司会买读者过去三十年竞选小品拿来加工,您为什么没有做这样一个比较快的,而选择非常慢的。因为现在很多新的导演出来会走这样一条做快餐式的,您还是选择慢工出戏活。
    尔冬升:我知道怎样赚钱,能经营电影的人做别的行业是不难的,我不认为管理有多难,我开过五个酒吧,没有多困难,在我现在这个情况下,电影如果不能拍到我想拍,不能先说好不好,我不能满足我自己,我自己不喜欢也没有把握让我自己喜欢,这是很实在的问题。我说的自信一些,我先取悦我自己才可以。我也不去想组织多大的公司、多大的团队,开始金融资本炒作,这些不需要我做,我跟于冬合作让他去做就可以了。你问IP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想。
     
    您刚才一直说演员的事,从编剧本身谈一下路人甲编剧创作的过程,或者说电影创作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分,关于电影创作的。
    尔冬升:这是一个经验,参与的同事都知道,我们拍的时候有分场,所有的剧本从他们那儿拿来,但里边找的人全部打出来,打字打的很好,没有组织,最后那几十万字是在我桌子前面三个屏幕来剪接,要组织那些内容,因为来自几百个人说的话,说的都很有意思,要按照二十个主要演员怎么配给他们,配完进去创作之后,出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有一些非常重要的词,要其中一个女孩说,她说不出来,因为不是她的生活,这两姐妹里,她18岁、她19岁,她妈妈38、39,她奶奶60岁,她家里什么问题?没遇到过死亡,我说叫你演和妹妹分开,她不会演,词说不出来,所以需要置换。最后没有办法做的精准,这是我从来没有试过的。我一定要让她自然的去演,但拍的时候靠我的经验跟摄影师,每个人有单独镜头,每个人独立的镜头,拍的时候要拍几次,我已经准备好,事后把他总结出来。拍了四个多小时的东西,然后再用画面版把他剪辑出来。
     
    路人甲的英文名字是I Am Somebody,为什么?
    尔冬升:一开始其实是I Am Nobody,但后来我觉得太负面情绪了,所以改成了Smoebody。路人甲们不是Nobody,我记得有一个路人甲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们这些群众演员很重要,因为任何一部戏光有主角,而没有群演是不行的。
     

     短评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