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大陆剧 大清盐商

    大清盐商

    评分:
    0.0很差

    分类:大陆剧中国大陆2014

    主演:张嘉益,张志坚,俞飞鸿,倪大红,莫小奇,杨皓宇,袁文康,曲高位,尹铸胜,金丰,霍青,郭晓峰,郑天庸,李昶,郭萱 

    导演:韩晓军 

    猜你喜欢

     剧照

    大清盐商 剧照 NO.1大清盐商 剧照 NO.2大清盐商 剧照 NO.3大清盐商 剧照 NO.4大清盐商 剧照 NO.5大清盐商 剧照 NO.6大清盐商 剧照 NO.16大清盐商 剧照 NO.17大清盐商 剧照 NO.18大清盐商 剧照 NO.19大清盐商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巍巍大清进入康乾盛世,一代君主乾隆皇帝(倪大红 饰)坐享祖父辈创下的基业,并将其推向更为辉煌同时也更为浮华的巅峰。是时国泰民安,府库充盈,鱼米之乡扬州富甲天下,两淮盐业更支撑起朝廷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为支持战事军资,皇帝命令两淮盐政催饷,谁知却遭到盐商百般推诿,甚至连与皇家堪称故交的汪朝宗(张嘉译 饰)也不予合作。新任盐政阿克占(张志坚 饰)临危受命,来到当地后发现盐商库银亏空,他察觉到盐商手中有一个秘密账本,而这也正是这些鬼点子多多的商人敢于违抗皇命的王牌。性格刚毅的阿克占雷厉风行,两淮盐商则想方设法,计谋频出,身处漩涡中心的汪朝宗则不得不承担起斡旋的危险任务。   账本所隐藏的黑幕渐渐大白天下,所有的利益关系者都被卷入其中……

     长篇影评

     1 ) 得人心者得天下

    很难想象这是2014年的剧。《人民的名义》已经算是近年来少见的反腐题材了,但是和《大清盐商》这样披着反腐的狼皮,实际将官场、商场、人心讲的这么透彻明白的一比,又逊色不少。

    这部剧以阿克占为线,以筹集捐输、彻查盐引案为引,实则借扬州盐商的嘴,反映了百姓的民心,最后结尾借汪朝宗的嘴说出了皇上治国的根本:人心。草蛇灰线却很自然,虽然结尾有点煽情,但是有那么几段话说的却很有道理。

    一、盐商

    刚开始看以为是像《乔家大院》那样的商战剧,其实汪朝宗和晋商乔致庸相似的地方还是很多:读书人出身,有才能做官却没能走上仕途,做生意一把好手,对产业有大局观,但是也没有丢掉读书人心系百姓国家的初心。往往这样的人,比那些一心钻营的生意人做的还要好,究其原因,格局远大,才能用更长远的视角去预判走势,战略上的正确远胜于战术上的胜利。

    汪朝宗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自家是总商,娶了绝后的总商萧老爷子的独女,有着岳父深谋远虑的指点,又是皇上的布衣之交,家里接待过皇上南巡。如果只是目光放在做生意上,正常人就会像马德昌一样,努力想要成为首总,甚至统一四大总商。萧老爷子20年前就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没有做,也不让汪朝宗做?这就是第一层大格局:分则生,合则死。

    如果是四大盐商,就是寡头竞争。寡头竞争比垄断要好在,既可以保持一定的市场化定价,也可以保证没有任何一家因为目标太大而招致灾祸。如果一家独大,就会出现疫情谣言时,马德昌试图买断市场的盐而后待价而沽,而几家总商可以保证,会有汪朝宗这样的人拒绝一致行动,可以保障民生稳定。而不是一家独大则可以避祸,萧老爷子最看不上汪朝宗什么事情都往自己身上揽。商人不是官员,为民生做了再多事也没有好处,该推搪的时候就该避避。几个人和盐院大人打太极,比一个人容易,不想交捐输的时候,法难责众,这是应对上面的最好的方法。

    总商之所以世代相传,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年向各路官员输送的利益,不可以拱手让人。一个寡头垄断的大宗商品生意,卖的还是生活必需品,这门生意的护城河就是政府许可证,和政府的关系就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人家几代人打通门路维护的关系,怎可拱手让人?这也是为什么要等到绝户才可以换总商的原因。

    可是盐商也不傻,给谁送了多少钱人家都记着账。像鲍老板这样看着浑人一个,可是自己行盐地盘上哪位官员喜欢什么、钱存在哪家票号都一清二楚,所以这账本简直就是官员的死穴。这也是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藏账本、找账本、制造假账本。账本是盐商的救命符,盐商不愿意拿出来,是因为怕牵连太多官员,一则报复起来商人惹不起,二则换了新官员,以前用银子打的关系都没用了,还要从头再来。官员找账本分两种:盐院阿克占找账本,是因为要知道是谁在贪污;和珅找账本,是为了拿捏官员的把柄,为自己所用,而皇上找账本,主要是为以后搞和珅留下把柄。

    这部剧前三分之一,主要是讲阿克占和四大总商的博弈搞捐输,以及汪朝宗如何收服鲍老板人心。

    二、官员

    结尾,当阿克占以为自己筹集捐输、彻查贪腐,大功告成之时,汪朝宗参了他一本,而皇上因此免了他的官,派他去伊犁。汪朝宗告诉阿克占,自己是救了他,不然他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而且说阿克占不是当官的料,不懂得揣摩圣意。若没有汪朝宗的那顿酒菜,那番话,怕是阿克占想到死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明明完成了皇帝交给自己的任务,但是却被贬谪,就像他花了10年去想广东十三行的27天,其实还是没想明白。官员是皇帝的代言人,查前人贪腐不是为了证明前人错,而是要让百姓认为,以前造成他们民不聊生的罪人,已经被皇上处决了,要他们感谢皇上,而非为了查一群罪人搞得怨声载道,让百姓更加痛恨朝廷。

    这部剧有意思的就在于,大部分人都是阿克占,在职场一门心思好好努力干好交给自己的事情,也知道领导身边有个恨的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的小人和珅,但是身边却没有汪朝宗这样的明白人指点。皇上南巡拜访寺庙,与主持论佛法,住持问汪施主也懂佛法,皇上说他不懂,但是他聪明。汪朝宗就是一个聪明的明白人,从他放弃上京赶考做官,当上盐商,他就看透了这世道和规则。

    汪朝宗说阿克占不是当官的这块料,不是说阿克占没能力做一个好官,而是他不懂为官之道。其实皇上对阿克占的定位就是,需要碰钉子,做得罪人的事情就找他出来,因为他忠诚。阿克占开始想装傻,但是他一装傻皇上就看出来,就不乐意了,逼着他去继续做,他傻了吧唧的就真的继续横冲直撞的做了,得罪了和珅,要不是何师爷坦白,他真的死的不明不白。像不像你,一直没有机会大展手脚,终于碰到赏识的领导,委以重任,你白天黑夜加班往死里干活,最后领导却对你很不满意把你开除了,你委屈不?难过不?怀疑自己不?想放弃不?这就是阿克占去伊犁之前的心情。

    而导致这一切的,就是因为阿克占不会当官。会当官的典范,就是和珅,朝着领导的心窝办事。最开始他不喜欢阿克占,但是听皇上的话是想让阿克占去扬州,就赶紧抢先举荐;事后,皇上要处罚阿克占,和珅又赶紧认罪说,是自己举荐失误,赶紧给皇上台阶下。年轻时觉得哇太tm虚伪了吧,要着形式主义?但是皇上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可心的人,这样没人能说是皇上用人不善,不会影响到皇上的千秋圣明。一代皇帝辛辛苦苦为的是什么?就是名声。名声哪里来?人心所向。所以皇上要的是人心。

    汪朝宗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也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饭碗和财富靠的是皇上开心。筹集捐输,的确是为了接济前线,但是主要是为了化解阿克占在盐商之间制造的矛盾,四大总商心齐,才能从朝廷的嘴里保住盐商利益。而他一路买旧盐,以药换盐,运药到四川,卖药得来银两再运去前线,利润再买了木材运回扬州建五亭桥,整个一路骚操作,创造了多少GDP,解决了多少政府难题?从管理者的角度,有GDP就有业绩,抚平民怨,安抚民心,就是办事儿办到皇上心坎儿,这就是汪朝宗聪明的地方。

    可是阿克占呢?不可否认,皇上本来让他做的事儿就不好办,皇上需要很多不同种类的臣子,比如和珅这样能体察圣意、给台阶搭戏台的,比如阿桂这样能打仗守边疆的,也需要阿克占这样敢得罪人的,不会当官的。皇上为什么派阿克占去滦阳驿站?这个驿站在北京和承德之间,估计皇上每年去承德避暑都会经过,所以阿克占从来没有远离权利中心。可是十年,他接待了那么多官员都没搞明白怎么当官,还不如马德昌,从商人子弟一步步当上了盐运史。

    马德昌当得上官,一是因为迎合皇上心思,一夜之间起了一座白塔,还献了貌似香妃的瘦马,让皇上留下了印象;二是给和大人送礼到位,当上官立马送两车,也算是懂事。

    汪朝宗他明明起点更高、能力更强,他为什么不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呢?他看得出盐政的弊病,难道就看不出朝廷的弊病吗?他敢和皇上提出改盐政,可是他没胆量说改吏治。所以即使当了再高的官,也很难办成事,倒不如做个有钱的盐商,反而能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他和马母看的是一致的,在乎结果而非途径,只不过一个想当官,一个想办事。

    职场老油条卢德恭就是摸鱼典范,该收钱收钱,该办事推诿,能在这个职位混这么几十年也是能力。但是他始终摆脱不了读书人的自命清高,看不起马德昌对权五的低声下气,不和任何人深交,可是最终出事了也没人可求可帮,才会被权五卷走家财。读书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是最要不得的,而汪朝宗走出了这个误区,接地气的做了个商人。可以说是他梦想的破灭,也可以说这尽早的认清现实才成就了他。如果他真的金榜题名,得到皇上赏识,怕是还没做什么,就被和珅整走了。

    三、女人

    姚萌萌是汪朝宗最后一片精神净土,是他唯一可以不面对现实的地方。所以当皇上赐婚英子,让姚萌萌和他再无可能后,他回家和妻子说,我这辈子算是过去了。人就是这样,当没爱情,没有了一点少年心气儿,就老了。现实就像深陷泥泞,一旦最后一点希望的稻草都没了,活着剩下的时间,就是看着自己一点点埋入土里。

    姚萌萌这个角色,塑造的可惜了。她和汪朝宗的情谊,来的不明不白,断的也太快。或者说,从汪朝宗开始把她当做可以理解自己的朋友开始,他们就不可能成为夫妻了。无论是他妻子还是英子,都和他是两种人,她们是行动大于思考的人,是需要汪朝宗拿主意她们去实施的人。姚萌萌能做的只是听听汪朝宗的牢骚,表示理解附和,可是于事无补。另一个问题就是她明明出身很差,是扬州瘦马,却不甘俯身做小,妄求尊重,也是汪朝宗无法和她在一起的主要原因。现实中的汪朝宗离不开萧家,离不开发妻,却可以离开相识多年的姚萌萌,娶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皇上赐婚,认识没有一年的孪生妹妹。

    马德昌的母亲很出彩。马母其实很有远见,知道商人家庭出身的马德昌靠读书走仕途不会顺利,而当盐商既可以保障家人生活富裕,做的好了也可当红顶商人。在乎目标而非途径,是马母的第一个远见之处。而马德昌终于当官后,马母又说,如果你没想好怎么当一个好官,这官不当也罢。马母自10岁看着父亲被盐商逼死,家道中落,几十年希望儿子能重新光耀家门,可是在这样的机会面前,仍能清醒的教训儿子记得为官之道,不要引火自焚,是第二层远见。最后,马母说,盐官不好当,还是几年后进京当个平安官来的稳妥,简直就是开了外挂!进京就能结交更多的官员,才能稳固地位,远离险境。

    其实这个剧里的女人,很多都是虎头蛇尾的塑造,过于简单片面,主要为了陪衬男人,春十三姨、齐月卿、姚萌萌、英子、汪夫人等等。唯一出彩的是紫雪,一个最开始的扬州瘦马,为了骗的宠爱用尽手段,可是最终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反倒是最开始有情有义的姚萌萌,和多年舔狗郑先生在一起了。编剧可能是真的不太了解女人,所以就当做陪衬了吧,但是并不影响全局。

    四、皇上

    伴君如伴虎。皇上的心思,不揣摩不知道怎么死的,揣摩太清被发现也会死,揣摩清还能拍好马屁的,要么是伪君子,要么是真小人。阿桂这个二愣子,也就是因为军功,其实根本不懂皇上的心思。

    皇上一直要的是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

    有了百姓的心,天地会自然慢慢消退;有了盐商的心,朝廷的银库自然会丰厚;有了官员的心,办事情自然会尽心竭力,皇上要做的,就是让大家觉得他是个好皇帝,兢兢业业不容易。和珅聪明就在于完全摸透了皇上的这份心,还能让皇上不想弄死他。比如阿桂打胜仗,和珅说圣上不容易,正常人都觉得皇上干嘛了,但是皇上肯定觉得和珅你懂我的不容易!还有接待洋人,皇上一脸不屑,说他们处处不如天朝,要的就是洋人的敬畏臣服之心。但是洋人不懂,还想反驳,被和珅制止并且在皇上面前一顿贬低他们没开化不懂,所以,你说这样的人皇上能不喜欢吗?

    但是皇上也知道和珅贪,知道高恒贪,可是皇上不想自己动手。像康熙灭鳌拜这种,都是年轻时候做的事,就像和珅拿银子不用自己伸手,皇上也可以借刀杀人,借的就是阿克占的手,杀那些自己不好直接动的人。为的是什么?不失人心。阿克占去做得罪人的事儿,再把阿克占处置了,你们谁都没话说,只有苦了阿克占。

    皇上利用阿克占不甘心在广东落败、在驿站十年的这股劲儿,替自己办最扎手的事儿。阿克占直到最后还以为自己是受人陷害,其实不然,只是皇上利用完他这颗棋子,暂时拿下棋盘而已。汪朝宗送管夏这本活账本给阿克占,就是给他一个被皇上重新启用的机会。

    从没有什么君臣情深,都是皇上的棋子。汪朝宗认识的很清楚,所以也不指望凭皇上的欣赏活命,还不是老老实实的给和珅送礼,最后还是和珅求情给台阶,皇上借坡下驴,才保住一条命?再者,此时的汪朝宗已经一统扬州盐业,如果他死了,整个盐务就没人能管了,阿克占走了,马老板当官了,鲍老板不干了,萧老爷子去世了,剩下的何老板是和珅哥哥,皇上没办法杀汪朝宗,这也是汪朝宗算到,敢挪用白银的理由。

    所以大清盐商这部剧,精彩就精彩在,是人心之间的博弈。

     2 ) 2014年的中国良心剧与多年观国剧的感悟

           看了大清盐商的片头,听了费玉清的二分明月, 捎带看了第一集的开头的场景,那种大气,精致与古韵就开始撩人了。一下子又不舍得看了,想等等,攒足了,慢慢的看。

           为什么? 中国现在又不缺电视剧,荧屏上天天充斥着新面孔,却为什么总感觉没剧看,中国的电视剧去哪儿了。

           纵观这几年, 让人回味与静心的大剧屈指可数,谍战剧潜伏,悬崖,借枪,黎明之前,正剧除却大明王朝和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往事,捎带上大秦,甄嬛,步步与生死, 中国的良心正剧真是乏善可陈。

           好歹今年有了北平,红色和长沙。让人看到了些许希望。

           不知道为何这么多的出品方都把大笔的投资放到无谓的制造荧屏垃圾的项目中去,没有打磨的剧本,没有才情的导演,光有巨额的投资和闪耀的明星,这不仅是在浪费金钱,对观众更是一种浪费时间与生命。潜伏之前无(孙)红雷,借枪之前无(张)嘉译,沧桑之前无(黄)志忠,黎明之前无(吴)秀波,这么浅显的道理难道不懂吗?

           年底几部大剧一起上,武则天,锋刃,大漠苍狼,二炮手,镖门,大清盐商。抽空都看了第一集,看他们的时间分别是武则天(5分钟),锋刃(8分钟),大漠苍狼(5分钟),二炮手(40分钟),镖门(40分钟),大清盐商(40分钟),孰高孰低,立竿见影。雷剧大成的武则天被叫停,这是观众的幸事。跨入2000万的黄渤这次触礁了,光有你星光灿烂,却无本无导,再好的播出平台也是枉然。大漠苍狼中的黄志忠离开了张黎的指挥,苍狼真的迷路了。相反卖萌可爱的二炮手虽不是正剧,但不低俗,也不雷人,难得的战争戏。

           看了镖门与大清盐商,再看了两部戏的背景资料,不由感叹,两戏的作者和北平无战事一样都是N年磨一剑创作出的剧本,有底蕴,有沉淀,有意境。更为惊奇的发现导演是一个人,再搜一下竟然发现他一直是张黎的助手,不愧名师,教的好徒。

           真的,这算是中国的电视界之幸,也是悲哀, 中国电视界缺的就是这样的编剧与导演,他们用心良苦中的才情纵横,他们对观众输出的价值观,伦理观,史实观,文学观所承载的意蕴与厚重,所带给观众的打动和鼓舞,是一般的文学作品难以企及的。电影太短,书不活现,而有良心的电视大作却是一卷长卷,徐徐展开,慢慢品茗。

     3 ) 俞飞鸿太美啦!

    嗯,历史剧情片。俞飞鸿太美啦!而且表演超级棒棒👍🏻🌸!张嘉译还是演正派人物比较契合,倪大红、张志坚好像更符合反派气质呢😐。总之,一众演员的表演都相当到位!历史视角的切入也足够自然流畅,唯美中不足的是片中插曲音乐,氛围感没能渲染得当不仅,且声音忽大忽小真的很影响整体观感的呀🫥!与大明王朝1566还是有一点差距。//鲍以安真是堪称全剧搞笑担当了😄!永远是作死进行时🫣。

    哇塞真的受不了了:和珅简直太太太暗黑了!家天下有家臣或许也是理所应当的吧。真的对中国封建君主制毫不意外地又失望一次,人治社会永恒的积弊。/越往后看,感觉当官真是不如想象的轻松,和珅也“不易”,不仅要脑子🧠够用,心脏🫀更要够用,说不准哪句话没说好就告别人生了!在御前锻炼了一颗大心脏🫀,可能是所有官员的必修课。但是他反社会、人格扭曲、暗黑也是真的可怕😱!

    人物塑造都太优秀了!汪朝宗的优秀之处在于他并非单纯到底。他或许真的是最擅长揣摩圣意,同时又敢于不一味逢迎的人。//马德昌的人物轨迹从他当上两淮盐台开始就逐渐离谱了。他这样一个曾经处心积虑、善于坐收渔利的人,突然之间变得一身清朗,想要为民请命了?🤷🏻‍♀️这种节奏一直延续到结局,我也没理解。//还有尹如海的死因到最后也没查清楚,就不了了之了!

    女性角色还是最喜欢萧文淑。虽然它有着那个时代女性固有的限制,总是为自己没能生个男孩和为丈夫找一个妾生男孩而自责愧疚和强烈焦虑着,但是她作为当时的女性无论主内还是主外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就是值得敬佩的呢。(俞飞鸿永远的女神呀🌿,古装很知性美了,整体来说人物塑造很立体很饱满,不落窠臼!虽然整部剧留给正常女性人物的空间少之又少)

    配音的问题:姚梦梦的配音一定同是甄嬛的配音老师,很喜欢,也属于很知性优雅的声音。张嘉译、张志坚用原声真的是声音方面最后的光了😂!我还是喜欢原声,尤其是倪大红的配音比较出戏。

    节奏的问题:前三分之一节奏有序推进,后三分之二到结局的两集之间,节奏就快慢不均匀,大多数时候是慢,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凸显的还是剧情的不够精彩吧!(我自己是这样感觉)

    总的来说,是一部中上水平到历史剧作,基本完整的讲了一个故事,节奏把控不是很满意,结尾也不是足够的满足期待吧!4⃣️✨鼓励。

     4 ) 高处不胜寒

      题材新颖,人物深刻。
      看完全剧只想说一句,高处不胜寒。
      盐商确实是豪奢无度,可他们承担的重责也不是轻飘飘的小事。国家军机大事,百姓生计,天灾人祸,哪样他们都脱不了干系。老百姓羡慕身居高位的大人物,可这种位置烫的很,并不那么好坐。

      在我看来的第一主角,也许不是汪朝宗,反而是阿克占。对皇上对朝廷,他是掏心掏肺,豁出性命在所不辞,一门心思只想把差事做好。对盐商他是狠了些,做事霸道,也不拘小节。但比起那些只有私利的官员来说,他实在好的太多太多。何先生劝他算了,国舅爷他们惹不起。可是他偏要动一动,那个情景使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很多。即使最后被放逐边疆,在他心中应该也是不后悔的,不觉得白来扬州走一遭。
      最后两集里何先生简直基情四射难以自拔,小忠犬的小眼神简直在他东翁身上拔不出来,这也是醉了。
      紫雪的人设真的很糟,绝对属于败笔。即使她愿意掏银子给尹大人家属,即使她最后愿意追随一无所有的阿克占,但她从头到脚充斥的那种庸俗不堪追名逐利的青楼女子形象,实在是不配阿大人。

      汪朝宗这个角色有点像张嘉译演过的所有其他角色一样,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没什么突破,但倒也一如既往地适合他。
      对老婆敬爱有加,对红颜知己痴心不悔。有担当,讲情义,是大丈夫所为。也只有这样的人物,才担得起皇上一句“朋友”。
      识时务者为俊杰,就如汪这等人,在和珅面前,还是不得不卑躬屈膝,大把银子送出。做好人难,做一个懂人情世故的好人,更难。

      不过,这也可以见得当皇帝的悲哀。忠臣不得不放逐,朋友不得不疏离。明知道身边弄臣贪腐,念着讨自己喜欢,才给人留有一丝余地。“朕老了,想身边有个可意的人,不行吗?!”
      谢襄里最近很红,演的也很好,看背景是舞台剧出身,果然演技不错。

      和珅第一眼见到,有些出戏,总觉得心目中的和珅就应该是王刚那个样子。可是剧情渐渐深入,慢慢觉得,啊,这就是历史上的和珅。
      千错万错,马屁不错。在皇帝面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忠心赤胆,演技简直超群。

      最后想说的是马总商,从开始的阴险小人,到最后的为民做主的盐运使,这转变并不显得突兀,倒是很令人心喜。也变相地证明汪也没看错人,一次又一次地救他,还是值得的。

      其他如可爱单纯的老鲍,大妇范十足的汪夫人,脑筋不清楚的汪少爷和戏子这一对绝配,虽有不足,倒也还过得去。

     5 ) 锦瑟——《大清盐商》(二)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信他生?飘缈缠绵一种情。
          当时留恋成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卿。
                                                                                 ——黄侃
         
           清赵之壁《平山堂图志》中写小秦淮,那是扬州城内一条水道,两岸有歌馆、茶楼……河上有流水浮灯、不系之舟……剧中汪老板的签到楼鸣玉坊就在这里。
           曾有观众评论说剧里的感情线画蛇添足,不如只写官商博弈。所有想法都见仁见智,但我以为它是那个年代的浮世绘,三教九流、洋洋大观,因而女性角色不管戏份如何都不可缺少。回头想想那年的山海关,也是一个女人定了天下事,否则这里的一切都无从发生。
           萧文淑曾问汪朝宗“为什么你们总爱往小秦淮跑”。可见花帜高张便可攻城略地,兵不血刃。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故事顶爱用这样的开头,然后开始各式各样的是非功过。然风尘这回事,说到底也不见得是个个都得饮的苦酒。见识过各色脂粉,切莫以为美色、才艺、手段……这些就是风尘,自然它们都是要害。最顶尖的风尘,是解意。若无法让他卸下心上枷锁,又何来知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徘徊不去?
           她关怀他盐业总商的担当,一家之主的难处,君侧之臣的辛苦;她分享他的理想,理解他的处境、慰藉他的情感……却,藏匿自己的诉求,压抑自己的委屈,空守自己的寂寞。
            鸣玉坊的罗帐风灯,为汪朝宗筑起暂忘现世烦忧的藩篱。这是销金窟,也是销魂处。高挑纤瘦的女子抱琴而来,日日听客无数。指落弦动,在扬州城繁华的灯影中奏出关隘风清江月,前尘往事,醉生梦死,寥寥几阙便勘破。何其有幸,琴声外自有知音,风尘中亦见真心。
           太多男人只用钱买笑,买到的也只能是笑,这种笑有刻度。不过同样的,风月场里也多的是厉害角色,侯孝贤镜头下的刘嘉玲李嘉欣戏里戏外就都是这样的人,你不得不佩服她们,毕竟古往今来,让男人买单也从来不是件人人办得到的事。
           但姚梦梦心许汪朝宗,不是迷眼于权贵,而是折服于气度。如果只是贪恋一个嫁入豪门的结局,抑或真正想开只保持安全的距离,这条路就不会走得这样艰辛。是太贪心了,但凡只惦记一头,即可逃出生天。可这就是她,不成功便成仁,永无中间的路好走。
     
           汪朝宗固然不忍她屈居人下,然看够人世炎凉心高气傲如姚梦梦,介意的未必真是名分排位。她只是不愿受命运摆布只作为急需的生子工具才得以登堂入室。她要的,也许只是他亲口说一句。说没说过呢?我猜大抵是没有。
            换成阿克占鲍以安郑冬心,这事就简单太多了。偏偏是汪朝宗。他是商人,也是书生,他知她敬她爱她,发乎情止乎理,他觉得她会明白;她是明白,明白归明白,却仍希望那根橄榄枝由他亲手递来。与矫情做作无关,那是心迹是承担,须当清楚不二,止于唇齿掩于岁月这些好听的话,不该是借口。
           旁人会质疑她始终不肯屈就示弱的选择。她也总说别人不懂她和汪朝宗——紫雪不懂、十三姨不懂、萧文淑也不懂:要说揣度人心这回事,她姚梦梦未必不是个中好手,否则也不会数次助紫雪在阿克占处过关。却何苦在自己的感情面前放弃所有经营,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可真真是没有道理。
           当然是没道理的。你可曾见过哪个倾心搏命去爱的人,又同时是一个好的精算师规划者?她可为他立尽中宵共担艰危,就如他为她放弃仕途驻守一隅,十数年的光阴过去,一切只是愿意,没有道理。

           就好比命运的牌桌上,若她捏着手中的牌步步为营地较量,结局在外人看来也许并不差;可她却和对家汪朝宗一样,他们一心一意要张黑桃A。
           这才是弦外音,唏嘘不尽。这才是致命伤,在劫难逃。
     
           落难时不在他身边,非她所愿;行刺时在他身边,亦非她所愿。也许这就叫做,缘浅。可牌局既已叫停,终于是不得不终结这绵长的对峙和消耗了——“汪朝宗有情有义又有担当,能看到你出嫁,我真的很高兴。”平静的笑容绽放在喧闹的喜堂,我们却在这兀自悲凉的祝福里混淆了扬州城的春夏。此去经年,青草萋萋;此别之后,还请忘记。
           可忘记又谈何容易?那是命运之讥讽:欲相对半生的眼前人,有一样的容颜。可是她叫英子,英子……——彼岸落英,不是他的南柯一梦。
           姚梦梦已经走了,从此天涯海角,他不会再找到她。
           不要紧,汪朝宗有情有义,他娶了你妹妹,把该给你的好,都给了她。
     
           扬州城里依旧灯影绰绰,烟花迷离,一切看似都没有变。可就是在这烟花灯影中,有些人与事再不可及。河边一夜后他喃喃地说一生过去。才知那一场相遇相知相惜,便是他人生无法再临的山顶,此前此后风光无限,都不过是下山的余年。
           而姚梦梦,她终是飞出重重庙宇广舍,跨出勾栏之院了。从此,一程山水一程歌。可是山长水阔,却再无定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场梦,得以让他在几度沧海桑田之后,抵住世事幻灭、经年冰雪。从此哪怕远隔万重人烟,哪怕死生不复相见。
          所以明知是镜花水月朝生暮死,也始终不枉当初。唯愿这场梦能长一些、沉一些。愿这梦中有琵琶声声;愿这梦中,有策马回奔。

     6 ) 盐引制度下的官商关系

    从开学看到了期末的一部电视剧,大多数是在地铁上公交上看完的。真的很棒的国产剧,虽然结局有烂尾之嫌,但全剧不失为一部大清好剧。在盐引制度下的官商关系,中国古代儒商的典范,张嘉译演绎得很到位。每个人物都很有特色,服装以、头饰包括清人长辫子的男子头饰以及各种不一样的扳指和戒指,还有很多书画,编剧真的好棒。“蝇营狗苟”,很多台词特别有韵味。舍不得看完却终究看完了。不过结局有点草率,但好像这样的平淡的结局才符合人物设定吧。

     7 ) 作为这部戏的“参与编剧人员”,发一则关于背景的札记吧

    中国早就有


            ——从酒和盐说起


     





     


    我刚教书的那两年,文化史这门课的考试,最后往往会附加一道穿越题:假如能回到过去,你希望去哪个时代。


    照例,选择去汉武帝时侯的孩子是不少的。当然,他们都坚信自己要做改变历史的大事业,于是男生就想着要压倒卫青、霍去病,女生就想着要取代陈阿娇、卫子夫。


    几乎不会有谁觉得自己还会是普通人。


    也是,还做普通人的话,大概没几个人乐意去当汉武帝治下的子民吧。煌煌大汉赫赫武功,但于蚁民们而言,切身感受的能是什么呢?汉武帝有几项著名的直接关乎民生的政策:推行盐、铁、酒榷,还有所谓算缗、告缗之法。大致就是:盐、铁、酒都实行国家专卖,因此价格涨得离谱,而质量却不断下滑。人民要向国家申报自己的财产,然后缴纳高昂的财产税,当然,你会想到少申报一些,但国家鼓励你身边的人随时检举揭发你,然后就有了抄你家的理由。


    一直等到这位伟大的皇帝死了,大将军霍光召集了一批地方上的学者(所谓“贤良文学”),去抨击这些政策的具体执行人桑弘羊。抨击的尺度放得很宽,很有言论自由的样子,看得出,学者们发言时也是真兴奋。但很快大家就发现,大将军的目的与其说是要搞政策调整,不如说就是想整桑弘羊。


    桑弘羊后来是垮台了,但政策基本照旧,废止的,只有酒专卖一项而已。


     





     


    我疑心,酒专卖政策之所以不再继续,原因也不是有意识的向民间让利,而是朝廷本来就在这事上没辙了。


    看美剧《大西洋帝国》,讲的美国实行禁酒令时候的故事。酒当然是禁不住的,一个太平间的地下室,作为造酒车间,就绰绰有余。事实是,1920年禁酒令颁布后的十几年,是美国酒精消费量最大的年头。


    顺带又想起《三国》里两个有名的故事。


    一是曹操禁酒,孔融说,酒固然曾使人亡国,好色也有一样的后果,干吗不禁止结婚呢?


    二是刘备禁酒,一直闹到发现人家有酿酒的设备,就一样判刑。于是简雍随便指着一男人跟刘备说,这人想行奸淫,得赶紧抓起来。刘备问你怎么知道,简雍说,他身上带着行淫的设备啊。


    这两个比方,除了惯常的理解,我觉得可能还说明一个问题:就是私自酿酒的情况,就像结婚一样普遍;家里就有酿酒工具,也就像男人身上都有行淫设备一样顺理成章,因此实在是抓不胜抓。


    古代禁酒也好,实行酒水专卖也罢,政策通常很难贯彻落实,也维持不长久,根本原因,恐怕既不是贤良文学们的猛烈抨击,也不是孔融、简雍们的漂亮反诘。酿酒原料就是粮食,酿酒的设备可能就是个缸,所以这个行业门槛太低,分布太广,禁酒或酒专卖带来的收益,都不够缉私的钱。


     





     


    不管道德的调子定得多高,人性趋利,老祖宗其实是很早就认识得很清楚的。于是就不怕没有专家学者给君王们出主意:您要保证您的绝对权威,就得把利益都拢在自己手里,让人除了照您说的做,没有别的发财机会,概括成一句话,叫“利出一孔”。


    战国时代,西有《商君》,东有《管子》,都写下了这四个字。但具体策略,则还有些个不同。


    《商君书》的思维是:人发财了就会不够听话。那种地可以发财么?不行,所以这个可以有;经商可以发财么?可以,所以这个得打击。因此他主张崇本抑末。而《管子》毕竟由工商业比较发达的齐国出品,就知道这么跟流通领域过不去,不大现实也太不合算,所以它的态度是这样:既然经商可以发财,国家就应该亲自经商而别让普通人染指,大凡什么东西对老百姓而言属于刚性需求,国家就要尽量把它垄断起来。


    垄断酿酒行业固然困难,所以只好放弃;但另外一些东西,要实现国家专营就比较容易。——比如说前面已经提到过的盐。


    中国的海岸线漫长,但如果考虑到制盐需要有宽阔的滩涂作为基础,那么最重要的产盐地区,也就是从黄河、长江之间的这一段而已(即习惯上所谓的两淮)。这个范围要控制起来,其实并不为难。至于内地的盐井、盐池什么的,朝廷过去画个圈,也就很自然收归国有了。


    既然垄断了盐业,国家怎么给盐定价,就可以完全和盐的生产成本脱钩。接下来,官府自己卖盐也好,授权给特定的商人卖盐也好,总之,收益巨大。据《盐铁论》的说法,卖盐是“百倍之利”,这当然夸张了点。不过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历朝历代,政府在盐业上的获利,往往是其仅次于农业税收的第二大财政收入。


    官府当然是觉得,卖盐的名声是很好的,叫“民不增税而国用充实”。比如说众所周知,我大清是号称“永不加赋”的,所以一旦朝廷缺钱,往往就要求盐商捐款,盐商捐完款,就又要求朝廷抬高盐价作为回报——这摆明了是欺负老百姓不懂什么叫间接税。


    但人民群众可不傻。官盐价格既然常常离谱,大伙对私盐的需求也就日益增长,而中国黑社会的一大社会功能,就是贩卖私盐(有学者分析说,《水浒传》里好汉的活动区域,正和私盐泛滥区重合)。读旧小说,很容易感受到作者和传统读者对强盗的好感。何以故?很大一个原因,这些强盗、土匪确实是在给老百姓提供价廉物美的生活必需品啊。


     





     


    计划经济这个概念,据说是伟大导师列宁的发明。不过事实常在概念之前,“中国早就有”,这话有时确实大可说得响当当的。


    还以我大清为例。全国的各个产盐区乃至各个盐场,每年的盐产量该是多少,都是事先定好的。照说,该先进行市场预测,盐产量应该和人口数挂钩,所谓“计口授食”。不过,为了多收点盐税,朝廷有时也顾不得。比如顺治年间,人口比明朝减少,盐的计划产量却比明朝增多,河南有的地方号称是“两丁销一引(一引大概是200斤)”,也就是一个纳税人一年要消费一百斤盐。呃,今天的保健专家建议,我们每天盐摄入不要超过6克,算下来,一年是四斤多。


    盐商从指定的盐场收购盐,再把这些盐运到指点地区出售。以什么价格从盐场买,再以什么价格到官盐店卖,当然都有具体规定,不容自作主张的。有的地方离产盐地远,运费高,沿途税卡又多,结果官方定的售价还不够盐商的成本,这个也一样是在所不顾。


    然后,什么盐卖到什么地方,更得照规矩行事。比如众所周知,扬州是当时天下盐业的中心,但扬州的盐要远销到江西、湖广,却不许卖到仅仅一江之隔的镇江去,那也算是走私。镇江人,依法只能吃浙江出产的盐。


    所以,镇江人民是多么需要长江对岸的走私者啊。


    又所以,官盐的销售又是多么离不开行政力量的推动啊。缉私自然是地方官的重要职责之一;官盐的销量,更直接和地方官的业绩记录(考成)挂钩:滞销10%以内,不得晋升;滞销20%~30%,罚俸;滞销40%~70%,降级(一级到四级),若滞销达到80%以上,那就要撤职了。


    所以,如果朝廷真规定一个男人要吃一百斤盐,官老爷就算不思进取,能不逼着他起码吃个八十斤么?


     





     


    凌濛初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不过他爱在小说里跑题写评论,常常倒有意思,比如《二刻拍案惊奇》一打开,就看见这段:


     


    嘉靖四十三年,吴中大水,田禾淹尽,寸草不生。米价踊贵,各处禁粜闭籴,官府严示平价,越发米不入境了。元来大凡年荒米贵,官府只合静听民情,不去生事。少不得有一伙有本钱趋利的商人,贪那贵价,从外方贱处贩将米来;有一伙有家当囤米的财主,贪那贵价,从家里廒中发出米去。米既渐渐辐辏,价自渐浙平减,这个道理也是极容易明白的。最是那不识时务执拗的腐儒做了官府,专一遇荒就行禁粜、闭籴、平价等事。他认道是不使外方籴了本地米去,不知一行禁止,就有棍徒诈害,遇见本地交易,便自声扬犯禁,拿到公庭,立受枷责。那有身家的怕惹事端,家中有米,只索闭仓高坐,又且官有定价,不许贵卖,无大利息,何苦出粜?那些贩米的客人,见官价不高,也无想头。就是小民私下愿增价暗籴,俱怕败露受贵受罚。有本钱的人,不肯担这样干系,干这样没要紧的事。所以越弄得市上无米,米价转高,愚民不知,上官不谙,只埋怨道:“如此禁闭,米只不多;如此仰价,米只不贱。”没得解说,只囫囵说一句救荒无奇策罢了。谁知多是要行荒政,反致越荒的。


     


    与其草率踩上一只看得见的脚,不如充分利用那只看不见的手,这个观点也是“中国早就有”。不过有了前面那个早就有,这个,就有了也白有了。

     8 ) 扬州繁华以盐胜

    ## 扬州繁华以盐胜 + 这是看电视剧[《大清盐商》](//movie.douban.com/subject/10527210/)和CCTV的纪录片[《扬州盐商》](http://tv.cctv.com/2012/12/15/VIDA1355571671335345.shtml)后,想记录一下的。 + 电视剧只是2017-12-05杭州出差的时候,晚上到酒店看了不到3集,项目有点折腾,后面基本上一到酒店就睡,可看性不大是一方面,也没时间追,其它的就搜了看了下。 + 纪录片倒是2017-12-14中午吃饭的时候看完了,用时25min*4。

    ### 《大清盐商》的剧情 + 乾隆年间,因为两淮人口增加,盐的配额不够,出了一个变通方法 **提引**,让扬州盐商吃了朝廷1000万两的盐税的银子,朝廷派 *阿克占*去查此事,以往与扬州中的四大盐商(萧,鲍,马,汪朝宗)的各种利益纠葛,政治和商业手段。 ### 说说几件趣事吧 + 瘦西湖的来历 + 有说是跟西湖比显得瘦(电视剧用的是这),这个瘦字用得好,就叫瘦西湖吧。 当然,瘦这个词,出现另一个称谓 **瘦马**。 + 还有一说法,湖位于扬州西面,然后湖呈条状,所以叫瘦西湖。 + 汪朝宗的原型 + 这里面基本是以 **江春**为原型的(接驾,捐输),但乐善好施的一面应该是来自 **汪应庚**吧。 + “康山草堂” 的题字是互相安排的赝品,乾隆后来自己模仿 **董其昌**的手法写了个,不过这些优秀的私家园林,最后都毁在了太平天国和清军手里了,印象中苏州应该是没有经历过战火,不太记得了。 + 看到电视剧中的园林场景,我倒是想起我们大靖江的**靖江盆景** 也值得一提啊,不知道是我关注少了还是啥,感觉目前商业价值没开发好啊,当时人民公园的盆景展还是可以滴。 + 电视剧中宫里用*一包茶和一包盐*给汪朝宗传消息 + 这来自一个真事,卢见曾和纪晓岚是儿女亲家,纪就用这种方式给卢传递消息,告诉他皇上要严查此事。 + 剧中的盐商之子们比赛谁家的金箔先过长江也是个传说的故事,可能有记载,但不知真假。 + 扬州盐商呢,主要是指在扬州经营盐业的商人们,但主要是微商和山陕商人。 + 电视剧中就有提到鲍姓盐商就把当时的陕西商人还是山西商人的盐引全部收回,让他退出盐业,只经营票业了。 + 当然后期徽商确实是盐业里的翘楚。

    ### 真事 + 鸦片战争期间,清廷赔了不少白银,导致国内的银根短缺,盐商们从市民那收的都是铜板,但他们用铜板兑银子的时候就吃了不少亏。(*那时就有了汇率的问题啊,应该是一直在,只是没人发现这个学问而已*) + 乾隆赏给了江春**孔雀翎**,在清前期,这个赏赐确实贵重,但有说法是乾隆后这个就有点滥赏了。 + 扬州二马两兄弟给捐《四库全书》中的不少孤本素材,他们自己也拥有藏书阁,纪录片里说是四大藏书阁,*搜了一下不是,最多算七大里面有个扬州的。* + 微商去扬州有两条道,一条是从陆地经南京到扬州。 + 另一条是到杭州走京杭运河的水路,**多年前,我走了一些微杭古道,今天才知道,原来是这个原因,杭州是他们的一个中转点。** ## 结语 + 看了这两个剧,随手纪录了一下,然后又码成字整理一下,权当娱乐啦。

     短评

    演技在线

    6分钟前
    • 诗诗小兔
    • 推荐

    俞飞鸿女神和张嘉译品质保证,赞!

    11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力荐

    不错

    15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近年好剧!不敢快进看,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富含深意。演员都超级到位,没得说,制作很精良。就是不喜欢那个姚梦梦

    20分钟前
    • 咕咕嘎嘎呱呱
    • 力荐

    在看第二集,在我心中马上距甄嬛传只有20分,清商剧很容易出经典,反腐题材既可跪舔,又拍的有模有样,没有一句台词是废话,没有一个镜头不考究。最后一句,有俞飞鸿。

    24分钟前
    • 小病人
    • 推荐

    服饰妆容道具合乎历史考究严谨,赞赞赞

    28分钟前
    • 忍者神蛋
    • 力荐

    张嘉译演的电视剧总是不想错过 演技都很好 剧情也不错

    32分钟前
    • 新街口的
    • 推荐

    该剧反应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意义,剧情严谨、具有醇厚的正剧气质。

    35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很好的正剧,政商永远都是这么不离盘错,古如此,今仍如此。政商,家庭,婚姻,爱情各方面的斗智斗勇刻画的很真实很精彩。

    38分钟前
    • 言言子
    • 力荐

    十集以前很紧凑,好看,十集以后就渐渐失控,人物、主旨、剪辑都乱,22集后弃

    39分钟前
    • 绍牧
    • 还行

    一部好剧

    41分钟前
    • 可缓缓归矣
    • 力荐

    很好看。1、制片和导演的意图是汪朝宗片尾和乾隆那段话,“一个制度走到尽头,靠个人的道德权威没用,只能取消掉”,因此,本片和走向共和一致。2、但导演这个意图演绎的并不充分,更像是论乾隆皇帝是一位优秀的僭主。3、和珅哥俩是有史以来演的最“像”的和珅与幕僚。4、文戏尚可,紫雪有情有义。

    43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这才是良心古装剧

    44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力荐

    故事虐心,情节戏剧化,有真实的历史故事为依托,不矫揉不造作,这才是正剧风格。

    49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还行吧

    53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还行

    在一堆充斥银幕的脑残剧中,此剧可打五星。

    57分钟前
    • 卿阳CHN
    • 力荐

    两淮盐务盐引制度由前明延宕至今,已历经两百余年。现在不是选什么人当盐官盐商的问题,如果一个制度跟不上时代,已经不能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纠正,而是靠盐官盐商的道德和名誉去影响它、引领它,那这个制度就已经走到了尽头。臣斗胆进言,是到了废除盐引制度的时候了。

    58分钟前
    • 紫极仙翁
    • 力荐

    很喜欢呢,演技都在线剧情也还可以,蒽,赞一个😘

    1小时前
    • 爬爬爬
    • 推荐

    剧情很通顺,很讲究,演员演技也都很棒不愧是老戏骨了

    1小时前
    • 乔植
    • 推荐

    很考究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